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心中一喜,馮易抱拳道:“屬下必定不辱使命!”

  ******

  “陛下,這是戶部剛剛算出來的,給犧牲將士的撫恤金。”封元將擬好的摺子呈到陛下跟前。

  皇帝陛下迅速翻看了一遍,微微擰起眉頭。

  封元見狀,還以為陛下是嫌棄撫恤金給得太多,正要說這錢絕不能省,就聽陛下道:“如今國庫沒錢,就先這樣吧!等天下平定後,國庫充裕了,再給每位犧牲將士的家眷十兩銀子,若是無力謀生的,幫他們找份兒活做。”

  封元聞言,面色和緩許多,忍不住露出笑容來,“還是陛下思慮得周到。”

  被封元奉承了一句,皇帝陛下面上卻並沒有露出得色,他放下摺子,暗暗嘀咕了一句:周到個鬼喲!

  再這樣下去,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建成摘星樓。莫非要等到他下黃泉了,再讓元宵燒給他?

  第143章

  時間過得飛快, 轉眼間就到了端午節。

  卯時才剛過, 興文館附近, 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打眼一瞧, 大多是穿著長衫的書生。

  其中有個瞧著不到弱冠的年輕舉子,夾在一堆年近三十的考生之中,顯得格外年輕, 但年紀輕輕就已經考上舉子、進京參加會試的他,身上卻沒有多少意氣風發之態,跟其他考生相比, 倒顯得尤其內向謹慎。

  他名叫楊辭,一大早從客棧醒來, 就被同宿在客棧內的舉子拉到了城南興文館附近。

  第一眼瞧見那棟三層高的書館, 楊辭十分震撼, 並不是因為興文館內藏書浩如煙海,也不是興文館附近繁華熱鬧堪比東西二市, 而是因為這麼大一間書館, 竟然允許平民百姓入內隨意翻閱書卷,這在楊辭過往的經歷中, 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同伴見他面露震驚之色, 便笑道:“賢弟是第一次來京城, 肯定不知道這興文館吧!”

  楊辭其實早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就聽說過興文館的名頭,但他出身垣吳省,也就是原先的吳國人, 從垣吳省趕到京城來實在是千里迢迢,能在會試前兩日抵達京城,已經是萬幸,自然沒有空閒去打聽別的,此時聽見同行的舉子這麼說,立刻做出洗耳恭聽之態。

  這名出身通州城的舉子面露自豪之色,將興文館的由來一一道來。

  原來這興文館是陛下下令建立的,到如今已有兩年了,由於建在城南,並不是城東城北那樣的繁華富庶之地,這裡一開始鮮少有人問津,但是後來,來到興文館的越來越多,人多了,這附近也越發繁華熱鬧。

  只因這興文館不同於其他書館,不但地方極大、藏書極豐,還容許書生免費入內抄書看書,就連大字不識一個的平頭百姓也能入內翻閱書卷,只要不是惡意毀壞書卷,書館內的使女都不會計較。

  至於那些穿梭在書架間的侍女,則出自宮廷,一舉一動舒雅嫻靜,入內的百姓見到她們,都不自覺放低了聲音,因此整間興文館中那麼多人,卻半點不顯得喧譁吵鬧。

  楊辭難得面露好奇之色,跟著同行的舉子,緩步走進了興文館之中。

  興文館的窗子都開的極大,天光透過窗子投進去,落在一排排裝滿書籍的書架上,人站在門口往裡一瞧,竟看不到書架的盡頭。楊辭有生以來還是第一回 走進這麼大的書館,見到那些堆滿了架子的書籍,楊辭又驚又喜,幾乎走不動道了。他逛了一圈,找到好幾本一直沒機會看到的書,愛不釋手地捧在手裡。

  書館內還擺著許多長條桌子,專給看書人用,楊辭發現,其中不止有書生,還有孩童和老人,有的老人約莫只識得幾個字,看一會兒就捧著書去問書館內的侍女那是什麼字,也有侍女在書架上一行行翻找,為幾名小童找些開蒙的書籍。

  一眼望去,一片祥和寧靜。這是楊辭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場景。

  喜悅與驚訝過後,心中卻是湧起一股濃濃的激動,楊辭也不知怎的,胸腔中竟騰起濃濃暖意,惹得眼眶也熱了起來。

  去年的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吳國,還未歸入齊國。

  跟齊國的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相比,吳國就仿佛一潭死水,日子越久,那水裡發酸發臭的東西就越多,只有他父親治下的太平縣,才能稍稍太平些。

  因為是縣令的兒子,所以楊辭才能有書讀,但吳國中的絕大多數百姓,連看書的資格都沒有,書籍是絕對的貴重之物,全被豪門士族所把持,吳國甚至沒有科舉制,所有六品以上的官職,全是士族的囊中物,若吳國還是原來的吳國,楊辭一輩子能讀到的書籍也就那幾種,而無論他的父親政績有多突出,窮盡一生也只能當個小小的六品官。

  但這一切,在吳國歸順齊國後都變了,吳國的暴民很快就被齊國的軍隊安撫下去,不錯,是安撫。

  一直到現在,回想起那一切,楊辭都覺得不可思議,齊國軍隊威名赫赫,但他們沒有殺死一個無辜百姓,而是輕而易舉地,就招降了那群暴民的首領,將那些打殺了不知多少豪門士族、劫掠了不知多少財物的暴民收編入伍。

  而在那之後,吳國變成了垣吳省,所有欺壓百姓的貴族都被押入牢獄,齊國派出了新的官吏管理垣吳省的一切,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吳國就變了一副模樣,雖然遠遠無法與齊國相比,但楊辭和他父親都能看到,死水一潭的吳國,煥發了新的生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