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們本來就容易受身旁人的影響,這一聲又一聲的呼喊下,站在中間的姚燕燕仿佛被鍍上了一層光環,竟顯得愈發耀眼起來。

  姚燕燕說那番話,本來就是為了和姚家人撇清關係並把鍋彈回去,順便幫陛下揚一揚美名,若是這些話流傳出去,將來有越來越多的賢才主動跑到她和陛下的碗裡來,那就更好了。要不咋說多跟聰明人在一起有好處呢?這些日子她跟著陛下和封元混的久了,覺得自己好像比以前聰明了好多呢,要換做以前,她可不懂得用這麼迂迴的法子,現在看來,效果非凡!

  但是她預料到結果,卻沒想到百姓會這麼激動,看著他們望著自己時熱切仰望的目光,姚燕燕心中有股說不出的感覺,上輩子的時候,她和陛下整日裡醉生夢死,在宮中橫行霸道,那個時候的她,是怎麼也想不到會有萬民擁護的一天的。

  就算她再怎麼虛榮,也從來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受到這麼多讚美和崇敬的目光,這種感覺,是前所未有的。

  姚燕燕此時心中的感覺非常複雜,似激動、似感慨、似酸澀……又有其他複雜到她難以形容的感覺,只覺得胸中熱流涌動,眼睛微微顫動,有些想要流淚,有些想要大笑,卻都做不出來。

  於是她幾乎本能地,朝著那些百姓鞠躬一下,便坐上宮裡派出來接她的儀仗,起駕回宮。

  她沒想到,在她那一鞠躬後,百姓們看著她的目光更加熱切了,在這個等級森嚴的時代,誰曾敢想,有一天,竟有一位身份高的貴人,像他們行禮致謝呢?

  如果說百姓們方才的激動多少有被旁人帶動的因素,那麼現在,他們則是真心地跟在那儀仗後頭,默默地護送貴妃娘娘回到宮中。

  至於那些姚家人,現在又有誰去記得?

  而在貴妃儀仗離開的同時,街邊一家茶樓上,有兩人將方才的那一幕盡收眼底。

  這兩人一個生得俊逸溫和,一個生得英武健碩,二人是世交好友,都是吳國人。他們自恃本事,起先是懷著滿腔抱負想要效忠吳國君主的,奈何吳國皇帝昏庸,一氣之下捨棄國籍出來闖蕩,原本他們是屬意陳國皇帝的,奈何陳國實在太遠,索性先來齊國,本只是想來京城探探,將來去投效陳國皇帝時也能多些說法,但是在看到方才那一幕後,他們便改變了主意。

  連一個後宮妃子都能如此深明大義,這大齊皇帝,想來應是位明君,他們何必捨近求遠,去投效陳國皇帝呢?

  兩人商議一番,便決定留在大齊京城,找機會面見齊國皇帝。

  姚燕燕和陛下此時還不知道,沒等陛下這“愛才”的名聲徹底宣揚出去,已經有鹹菜,哦不,賢才主動跑到他們碗裡來了。

  第71章

  在姚燕燕幫著陛下宣揚名聲時, 胸懷寬廣、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 正兩眼發光地對著帳冊, 數著從章宰相家裡抄來的金銀珠寶。

  “發了發了!這次真是發了!朕攢了那麼多年才攢了三十萬兩,抄一次家就能賺上百萬兩黃金!這個章老頭, 真是惡貫滿盈、貪得無厭,竟然搜颳了這麼多民脂民膏,現在好了, 這些都是朕的了!”

  封元站在一旁看著,待差不多了,才輕咳了一聲。

  皇帝陛下雙眼不離那帳冊, 只擺擺手道:“愛卿有話便說,朕聽著呢!”

  “陛下, 如今朝中及地方, 有諸多職位空缺, 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臣提議, 是該提前開科了。”封元所說的開科, 便是科舉取士。大齊每三年開一次正科,今年剛好輪到了, 只是鄉試原本是八月開, 也稱秋闈, 但如今朝中及地方缺人,只能提前開了。

  封元道:“這一次章宰相的謀反案,牽扯出朝中及地方許多官員, 這些空缺,必須趕緊補上。”否則國家運轉遲早會出現麻煩。

  皇帝陛下點頭,繼續數錢,“都聽愛卿。”

  封元瞧了他一眼,嘆口氣,道:“陛下,這些錢都是要充入國庫,並非您一人所有。”

  皇帝陛下理所當然地從帳冊上撕下來一張,然後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庫也是朕的,朕從國庫里拿點銀兩,愛卿不會反對吧?”

  封元:……

  他實在想不明白,堂堂一國天子,什麼都不缺,如此貪財究竟為哪般?

  不過皇帝好歹心性純正,又善納諫,跟這些優點比起來,這點小小的缺憾也不足為慮了。他說服了自己,於是忽略了帳冊中被撕走的那一頁,將那帳冊交給了戶部清算,戶部尚書那邊清算下來,看到章宰相家中竟然搜出五十萬兩黃金,大驚不已,這便是後話了。

  這會兒,封元命人將帳冊送去戶部後,便對陛下道:“陛下,太傅、御史等人皆因勾結宰相被撤,如今太傅、御史等職位該由何人擔任?”

  太傅如今雖只是個虛銜,但這個位置對皇帝的影響力比較大,不能等閒視之,而御史作為監察帝王及百官的職位,所選用之人,必須是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否則這御史之名不是有名無實?現在大齊最頭疼的問題,就是缺人才,封元再厲害,也不可能一人身兼數職。

  這選官之事其實交給封元就能解決,皇帝陛下也相信,憑藉封元那麼聰明的腦袋瓜,肯定能找到最合適的人選,但他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並沒有真要全交由封元處理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