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上面擺了紙跟筆,老族長就坐在那裡,旁邊站著一個人,是越東海。

  周圍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問著各種問題,一片嘈雜。

  “都別吵了!”越東海將手放到手邊作喇叭狀,忽然放開嗓子喊了一句,“有什麼問題等我把事說完了再說!都別吵了!”

  連續喊了幾遍之後,周圍的聲音便一點點降低,最後完全安靜了下來。

  越東海便開始說起了昨天在老族長家商量的事。隨著他一點點把事情和盤托出,周圍的聲音再度響了起來。

  “會有人買嗎?”

  “要賣多少錢啊?”

  “東海娃子啊,你說的這是什麼呀,我怎麼聽不懂?”

  “阿爺,我知道我知道,我昨天去聽沈姐姐講課了,她說得可有意思了,不過我最喜歡的冰棍,可好吃了,不知道沈姐姐什麼時候還會再開課,我還要去!”

  討論的聲音越來越多,越東海一個人的聲音就算再大也不可能壓下這麼多人的聲音,不得已再次喊安靜,又連續喊了好幾聲,等大家都不出聲了,才又繼續說下去。

  沈姝數了一下,把整件事說完,越東海中間一共喊停了五次,感覺也是為難他了,估計今天過了嗓子就得啞了。她正同情著越東海呢,對方似乎察覺到了一般,忽然轉過頭看過來,視線與她對上。

  “沈姑娘,這裡!大家讓一下,讓沈姑娘過來給。”他忽然又大聲喊了起來。

  沈姝:“……”

  最後她還是過去了,簡單的跟眾人講解了一下高中低端具體是怎麼個區分法,各自的市場區別以及都有什麼優劣。不過她沒像越東海那樣扯著嗓子大聲喊,不是她不想,而是身體不允許,任憑她怎麼努力,這具身體也發不出那種足以讓幾百人都聽到的響亮聲音。是越東海幫她喊的,她說一句,他重複一句,最後說完的時候,沈姝就察覺到他的嗓音有些變化了。

  徵詢群眾的意見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大工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出發點跟利益需求也不一樣,很少有能完全一致的,單就是把這些意見統計再分類歸總,就不是個簡單的事。

  在沈姝解釋完之後的一小段時間裡,討論的聲音多得簡直要飛起,本質上意思是一樣的意見但是因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彼此不能理解而不停爭論的人不在少數。沈姝覺得這麼下去不行,果斷掐斷了自由討論這條路,強行把答案分成三個,高端中端低端,序號一二三,然後一個個的詢問,寫正字來統計。

  這樣一來效率就高了很多,沒用多久就把在場眾人的意見都統計下來了,不用細數,沈姝只掃了一眼就得出了結果。大部分的人覺得走低端路線好,其次是中端,只有極少數的人選擇高端,並且統計時問起的時候,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的語氣是不太確定的那種。

  統計完了接下來就是安排初步投放市場了。按照高中低端路線,沈姝讓他們分別選了代表出來,然後她就帶著這些被選出來的人去準備東西,等明天一早就出發前往岸上。

  由於第一次純粹就是過去考察市場的,沈姝就沒準備多少冰棍,統共做了三百根,三組每組一百根。沿海一帶氣候終年都很熱,如果不做點什麼措施,還不等從這裡運到岸上再售賣,估計在半路上就全化成水了。

  於是沈姝在教他們製作冰棍的時候,又讓人臨時做了三個箱子專門用來裝冰棍,然後再把家裡的棉被拆了一床用來蓋住箱子隔熱,順便還做了幾塊比較大的冰塊放在最下面。

  第二天一早天色麻麻亮的時候,被選出來的三組人就各自帶上東西出發了。岸上站滿了前來相送的人,當然,其中也不乏幾個看熱鬧的。畢竟此前他們祖祖輩輩都靠打漁為生,這幾乎成為了他們的一種本能,就跟種田的農民對未來的美好規劃大多都是買更多的田一樣,只看得到眼前的事物,很少有人懂得變通。在這樣的前提下忽然告訴他們可以不靠打漁,而是靠一個沒人賣過的東西來維持生計,他們無法相信也是很正常的。

  ——

  日漸高升,海風陣陣,不知名的海鳥在天空盤旋著,發出清脆悠揚的鳴叫聲,偶爾會落下歇在船的桅杆上。

  越良一行人從琉璃島出發,一路順風而來,到如今已經隱隱能看到海岸了,周圍的行船也開始多了起來。又行了一段便到了渡口,越良便先一步跳了上去,拿了繩子綁在繫船柱上,剛才綁好了,便見一個熟人走了過來同他說話,“我說越良你們是怎麼搞的,昨天怎麼沒來?要不是之前還存了一點,我店裡就得斷貨,到時候客人去了我拿什麼賣給人家?你們越家人就是不知好歹,我好心把你們的貨都收了,還帶著別人來照顧你們的生意,你們就是這麼回報我的?我來來回回跑了多少次碼頭也不見你們人,你們倒好,今天才來!”

  越良等人挨了一頓劈頭蓋臉的罵,不僅沒有憤怒,反而有些惶恐,忙連聲道歉,“對不起王管事,都是我們的錯,對不起對不起!”

  這個王管事卻是個得理不饒人的,聞言聲音更大了,“現在道歉有什麼用!我跟你們說,今天的魚價格得往下降一!”他一邊說著話,往船上看了一眼,然後眉頭皺得更緊了,“怎麼今天只來了一條船,收穫這麼少嗎?有沒有捕到什麼好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