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母妃,我們在一起除了談畫,什麼也沒說過!就連她的身世都是我從孟表舅和慧表姐他們那裡套問出來的。”捷兒急切地說:“我們之間什麼都沒有,真的!”
看平時雲淡風清的捷兒急赤白臉地解釋,盧八娘心裡略有不忍,“母妃當然信你,只是你長大了,做事總該有個章程。”
“其實我早想好了,既然我們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會奢求,只這樣,能在一起作畫就很好。就是我回淮北了,她在京城,我們也可以共同對著一輪明月作畫,與在一起也沒什麼區別。”捷兒說罷,再懇求地望著盧八娘,“母妃,別告訴父王和哥哥,我不想讓他們又添煩心事,他們已經夠忙了。”
“而且我不會將自己的心意說出來,永遠不會,只默默地藏在心底!”
“可是,捷兒……”
“沒什麼可是的,母妃。”捷兒很果決地說:“只我們母子二人知道就好了。”
“好吧。”盧八娘猶豫再三還是答應了,公開捷兒秘密並不可能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而且她還希望這不過是捷兒並不成熟的想法,他再大一些也許就會改變。就像旭兒曾經那麼喜歡賀氏,現在不是也與慧娘情投意和嗎?
但是看到捷兒眼裡執著的目光,她又疑惑起來,捷兒會改變嗎?
司馬十七郎和旭兒知道捷兒的這一段感情又能怎麼樣呢,對於捷兒要娶一個再醮女,他們恐怕還不會有自己寬容呢,還不如就先隱瞞下來,反正正如捷兒所說,他們的事情已經夠多夠煩心的了。
盧八娘壓住了心頭對捷兒的擔憂,全力以赴地將旭兒的親事辦好。畢竟旭兒的親事就在眼下,而在京城為世子辦一場世紀婚禮實在是一個大工程,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問題。
倒是司馬十七郎見盧八娘如此嚴陣以待,不免要寬慰她,“只要不出大錯就行了,不必每一件事你都要親自過問。”
盧八娘並不肯聽,“別的事我都可以交給別人,但兒子的親事我一定要自己把關。”於是從旭兒的內衣、新房的布置到迎親的儀仗,她每樣都非常仔細地看過,一點也不肯馬虎。
等旭兒娶了親,打理這些事就都不用她了,而是轉交到了兒媳婦的手中,盧八娘越發捨不得,總要完美再完美。
一轉眼就到了娶親的正日子,整個儀式盛大而隆重,淮北王府前的一條街都用大紅錦緞裝飾起來,到處都被洋洋喜氣充滿,一排排鎧甲外罩著紅錦袍的淮北軍更是將喜事襯托得雄渾威武。
孟府里那邊的情形也相差無幾,聽說崔六娘僅設置錦障一項就買了上千匹的紅錦,並且給慧娘辦的嫁妝也相當豐厚,比她的嫡長姐還要多。
總之孟慧娘成親一事差不多掏空了孟府,孟白的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他背地裡告訴盧八娘,不論他說什麼,崔六娘就是一句話,女兒即將成為淮北王世妃了,陪嫁就是要多。
“要麼我給你補回去一些吧,”盧八娘聽他抱怨,也能理解,孟白有近三十個孩子,不說每一個男孩都要分些家產,就是女孩子們的嫁妝差距太大總歸讓當父親的為難,“慧娘回門時讓她帶回去。”
“你明知我不是這個意思,”孟白擺手說:“我剛到這裡時全靠著你才撐起了孟氏,不過後來朝廷封鎖淮北時,石炭生意全停了,我不也想出辦法開了劇院,養活了一大家人?相信我,孟府不會缺錢的,我就是覺得崔六娘太偏心了。”
是的,孟白現在是一代名士,他自然有辦法生財,可是盧八娘卻又嘆道:“人的心本來就是偏的啊!”
“我覺得我們間的思想觀念越發的不合,”有過最簡單的生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人的心本來在一側,孟白被噎得頓了一下,只得嘆了一口氣,“不過呢,等慧娘嫁了,我真要好好想些辦法賺錢攢錢了,要給下面幾個小的準備婚嫁之資。慧娘嫁得這樣好,而想同淮北王世子做連襟的人太多了,最近時常有人向我提親。”
“這些人可真能鑽營,不過,你可要睜大眼睛好好看看,別再錯許了人家。”慧娘嫁後,崔六娘一定不再關心庶女們的親事,她只剩下一個親兒子了,那麼給女兒相看人家的事就落到了孟白身上,而盧八娘還真信不過他的眼光。
“你可要知道,慧娘嫁到淮北王府,誰家還敢對淮北王世子妃的姐妹苛刻嗎?”孟白帶了些狡黠的目光看向盧八娘,“慧娘的同胞二姐現在日子好過多了,二女婿一家人都老實了。”
道理是不錯,但盧八娘只無語地搖搖頭。
孟白又一笑說:“不管怎麼樣,我們的孩子結親,我特別的高興。”
早已經預見孟府會給旭兒帶來麻煩的盧八娘現在更加確定了這一點,所以她怎麼也說不出很高興的話,只是無奈地回了一句,“你開心就好。”
到了迎親那天,從下午起,盧八娘就幾乎沒坐下,實在來的客人太多,而她第一次娶兒媳也有幾分緊張。
司馬十七郎自然也在前面招呼賀喜的客人,雖然忙得厲害,但是他還是瞧了一個機會將旭兒叫到了一間偏房,把一個小荷包遞給兒子,“一會兒圓房前卷好塞進兩個鼻孔里。”
旭兒打開荷包,見裡面是兩條裁成細條的帛布,一頭霧水,關於圓房,池伯伯已經很仔細地提醒自己了,還送了畫冊,都沒提到要塞住鼻孔啊!“父王,這是做什麼用的?”
司馬十七郎當然不肯細說,當年池師兄為他指導的洞房花燭夜,雖然很圓滿,卻差了這一項,恐怕梁師兄也不太懂,雖然不足為外人道,但是總要告訴自己兒子的,免得他也如自己一般出醜,“你只管聽父王的就是了。”
“是。”父王一向英明神武,旭兒最是信服的,於是他重新將帛條放入荷包中,塞進懷裡,認真地答應了一聲,準備到時候按父王的吩咐做。
☆、第百二十四章母子二人共守秘密祖孫三代親傳手鐲(二)
入夜後,喜宴結束,新人入了洞房,盧八娘躺在床上由著司馬十七郎幫她揉腿,“行了,已經好多了。你呢,是不是喝多了?”
“多是多了點,不過沒事兒,就是高興。”司馬十七郎的話中充滿了憧憬,“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抱孫子了!”
司馬十七郎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天天盼著兒子,現在過了四十,又開始盼孫子了,還真不容易呢!
盧八娘一笑,“兒子娶親了,孫子還用著急嗎?”
“捷兒怎麼沒有一眼就喜歡的小娘子呢,要是也象旭兒這樣多好,我們年前就給他辦親事,明年又多了個孫子了。”司馬十七郎含笑說道:“不過,捷兒的親事回淮北再相看也行,他喜歡什麼樣的都由他,就是鮮卑貴女我也不反對。”
司馬十七郎對捷兒還真寬鬆,但是,盧八娘知道雖然他說什麼樣的都由捷兒,但其實還是會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而陸畫師,也就是已經嫁過一次的柴氏女是怎麼也不可能達到他的要求。
“我回淮北後就幫捷兒相看。”盧八娘即是回答十七郎也是回答自己。
“說起捷兒我又想笑,”司馬十七郎笑了兩聲才道:“一大群宗室士家子弟都搶著灌旭兒酒,其實那酒已經被摻了水,不過捷兒不知道,硬是上前替旭兒喝,結果喝這種只加了一點的酒還是喝醉了!”
“大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盧八娘這樣想,又趕緊問:“我還不知道,也沒派個人過去,捷兒沒事吧?”
“沒事,真沒喝多少,我已經讓平安過去看了,你只管放心睡吧。”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姑舅。”盧八娘也是從這個時候走過來的,當年的一切還歷歷在目,現在卻坐在高堂之上等待兒子兒媳的拜見了。她抬手撫了撫鬃角,心裡還有些緊張呢。
“是不是我們起得太早了?”司馬十七郎正了正冠,低聲問王妃。
原來他也緊張呢,盧八娘笑道:“我們早起點總比讓他們堵在內室好得多吧。”
正說話間,旭兒扶著一臉嬌羞的孟慧娘進了正殿,見父王和母妃已經坐在堂上便笑道:“怎麼都起這麼早,慧娘還說要來服伺母妃梳妝呢。”
“我們府里可不要那樣的規矩,”盧八娘趕緊反對,她可不想每天在起床時就見到兒媳婦,還是有點距離好,免得生出了婆媳矛盾,“今天特別,以後吃過早飯過來一次就行了,如果有事不過來也行。”
孟慧娘離家前父親就告訴她淮北王妃不會為難她的,但是她還是更相信母親的話,不管怎麼樣,做為兒媳,總要服伺好婆婆,特別這個婆婆還是淮北王妃,“母妃,兒媳還需要母妃多指導呢。”
看平時雲淡風清的捷兒急赤白臉地解釋,盧八娘心裡略有不忍,“母妃當然信你,只是你長大了,做事總該有個章程。”
“其實我早想好了,既然我們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會奢求,只這樣,能在一起作畫就很好。就是我回淮北了,她在京城,我們也可以共同對著一輪明月作畫,與在一起也沒什麼區別。”捷兒說罷,再懇求地望著盧八娘,“母妃,別告訴父王和哥哥,我不想讓他們又添煩心事,他們已經夠忙了。”
“而且我不會將自己的心意說出來,永遠不會,只默默地藏在心底!”
“可是,捷兒……”
“沒什麼可是的,母妃。”捷兒很果決地說:“只我們母子二人知道就好了。”
“好吧。”盧八娘猶豫再三還是答應了,公開捷兒秘密並不可能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而且她還希望這不過是捷兒並不成熟的想法,他再大一些也許就會改變。就像旭兒曾經那麼喜歡賀氏,現在不是也與慧娘情投意和嗎?
但是看到捷兒眼裡執著的目光,她又疑惑起來,捷兒會改變嗎?
司馬十七郎和旭兒知道捷兒的這一段感情又能怎麼樣呢,對於捷兒要娶一個再醮女,他們恐怕還不會有自己寬容呢,還不如就先隱瞞下來,反正正如捷兒所說,他們的事情已經夠多夠煩心的了。
盧八娘壓住了心頭對捷兒的擔憂,全力以赴地將旭兒的親事辦好。畢竟旭兒的親事就在眼下,而在京城為世子辦一場世紀婚禮實在是一個大工程,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問題。
倒是司馬十七郎見盧八娘如此嚴陣以待,不免要寬慰她,“只要不出大錯就行了,不必每一件事你都要親自過問。”
盧八娘並不肯聽,“別的事我都可以交給別人,但兒子的親事我一定要自己把關。”於是從旭兒的內衣、新房的布置到迎親的儀仗,她每樣都非常仔細地看過,一點也不肯馬虎。
等旭兒娶了親,打理這些事就都不用她了,而是轉交到了兒媳婦的手中,盧八娘越發捨不得,總要完美再完美。
一轉眼就到了娶親的正日子,整個儀式盛大而隆重,淮北王府前的一條街都用大紅錦緞裝飾起來,到處都被洋洋喜氣充滿,一排排鎧甲外罩著紅錦袍的淮北軍更是將喜事襯托得雄渾威武。
孟府里那邊的情形也相差無幾,聽說崔六娘僅設置錦障一項就買了上千匹的紅錦,並且給慧娘辦的嫁妝也相當豐厚,比她的嫡長姐還要多。
總之孟慧娘成親一事差不多掏空了孟府,孟白的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他背地裡告訴盧八娘,不論他說什麼,崔六娘就是一句話,女兒即將成為淮北王世妃了,陪嫁就是要多。
“要麼我給你補回去一些吧,”盧八娘聽他抱怨,也能理解,孟白有近三十個孩子,不說每一個男孩都要分些家產,就是女孩子們的嫁妝差距太大總歸讓當父親的為難,“慧娘回門時讓她帶回去。”
“你明知我不是這個意思,”孟白擺手說:“我剛到這裡時全靠著你才撐起了孟氏,不過後來朝廷封鎖淮北時,石炭生意全停了,我不也想出辦法開了劇院,養活了一大家人?相信我,孟府不會缺錢的,我就是覺得崔六娘太偏心了。”
是的,孟白現在是一代名士,他自然有辦法生財,可是盧八娘卻又嘆道:“人的心本來就是偏的啊!”
“我覺得我們間的思想觀念越發的不合,”有過最簡單的生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人的心本來在一側,孟白被噎得頓了一下,只得嘆了一口氣,“不過呢,等慧娘嫁了,我真要好好想些辦法賺錢攢錢了,要給下面幾個小的準備婚嫁之資。慧娘嫁得這樣好,而想同淮北王世子做連襟的人太多了,最近時常有人向我提親。”
“這些人可真能鑽營,不過,你可要睜大眼睛好好看看,別再錯許了人家。”慧娘嫁後,崔六娘一定不再關心庶女們的親事,她只剩下一個親兒子了,那麼給女兒相看人家的事就落到了孟白身上,而盧八娘還真信不過他的眼光。
“你可要知道,慧娘嫁到淮北王府,誰家還敢對淮北王世子妃的姐妹苛刻嗎?”孟白帶了些狡黠的目光看向盧八娘,“慧娘的同胞二姐現在日子好過多了,二女婿一家人都老實了。”
道理是不錯,但盧八娘只無語地搖搖頭。
孟白又一笑說:“不管怎麼樣,我們的孩子結親,我特別的高興。”
早已經預見孟府會給旭兒帶來麻煩的盧八娘現在更加確定了這一點,所以她怎麼也說不出很高興的話,只是無奈地回了一句,“你開心就好。”
到了迎親那天,從下午起,盧八娘就幾乎沒坐下,實在來的客人太多,而她第一次娶兒媳也有幾分緊張。
司馬十七郎自然也在前面招呼賀喜的客人,雖然忙得厲害,但是他還是瞧了一個機會將旭兒叫到了一間偏房,把一個小荷包遞給兒子,“一會兒圓房前卷好塞進兩個鼻孔里。”
旭兒打開荷包,見裡面是兩條裁成細條的帛布,一頭霧水,關於圓房,池伯伯已經很仔細地提醒自己了,還送了畫冊,都沒提到要塞住鼻孔啊!“父王,這是做什麼用的?”
司馬十七郎當然不肯細說,當年池師兄為他指導的洞房花燭夜,雖然很圓滿,卻差了這一項,恐怕梁師兄也不太懂,雖然不足為外人道,但是總要告訴自己兒子的,免得他也如自己一般出醜,“你只管聽父王的就是了。”
“是。”父王一向英明神武,旭兒最是信服的,於是他重新將帛條放入荷包中,塞進懷裡,認真地答應了一聲,準備到時候按父王的吩咐做。
☆、第百二十四章母子二人共守秘密祖孫三代親傳手鐲(二)
入夜後,喜宴結束,新人入了洞房,盧八娘躺在床上由著司馬十七郎幫她揉腿,“行了,已經好多了。你呢,是不是喝多了?”
“多是多了點,不過沒事兒,就是高興。”司馬十七郎的話中充滿了憧憬,“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抱孫子了!”
司馬十七郎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天天盼著兒子,現在過了四十,又開始盼孫子了,還真不容易呢!
盧八娘一笑,“兒子娶親了,孫子還用著急嗎?”
“捷兒怎麼沒有一眼就喜歡的小娘子呢,要是也象旭兒這樣多好,我們年前就給他辦親事,明年又多了個孫子了。”司馬十七郎含笑說道:“不過,捷兒的親事回淮北再相看也行,他喜歡什麼樣的都由他,就是鮮卑貴女我也不反對。”
司馬十七郎對捷兒還真寬鬆,但是,盧八娘知道雖然他說什麼樣的都由捷兒,但其實還是會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而陸畫師,也就是已經嫁過一次的柴氏女是怎麼也不可能達到他的要求。
“我回淮北後就幫捷兒相看。”盧八娘即是回答十七郎也是回答自己。
“說起捷兒我又想笑,”司馬十七郎笑了兩聲才道:“一大群宗室士家子弟都搶著灌旭兒酒,其實那酒已經被摻了水,不過捷兒不知道,硬是上前替旭兒喝,結果喝這種只加了一點的酒還是喝醉了!”
“大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盧八娘這樣想,又趕緊問:“我還不知道,也沒派個人過去,捷兒沒事吧?”
“沒事,真沒喝多少,我已經讓平安過去看了,你只管放心睡吧。”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姑舅。”盧八娘也是從這個時候走過來的,當年的一切還歷歷在目,現在卻坐在高堂之上等待兒子兒媳的拜見了。她抬手撫了撫鬃角,心裡還有些緊張呢。
“是不是我們起得太早了?”司馬十七郎正了正冠,低聲問王妃。
原來他也緊張呢,盧八娘笑道:“我們早起點總比讓他們堵在內室好得多吧。”
正說話間,旭兒扶著一臉嬌羞的孟慧娘進了正殿,見父王和母妃已經坐在堂上便笑道:“怎麼都起這麼早,慧娘還說要來服伺母妃梳妝呢。”
“我們府里可不要那樣的規矩,”盧八娘趕緊反對,她可不想每天在起床時就見到兒媳婦,還是有點距離好,免得生出了婆媳矛盾,“今天特別,以後吃過早飯過來一次就行了,如果有事不過來也行。”
孟慧娘離家前父親就告訴她淮北王妃不會為難她的,但是她還是更相信母親的話,不管怎麼樣,做為兒媳,總要服伺好婆婆,特別這個婆婆還是淮北王妃,“母妃,兒媳還需要母妃多指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