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頁
他們的後世子孫呢?從小生於王宮,長於后妃之手,不知天下之事,即便親政之後,也沒有多少機會了解這個天下。他們接觸最多的,一是寺人,一是后妃,如果后妃干政,便非常容易。而后妃能時常出宮嗎?能臨朝聽政嗎?能頻繁接見朝中大臣麼?不能,她們只能待在深宮裡,那麼她們便只能信任、也只能重用自己的親眷,透過他們來掌控朝政。
這些皇親國戚們一旦掌握了大權,又利用他們身份上的有利條件將君王和群臣隔離開來,不該有的野心便會漸漸萌生。那時該怎麼辦?」
若惜當初曾教訓過妹妹不可縱奴欺主,家國一理,所以她對慶忌所說的道理一點就透,而季孫小蠻卻仍不服道:「寺人哪有資格掌理朝政?再說后妃,天下各國后妃涉政的事情多了,也不見有多少外戚為禍。」
慶忌道:「那是因為當今天下諸侯並立,各國之間整日征戰殺伐,國君們不能不親理朝務,與群臣頻繁接觸,所以大權難落外戚之手。如果是一個江山穩定的大國呢?如果天下一統呢?」
慶忌可是知道自趙高開始,大多數太監們在政治上都幹了些什麼,更知道秦亡之後,漢朝六個太后輪番執政,外戚專權,把個大漢朝搞得烏煙瘴氣,直至完蛋大吉。在這個家國天下的年代,后妃干政,即便本意上她們不想為害,但是大多數時候卻也只能朝那個方向發展。後人用慘烈的犧牲才換來的經驗,他不早早戒備才怪。
慶忌道:「如今為禍天下的,是世卿坐大篡權欺主。以當今晉國為例,六卿之五,其先祖是晉文公麾下忠心耿耿竭盡忠誠的臣子,可幾代下來,家族漸漸勢大,但其子孫之忠誠也能一如既往麼?當然不能,有多大勢力,就有多大野心,究其藏禍的根源便在於分封制,是以寡人開疆拓土,只設郡縣,委派流官,而不分封城邑。取締分封,建郡縣設流官之後,將來流禍天下的,便不再是世卿大族,而是後宮干政、寺人專權你們以為寡人是自降身段,與季嬴一個女子鬥氣麼?寡人是慮及長遠,防微杜漸。」
小蠻聽的漸漸安份下來,長長的睫毛眨著,一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出神地看著慶忌,慶忌在她頰上輕輕吻了一下,柔聲道:「你們想一想,有一天,你們會有自己的兒子。這些孩子們會漸漸長大,他們中的一個,會成為吳國之王。然後,他會納後聘妃,從小生長在深宮中的他們,哪知人心險惡,哪知宮外是非?如果他們所納的后妃任人唯親,干涉政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說不定你們的骨肉血脈,便會有人像那可憐的宋昭公一般窩窩囊囊死掉。」
若惜和小蠻聽了慶忌的話,遙想那種可能,不由心中一寒。
慶忌道:「天下興亡,自有它的規律。寡人所做的,並不可能讓江山永固,萬世如一。可是,至少這些措施能儘可能的穩定國家,讓國祚儘可能的長一些,讓我吳國的後代君主們儘可能的少一些外戚專權亂政的事情。你們都是天真爛漫的女子,我本不想和你們說起這些血淋淋的宮闈之事,可是,你們既然是我慶忌的妃子,就必須正視這種可能。」
若惜猶豫一下,垂下頭低聲道:「大王教訓的是。」
若惜做了吳王妃,也曾想過等吳國再穩定一些,向慶忌求封一些官職給自己的家人,一榮皆榮,照顧一下家族中人,為父親盡一番心力。可慶忌這番話讓她開始暗自警醒,老聃那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名言此時雖還沒有天下皆知,任若惜卻已從慶忌的話中明白了類似的道理。
小蠻低聲道:「大王,就算如你所說,給季嬴吃的苦頭也該夠了吧?你還要折磨她到幾時呢?不瞞你說,我……我現在都不太想去鸞鳳宮了,每次看到她,人家都替她難受。」
慶忌哂然道:「做錯了事,就要受罰。寡人不過是冷落了她個把月不去見她,怎麼便有那麼大的委屈?」
「可……可她畢竟是身份尊貴的秦國公主,大王如此冷落,已經讓她難堪了,何以……何以還要削減鸞鳳宮的用度,讓她在自己侍婢們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慶忌一呆,訝然道:「寡人只是想教訓她一下,不叫她飛揚跋扈而已。幾時削減了鸞鳳宮的用度?」
「嗯?」小蠻坐起身來,訝然道:「不是大王下令削減了鸞鳳宮的用度?鸞鳳宮裡現在燈燭數目給的極少,一到晚上便黑漆漆的。小蠻是北人,嫌江南火熱,殿中冰塊從不間斷,可……可我在王后宮中,便喝一碗酸梅湯都沒有冰塊,說是……說是藏冰已不足,僅夠大王一人使用了。」
「啪!」慶忌一拍桌子,兩道劍眉不由挑起,他咽了口氣,才冷哼道:「這必是宮中掌用度的寺人勢利,見寡人冷落了王后,有意欺凌了。嘿!寡人沒說錯吧,此等勢利小人,一旦掌握權柄,何等齷齪可恥。王后失寵,便連他們也敢假傳王旨隨意欺凌;如果寡人不早早定下規矩,總有一天君王也會任由小人擺布了。」
若惜瞟了慶忌一眼,問道:「大王準備怎麼辦?」
慶忌起身,在殿中徐徐踱了一陣,扭頭對小蠻道:「小蠻,你既與季嬴交好,這事就交給你來辦。明日你再去鸞鳳宮中,喚來掌用度的寺人,好生教訓一番,發配去姑蘇山戍衛軍營為軍士們洗衣作飯,再不准返回王宮一步。」
若惜嘴角一牽,露出淺淺笑容:「大王何不親赴鸞鳳宮為王后陛下作主呢?如此一來,夫妻間的芥蒂,便也就此化解了,相信經過這次教訓,王后再不敢對國事隨意置喙,便溫馴款款侍奉大王。」
這些皇親國戚們一旦掌握了大權,又利用他們身份上的有利條件將君王和群臣隔離開來,不該有的野心便會漸漸萌生。那時該怎麼辦?」
若惜當初曾教訓過妹妹不可縱奴欺主,家國一理,所以她對慶忌所說的道理一點就透,而季孫小蠻卻仍不服道:「寺人哪有資格掌理朝政?再說后妃,天下各國后妃涉政的事情多了,也不見有多少外戚為禍。」
慶忌道:「那是因為當今天下諸侯並立,各國之間整日征戰殺伐,國君們不能不親理朝務,與群臣頻繁接觸,所以大權難落外戚之手。如果是一個江山穩定的大國呢?如果天下一統呢?」
慶忌可是知道自趙高開始,大多數太監們在政治上都幹了些什麼,更知道秦亡之後,漢朝六個太后輪番執政,外戚專權,把個大漢朝搞得烏煙瘴氣,直至完蛋大吉。在這個家國天下的年代,后妃干政,即便本意上她們不想為害,但是大多數時候卻也只能朝那個方向發展。後人用慘烈的犧牲才換來的經驗,他不早早戒備才怪。
慶忌道:「如今為禍天下的,是世卿坐大篡權欺主。以當今晉國為例,六卿之五,其先祖是晉文公麾下忠心耿耿竭盡忠誠的臣子,可幾代下來,家族漸漸勢大,但其子孫之忠誠也能一如既往麼?當然不能,有多大勢力,就有多大野心,究其藏禍的根源便在於分封制,是以寡人開疆拓土,只設郡縣,委派流官,而不分封城邑。取締分封,建郡縣設流官之後,將來流禍天下的,便不再是世卿大族,而是後宮干政、寺人專權你們以為寡人是自降身段,與季嬴一個女子鬥氣麼?寡人是慮及長遠,防微杜漸。」
小蠻聽的漸漸安份下來,長長的睫毛眨著,一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出神地看著慶忌,慶忌在她頰上輕輕吻了一下,柔聲道:「你們想一想,有一天,你們會有自己的兒子。這些孩子們會漸漸長大,他們中的一個,會成為吳國之王。然後,他會納後聘妃,從小生長在深宮中的他們,哪知人心險惡,哪知宮外是非?如果他們所納的后妃任人唯親,干涉政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說不定你們的骨肉血脈,便會有人像那可憐的宋昭公一般窩窩囊囊死掉。」
若惜和小蠻聽了慶忌的話,遙想那種可能,不由心中一寒。
慶忌道:「天下興亡,自有它的規律。寡人所做的,並不可能讓江山永固,萬世如一。可是,至少這些措施能儘可能的穩定國家,讓國祚儘可能的長一些,讓我吳國的後代君主們儘可能的少一些外戚專權亂政的事情。你們都是天真爛漫的女子,我本不想和你們說起這些血淋淋的宮闈之事,可是,你們既然是我慶忌的妃子,就必須正視這種可能。」
若惜猶豫一下,垂下頭低聲道:「大王教訓的是。」
若惜做了吳王妃,也曾想過等吳國再穩定一些,向慶忌求封一些官職給自己的家人,一榮皆榮,照顧一下家族中人,為父親盡一番心力。可慶忌這番話讓她開始暗自警醒,老聃那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名言此時雖還沒有天下皆知,任若惜卻已從慶忌的話中明白了類似的道理。
小蠻低聲道:「大王,就算如你所說,給季嬴吃的苦頭也該夠了吧?你還要折磨她到幾時呢?不瞞你說,我……我現在都不太想去鸞鳳宮了,每次看到她,人家都替她難受。」
慶忌哂然道:「做錯了事,就要受罰。寡人不過是冷落了她個把月不去見她,怎麼便有那麼大的委屈?」
「可……可她畢竟是身份尊貴的秦國公主,大王如此冷落,已經讓她難堪了,何以……何以還要削減鸞鳳宮的用度,讓她在自己侍婢們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慶忌一呆,訝然道:「寡人只是想教訓她一下,不叫她飛揚跋扈而已。幾時削減了鸞鳳宮的用度?」
「嗯?」小蠻坐起身來,訝然道:「不是大王下令削減了鸞鳳宮的用度?鸞鳳宮裡現在燈燭數目給的極少,一到晚上便黑漆漆的。小蠻是北人,嫌江南火熱,殿中冰塊從不間斷,可……可我在王后宮中,便喝一碗酸梅湯都沒有冰塊,說是……說是藏冰已不足,僅夠大王一人使用了。」
「啪!」慶忌一拍桌子,兩道劍眉不由挑起,他咽了口氣,才冷哼道:「這必是宮中掌用度的寺人勢利,見寡人冷落了王后,有意欺凌了。嘿!寡人沒說錯吧,此等勢利小人,一旦掌握權柄,何等齷齪可恥。王后失寵,便連他們也敢假傳王旨隨意欺凌;如果寡人不早早定下規矩,總有一天君王也會任由小人擺布了。」
若惜瞟了慶忌一眼,問道:「大王準備怎麼辦?」
慶忌起身,在殿中徐徐踱了一陣,扭頭對小蠻道:「小蠻,你既與季嬴交好,這事就交給你來辦。明日你再去鸞鳳宮中,喚來掌用度的寺人,好生教訓一番,發配去姑蘇山戍衛軍營為軍士們洗衣作飯,再不准返回王宮一步。」
若惜嘴角一牽,露出淺淺笑容:「大王何不親赴鸞鳳宮為王后陛下作主呢?如此一來,夫妻間的芥蒂,便也就此化解了,相信經過這次教訓,王后再不敢對國事隨意置喙,便溫馴款款侍奉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