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北堂耀輝輕輕一笑,反手緊緊抱住他。
大哥,即使明知你在利用我,我也願意。即使你不這麽溫柔,我也會聽話。
雖然明知北堂曜日的利用之心,但面對他這難得主動的溫柔,北堂耀輝還是萬分珍惜。
「大哥,今日我不回府了。」北堂耀輝美目輕揚,含笑曖昧地望著他,在他耳邊輕輕道:「上次你說沒有心情,不知今日如何?」
面對他大膽的挑逗,北堂曜日只愣了一瞬,便黑眸深沈,啞聲道:「好。」
北堂王府大總管凌青,默默望著那相依相攜,消失花園盡頭的兩個身影,輕輕一嘆。
《鎖情牽》出書版第十一章
十一
明國洪同十五年,歷史上最隱秘、最迅速、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謀反」,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當然,當這個陰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人意識到這是明國改朝換代的開始。
在立了傻太子後不久,皇太後與皇上之間的不和大幅升級,從後宮蔓延到前朝,並牽累進無數前朝重臣,這是這些年來從沒有過的事情。
這對母子不和已久,大臣們已經習慣了,但突然爆發得如此厲害,卻很讓人心驚不安。先是皇太後責備皇上在先皇冥壽前沒有齋戒禁慾,誠心不足,導致冥壽那夜先皇陵寢大火,燒了前殿。
之後又因皇上怨氣爆發,大刀闊斧一連罷免了好幾位與太後趙家有關的權臣,更是震怒,怒罵皇上不孝不仁,公布了皇上的「十大罪」,要廢了他立皇太子登基。
這下朝廷上可炸了窩。從來沒聽說過有太後要廢自己的親兒子,改立孫子做皇帝的。雖然前朝檜帝時有過這種事,但那也是因為檜帝和太後並非親生母子。
於是這番鬧騰,實把京城上下都弄得忐忑不安風雨飄搖。大臣們紛紛走動,勸皇帝的有,勸太後的有,打聽消息的有,靜待時機的有。
誰知這和稀泥的事大家還沒做好,突然又傳來一個驚天的消息──皇上竟然在暑後一次偶感風寒後,身體迅速衰敗,沒出兩日暴斃了!
這下子大家都傻了。皇上雖然一向荒yín無度,年紀輕輕便身虛不補,但未到三十歲的人,怎麽也不會捱不過一場風寒吧?有謠傳說是皇太後毒殺了皇上,可是虎毒還不食子呢,皇太後總不會這麽狠吧?
正當謠言滿天飛的時候,皇太後已著手讓傻太子司卓繼位了。但有一多半大臣紛紛上奏反對。
太子繼位雖是名正言順,但這個太子是個傻子。當初立太子時,那些大臣們拗不過太後堅持,皇上也隱隱暗示眾臣此為安撫母後的一時之舉,待日後有了健康子嗣,自然要換掉這個天生痴傻的兒子。於是那些反對的大臣們才會妥協,同意暫立司卓。
但是誰能想到皇上會英年早逝?明國皇室本來枝繁葉茂,但因天災人禍,及多年的諸國混戰,到二十多年前便僅剩下東陽太子與先皇兩位直系血親。
但東陽太子神秘暴斃,東宮大火,燒得屍骨無存。先皇繼位,原本有四個兒子,但一個個都先後夭折,只留下當今皇帝司洪逸。
而司洪逸比他老子更加不如,如今竟只留下了一個傻兒子。
如果真讓這個傻太子繼位,朝堂必將被趙太後所把持。外戚當朝本是歷代大忌,趙家已經權傾朝野十幾年,再如此下去,必會涉及國家根基。
於是清流派與保皇派堅定地站在了趙家的反對面,希望皇太後能廢了太子,從皇室旁枝中擇賢而立。但是旁支之中不是血緣太遠,就是與北厥、西烏等族通婚,而使血脈中摻雜了太多的他族利益。
說來這一條鼓勵與外族通婚,還是上一代北堂王北堂傲平定天下後,為了容納百族而定下的國策。畢竟當年諸國混戰,明國周邊吞噬的那些小國很多都是其它民族,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相當的勢力。於是為了安撫他們,由皇族領頭與異族通婚,這才有了現在的大融合繁榮。
但現在卻讓朝中大臣們非常頭疼。既不想讓傻太子繼位,使趙氏勢力更加巔峰,也不想選一個血脈不純的混血皇帝,真真為難。
正在此時,遙京中暗暗流傳出一個驚心動魄的流言──當今端親王北堂耀輝,是前朝東陽太子遺孤。正是東陽太子與其愛妃清妃所留下的唯一血脈。
其實這一流言早有先兆。畢竟北堂耀輝那張臉,凡是當年見過清妃的當朝老臣都心底暗明。尤其他年紀越長,不僅越來越像清妃,還隱隱繼承了三分東陽太子的樣貌。
而且上代北堂王北堂傲與東陽太子是表兄弟,一向交好,東陽太子出事時他正逗留在遙京附近,以他的勢力若是適時救出太子遺孤,也並不奇怪。
這一流言越傳越盛。趙太後自然也有所耳聞,越發慌張,竟不顧眾人反對,在趙氏的支持下,於皇帝下葬十日後強行扶持司卓登基。但就在此時,明國三朝元老,已經辭官歸隱的老丞相王曦,突然出現在遙京。
其後的事便頗具戲劇性。年已老邁的王曦攜門下眾生,於大殿上證明北堂耀輝乃東陽太子之子,並拿出當年救出北堂耀輝時所攜帶的證物,要求扶持皇室正統。
而京畿總兵大統領,一品武官郁飛卿也適時出示了上代北堂王北堂傲送來的親筆書信,上言北堂耀輝非他親子,而是當年他趕赴遙京從東宮變亂中救出的司東陽之子,原名司耀輝的北堂耀輝。
這一軒然大波登時將趙太後激得蒼白欲厥。朝上一片大亂。
唯有三品禮部尚書北堂耀輝一人面無表情地立在大殿旁側,雖然眾多目光紛紛向他射來,他卻好像不關自己事地站在一旁,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麽。
散朝的時候,所有的人看著他的目光都分外古怪。老丞相門生眾多,郁將軍更是統領京畿附近十萬重兵,有這二人的支持,以趙家的勢力也暫時無可奈何。
更何況,還有一直被皇上「閒置」在家的北堂王北堂曜日。
雖然他與其父都未出面,但明國誰不知道這個天下大部分都是北堂家打下來的。老北堂王開疆闢土,建功立業,現北堂王鞏固根基,勢力深廣。
這些人和勢力加在一起,豈能不讓趙家搖搖欲墜?
散朝回到端王府,接過林總管遞過來的茶盞,北堂耀輝抿了兩口,忽然淡淡一笑:「今日真是場好戲。不知我那位兄長安排了多久。」
林總管垂首道:「郁將軍是老北堂王的人,不過王丞相卻是朝中頂梁,清流派的領袖。他當年曾做過東陽太子的太傅,說來……還是王爺您的人。」
「我的人麽?」北堂耀輝的桃花眼眯了眯,想起那滿臉皺紋,卻目光犀利的老者,在散朝後的宮門前望著他雙目濕潤的模樣。
「東陽太子……」他神思有些恍惚,喃喃地念著這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忽然回過神來:「最近北堂王那邊沒什麽事吧?」
自從那日與北堂曜日溫存之後,遙京風雲驟起,二人顧忌諸多因素,都很有默契的一直未再見面。甚至私下的交流也很少。
「北堂王那邊沒什麽消息。不過……」
「嗯?」
林總管飛快看了主子一眼,道:「聽說北堂王府里最近多了一個嬰兒。」
「嬰兒?」
「是。不知是誰的孩子,前些日子突然出現在王府中,聽說北堂王十分疼愛。有下人傳……」林總管再次遲疑地停住,暗瞄王爺的神色。
「傳什麽?」北堂耀輝端起茶盞慢慢喝了一口。
「傳……是北堂王在外面的私生子。」
北堂耀輝面色有些蒼白,嘴角流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輕輕道:「真有意思。」
「王爺……」
北堂耀輝淡淡道:「知道了。現在風聲正緊,你還是多注意些朝上的事情。」
「是。」林總管沈吟了片刻,道:「王爺,您近些日子是否打算回北堂王府?」
「嗯?」這種時候回家?他這一向精明能幹的管家是不是老糊塗了?
林總管道:「此時正是多事之秋,老奴怕有人對王爺不利。端王府雖然也有侍衛護院,但……」
北堂耀輝打斷他:「不行。正因現在乃多事之秋,我絕不能給大哥找麻煩!」
深夜,北堂王府外一道黑影忽然從外牆上掠入,正落在巡邏地侍衛換班的空隙間。那身影毫不遲疑,小心翼翼地避開侍衛,向北堂曜日的院落奔去。
進了內院,竟然沒有暗衛出現,那人不由暗中皺了皺眉頭。他正要潛入正屋,忽然聽見旁邊的屋裡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他愣了一愣,改變主意,來到那間屋外,從窗fèng里窺視,正看見北堂曜日抱著一個嬰兒,低低地哄著,一個貌似奶娘的婦人垂手立在一旁。
「哦、哦……小寶貝怎麽了?為什麽還不睡啊?是不是肚子又餓了?」
北堂曜日的聲音十分低沈溫柔,一派輕柔寵溺的神色,讓窗外人感覺十分陌生。
「王爺,還是奴家來吧。小公子想必是餓了。」
那婦人見王爺哄了半晌,孩子還是哇哇地鬧個不停,虧得王爺脾氣好,耐著性子一直抱著。府里私底下傳這孩子是王爺的私生子,也許真有道理。
北堂曜日道:「是麽?不是剛餵過麽?這麽快又餓了?」
婦人抿嘴一笑:「王爺有所不知,小孩子都是這樣的。吃得多才能長得壯,說明小公子身體好,有福氣。」
北堂曜日聽了這話,似乎很高興,便把孩子遞給奶娘:「那你餵吧。吃飽了他就會睡覺了。」
婦人笑道:「王爺倒是很有經驗的樣子。」
北堂曜日哈哈一笑,出了屋子。
他回到自己的寢室,一進去便看見那黑衣人正坐在他的床頭,也不吃驚,微笑道:「這幾日朝上如何?」
那人沈沈地道:「這麽久不見,看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北堂曜日過去扯開他的面巾:「進來了還蒙著這個做什麽。」
北堂耀輝知道他必定是把暗衛都撤了,不然自己不會這麽容易潛進來,低聲道:「你早知道我今晚會來?」
「嗯。」
「那朝上的事你也都知道了,還問我做什麽。」
北堂曜日聽出他心情不悅,道:「你沒什麽想問我的麽?」
北堂耀輝抬眼望著他,面無表情地道:「問什麽?我的身世?你的安排?還是什麽時候讓我登基,大赦天下?」
北堂曜日挑了挑眉:「你不想知道麽?」
「不想。其實我最想問的,是隔壁屋裡的那個嬰兒。」北堂耀輝直直地盯著他:「那孩子是誰?怎麽會在你這?」
北堂曜日皺了皺眉:「輝兒,你就一點不擔心正事麽?」
大哥,即使明知你在利用我,我也願意。即使你不這麽溫柔,我也會聽話。
雖然明知北堂曜日的利用之心,但面對他這難得主動的溫柔,北堂耀輝還是萬分珍惜。
「大哥,今日我不回府了。」北堂耀輝美目輕揚,含笑曖昧地望著他,在他耳邊輕輕道:「上次你說沒有心情,不知今日如何?」
面對他大膽的挑逗,北堂曜日只愣了一瞬,便黑眸深沈,啞聲道:「好。」
北堂王府大總管凌青,默默望著那相依相攜,消失花園盡頭的兩個身影,輕輕一嘆。
《鎖情牽》出書版第十一章
十一
明國洪同十五年,歷史上最隱秘、最迅速、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謀反」,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當然,當這個陰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人意識到這是明國改朝換代的開始。
在立了傻太子後不久,皇太後與皇上之間的不和大幅升級,從後宮蔓延到前朝,並牽累進無數前朝重臣,這是這些年來從沒有過的事情。
這對母子不和已久,大臣們已經習慣了,但突然爆發得如此厲害,卻很讓人心驚不安。先是皇太後責備皇上在先皇冥壽前沒有齋戒禁慾,誠心不足,導致冥壽那夜先皇陵寢大火,燒了前殿。
之後又因皇上怨氣爆發,大刀闊斧一連罷免了好幾位與太後趙家有關的權臣,更是震怒,怒罵皇上不孝不仁,公布了皇上的「十大罪」,要廢了他立皇太子登基。
這下朝廷上可炸了窩。從來沒聽說過有太後要廢自己的親兒子,改立孫子做皇帝的。雖然前朝檜帝時有過這種事,但那也是因為檜帝和太後並非親生母子。
於是這番鬧騰,實把京城上下都弄得忐忑不安風雨飄搖。大臣們紛紛走動,勸皇帝的有,勸太後的有,打聽消息的有,靜待時機的有。
誰知這和稀泥的事大家還沒做好,突然又傳來一個驚天的消息──皇上竟然在暑後一次偶感風寒後,身體迅速衰敗,沒出兩日暴斃了!
這下子大家都傻了。皇上雖然一向荒yín無度,年紀輕輕便身虛不補,但未到三十歲的人,怎麽也不會捱不過一場風寒吧?有謠傳說是皇太後毒殺了皇上,可是虎毒還不食子呢,皇太後總不會這麽狠吧?
正當謠言滿天飛的時候,皇太後已著手讓傻太子司卓繼位了。但有一多半大臣紛紛上奏反對。
太子繼位雖是名正言順,但這個太子是個傻子。當初立太子時,那些大臣們拗不過太後堅持,皇上也隱隱暗示眾臣此為安撫母後的一時之舉,待日後有了健康子嗣,自然要換掉這個天生痴傻的兒子。於是那些反對的大臣們才會妥協,同意暫立司卓。
但是誰能想到皇上會英年早逝?明國皇室本來枝繁葉茂,但因天災人禍,及多年的諸國混戰,到二十多年前便僅剩下東陽太子與先皇兩位直系血親。
但東陽太子神秘暴斃,東宮大火,燒得屍骨無存。先皇繼位,原本有四個兒子,但一個個都先後夭折,只留下當今皇帝司洪逸。
而司洪逸比他老子更加不如,如今竟只留下了一個傻兒子。
如果真讓這個傻太子繼位,朝堂必將被趙太後所把持。外戚當朝本是歷代大忌,趙家已經權傾朝野十幾年,再如此下去,必會涉及國家根基。
於是清流派與保皇派堅定地站在了趙家的反對面,希望皇太後能廢了太子,從皇室旁枝中擇賢而立。但是旁支之中不是血緣太遠,就是與北厥、西烏等族通婚,而使血脈中摻雜了太多的他族利益。
說來這一條鼓勵與外族通婚,還是上一代北堂王北堂傲平定天下後,為了容納百族而定下的國策。畢竟當年諸國混戰,明國周邊吞噬的那些小國很多都是其它民族,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相當的勢力。於是為了安撫他們,由皇族領頭與異族通婚,這才有了現在的大融合繁榮。
但現在卻讓朝中大臣們非常頭疼。既不想讓傻太子繼位,使趙氏勢力更加巔峰,也不想選一個血脈不純的混血皇帝,真真為難。
正在此時,遙京中暗暗流傳出一個驚心動魄的流言──當今端親王北堂耀輝,是前朝東陽太子遺孤。正是東陽太子與其愛妃清妃所留下的唯一血脈。
其實這一流言早有先兆。畢竟北堂耀輝那張臉,凡是當年見過清妃的當朝老臣都心底暗明。尤其他年紀越長,不僅越來越像清妃,還隱隱繼承了三分東陽太子的樣貌。
而且上代北堂王北堂傲與東陽太子是表兄弟,一向交好,東陽太子出事時他正逗留在遙京附近,以他的勢力若是適時救出太子遺孤,也並不奇怪。
這一流言越傳越盛。趙太後自然也有所耳聞,越發慌張,竟不顧眾人反對,在趙氏的支持下,於皇帝下葬十日後強行扶持司卓登基。但就在此時,明國三朝元老,已經辭官歸隱的老丞相王曦,突然出現在遙京。
其後的事便頗具戲劇性。年已老邁的王曦攜門下眾生,於大殿上證明北堂耀輝乃東陽太子之子,並拿出當年救出北堂耀輝時所攜帶的證物,要求扶持皇室正統。
而京畿總兵大統領,一品武官郁飛卿也適時出示了上代北堂王北堂傲送來的親筆書信,上言北堂耀輝非他親子,而是當年他趕赴遙京從東宮變亂中救出的司東陽之子,原名司耀輝的北堂耀輝。
這一軒然大波登時將趙太後激得蒼白欲厥。朝上一片大亂。
唯有三品禮部尚書北堂耀輝一人面無表情地立在大殿旁側,雖然眾多目光紛紛向他射來,他卻好像不關自己事地站在一旁,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麽。
散朝的時候,所有的人看著他的目光都分外古怪。老丞相門生眾多,郁將軍更是統領京畿附近十萬重兵,有這二人的支持,以趙家的勢力也暫時無可奈何。
更何況,還有一直被皇上「閒置」在家的北堂王北堂曜日。
雖然他與其父都未出面,但明國誰不知道這個天下大部分都是北堂家打下來的。老北堂王開疆闢土,建功立業,現北堂王鞏固根基,勢力深廣。
這些人和勢力加在一起,豈能不讓趙家搖搖欲墜?
散朝回到端王府,接過林總管遞過來的茶盞,北堂耀輝抿了兩口,忽然淡淡一笑:「今日真是場好戲。不知我那位兄長安排了多久。」
林總管垂首道:「郁將軍是老北堂王的人,不過王丞相卻是朝中頂梁,清流派的領袖。他當年曾做過東陽太子的太傅,說來……還是王爺您的人。」
「我的人麽?」北堂耀輝的桃花眼眯了眯,想起那滿臉皺紋,卻目光犀利的老者,在散朝後的宮門前望著他雙目濕潤的模樣。
「東陽太子……」他神思有些恍惚,喃喃地念著這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忽然回過神來:「最近北堂王那邊沒什麽事吧?」
自從那日與北堂曜日溫存之後,遙京風雲驟起,二人顧忌諸多因素,都很有默契的一直未再見面。甚至私下的交流也很少。
「北堂王那邊沒什麽消息。不過……」
「嗯?」
林總管飛快看了主子一眼,道:「聽說北堂王府里最近多了一個嬰兒。」
「嬰兒?」
「是。不知是誰的孩子,前些日子突然出現在王府中,聽說北堂王十分疼愛。有下人傳……」林總管再次遲疑地停住,暗瞄王爺的神色。
「傳什麽?」北堂耀輝端起茶盞慢慢喝了一口。
「傳……是北堂王在外面的私生子。」
北堂耀輝面色有些蒼白,嘴角流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輕輕道:「真有意思。」
「王爺……」
北堂耀輝淡淡道:「知道了。現在風聲正緊,你還是多注意些朝上的事情。」
「是。」林總管沈吟了片刻,道:「王爺,您近些日子是否打算回北堂王府?」
「嗯?」這種時候回家?他這一向精明能幹的管家是不是老糊塗了?
林總管道:「此時正是多事之秋,老奴怕有人對王爺不利。端王府雖然也有侍衛護院,但……」
北堂耀輝打斷他:「不行。正因現在乃多事之秋,我絕不能給大哥找麻煩!」
深夜,北堂王府外一道黑影忽然從外牆上掠入,正落在巡邏地侍衛換班的空隙間。那身影毫不遲疑,小心翼翼地避開侍衛,向北堂曜日的院落奔去。
進了內院,竟然沒有暗衛出現,那人不由暗中皺了皺眉頭。他正要潛入正屋,忽然聽見旁邊的屋裡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他愣了一愣,改變主意,來到那間屋外,從窗fèng里窺視,正看見北堂曜日抱著一個嬰兒,低低地哄著,一個貌似奶娘的婦人垂手立在一旁。
「哦、哦……小寶貝怎麽了?為什麽還不睡啊?是不是肚子又餓了?」
北堂曜日的聲音十分低沈溫柔,一派輕柔寵溺的神色,讓窗外人感覺十分陌生。
「王爺,還是奴家來吧。小公子想必是餓了。」
那婦人見王爺哄了半晌,孩子還是哇哇地鬧個不停,虧得王爺脾氣好,耐著性子一直抱著。府里私底下傳這孩子是王爺的私生子,也許真有道理。
北堂曜日道:「是麽?不是剛餵過麽?這麽快又餓了?」
婦人抿嘴一笑:「王爺有所不知,小孩子都是這樣的。吃得多才能長得壯,說明小公子身體好,有福氣。」
北堂曜日聽了這話,似乎很高興,便把孩子遞給奶娘:「那你餵吧。吃飽了他就會睡覺了。」
婦人笑道:「王爺倒是很有經驗的樣子。」
北堂曜日哈哈一笑,出了屋子。
他回到自己的寢室,一進去便看見那黑衣人正坐在他的床頭,也不吃驚,微笑道:「這幾日朝上如何?」
那人沈沈地道:「這麽久不見,看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北堂曜日過去扯開他的面巾:「進來了還蒙著這個做什麽。」
北堂耀輝知道他必定是把暗衛都撤了,不然自己不會這麽容易潛進來,低聲道:「你早知道我今晚會來?」
「嗯。」
「那朝上的事你也都知道了,還問我做什麽。」
北堂曜日聽出他心情不悅,道:「你沒什麽想問我的麽?」
北堂耀輝抬眼望著他,面無表情地道:「問什麽?我的身世?你的安排?還是什麽時候讓我登基,大赦天下?」
北堂曜日挑了挑眉:「你不想知道麽?」
「不想。其實我最想問的,是隔壁屋裡的那個嬰兒。」北堂耀輝直直地盯著他:「那孩子是誰?怎麽會在你這?」
北堂曜日皺了皺眉:「輝兒,你就一點不擔心正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