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在他還很年少的時候,他就背負了無數讚譽,京師臥虎藏龍之地埋沒不了他振翅凌雲,不單單因為他身後有世家名門數百年的輝煌,父親曾訓誡過他,要他低調處事,適時韜光養晦,以他們韓門的聲勢,經後他位列三公九卿乃是十拿九穩的事。他卻沒有聽從父親的訓誡,他選擇讓自己鋒芒畢露,他要天下人都知道,他韓溯不是池中物,離開家門,一樣有資格位列三公九卿。
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要輔佐一個明君,誅滅藩侯,結束皇朝四分五裂的局面,江山一統,四海歸心,締造一個真正的繁華盛世。
他需要一個明主,同時也要讓明主見識到他,需要他。
先帝的一眾皇子,出類拔萃者不在少數,他一直想要為之效力的,是睿王蕭競。
王道治世,霸道救世。
崩裂的時局需要一個力挽狂瀾的強霸之主,睿王的謀略,膽識,魄力,還有他行事該棄則棄絕不挽留,性格里的果決和冷酷,在他看來幾乎是這個亂世完美的君主。
他選擇睿王實現自己的抱負,但睿王卻沒有看上他。
他找過睿王三次,第一次,睿王聽了他的來意,回絕了他。第二次,睿王沒等他開口,同樣打發了他。第三次,睿王把他拒之門外。
睿王第三次拒絕他之後沒多久,先帝便駕崩了,然後就是幾個月混亂的宮爭,然後,睿王死了。
那個時候奪嫡之戰已經接近落幕,福寧仁安四王已先後兵敗身死,泰王受了池魚之殃,中毒臥床神志不清,睿王掌控了京師大部禁軍,連同李繼自各地調遣的幾支兵馬跟溫庭手下人馬在皇城數十里外與康王恭王黨羽對峙決戰。
如果那一戰當真爆發,大周朝的命運將是另外一番景象,而他與天子……也許,依然是殊途同歸吧。
睿王在戰前突然秘密回了皇城,據報,留駐皇宮守備的禁軍被策反了。他得到消息驚詫不明,睿王怎麼會在這種緊要關頭回皇宮,守宮那波禁軍投靠了康王又如何,於那即將到手的帝位又能有幾分威脅。
趕到宮中的時候已經遲了,橫屍無數,睿王已經遇伏重傷在身,他仍然記得最後的最後,睿王想去的地方,想見的人,他也知道了睿王是為什麼回到了宮中。
信陽宮裡的端王,曾經眾人口中聰慧過人深得帝寵的十四皇子,淡出朝堂視野已經十年,他的記憶也已經遙遠淡泊,卻不曾忘記,當年的荒唐也許不過一份無奈,一份韜光養晦。
他背著睿王往信陽宮,睿王掩在宮牆拐角落裡讓他去叫門。
很多年以後,他仍然記得宮門開啟,裡面背身而立之人應著開門聲回頭的那個轉身。
京畿的混亂仿佛一瞬間囂然遠去,細雪飛落,薄蓋滿院,繁枝錦繡處一道身影緩緩輕側,淡去了一樹白梅初蕾,萬千飄雪,廣袖輕動,溫潤雍容。
這是他淪陷的開始,不可遏制,不問緣由。
不久之後的一天,他會起念辭官離京,會打算從那抹溫雅面前離開,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逃避的是他自己。然後他最終又留下來,知道從此再也逃不開。
“十年不見了,韓溯。”溫潤的聲音如同落雪,散在那一個並不平靜的初冬清晨。他看著那襲身影朝他走來,跨出門檻,自若而淡然,風雨飄搖的王朝都撼動不了的從容,有些氣度與生俱來,有些誘惑從骨子裡散出來,無法抵擋。靜止了十年的時間在那一刻奔騰洶湧。
他明白睿王的堅守和執著。
睿王命在旦夕,唯一對他說的話,“孤死後,孤的兩個弟弟恭王康王也不會有善終,大周朝的皇子只剩下縱安然無虞,他聰明睿智,但卻不夠狠辣,感情用事,倘若日後他願意登基,就用你的滿腹經綸和雄心壯志扶持他吧,如果他無意帝位,不要逼他,就讓這個皇朝覆滅,助他出宮,替孤好好照顧他,讓他一生逍遙。”
他幾番投誠,終被拒之門外,也是拒在了宮爭漩渦之外。他是睿王鋪下的後路,從此之後,他的人生註定和一個人交融在一起。
不管那人選擇君臨天下,還是布衣逍遙。
不管那人是否雄才大略,是否賢明,或者平庸。
不管那人說喝茶看景,還是有你甚好,不管君臣,不管師生,或者知己。
不管那人眼中看的是誰,心中忘不了誰,最後選擇了誰。
他愛天子,從那扇宮門開啟的那一剎那,從那道身影朝他轉過來的那個瞬間,時間也許還不長,但是,刻骨銘心。
他或者成不了他的獨一無二,他仍然可以是他的不可取代。
他的愛情也許從來只是他自己的事,不論曾經,不論現在,不論以後,都與人無關。
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要輔佐一個明君,誅滅藩侯,結束皇朝四分五裂的局面,江山一統,四海歸心,締造一個真正的繁華盛世。
他需要一個明主,同時也要讓明主見識到他,需要他。
先帝的一眾皇子,出類拔萃者不在少數,他一直想要為之效力的,是睿王蕭競。
王道治世,霸道救世。
崩裂的時局需要一個力挽狂瀾的強霸之主,睿王的謀略,膽識,魄力,還有他行事該棄則棄絕不挽留,性格里的果決和冷酷,在他看來幾乎是這個亂世完美的君主。
他選擇睿王實現自己的抱負,但睿王卻沒有看上他。
他找過睿王三次,第一次,睿王聽了他的來意,回絕了他。第二次,睿王沒等他開口,同樣打發了他。第三次,睿王把他拒之門外。
睿王第三次拒絕他之後沒多久,先帝便駕崩了,然後就是幾個月混亂的宮爭,然後,睿王死了。
那個時候奪嫡之戰已經接近落幕,福寧仁安四王已先後兵敗身死,泰王受了池魚之殃,中毒臥床神志不清,睿王掌控了京師大部禁軍,連同李繼自各地調遣的幾支兵馬跟溫庭手下人馬在皇城數十里外與康王恭王黨羽對峙決戰。
如果那一戰當真爆發,大周朝的命運將是另外一番景象,而他與天子……也許,依然是殊途同歸吧。
睿王在戰前突然秘密回了皇城,據報,留駐皇宮守備的禁軍被策反了。他得到消息驚詫不明,睿王怎麼會在這種緊要關頭回皇宮,守宮那波禁軍投靠了康王又如何,於那即將到手的帝位又能有幾分威脅。
趕到宮中的時候已經遲了,橫屍無數,睿王已經遇伏重傷在身,他仍然記得最後的最後,睿王想去的地方,想見的人,他也知道了睿王是為什麼回到了宮中。
信陽宮裡的端王,曾經眾人口中聰慧過人深得帝寵的十四皇子,淡出朝堂視野已經十年,他的記憶也已經遙遠淡泊,卻不曾忘記,當年的荒唐也許不過一份無奈,一份韜光養晦。
他背著睿王往信陽宮,睿王掩在宮牆拐角落裡讓他去叫門。
很多年以後,他仍然記得宮門開啟,裡面背身而立之人應著開門聲回頭的那個轉身。
京畿的混亂仿佛一瞬間囂然遠去,細雪飛落,薄蓋滿院,繁枝錦繡處一道身影緩緩輕側,淡去了一樹白梅初蕾,萬千飄雪,廣袖輕動,溫潤雍容。
這是他淪陷的開始,不可遏制,不問緣由。
不久之後的一天,他會起念辭官離京,會打算從那抹溫雅面前離開,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逃避的是他自己。然後他最終又留下來,知道從此再也逃不開。
“十年不見了,韓溯。”溫潤的聲音如同落雪,散在那一個並不平靜的初冬清晨。他看著那襲身影朝他走來,跨出門檻,自若而淡然,風雨飄搖的王朝都撼動不了的從容,有些氣度與生俱來,有些誘惑從骨子裡散出來,無法抵擋。靜止了十年的時間在那一刻奔騰洶湧。
他明白睿王的堅守和執著。
睿王命在旦夕,唯一對他說的話,“孤死後,孤的兩個弟弟恭王康王也不會有善終,大周朝的皇子只剩下縱安然無虞,他聰明睿智,但卻不夠狠辣,感情用事,倘若日後他願意登基,就用你的滿腹經綸和雄心壯志扶持他吧,如果他無意帝位,不要逼他,就讓這個皇朝覆滅,助他出宮,替孤好好照顧他,讓他一生逍遙。”
他幾番投誠,終被拒之門外,也是拒在了宮爭漩渦之外。他是睿王鋪下的後路,從此之後,他的人生註定和一個人交融在一起。
不管那人選擇君臨天下,還是布衣逍遙。
不管那人是否雄才大略,是否賢明,或者平庸。
不管那人說喝茶看景,還是有你甚好,不管君臣,不管師生,或者知己。
不管那人眼中看的是誰,心中忘不了誰,最後選擇了誰。
他愛天子,從那扇宮門開啟的那一剎那,從那道身影朝他轉過來的那個瞬間,時間也許還不長,但是,刻骨銘心。
他或者成不了他的獨一無二,他仍然可以是他的不可取代。
他的愛情也許從來只是他自己的事,不論曾經,不論現在,不論以後,都與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