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陳憶安握了握他的手,卻見他指甲泛著一層可怖的紫黑色,記憶中從來滾燙的手掌比冰還冷,不由驚道:“你怎麼……”
“我服了毒。”伏伶笑道,“這條命,最多還能留四個時辰。”
“為什麼?”
“不想看見你死,不想一個人活,就只好這樣了。”
陳憶安聽了他的話,默然不語,最後笑了:“那正好,我們一起聊聊天,曬曬太陽,就這麼走一會兒,不去想其他的事情了。”
“我也是這麼想的。”伏伶抱緊了他的腰,把臉貼在他的脊背上。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大結局。
第30章 尾聲
陽光很溫暖,很安靜,廣闊的雪原一覽無餘,只有兩人一馬靜靜地走著。駿馬仿佛也耗盡了力氣,速度開始慢下來,時不時要低垂著頭歇上一會兒。馬上的人全不介意,鬆鬆地挽著韁繩,也懶得去驅策它,隨它走到哪裡就是哪裡。
“這輩子唯一的遺憾,就是答應的事情沒有做到。”陳憶安道,“本來說好帶你去永安城看看的。”
伏伶挑了挑眉:“下輩子再說吧。”
“下輩子……真的有那種東西?”陳憶安喃喃,“雖然以前在永安城的時候,經常看見別人去廟裡祈福,求什麼來生,我從來是不信的。他們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人一輩子做的事情,哪裡是簡單的善惡可以概括的了的。”
“誰知道呢。有這種東西,總好過沒有。”
“如果有下輩子,你要做什麼?”
“下輩子我要投胎到永安城,去看看你說過的那些東西。”
“……其實永安城並不是個好地方。看著光鮮,裡面其實是一團爛泥。人在那裡過得一點都不自在,天天想著怎麼勾心鬥角,互相陷害。還不如去你說過的九曜城,冰原之中四季如春的地方,生長著奇花異糙,聽上去就很美好。”
“也不過如此。同樣都是人與人之間兩面三刀,不能坦誠相待,為權力而爭執。”
“如此說來,這世上是哪裡都去不得了?”
“也不盡然。我聽說有一些地方,沒有戰亂侵襲,沒有俗事煩擾,三兩戶人家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些地方或藏在深山,或藏在偏遠之地,雖沒有去過,但總是在的。”
“我也喜歡那樣的地方。當真有這樣的地方,以後就去那裡定居。”
“那便一言為定。”
駿馬低下頭,慢慢停住了腳步。它的眼睛開始渾濁起來,眼皮耷拉著,昏昏欲睡。
“它太累了。”陳憶安摸了摸它的耳朵和鬃毛,“連續兩天沒有休息,吃得也不夠。它可能也……”
仿佛應了他的話語,馬兒忽然蜷起四肢,跪在了地上。它留戀地看了一眼兩名人類,緩緩地閉上了眼睛。陳憶安伸出手去探它的鼻息,卻發現自己的手已經沒有感覺了,他只好把臉貼過去,靜了一會兒,終於確定它已經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伏伶解下外衣披在他的身上,伸手將他扶起。陳憶安卻接過衣服,蓋住了這匹沉睡的馬兒。
“走不動了,就在這裡坐一會兒吧。”
“好。”伏伶自然不會拒絕,兩人坐了下來,靠在馬身上。
“許久都沒有這樣自在了。”陳憶安道,“不用為任何事情奔忙,不用擔著那些壓死人的責任,只需要靜靜看著太陽,什麼都不做就好。”
伏伶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挽著他那條完好卻已僵硬的胳膊,道:“你好像還欠我一句話。”
“什麼話?”
伏伶的臉頰漸漸紅潤起來,帶著些微的侷促、頗有些羞赧地道:“自從那次在鄴丘城外……你不顧生死地出城尋我,我就已經徹底喜歡你了。這份心意,一直都沒有變過,無論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我一直把你當作……當作相伴一生之人。在大營中那麼對你,是因為我真的很想把你留在身邊,我怕你離我而去,怕得要死,雖然最終你還是離開了……”
他囉囉嗦嗦、磕磕絆絆地說了一堆,最後問道:“我只想知道,你對我,究竟是什麼樣的感情?”
陳憶安偏過頭去看著他。伏伶避開了視線,但很快又迴轉過來,清澈的眼睛牢牢地鎖住了他。陳憶安摸了摸他的臉頰,這雙眼睛和他第一次看見的那樣,就像是綠洲的湖水,裡面沉著天上的月光。
“我愛你。”他說。
伏伶笑了,他一把抱住了陳憶安,把腦袋埋進了他的懷裡。陳憶安抬手抱住了他,卻發現他的身體已經冷了。那一絲紅潤從他的臉頰上迅速褪去,他安靜地閉著眼睛,嘴角還殘留著一絲淡淡的笑意。
“好好睡吧。“陳憶安低下頭,吻了一口他的發頂,“別忘了我們的約定。”
龍景二十八年秋,九夷國主懷英率麾下精兵對南澤邊境朔方城發起突襲,南澤鎮邊主將唐朔風及張遷等人率邊軍拼死抵抗,展開了為期兩月余的戰爭。這場戰爭將一個少年將軍的名字留在了史書中,他或許不像那些戰功無數的名將那般為人耳熟能詳,但他立下的功勞卻令許多征戰多年的老將都難以望其項背。在唐朔風被俘、邊城被人出賣,戰局幾乎陷入絕境之際,他憑一己之力將剩餘的邊軍打造成了一支悍不畏死的鐵軍,在付出了全軍覆沒的代價之後,這支孤軍成功地消滅了六千餘黑騎、萬餘九夷士卒,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龍景二十八年冬,懷英率領三千餘殘軍撤回九曜城。他無疑是十分不幸的,二十年難遇的大雪令鳥獸絕跡,回國的路途可說是舉步維艱。他們不得不殺掉了所有的戰馬,聽說縱使如此依然無法養活所有的黑騎戰士,許多人就這樣在半途中死去,屍首無人收斂,袒露在冰雪之中。待二十天後這支隊伍到達九夷,已經和野人無異,就連懷英都是一副憔悴之極的模樣,簡直比打了敗仗還要悽慘無數倍。
史書記載了這位少年將軍英武的事跡,卻沒有提到他最後的結局。聽說他原本準備帶領剩餘人馬去追擊九夷的殘軍,卻在古河道中中了九夷最後的埋伏。那一戰以南澤失敗告終,但最後倖存士卒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卻沒有發現主將的屍體。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這成了史書上的一個謎團。有人說他屍首已經殘破不可尋,還有人說他或許根本沒死,種種說法五花八門,但只有一種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戰後再無人見過他的蹤影。
這一戰意義非凡。懷英傾舉國之力攻打南澤,千里奔襲,耗盡了糧糙和金銀,最後不過換來五座空城。這對九夷造成了無比沉重的打擊,一度引得國內局勢動盪,令這位年輕的君王不得不花去大量精力再度整合內政,無暇再思考南征之事。待他再度恢復元氣已經是兩年以後,但那時南澤的局勢也已大變,這卻是後話。
張遷率領邊城百姓南遷之後並未就此置他們於不顧,而是妥善分配了安置之所,開春之後又聯繫地方守備置辦房屋田地等物,這些人或務農或務工,倒也安居樂業。他或許不是一個好的將軍,但對國家和百姓的確忠心耿耿,做起這些事來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怠慢,博得了一致好評,聲望水漲船高。
“我服了毒。”伏伶笑道,“這條命,最多還能留四個時辰。”
“為什麼?”
“不想看見你死,不想一個人活,就只好這樣了。”
陳憶安聽了他的話,默然不語,最後笑了:“那正好,我們一起聊聊天,曬曬太陽,就這麼走一會兒,不去想其他的事情了。”
“我也是這麼想的。”伏伶抱緊了他的腰,把臉貼在他的脊背上。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大結局。
第30章 尾聲
陽光很溫暖,很安靜,廣闊的雪原一覽無餘,只有兩人一馬靜靜地走著。駿馬仿佛也耗盡了力氣,速度開始慢下來,時不時要低垂著頭歇上一會兒。馬上的人全不介意,鬆鬆地挽著韁繩,也懶得去驅策它,隨它走到哪裡就是哪裡。
“這輩子唯一的遺憾,就是答應的事情沒有做到。”陳憶安道,“本來說好帶你去永安城看看的。”
伏伶挑了挑眉:“下輩子再說吧。”
“下輩子……真的有那種東西?”陳憶安喃喃,“雖然以前在永安城的時候,經常看見別人去廟裡祈福,求什麼來生,我從來是不信的。他們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人一輩子做的事情,哪裡是簡單的善惡可以概括的了的。”
“誰知道呢。有這種東西,總好過沒有。”
“如果有下輩子,你要做什麼?”
“下輩子我要投胎到永安城,去看看你說過的那些東西。”
“……其實永安城並不是個好地方。看著光鮮,裡面其實是一團爛泥。人在那裡過得一點都不自在,天天想著怎麼勾心鬥角,互相陷害。還不如去你說過的九曜城,冰原之中四季如春的地方,生長著奇花異糙,聽上去就很美好。”
“也不過如此。同樣都是人與人之間兩面三刀,不能坦誠相待,為權力而爭執。”
“如此說來,這世上是哪裡都去不得了?”
“也不盡然。我聽說有一些地方,沒有戰亂侵襲,沒有俗事煩擾,三兩戶人家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些地方或藏在深山,或藏在偏遠之地,雖沒有去過,但總是在的。”
“我也喜歡那樣的地方。當真有這樣的地方,以後就去那裡定居。”
“那便一言為定。”
駿馬低下頭,慢慢停住了腳步。它的眼睛開始渾濁起來,眼皮耷拉著,昏昏欲睡。
“它太累了。”陳憶安摸了摸它的耳朵和鬃毛,“連續兩天沒有休息,吃得也不夠。它可能也……”
仿佛應了他的話語,馬兒忽然蜷起四肢,跪在了地上。它留戀地看了一眼兩名人類,緩緩地閉上了眼睛。陳憶安伸出手去探它的鼻息,卻發現自己的手已經沒有感覺了,他只好把臉貼過去,靜了一會兒,終於確定它已經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伏伶解下外衣披在他的身上,伸手將他扶起。陳憶安卻接過衣服,蓋住了這匹沉睡的馬兒。
“走不動了,就在這裡坐一會兒吧。”
“好。”伏伶自然不會拒絕,兩人坐了下來,靠在馬身上。
“許久都沒有這樣自在了。”陳憶安道,“不用為任何事情奔忙,不用擔著那些壓死人的責任,只需要靜靜看著太陽,什麼都不做就好。”
伏伶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挽著他那條完好卻已僵硬的胳膊,道:“你好像還欠我一句話。”
“什麼話?”
伏伶的臉頰漸漸紅潤起來,帶著些微的侷促、頗有些羞赧地道:“自從那次在鄴丘城外……你不顧生死地出城尋我,我就已經徹底喜歡你了。這份心意,一直都沒有變過,無論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我一直把你當作……當作相伴一生之人。在大營中那麼對你,是因為我真的很想把你留在身邊,我怕你離我而去,怕得要死,雖然最終你還是離開了……”
他囉囉嗦嗦、磕磕絆絆地說了一堆,最後問道:“我只想知道,你對我,究竟是什麼樣的感情?”
陳憶安偏過頭去看著他。伏伶避開了視線,但很快又迴轉過來,清澈的眼睛牢牢地鎖住了他。陳憶安摸了摸他的臉頰,這雙眼睛和他第一次看見的那樣,就像是綠洲的湖水,裡面沉著天上的月光。
“我愛你。”他說。
伏伶笑了,他一把抱住了陳憶安,把腦袋埋進了他的懷裡。陳憶安抬手抱住了他,卻發現他的身體已經冷了。那一絲紅潤從他的臉頰上迅速褪去,他安靜地閉著眼睛,嘴角還殘留著一絲淡淡的笑意。
“好好睡吧。“陳憶安低下頭,吻了一口他的發頂,“別忘了我們的約定。”
龍景二十八年秋,九夷國主懷英率麾下精兵對南澤邊境朔方城發起突襲,南澤鎮邊主將唐朔風及張遷等人率邊軍拼死抵抗,展開了為期兩月余的戰爭。這場戰爭將一個少年將軍的名字留在了史書中,他或許不像那些戰功無數的名將那般為人耳熟能詳,但他立下的功勞卻令許多征戰多年的老將都難以望其項背。在唐朔風被俘、邊城被人出賣,戰局幾乎陷入絕境之際,他憑一己之力將剩餘的邊軍打造成了一支悍不畏死的鐵軍,在付出了全軍覆沒的代價之後,這支孤軍成功地消滅了六千餘黑騎、萬餘九夷士卒,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龍景二十八年冬,懷英率領三千餘殘軍撤回九曜城。他無疑是十分不幸的,二十年難遇的大雪令鳥獸絕跡,回國的路途可說是舉步維艱。他們不得不殺掉了所有的戰馬,聽說縱使如此依然無法養活所有的黑騎戰士,許多人就這樣在半途中死去,屍首無人收斂,袒露在冰雪之中。待二十天後這支隊伍到達九夷,已經和野人無異,就連懷英都是一副憔悴之極的模樣,簡直比打了敗仗還要悽慘無數倍。
史書記載了這位少年將軍英武的事跡,卻沒有提到他最後的結局。聽說他原本準備帶領剩餘人馬去追擊九夷的殘軍,卻在古河道中中了九夷最後的埋伏。那一戰以南澤失敗告終,但最後倖存士卒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卻沒有發現主將的屍體。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這成了史書上的一個謎團。有人說他屍首已經殘破不可尋,還有人說他或許根本沒死,種種說法五花八門,但只有一種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戰後再無人見過他的蹤影。
這一戰意義非凡。懷英傾舉國之力攻打南澤,千里奔襲,耗盡了糧糙和金銀,最後不過換來五座空城。這對九夷造成了無比沉重的打擊,一度引得國內局勢動盪,令這位年輕的君王不得不花去大量精力再度整合內政,無暇再思考南征之事。待他再度恢復元氣已經是兩年以後,但那時南澤的局勢也已大變,這卻是後話。
張遷率領邊城百姓南遷之後並未就此置他們於不顧,而是妥善分配了安置之所,開春之後又聯繫地方守備置辦房屋田地等物,這些人或務農或務工,倒也安居樂業。他或許不是一個好的將軍,但對國家和百姓的確忠心耿耿,做起這些事來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怠慢,博得了一致好評,聲望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