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迎春也自有她的好處,不會因為這樣的事和我哭鬧生分。雖然性子綿軟些,嫁了我之後,倒不向著娘家,而是一心一意做薛家媳婦了。
後來長子出世,家裡的兩個女人更是有孫有子萬事足了。聽說元妃省親很是熱鬧奢侈,也沒有功夫去看一眼。
先生年紀大了,特別想回老家看看,生怕以後再也回不去了。我向翰林院告了假,就陪著先生回了他的老家漁陽。
先生到了漁陽之後就極高興,到好多舊日的地方走了走,之後就病倒了,再也沒有好起來。我想他是不是之前就有了預感,所以才急著回鄉,葉落歸根?
先生葬在了李家的族墓里,我們來時還是師徒倆,離開時卻只有我自己。
但我已經不是十五歲時喪父的那個孩子了,固然傷心悲痛,可是先生在家鄉含笑而逝,自覺一生圓滿。而且他今年已經高壽七十八了,算是喜喪了。
我打聽李家族親里有沒有年幼失牯的孩子,想過繼給先生,讓先生也能有個香火承繼。我固然不會忘了先生,可是我的兒孫呢?
後來找了個五歲的男孩,他母親難產死了。繼母才生了個男孩,父親和新夫人好的蜜裡調油,都很嫌棄他,成天打罵他。族長便把他過繼到了先生這一支,做了他的孫子。從此便和他的親生父親沒有關係了。我帶他回了京城,放在娘身邊,當成弟弟養著。
我在翰林院一混就是八年,妹夫孫桐都調回了京城,成了天子近臣,同年好友們也各有出路,我仍然安心於翰林院裡。
我喜歡這份工作,時間很自由,不上朝不點卯,做的是我喜歡的事。空閒的時間多了,我的雜藝也開始長進起來。尤其是茶藝和鑒章印刻上,越來越有心得了。翰林院裡的白鬍子學士們都喜歡到我這裡喝一杯茶,哪怕是平常的茶葉,用心泡的就是比較好喝。他們也把我當成了接班人,如今願意守著翰林院的年輕人實在不多,即便有也是沒門路的,不情不願的,不比我這樣高高興興留在這裡的。
王家和賈家先後倒了。舅舅突然病逝在外任上,賈家也敗得很快。娘顧得了這家,顧不了那家,再說我一個翰林院的五品直學士又能有什麼法子。她也就丟開了手。
迎春哭了幾場,也丟開了,只求我對那些沒獲大罪的能幫就幫一點。
雪中送炭,說的也就是這個時候。
王家倒沒有獲罪,但舅舅家不成樣的表哥王仁,成天惹是生非,吃喝嫖賭,被我叫人捆了,送回金陵城王家的老家中,交給了王家的族老們管教。之後就再不管了。
賈府的事了了,獲罪的獲罪,流放的流放,剩下的老弱婦孺們皇上也沒有太難為他們。賈寶玉和賈蘭考了科舉還榜上有名,雖然賈寶玉失蹤了,但賈家還是有希望的。我讓迎春送了幾次東西給他們,但也就是這樣了,賈家要想還過過去那種公侯家族的奢侈生活是不能夠了,可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再說迎春的哥哥賈璉還在,他倒是個能幹人,不過也算是徹底從商了。
孫桐在朝中遇到了什麼難事,就來翰林院找我,因為我的腦袋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朝事資料。他幾次想把我舉薦給皇上,都被我拒絕了。我對目前的生活還是很滿意的。
可他到底還是在皇帝面前推薦了我,他說他辦成這麼多事裡面都有我的功勞,他不好意思獨吞功勞。
我行過禮起身後,看了皇帝一眼,殿試的時候沒看清,後來也沒機會面聖,連記事板上都模糊不清的。如今才算知道皇帝長什麼樣子。
皇上考校了我一番後,我就成了正三品的翰林院學士了。平時還要在翰林院待著,不過隨時要等候皇上徵召諮詢。
人家覺得我運氣特別好,有這麼個能幹又肯提攜我的妹夫。其實我自己覺得很茫然,正三品的翰林院學士本來是我做官的終極目標,現在忽然實現了,總不能現在就辭官吧?
唉,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估計也就像幫孫桐一樣,可以給皇上當個資料庫,他想查詢什麼,我就從資料庫里調出資料來,以便聖上方便決定和行事。
皇上召見過我幾次之後,大概發現我確實博聞強識,問什麼我都能說個一二三出來。然後我又升了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做的就是糙擬詔書,隨時回答皇上的諮詢之類的工作。
***得到皇帝的賞識——獎勵所有屬性+10***
我這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過這工作我做的還算是如魚得水,看了那麼多東西,總算是有用的到的地方了。
當然一個不受重視的翰林院直學士忽然成了天子近臣,我的府里也由門庭冷落變得門庭若市了。
不過我牢記著爹爹和先生的囑託教導,也知道自己的“權謀”素質太低,人心險惡,不是我能度量和應對的。乾脆閉門謝客,不論是好意還是惡意,我統統都不接待了。來往的還是過去那些即便我打算老死在翰林院的時候還對我不離不棄的朋友。
和皇上倒是相處的佷好。直覺上他就不讓我討厭,不讓我防備。當然,我也知道決不能對皇上無禮,也絕不要指望能和皇帝做朋友。但我就是緊張不起來。
“薛卿,朕忽然想起來,你殿試的時候朕對你有印象”,皇帝有一天忽然對我道。
我抬起頭來訝異的看他,不會吧?我在人群中有那麼顯眼嗎?他不會是為了收買人心才這麼說的吧?
“朕記得,一殿的進士,包括狀元,榜眼,探花都老老實實的。就你,睜著你那雙滾圓的眼睛,使勁的盯著朕看……”
我抹了把汗,當初真沒注意,而且我又不在前排,以為沒人能發現呢。我那時候不過是想看看皇帝到底長什麼樣兒,那心情就跟踮著腳尖在大街上看熱鬧沒什麼兩樣。我還特意在日記上很遺憾的註明了,到底是沒看清楚。
“……朕當時就想,這是哪家的不懂事的小子,一定讓他落第。不過後來事多,就把這事兒忘了……如今你到底是到了朕的跟前了……你那時候想什麼呢?”
原來當初這麼危險,差點落第!!!我只是想看個熱鬧而已……“臣那時第一次面見天子,就是想瞻仰聖顏。”
“朕本來還想不起來,今天忽然見你瞪著書房裡的畫,那眼睛圓的,讓朕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前些日子我還比較拘謹,老老實實的辦事,不多看一眼,不多聽一句。如今不知不覺放鬆了,自然要瞻仰一下皇帝書房裡的名畫了……唉,我就是這麼個粗疏的性子,細膩謹慎不起來,早晚也要出類似的漏子。
好在皇帝好像不大生氣。還把那幅畫賞給了我。其實我真不是貪他的畫,不過想欣賞一下而已……
然後我就抱著那捲畫無奈的回家了。
第54章
“薛卿家中有幾房妻妾?”
“臣只有妻子,沒納妾氏。”
“哦,莫非是家中有河東獅?”
“並非如此,內子性情賢淑。”
娘當初曾想讓賈家提攜我,其實也就是想給我找個靠山,免得我遇到了什麼解決不了的事,連個幫忙的人也沒有。實在是薛家在京城人脈單薄,原本爹爹還算交友廣泛,只是他去世後,許多原本有聯繫的人家都斷了往來。剩下的,也只是娘的娘家親戚罷了。
當初她看好賈家,固然是看中賈家的公侯門第,可更是因為對我的拳拳的愛子之心和擔憂之情。後來見我在翰林院順順噹噹的,而且安於現狀,便也沒再多做什麼。對迎春性情的少許不滿,也在她生下子嗣後消失不見了。
連我也沒看出賈家會敗得那麼快,何況是娘呢?當初我只是覺得,賈家年輕一代人里,竟然沒有一個能擔大梁的人物。賈璉雖算是能幹,卻是花錢買的虛職,層次太低。等到賈家大老爺二老爺沒了,怕是會慢慢敗落。後來賈家出了個宮妃,我還以為這敗落的勢頭又會緩一緩呢。
娘那時雖然有意與賈府攀親,但她卻並非是涼薄之人,尤其上了年紀之後,人越發的心軟了。賈府敗了之後,她沒有勢力刻薄迎春,反倒好生寬慰了她一番。迎春雖然柔軟的脾性不曾改,可也不是當初初嫁給我時那驚弓之鳥的樣子了。我懷疑她在賈府成天被人責罵苛待,否則一個大家小姐怎麼能隨時都像是一隻驚恐的兔子,且連跑都不敢了,只是麻木的等著看著。
生育了二子一女,想必她在家中也慢慢有了安定的感覺。
“哦?那薛卿為何沒有妾氏?”
“臣已有了二子一女,何必還要納妾?”,我納悶的反問道,納妾本來就是為了開枝散葉,多子多福。可迎春既有二子,我又怕她彈壓不住妾氏,讓家裡後宅大亂,所以並不曾納妾。
“那就是薛卿對薛夫人情深意重了?”
情深意重?可不是嘛,想想我為了她不被欺負,趕走了她身邊欺主的奴才,又怕她被庶子妾室欺負,所以也不納妾,還讓母親像教女兒那樣教她。我對她的確是很情深意重!
“薛卿,朕真羨慕你家業簡單,不像朕在後宮連個能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
壞了!皇帝怎麼和我說起他的家務事來了。先生可是教過我,做臣子盡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不要摻和天子的家務事,否則一不小心就是滔天大禍……我裝沒聽到吧……
好在皇帝也沒有繼續說下去,讓我大大鬆了口氣。果然啊,伴君如伴虎啊……我得隨時查看先生教我的條條款款……
不過皇帝開始對我特別信任起來,經常拉著我的手和我表演君臣相得的場景。先生教過我這個,我也偶爾用這一招,比如拍拍屬下的肩膀,鼓勵表揚一番什麼的。
不過還是不由自主的覺得皇帝很親近,大概因為經常談私事的原因,雖然我每次都當閉嘴的蚌殼,可還是聽進去了他那些話。
我開始還沒有意識到什麼,直到有一天皇帝摸了一把我的臉,然後說,“朕也就薛卿這麼一個知心人了……”
我那時忽然意識到了,原來他是在調戲我啊……
我連忙後退幾步,對著皇帝直擺手,“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不行?”,皇帝的臉陰了。
可我沒有讓步,或是磕頭求饒,仍然搖頭道:“不行。要是和別人,還算是風流雅事。和皇上,那臣不成了董賢男寵一流的人了嗎?絕對不行!”
讓我做個青史留名的小人,那我還不如死了呢。這次我絕對是,富貴不能yí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不了老子辭官回鄉去,皇帝就是把我家抄了,我的還有大把的銀子銀票在格子裡,足以養家餬口了。
後來長子出世,家裡的兩個女人更是有孫有子萬事足了。聽說元妃省親很是熱鬧奢侈,也沒有功夫去看一眼。
先生年紀大了,特別想回老家看看,生怕以後再也回不去了。我向翰林院告了假,就陪著先生回了他的老家漁陽。
先生到了漁陽之後就極高興,到好多舊日的地方走了走,之後就病倒了,再也沒有好起來。我想他是不是之前就有了預感,所以才急著回鄉,葉落歸根?
先生葬在了李家的族墓里,我們來時還是師徒倆,離開時卻只有我自己。
但我已經不是十五歲時喪父的那個孩子了,固然傷心悲痛,可是先生在家鄉含笑而逝,自覺一生圓滿。而且他今年已經高壽七十八了,算是喜喪了。
我打聽李家族親里有沒有年幼失牯的孩子,想過繼給先生,讓先生也能有個香火承繼。我固然不會忘了先生,可是我的兒孫呢?
後來找了個五歲的男孩,他母親難產死了。繼母才生了個男孩,父親和新夫人好的蜜裡調油,都很嫌棄他,成天打罵他。族長便把他過繼到了先生這一支,做了他的孫子。從此便和他的親生父親沒有關係了。我帶他回了京城,放在娘身邊,當成弟弟養著。
我在翰林院一混就是八年,妹夫孫桐都調回了京城,成了天子近臣,同年好友們也各有出路,我仍然安心於翰林院裡。
我喜歡這份工作,時間很自由,不上朝不點卯,做的是我喜歡的事。空閒的時間多了,我的雜藝也開始長進起來。尤其是茶藝和鑒章印刻上,越來越有心得了。翰林院裡的白鬍子學士們都喜歡到我這裡喝一杯茶,哪怕是平常的茶葉,用心泡的就是比較好喝。他們也把我當成了接班人,如今願意守著翰林院的年輕人實在不多,即便有也是沒門路的,不情不願的,不比我這樣高高興興留在這裡的。
王家和賈家先後倒了。舅舅突然病逝在外任上,賈家也敗得很快。娘顧得了這家,顧不了那家,再說我一個翰林院的五品直學士又能有什麼法子。她也就丟開了手。
迎春哭了幾場,也丟開了,只求我對那些沒獲大罪的能幫就幫一點。
雪中送炭,說的也就是這個時候。
王家倒沒有獲罪,但舅舅家不成樣的表哥王仁,成天惹是生非,吃喝嫖賭,被我叫人捆了,送回金陵城王家的老家中,交給了王家的族老們管教。之後就再不管了。
賈府的事了了,獲罪的獲罪,流放的流放,剩下的老弱婦孺們皇上也沒有太難為他們。賈寶玉和賈蘭考了科舉還榜上有名,雖然賈寶玉失蹤了,但賈家還是有希望的。我讓迎春送了幾次東西給他們,但也就是這樣了,賈家要想還過過去那種公侯家族的奢侈生活是不能夠了,可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再說迎春的哥哥賈璉還在,他倒是個能幹人,不過也算是徹底從商了。
孫桐在朝中遇到了什麼難事,就來翰林院找我,因為我的腦袋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朝事資料。他幾次想把我舉薦給皇上,都被我拒絕了。我對目前的生活還是很滿意的。
可他到底還是在皇帝面前推薦了我,他說他辦成這麼多事裡面都有我的功勞,他不好意思獨吞功勞。
我行過禮起身後,看了皇帝一眼,殿試的時候沒看清,後來也沒機會面聖,連記事板上都模糊不清的。如今才算知道皇帝長什麼樣子。
皇上考校了我一番後,我就成了正三品的翰林院學士了。平時還要在翰林院待著,不過隨時要等候皇上徵召諮詢。
人家覺得我運氣特別好,有這麼個能幹又肯提攜我的妹夫。其實我自己覺得很茫然,正三品的翰林院學士本來是我做官的終極目標,現在忽然實現了,總不能現在就辭官吧?
唉,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估計也就像幫孫桐一樣,可以給皇上當個資料庫,他想查詢什麼,我就從資料庫里調出資料來,以便聖上方便決定和行事。
皇上召見過我幾次之後,大概發現我確實博聞強識,問什麼我都能說個一二三出來。然後我又升了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做的就是糙擬詔書,隨時回答皇上的諮詢之類的工作。
***得到皇帝的賞識——獎勵所有屬性+10***
我這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過這工作我做的還算是如魚得水,看了那麼多東西,總算是有用的到的地方了。
當然一個不受重視的翰林院直學士忽然成了天子近臣,我的府里也由門庭冷落變得門庭若市了。
不過我牢記著爹爹和先生的囑託教導,也知道自己的“權謀”素質太低,人心險惡,不是我能度量和應對的。乾脆閉門謝客,不論是好意還是惡意,我統統都不接待了。來往的還是過去那些即便我打算老死在翰林院的時候還對我不離不棄的朋友。
和皇上倒是相處的佷好。直覺上他就不讓我討厭,不讓我防備。當然,我也知道決不能對皇上無禮,也絕不要指望能和皇帝做朋友。但我就是緊張不起來。
“薛卿,朕忽然想起來,你殿試的時候朕對你有印象”,皇帝有一天忽然對我道。
我抬起頭來訝異的看他,不會吧?我在人群中有那麼顯眼嗎?他不會是為了收買人心才這麼說的吧?
“朕記得,一殿的進士,包括狀元,榜眼,探花都老老實實的。就你,睜著你那雙滾圓的眼睛,使勁的盯著朕看……”
我抹了把汗,當初真沒注意,而且我又不在前排,以為沒人能發現呢。我那時候不過是想看看皇帝到底長什麼樣兒,那心情就跟踮著腳尖在大街上看熱鬧沒什麼兩樣。我還特意在日記上很遺憾的註明了,到底是沒看清楚。
“……朕當時就想,這是哪家的不懂事的小子,一定讓他落第。不過後來事多,就把這事兒忘了……如今你到底是到了朕的跟前了……你那時候想什麼呢?”
原來當初這麼危險,差點落第!!!我只是想看個熱鬧而已……“臣那時第一次面見天子,就是想瞻仰聖顏。”
“朕本來還想不起來,今天忽然見你瞪著書房裡的畫,那眼睛圓的,讓朕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前些日子我還比較拘謹,老老實實的辦事,不多看一眼,不多聽一句。如今不知不覺放鬆了,自然要瞻仰一下皇帝書房裡的名畫了……唉,我就是這麼個粗疏的性子,細膩謹慎不起來,早晚也要出類似的漏子。
好在皇帝好像不大生氣。還把那幅畫賞給了我。其實我真不是貪他的畫,不過想欣賞一下而已……
然後我就抱著那捲畫無奈的回家了。
第54章
“薛卿家中有幾房妻妾?”
“臣只有妻子,沒納妾氏。”
“哦,莫非是家中有河東獅?”
“並非如此,內子性情賢淑。”
娘當初曾想讓賈家提攜我,其實也就是想給我找個靠山,免得我遇到了什麼解決不了的事,連個幫忙的人也沒有。實在是薛家在京城人脈單薄,原本爹爹還算交友廣泛,只是他去世後,許多原本有聯繫的人家都斷了往來。剩下的,也只是娘的娘家親戚罷了。
當初她看好賈家,固然是看中賈家的公侯門第,可更是因為對我的拳拳的愛子之心和擔憂之情。後來見我在翰林院順順噹噹的,而且安於現狀,便也沒再多做什麼。對迎春性情的少許不滿,也在她生下子嗣後消失不見了。
連我也沒看出賈家會敗得那麼快,何況是娘呢?當初我只是覺得,賈家年輕一代人里,竟然沒有一個能擔大梁的人物。賈璉雖算是能幹,卻是花錢買的虛職,層次太低。等到賈家大老爺二老爺沒了,怕是會慢慢敗落。後來賈家出了個宮妃,我還以為這敗落的勢頭又會緩一緩呢。
娘那時雖然有意與賈府攀親,但她卻並非是涼薄之人,尤其上了年紀之後,人越發的心軟了。賈府敗了之後,她沒有勢力刻薄迎春,反倒好生寬慰了她一番。迎春雖然柔軟的脾性不曾改,可也不是當初初嫁給我時那驚弓之鳥的樣子了。我懷疑她在賈府成天被人責罵苛待,否則一個大家小姐怎麼能隨時都像是一隻驚恐的兔子,且連跑都不敢了,只是麻木的等著看著。
生育了二子一女,想必她在家中也慢慢有了安定的感覺。
“哦?那薛卿為何沒有妾氏?”
“臣已有了二子一女,何必還要納妾?”,我納悶的反問道,納妾本來就是為了開枝散葉,多子多福。可迎春既有二子,我又怕她彈壓不住妾氏,讓家裡後宅大亂,所以並不曾納妾。
“那就是薛卿對薛夫人情深意重了?”
情深意重?可不是嘛,想想我為了她不被欺負,趕走了她身邊欺主的奴才,又怕她被庶子妾室欺負,所以也不納妾,還讓母親像教女兒那樣教她。我對她的確是很情深意重!
“薛卿,朕真羨慕你家業簡單,不像朕在後宮連個能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
壞了!皇帝怎麼和我說起他的家務事來了。先生可是教過我,做臣子盡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不要摻和天子的家務事,否則一不小心就是滔天大禍……我裝沒聽到吧……
好在皇帝也沒有繼續說下去,讓我大大鬆了口氣。果然啊,伴君如伴虎啊……我得隨時查看先生教我的條條款款……
不過皇帝開始對我特別信任起來,經常拉著我的手和我表演君臣相得的場景。先生教過我這個,我也偶爾用這一招,比如拍拍屬下的肩膀,鼓勵表揚一番什麼的。
不過還是不由自主的覺得皇帝很親近,大概因為經常談私事的原因,雖然我每次都當閉嘴的蚌殼,可還是聽進去了他那些話。
我開始還沒有意識到什麼,直到有一天皇帝摸了一把我的臉,然後說,“朕也就薛卿這麼一個知心人了……”
我那時忽然意識到了,原來他是在調戲我啊……
我連忙後退幾步,對著皇帝直擺手,“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不行?”,皇帝的臉陰了。
可我沒有讓步,或是磕頭求饒,仍然搖頭道:“不行。要是和別人,還算是風流雅事。和皇上,那臣不成了董賢男寵一流的人了嗎?絕對不行!”
讓我做個青史留名的小人,那我還不如死了呢。這次我絕對是,富貴不能yí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不了老子辭官回鄉去,皇帝就是把我家抄了,我的還有大把的銀子銀票在格子裡,足以養家餬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