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每個孩子身邊伺候的人都是我親自挑的,忠心度極高的。我決不允許皇嗣夭折在亂七八糟的事情上。

  後宮之中我不喜用杖刑或者要人性命,忠心度過於低的奴才和犯了錯的奴才全部送進辛者庫中幹活去。死了太浪費人力。

  皇后能幹賢惠,我也不獨寵某個妃子,所以後宮中風平浪靜。

  皇后所出的三皇女在十歲這一年第一個通過了我的考核,滿文和蒙文說的流利,騎射十箭中五,雖然力道差得遠,但她才十歲,我已經十分滿意了。

  我知道皇后這幾年對她的要求很嚴格,因為她是女兒中唯一的嫡女,還是我年紀最長的女兒。若要讓別的皇女搶在她前面封了公主,那皇后和她都會很丟臉。

  雖然她過得很辛苦,可皇家的兒女就該如此。又有哪一個是不歷練風雨,就能承擔責任的?

  乾隆六年,我正式下旨封皇三女為固倫和敬公主,從此她有朝服,有儀仗,有俸祿財產。論身份,暫時比她那些還未受封的兄弟們還高貴。

  *乾隆六年,夏雨荷出嫁於一當地的秀才,夫妻和睦,很快便懷孕生女。明珠格格劇情徹底完結。*

  乾隆七年,有官員上奏江南士子寫關於剃髮的諷刺詩:“聞道頭需剃,人皆剃其頭。有頭終需剃,不剃不成頭。剃自由他剃,頭還是我頭。請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我批曰:“寫詩之人剃頭否?只要其人仍剃了頭,不必去理他寫了什麼詩。”

  有那麼多正事要忙,我哪有閒心去管一個文人寫的打油詩。再說大清朝多少年了,剃頭之事早已經成了國人的習慣,沒有再討論的價值了。打油歸打油,只要他照舊剃頭就行了。寫了這樣的詩仍然不敢不去剃頭,可笑的是他,而不是朝廷了。

  *因此詩未引起文字獄案,浙江知府方之航並未被牽連下獄。方嚴,方慈兄妹依然被方之航夫婦教養於膝下。還珠格格劇情徹底完結。*

  乾隆十年,在進剿四川瞻對地區的叛亂的中,愉親王中流矢身亡。他身後無嫡子,只有一個五歲的嫡女。因為愉親王府無嫡子繼承王位,按宗法女兒是不能繼承家業的。因此我下旨收回愉親王府,並將其嫡女接入宮中撫養。

  太后一見她就覺得喜歡,決定把她養在身邊,宮中稱呼她晴格格,有別於其他的皇女。

  ***慧貴人高氏,原為寶親王藩邸格格,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病逝。慧賢皇貴妃劇情徹底結束。***

  皇后一直體弱,當初在王府又接連生了三個孩子。這也是我沒辦法的事,她是正室,若沒有子女伴身,則立足不穩。她辦事能力強,做妻子也算賢惠,但內里的性子卻有些爭強好勝。身體不算好,卻把宮中事物管的井井有條。她有了兩個兒子之後,我原本不想讓她再生孩子了,以保養身體為上。

  每月去她宮中的次數雖多,卻多數只是查看兒子的功課,或者陪她說話。只是房事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所以才有了七阿哥。

  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便想讓她身邊的宮女代她伺候我,被我回絕了。後宮那麼多女子,本是為皇家子嗣而納的。這些包衣宮女實在不符合我對皇子皇女的生母的要求。

  乾隆十一年,二阿哥大婚,之後封貝子出宮建府,併入吏部行走。

  乾隆十二年,固倫和敬公主於三月下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色布騰巴勒珠爾;三阿哥大婚,封貝子出宮建府,併入戶部行走。

  十三年,皇后病逝於宮中。

  皇后所出的子女中,唯有七阿哥年紀還小,留在宮中讀書。

  考慮到三個兒子的嫡子地位,我並沒有再封皇后。而是升嫻妃為貴妃,總攝六宮事。從此後若要再封誰為皇后,恐怕要等到那個妃子臨死的時候了。就像皇瑪法的佟皇后一樣。

  對於嫻妃我還是比較放心的,她的能力不如皇后,但是她是個特別守規矩和禮法的人。性子有些剛硬,剛好可以用來管事兒。

  再說我的後宮極平衡,只要我的兒女都平安,妃子們之間的那些矛盾我也不會去管。

  ***皇后宮中包衣宮女魏氏,因皇后病逝,得恩典提前出宮回家。國孝後出嫁為一低級官員繼室。令妃劇情徹底結束。***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為愉親王嫡女指婚到太后娘家鈕鈷祿家,來年出嫁。晴格格劇情徹底結束。***

  五阿哥永琪扭扭捏捏來找我,支吾了半天沒說話。

  我打量了他半天,“有話就說,扭扭捏捏像個什麼樣子!都是大婚分府的人了”,這孩子漢學和騎射都學得不錯,辦事能力還看不出什麼,就是心性未定,說話辦事尚不周全。

  “皇阿瑪,您知道這科的進士方嚴嗎?”

  方嚴,方之航之子。方之航前兩年已經辭官回鄉了,方家是世代的,他們父子倆都是進士,倒也是佳話了。方嚴書讀的不錯,忠心度也並不錯。做事也比較靈活,只是還欠歷練。我已經打算把他外放當知縣了。

  “方嚴怎麼了?”

  “兒子……兒子看中了他的妹妹……”

  “他們家可是漢人,而並非漢軍旗的。再說漢人女子養在深閨中,你在哪兒見到方嚴的妹妹了?”

  “在寺廟裡進香的時候,兒子無意間亂走,見到了她。她性子天真爛漫,兒子十分喜歡。皇阿瑪……”

  我搖了搖頭,“方家是世代的讀書人,這種人最講究氣節,肯定不願讓女兒給你當妾的。你求朕也沒有用”,雖然宗法上滿漢不通婚,但我也不是特別不講情理,不礙大局的格格或者侍妾什麼的,他若真是喜歡,便納進去也無妨。

  “那側福晉呢?”,永琪急切的說。

  “你要娶一個漢女當側福晉?”

  “兒子是真喜歡她!”

  “如果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呢?”,若他這麼容易為了美色放棄宗法和規矩,甚至不考慮爭儲的大局,我還是早早把他過繼出去吧,取消了他的繼承權,也能保他一個平安富貴。

  “付出什麼都行,皇阿瑪!”,他毫不猶豫的說道。

  我捏了捏額頭,真是被他氣得不輕,女色比別的事都重要嗎?

  “行了,你先退下吧,朕考慮一下再答覆你”,先要問問那方氏定過婚沒有,我不能為了兒子的一己之私拆散了人家的因緣,寒了漢臣的心。若是沒訂婚,再探探方家的意思。要是方家十分不情願,那也就作罷。

  吩咐了粘杆處去查一下方家。我忽然想起,不在旗的漢人女子都是會裹腳的,雖然我沒有親眼見過,可是在圖冊上看到過。雖然上面說是三寸金蓮,可我覺得十分難看。

  永琪竟然喜歡小腳的女人嗎?走不了幾步路,成天安靜的待在房裡。天真爛漫?永琪就喜歡那樣的?霏l凡j論i壇粘杆處回報說,那姑娘叫方慈,沒訂婚。被父母哥哥嬌養著長大,性格十分單純。受母親的影響,很擅長書畫,是個才女。他們全家近日來京,是因為方嚴的科舉考試,還在京中買了個三進的宅子落腳。等到方嚴的任命下來,方家父母就打算回鄉了。

  我讓太監去宣了方之航進宮,問了問他的意思。他似乎有些不情願,但還是點頭應了。方家父子的忠心度都不錯,恐怕就算不想讓女兒做側室,也不會逆了我的意思。

  我便下了兩道旨意:

  第一道是將方氏抬到鑲藍旗為方佳氏,然後指婚給五貝子永琪作側福晉。

  第二道是將永琪出繼給了一個無嗣的老郡王為孫,他將來可以降襲貝勒爵位。

  永琪納了方佳氏多年,似乎一直特別喜歡她。大有寵妾滅妻的兆頭。好在他已經有了嫡子,要不肯定會被御史參上幾本。我看他雖於女色上糊塗,其他倒也沒惹什麼事,也不再多管他了。

  ***永琪因方慈失去繼承權,永琪的劇情徹底終結。***

  ***乾隆二十三年,福爾康參加科舉未中。後其父設法將他送去了從軍。乾隆二十五年,福爾康死於回部叛亂的戰場,福爾康的劇情徹底終結。***

  第44章

  乾隆二十五年時,齊親王戰死於回疆叛亂的戰場,他與愉親王情況類似,只餘下一個四歲的嫡女蘭馨。被我接入宮中,收為養女,養在嫻貴妃身邊。

  同年,叛亂被平,回疆首領阿里和卓帶著女兒來稱降。

  回疆大概是被打怕了,阿里和卓的忠心度很高。可奇怪的是,他的女兒和卓氏含香的忠心度極低,只有5。

  這是怎麼回事?莫非這個女人希望回疆獨立嗎?還是她和那些叛亂分子有什麼聯繫?

  阿里和卓當眾說把他的女兒獻給我。在這種情況下,我只有接受了這個女人,他才會信我願意放過回部。想到很不容易得到的勝利,看到阿里和卓十分高的忠心,我還是點頭同意了。立刻看到阿里和卓的忠心度又提高了許多,看來我沒有做錯決定。

  我冊封和卓氏為和貴人,下旨說因為飲食宗教習慣的不同,特許她以貴人的身份獨居一宮,單設廚房一個,專派廚子一名。又下旨令和卓氏在侍寢前,先在宮內學習宮廷規矩。其實也就是拘著她不許出宮門。

  “怎麼樣?”

  “據奴婢觀察,能確定和貴人和兩個回族婢女都未練習過武藝。和貴人似乎是心思單純之人,那兩個婢女不懂漢語,應該不是探子。和貴人帶進宮的東西只有這三隻箱子。”

  那兩個婢女的忠心度我不懷疑。唯有和卓氏……

  讓經驗豐富的嬤嬤查看箱子裡面的東西有沒有不妥之處。嬤嬤們仔仔細細的查看了箱子,把重要的東西都一一呈了上來。

  首先是很多封回語書信。找來粘杆處懂回語的人讀了,竟都是一些情信,還扯了一些私奔之類的內容。我把信交給了粘杆處,讓他們查這些書信中是否有暗語,還讓他們秘密抓捕審訊這個寫信的“蒙丹”,看他是否與叛亂有關。

  然後是一把鋒利的匕首和一粒看不出是什麼的藥。我愈加懷疑她不懷好意了,要不為什麼要帶匕首?

  ***系統公告:得到物品“新月格格的匕首”——傳說中帶了詛咒的匕首,據說它的每一任女主人都是用它自殺而亡。***

  新月格格?我想起了看過的宗卷,一個私奔被除名的和碩格格,最後好像確實是殉情自盡的。

  這東西刀柄刀鞘上都是上等寶石,可以收歸國庫。而刀刃是難得一見的寒鐵,可以回爐重鑄一下,燒掉裡面的晦氣。我把匕首交給粘杆處去處理了。

  ***系統公告:得到重要的寶物“回疆奇藥”——世間唯有一顆。有傷病的人服用了,可以治療一切傷病暗疾,使人仿若新生。健康的人服用了,也能延壽十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