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樣的事……”

  策太郎想反駁張紹光,但仔細想想又覺得並非毫無道理,甚至可能性很大。

  “你們二位離開悠悠館時,是背朝他們走向大門口的。當時,只剩下文保泰和芳蘭二人了。芳蘭把鈔票塞進桶里,可能還是文保泰幫的忙。”

  “哼!很可能!”策太郎咽了一口唾沫,繼續說道,“完全有這種可能……但是,您能提出可靠的證據嗎?”

  “我想,除了我上面說的情況以外,再也沒有其它能解開丟失二十五萬元這個謎的鑰匙了。我講的這些,不正是可靠的證據嗎?當然了,我也會想到其它的情節。”

  “那又是什麼呢?”

  “我想,他們最初的計劃可能是這樣的……由芳蘭設法先把錢藏在安全的地方,然後文保泰從悠悠館出來裝作到上房去拿什麼東西,等他再回到悠悠館,便叫喊起來了……”

  “您是說叫喊丟了錢吧?……”

  “是的,他當然說抓賊什麼的。根據當時的情況,反正說些什麼都可以,比如說看到偷錢的賊的背影了。於是,全家上下騷亂起來了……不過,當時通知文夫人的,確實是您嗎?”

  “嗯!是的。我真不願做這種事。”

  “聽說,您曾經說過,當時的文夫人非常沉著,是不是?”

  “是的。她進入悠悠館之前,一直是不慌不忙,十分冷靜,簡直叫人難以置信。”

  “我聽說她看到文保泰躺在地上,才開始驚慌失措的。對嗎?”

  “是的。在此之前她很冷靜,這點是非常明顯的。”

  “文保泰只向夫人說了實話。兩個日本人拜訪他之後不久,悠悠館發生了騷亂。不過,那是串通後搞的,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估計文保泰把將要發生的某些假象事先告訴了夫人。私吞二十五萬元的計劃肯定是會告訴夫人的吧?當時您跑到文夫人那兒告訴她文保泰可能遭到不幸時,她並不吃驚,還很平靜地說:‘哦!是這回事啊!’她一定以為事情是照他們事先設想的發生了。然而,當她一看到文保泰躺在地上,突然吃驚了,尤其是見到文保泰身上的血,她完全陷於慌亂之中,那是她萬萬想不到的,完全不是她想像中的場面了……現在仔細想想,夫人的態度前後迥然不同,不是很合乎情理的嗎?”

  “根據您講的情況看來……”

  “我想向您說明的是芳蘭可能與丟失二十五萬元一事有關。估計是文保泰引誘她與之串通合夥搞的,這一點不會錯吧。然而,文保泰的死到底和她有什麼關係,我就不了解了。如果沒有關係,則會出乎她預料,這筆無人知曉的巨款就會全部落到她的手裡。假使她與殺人事件有關,那麼,她就參與了企圖侵吞二十五萬元的預謀。”

  “我想,她與殺人案件無關,悠悠館的大門是在我們三個人離開之後關上的。當時扣上門栓的聲音直到如今還留在我耳邊。這一事實,至少可以證明與她無關。”

  “總而言之,不論芳蘭是否率先就參與預謀侵吞二十五萬元的計劃,但可以確切地講,芳蘭已成為這筆巨款的主人了吧?怎麼樣?我講的這些,或者說啟發也好,對你們是否有用呢?”

  “嗯!很有參考價值。”策太郎回答說。

  根據張紹光的分析,可以明確斷定文保泰是主犯,被同案犯殺人滅口,並且嫁禍於人。看來,除了張紹光的分析以外,尚無其它線索。策太郎同意他的分析,是因為策太郎親自向文夫人報告文保泰被刺的情況,目睹文夫人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張紹光的才能策太郎深為嘆服。

  “如果您同意我的分析,就該輪到我問您了。這二十五萬元,是不是日本公使館拿出來的?”

  “我只不過是個跑腿的。”策太郎回答說。“我不知道這筆錢來自何方。如果您何我‘是’或‘不是’,那我就可以說‘是’吧。”

  “看來,這筆錢與清政府和俄國重新訂立撤兵條約有關吧?”

  “是的。”

  事到如今,策太郎覺得隱瞞下去,也無濟於事。

  “你能推測那筆款準備分給誰呢?”

  “也許是那桐,也許是慶親王父子……”

  “那麼袁世凱呢?”

  “哎呀,他是在天津的啊。不過,也有可能……”

  策太郎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回答的。張紹光一直注意他的表情。

  張紹光心想,看樣子策太郎不像說謊,估計他了解的也只限於這些了。

  這時,張紹光突然感到一種無以名狀的空虛感向自己襲來,似乎一切都很無聊,人生真是冷酷無情,自己也無法防禦。

  再說,雙方談了很多,也算是消愁解悶吧。他想,已經到了和策太郎分手的時候了。

  他又想起了另一個談話的對象……

  第十二章 尋根溯源

  書坊有一種獨特的味道,裡面氣氛也與一般店鋪不同,尤其是舊書坊。

  隆福寺門前的書坊三槐堂歷史悠久,在這裡甚至柱子、門縫,都滲透了古書的味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