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那樣的話,就非常遺憾了。我指望能找到那筆款項。要是錢到不了手,就一事無成了。”
策太部老老實實地作了回答。
“你們只為自己打算,其實這一點我也早料到了。”
“這……說實在的,這也是丟臉的事。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沒有搜查的權利啊!……在公使館內,自然另當別論。然而,我們是外國人咯,能否找回那筆錢,我們也無法斷定……”
“哈哈哈,在偵察方面,日本人不是很有才能的嗎?”張紹光以諷刺的口吻說。
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設立了巡警學堂,教師幾乎都是日本人。
“哎,不……這種事啊……”策太郎極其尷尬。
這時,張紹光又誠懇地說:“好吧。就算下個賭注吧。我也是在你們找到二十五萬元的前提下提出酬金的。至於酬金,以後再付。我先提供情況。不過,我希望您能把那筆巨款的來龍去脈告訴我,好嗎?……”
“我這種人,只不過是跑腿的,怎麼能了解詳細情況呢?”
“乾脆,這麼辦吧!對我提的問題,您只說一聲‘是’或‘不是’就可以了。我當然不會問您無法回答的問題啦。”
“啊!……”
“那麼我先說搜查方面的情況……到底先追問誰好呢?這樣吧,我先講講人名和理由。”
這時,張紹光停下了腳步。
“好,那就拜託您了。”
策太郎說著也停了下來。可是,張紹光又開始走了。
這時,突然從右邊傳來了奇怪的聲音:“哎呀,到底,到底……這些人嘛,到底還是讀書太少,又染上江湖習氣,秉性野蠻,忘恩負義。他們究竟會落個什麼下場呢?大體上可以想像得出來的。現在我把詳細經過說給大家聽聽吧……”說完,便響起了打竹板的聲音。
原來是一個留著蟹爪鬍鬚的“唱大鼓書”的老頭,做起生意來了。
唱大鼓書就是路旁的說書藝人。他們唱的大都是勸人為善、嫉惡如仇的故事。據說從前道士傳道時,就用這種說唱的形式。後來這種形式被說書藝人繼承了下來。
說書人用的鼓叫魚鼓,是用竹筒做的,竹筒兩頭貼上魚皮。說書藝人一邊用手敲打魚鼓,一邊用竹板打拍。
這時,有個男青年嘲笑地說:“怎麼樣?不明白嗎?最後怎麼到隆福寺里來唱大鼓書了呢?”
“混帳!你說什麼?"
唱大鼓書的老頭氣得鼓鼓的,叱責了他兩句,然後又敲打起魚鼓來。
那個男青年迅速跑掉了,看熱鬧的孩子哄然大笑。
唱大鼓書旁邊是耍武術的。他揮舞雙刀,招攬顧客,顯示自己的勇猛有力。
穿過賣藝的人群,張紹光很爽快地說:“是那個丫頭啊!”
“丫頭?”策太郎反問道,“文家不是有好幾個丫頭嗎?……”
“可是,能出入悠悠館的丫頭,不是只有一個嗎?……”
“是芳蘭?果然如此……不過,她是和我們一塊兒……”
“您說她是和你們一塊從悠悠館出來的,是嗎?……真的是一塊兒出來的嗎?可是我聽說她是稍晚出來的啊。”
“哦!是的。那是文保泰讓她把屋子收,拾收拾,只不過晚出來一會兒。”
“悠悠館裡不是有個竹編的字紙簍嗎?既然有字紙簍,為什麼要把碎紙放到桶里去呢?……是的。文保泰的確是讓她把廢紙扔到桶里去的……芳蘭當時利用這一機會將價值二十五萬日元的英鎊鈔票扔到桶里,再用碎紙雜物蓋在上面,然後就跟著你們出來了。據說不過只是剎那間的事。所以你們感到幾乎是同時離開悠悠館的,是吧?!”
假若真的是……不可能。不,幾乎是不可能的。想想看,那麼多的鈔票,一隻手是拿不了的。不管手腳多麼麻利,也瞞不過文保泰的眼睛把它扔到桶里去啊!何況那筆巨款剛剛交接完畢,文保泰肯定是非常注意的。在那種情況下,他居然如此麻痹大意,簡直不可思議。
“確實如此。”此時,張紹光像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似地點了點頭,“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們應從各方面加以設想,我是說只要具備了某種條件,做起來就非常簡單了。”
“什麼條件呢?”
“這一點我不想涉及。我和您談的只是錢的下落,而不是殺害文保泰的罪犯。”
“我明白了。我想問問您剛才說的具備了某種條件,是指什麼?對這一點我很感興趣。”
“哈哈……這很簡單。就是說,要是文保泰與之同謀,丟失二十五萬元就不足為奇了。”
“同謀?”
“不,不僅是同謀,說不定是主犯呢。當然,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假使某人設法把別人的錢放入私囊,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二十五萬元畢竟是一筆巨款,有很大吸引力嘮!當然可以設想芳蘭是與他合夥乾的。”
策太部老老實實地作了回答。
“你們只為自己打算,其實這一點我也早料到了。”
“這……說實在的,這也是丟臉的事。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沒有搜查的權利啊!……在公使館內,自然另當別論。然而,我們是外國人咯,能否找回那筆錢,我們也無法斷定……”
“哈哈哈,在偵察方面,日本人不是很有才能的嗎?”張紹光以諷刺的口吻說。
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設立了巡警學堂,教師幾乎都是日本人。
“哎,不……這種事啊……”策太郎極其尷尬。
這時,張紹光又誠懇地說:“好吧。就算下個賭注吧。我也是在你們找到二十五萬元的前提下提出酬金的。至於酬金,以後再付。我先提供情況。不過,我希望您能把那筆巨款的來龍去脈告訴我,好嗎?……”
“我這種人,只不過是跑腿的,怎麼能了解詳細情況呢?”
“乾脆,這麼辦吧!對我提的問題,您只說一聲‘是’或‘不是’就可以了。我當然不會問您無法回答的問題啦。”
“啊!……”
“那麼我先說搜查方面的情況……到底先追問誰好呢?這樣吧,我先講講人名和理由。”
這時,張紹光停下了腳步。
“好,那就拜託您了。”
策太郎說著也停了下來。可是,張紹光又開始走了。
這時,突然從右邊傳來了奇怪的聲音:“哎呀,到底,到底……這些人嘛,到底還是讀書太少,又染上江湖習氣,秉性野蠻,忘恩負義。他們究竟會落個什麼下場呢?大體上可以想像得出來的。現在我把詳細經過說給大家聽聽吧……”說完,便響起了打竹板的聲音。
原來是一個留著蟹爪鬍鬚的“唱大鼓書”的老頭,做起生意來了。
唱大鼓書就是路旁的說書藝人。他們唱的大都是勸人為善、嫉惡如仇的故事。據說從前道士傳道時,就用這種說唱的形式。後來這種形式被說書藝人繼承了下來。
說書人用的鼓叫魚鼓,是用竹筒做的,竹筒兩頭貼上魚皮。說書藝人一邊用手敲打魚鼓,一邊用竹板打拍。
這時,有個男青年嘲笑地說:“怎麼樣?不明白嗎?最後怎麼到隆福寺里來唱大鼓書了呢?”
“混帳!你說什麼?"
唱大鼓書的老頭氣得鼓鼓的,叱責了他兩句,然後又敲打起魚鼓來。
那個男青年迅速跑掉了,看熱鬧的孩子哄然大笑。
唱大鼓書旁邊是耍武術的。他揮舞雙刀,招攬顧客,顯示自己的勇猛有力。
穿過賣藝的人群,張紹光很爽快地說:“是那個丫頭啊!”
“丫頭?”策太郎反問道,“文家不是有好幾個丫頭嗎?……”
“可是,能出入悠悠館的丫頭,不是只有一個嗎?……”
“是芳蘭?果然如此……不過,她是和我們一塊兒……”
“您說她是和你們一塊從悠悠館出來的,是嗎?……真的是一塊兒出來的嗎?可是我聽說她是稍晚出來的啊。”
“哦!是的。那是文保泰讓她把屋子收,拾收拾,只不過晚出來一會兒。”
“悠悠館裡不是有個竹編的字紙簍嗎?既然有字紙簍,為什麼要把碎紙放到桶里去呢?……是的。文保泰的確是讓她把廢紙扔到桶里去的……芳蘭當時利用這一機會將價值二十五萬日元的英鎊鈔票扔到桶里,再用碎紙雜物蓋在上面,然後就跟著你們出來了。據說不過只是剎那間的事。所以你們感到幾乎是同時離開悠悠館的,是吧?!”
假若真的是……不可能。不,幾乎是不可能的。想想看,那麼多的鈔票,一隻手是拿不了的。不管手腳多麼麻利,也瞞不過文保泰的眼睛把它扔到桶里去啊!何況那筆巨款剛剛交接完畢,文保泰肯定是非常注意的。在那種情況下,他居然如此麻痹大意,簡直不可思議。
“確實如此。”此時,張紹光像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似地點了點頭,“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們應從各方面加以設想,我是說只要具備了某種條件,做起來就非常簡單了。”
“什麼條件呢?”
“這一點我不想涉及。我和您談的只是錢的下落,而不是殺害文保泰的罪犯。”
“我明白了。我想問問您剛才說的具備了某種條件,是指什麼?對這一點我很感興趣。”
“哈哈……這很簡單。就是說,要是文保泰與之同謀,丟失二十五萬元就不足為奇了。”
“同謀?”
“不,不僅是同謀,說不定是主犯呢。當然,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假使某人設法把別人的錢放入私囊,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二十五萬元畢竟是一筆巨款,有很大吸引力嘮!當然可以設想芳蘭是與他合夥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