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陽洙渾身亂顫,又怒又急,只覺得一口氣堵在胸中急欲發泄,順手抓起地上一隻茶碗,朝著應崇優就扔了過去。
應崇優也正是頭暈腦脹的時候,聽到後面有動靜,不由自主地一閃,被端端砸中後腦,痛呼一聲倒在地上。
陽洙大驚失色,慌忙上前扶住,罵道:“朕故意沒瞄準,你躲什麼躲?快讓朕看看,痛不痛?”伸手摸時,已有血腫鼓起,更是心疼,扯起嗓子叫太醫。
“不用了,”應崇優推開他手,淡淡道,“不會死的,您放心吧。”自己用手揉了揉,起身去了,丟下陽洙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地上。
<待續>
書 名:帝台春 下
作 者:風維
繪 者:七色貘
出版社:威向
系列名稱:黑桃書系S500
出版日期:2007/07/12 第1版1刷
文案:
重熙十八年十二月二十。
陽洙在離開帝都三年之後,再次坐上金交龍椅,成為了真正的帝王。
一切安定社稷的制度雷厲風行的執行著,而原本依在他手中的雛鳥,早已化鵬,展翅高飛了。
看著這一切,原以為就該辭官離去的應崇優,卻發現自己竟走不掉了。
不知何時,那小皇帝對自己的依賴已超出了常理許多,轉化成自己最害怕的情感。
而當自己想逃之時,更發現那小皇帝,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鎖住自己……
陽洙偶然撞見自己臣下的龍陽之戀,就像一根棍子般敲醒自己。
原來自己對應崇優的種種依賴及獨占欲,只是因為他愛他。
哼哼,既然自己已想通了,那應太傅你就等著接招吧!
第二十章
重熙十八年秋,內變後的王師稍事休整,繼續揮師南下,過洛水,渡湘江,一路勢如破竹。入冬小寒剛過,雲龍王旗便已直達帝都城下。
陽洙下令紮營圍城,準備以最穩妥的方式拿下這囊中之物。
奪京方案的合議結束後,應崇優與同僚們一起從王帳中退出,但他卻沒有立即回自己的營帳休息,反而信步走到一處小小的高坡。
已是夜深,無星無月。
天空是奇怪而且不均勻的墨灰色,厚重的雲層低低如壓眉睫,使得綿延百里的營盤篝火,愈發顯得跳動與熱烈。
目力所及處是遙遠的城廓線條,似有似無,似隱似現,似熟悉又似陌生。
那就是大淵朝的都城,是普天之下最高皇權的象徵地。
而如今,這個地方不僅已沒有號令天下的權威,還被百萬雄兵層層圍住,靜寂的如同死城一般。
應崇優抿住已到唇邊的一聲嘆息,用手指理了理被夜風吹散的長髮。
自己所站的地方,與當年離宮逃亡時回頭遙望京都的距離應該差不多,只不過那時天上初升的朝陽淡淡,巍巍的城牆看起來是那麼雄壯厚實,似乎堅不可摧。
“總有一天,我會重新回到這裡,成為這座城池,不,是這片江山真正的主人!”
那個年輕的聲音似乎還迴響在耳邊,歲月卻已經流水般地帶走了三個年頭。
這三年漫長的日日夜夜中,從不懷疑他一定會實現當初離開時的誓言,然而一旦今天真的重新站在這城下時,心中卻是百感交集。
京城,是他們相識的起點,也將是放下所有牽絆的終點。
“應大人,風變猛了,請您回營帳休息吧。”侍從在身邊輕聲勸道。
應崇優的視線依然停留在遠方,只是慢慢地裹緊了身上的白色披風。
“你看,那個,是正陽門……”聲音低低的,剛剛出唇就被冷洌的寒風吹得支離破碎,侍衛不得不湊近來費勁地聽。
“應大人,在這裡應該還看不到正陽門。不過再過幾天,等陛下攻陷京城,您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從正陽門進去了。”
“是啊……攻陷京城,的確用不了幾天了……”應崇優的唇邊浮起淡淡的笑,語調卻透著莫名的憂挹,天空中明明沒有月光星輝,他的瞳孔卻依然閃亮如同寶石一樣,讓散立各處守夜的士兵們都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注了過來。
“應大人,夜深寒重,您保重身體。”侍從有些擔心,再次上前催促。
瘦長的手指握緊了領口,應崇優終於收回了視線,慢慢轉身,緩步走回自己的營帳,守在裡面的另一個侍從立即上前幫他解下披風,掛了起來。
“你們去休息吧。”
“是。”
帳外是朔風嘯叫之聲,高亢低吟,百轉千回,帳內燒著熊熊的火盆,暖意融融。應崇優伸手在火上烤了烤,在軟軟的長榻上半躺下來。
當初拖著那個少年剛剛逃出來的時候,曾在風雪交加中夜行數十里,曾在四處寒風的破廟中相偎忍熬,如今三年過去,境遇大變,即使行軍之時,床榻上也鋪著他送的虎皮厚褥,與那時狼狽,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不知為何,胸中的感覺反而不如當年患難相扶時那般舒暢。
自從平城軍叛亂事件後,應崇優總是想方設法遠離陽洙,除了必要的公事外,不再給他額外的相處機會。對於他的這些變化,敏銳的陽洙當然是察覺到了,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皇帝並沒有像應崇優原來預計的那樣過多地來糾纏,而是順其自然,仿佛並不太在意這種疏遠似的,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漸漸冷淡了下來。
這本是應崇優一心想要的效果,可一旦它真的出現之後,年輕的帝師卻又覺得莫名的失落,心中常有絲絲惶惑,祛之不去。
重熙十八年十二月二十。
還有十天便是新年。
焰翎軍主帥鄭嶙受領敕命,下令應霖、秦冀瑛率前鋒三萬人馬開始攻城,助陣三軍刀槍林立,聲勢動天。
這是一場穩勝之戰,但為了給皇屬禁軍在皇帝面前掙得顏面,此戰還必須打得漂亮乾脆,所以從一開始,眾將領就使出了渾身解數,勢如狂飆。
僅僅一個時辰,城牆上的守軍便呈潰散之態,有人趁亂在內打開了城門,兵士紛紛卸甲,向王師投誠。鄭嶙躍馬入京,立即派人去守護宮廟和各中樞機關,抄沒孟氏一黨的府邸,並施行了全城戒嚴,這才親自回王帳向皇帝復命。
“好!”陽洙仰天大笑,“孟釋青抓到了嗎?”
“是,他在正明殿想要自盡,大約是因為貪生延遲了時間,所以被臣活擒。”
“給朕看守好了,先讓他多活幾天。玉璽呢?”
“也已找到,敬呈陛下。”
陽洙心情大悅,誇讚了鄭嶙幾句,賜他“奪京金箭”一枚,下令犒賞王師全軍。
十二月二十一日,陽洙在離開帝都三年之後,再次踏進了光明正殿,坐在那張金交龍椅之上,俯視群臣。
這一次,他已是真正的帝王。
當天,京城內外遍張安民榜文,曉諭聖駕迴鑾之事,撫慰帝都子民,並為百姓慶賀年關著想,於次日就解除了戒嚴。
百姓們雖不明白皇家權爭之事,但在他們單純的想法裡,還是由覺得大淵朝真正的皇帝執政應該是件值得歡天喜地的事情,並把數年來的生活艱辛全部歸結於jian臣作亂,衷心祈望著能在英明的皇帝治下得到更好的年景。
雖然戰亂已平,但陽洙這些年一直被應崇優灌輸著“得天下易治天難”的觀念,自然分毫不敢大意。為表勵精圖治之心,他下旨這個新年除了祭天祭祖等典禮不廢外,不舉行其他類型的宴樂。
大年初三,陽洙正式升朝。因為他既不是登基也不是復位,所以沒有舉行任何有名目的儀式,只是洋洋灑灑發表了整整三刻鐘的天子訓詞,既讚賞了諸臣之功,又警示他們勿驕勿躁。
初四,魏貴妃攜一歲的皇子從平城長途來京,因為以前的高位宮妃們或離散或自盡,只餘一些低階嬪從,陽洙便命她暫時主管後宮。
初五,太傅應博奉太后還京,陽洙率妃嬪及眾臣親於城門迎候,深宮相依的母子們在闊別三年後再次見面,禁不住抱頭痛哭。而威望深重的老太傅的出現,也使得先朝舊臣們與年輕新貴們之間的融合,變得容易了許多。
在應博的勸告下,陽洙沒有將效力孟氏的官員一概治罪,而是個個斟別,或黜落,或留任,基本上保持了中樞機關的正常運行。被孟釋青所廢的先皇舊法如果好,便特旨恢復,如果不好,便裝糊塗仍然停廢。原本在平城就曾頒發的諸項新制,如今也再次曉諭天下。王師諸軍不宜全留在京,行賞後部分駐守京郊,其餘分散屯田。各州軍備採用網狀連衡之勢,歸於中央提調。同時加強邊境軍力,先以拒守之勢應對外敵,待養復民生國力後再謀他圖。
這一系列舉措對於安撫民生、穩定政局起了極佳的作用,最高政權交接的動盪也在君臣合力下被降到了最低。
應崇優也正是頭暈腦脹的時候,聽到後面有動靜,不由自主地一閃,被端端砸中後腦,痛呼一聲倒在地上。
陽洙大驚失色,慌忙上前扶住,罵道:“朕故意沒瞄準,你躲什麼躲?快讓朕看看,痛不痛?”伸手摸時,已有血腫鼓起,更是心疼,扯起嗓子叫太醫。
“不用了,”應崇優推開他手,淡淡道,“不會死的,您放心吧。”自己用手揉了揉,起身去了,丟下陽洙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地上。
<待續>
書 名:帝台春 下
作 者:風維
繪 者:七色貘
出版社:威向
系列名稱:黑桃書系S500
出版日期:2007/07/12 第1版1刷
文案:
重熙十八年十二月二十。
陽洙在離開帝都三年之後,再次坐上金交龍椅,成為了真正的帝王。
一切安定社稷的制度雷厲風行的執行著,而原本依在他手中的雛鳥,早已化鵬,展翅高飛了。
看著這一切,原以為就該辭官離去的應崇優,卻發現自己竟走不掉了。
不知何時,那小皇帝對自己的依賴已超出了常理許多,轉化成自己最害怕的情感。
而當自己想逃之時,更發現那小皇帝,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鎖住自己……
陽洙偶然撞見自己臣下的龍陽之戀,就像一根棍子般敲醒自己。
原來自己對應崇優的種種依賴及獨占欲,只是因為他愛他。
哼哼,既然自己已想通了,那應太傅你就等著接招吧!
第二十章
重熙十八年秋,內變後的王師稍事休整,繼續揮師南下,過洛水,渡湘江,一路勢如破竹。入冬小寒剛過,雲龍王旗便已直達帝都城下。
陽洙下令紮營圍城,準備以最穩妥的方式拿下這囊中之物。
奪京方案的合議結束後,應崇優與同僚們一起從王帳中退出,但他卻沒有立即回自己的營帳休息,反而信步走到一處小小的高坡。
已是夜深,無星無月。
天空是奇怪而且不均勻的墨灰色,厚重的雲層低低如壓眉睫,使得綿延百里的營盤篝火,愈發顯得跳動與熱烈。
目力所及處是遙遠的城廓線條,似有似無,似隱似現,似熟悉又似陌生。
那就是大淵朝的都城,是普天之下最高皇權的象徵地。
而如今,這個地方不僅已沒有號令天下的權威,還被百萬雄兵層層圍住,靜寂的如同死城一般。
應崇優抿住已到唇邊的一聲嘆息,用手指理了理被夜風吹散的長髮。
自己所站的地方,與當年離宮逃亡時回頭遙望京都的距離應該差不多,只不過那時天上初升的朝陽淡淡,巍巍的城牆看起來是那麼雄壯厚實,似乎堅不可摧。
“總有一天,我會重新回到這裡,成為這座城池,不,是這片江山真正的主人!”
那個年輕的聲音似乎還迴響在耳邊,歲月卻已經流水般地帶走了三個年頭。
這三年漫長的日日夜夜中,從不懷疑他一定會實現當初離開時的誓言,然而一旦今天真的重新站在這城下時,心中卻是百感交集。
京城,是他們相識的起點,也將是放下所有牽絆的終點。
“應大人,風變猛了,請您回營帳休息吧。”侍從在身邊輕聲勸道。
應崇優的視線依然停留在遠方,只是慢慢地裹緊了身上的白色披風。
“你看,那個,是正陽門……”聲音低低的,剛剛出唇就被冷洌的寒風吹得支離破碎,侍衛不得不湊近來費勁地聽。
“應大人,在這裡應該還看不到正陽門。不過再過幾天,等陛下攻陷京城,您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從正陽門進去了。”
“是啊……攻陷京城,的確用不了幾天了……”應崇優的唇邊浮起淡淡的笑,語調卻透著莫名的憂挹,天空中明明沒有月光星輝,他的瞳孔卻依然閃亮如同寶石一樣,讓散立各處守夜的士兵們都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注了過來。
“應大人,夜深寒重,您保重身體。”侍從有些擔心,再次上前催促。
瘦長的手指握緊了領口,應崇優終於收回了視線,慢慢轉身,緩步走回自己的營帳,守在裡面的另一個侍從立即上前幫他解下披風,掛了起來。
“你們去休息吧。”
“是。”
帳外是朔風嘯叫之聲,高亢低吟,百轉千回,帳內燒著熊熊的火盆,暖意融融。應崇優伸手在火上烤了烤,在軟軟的長榻上半躺下來。
當初拖著那個少年剛剛逃出來的時候,曾在風雪交加中夜行數十里,曾在四處寒風的破廟中相偎忍熬,如今三年過去,境遇大變,即使行軍之時,床榻上也鋪著他送的虎皮厚褥,與那時狼狽,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不知為何,胸中的感覺反而不如當年患難相扶時那般舒暢。
自從平城軍叛亂事件後,應崇優總是想方設法遠離陽洙,除了必要的公事外,不再給他額外的相處機會。對於他的這些變化,敏銳的陽洙當然是察覺到了,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皇帝並沒有像應崇優原來預計的那樣過多地來糾纏,而是順其自然,仿佛並不太在意這種疏遠似的,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漸漸冷淡了下來。
這本是應崇優一心想要的效果,可一旦它真的出現之後,年輕的帝師卻又覺得莫名的失落,心中常有絲絲惶惑,祛之不去。
重熙十八年十二月二十。
還有十天便是新年。
焰翎軍主帥鄭嶙受領敕命,下令應霖、秦冀瑛率前鋒三萬人馬開始攻城,助陣三軍刀槍林立,聲勢動天。
這是一場穩勝之戰,但為了給皇屬禁軍在皇帝面前掙得顏面,此戰還必須打得漂亮乾脆,所以從一開始,眾將領就使出了渾身解數,勢如狂飆。
僅僅一個時辰,城牆上的守軍便呈潰散之態,有人趁亂在內打開了城門,兵士紛紛卸甲,向王師投誠。鄭嶙躍馬入京,立即派人去守護宮廟和各中樞機關,抄沒孟氏一黨的府邸,並施行了全城戒嚴,這才親自回王帳向皇帝復命。
“好!”陽洙仰天大笑,“孟釋青抓到了嗎?”
“是,他在正明殿想要自盡,大約是因為貪生延遲了時間,所以被臣活擒。”
“給朕看守好了,先讓他多活幾天。玉璽呢?”
“也已找到,敬呈陛下。”
陽洙心情大悅,誇讚了鄭嶙幾句,賜他“奪京金箭”一枚,下令犒賞王師全軍。
十二月二十一日,陽洙在離開帝都三年之後,再次踏進了光明正殿,坐在那張金交龍椅之上,俯視群臣。
這一次,他已是真正的帝王。
當天,京城內外遍張安民榜文,曉諭聖駕迴鑾之事,撫慰帝都子民,並為百姓慶賀年關著想,於次日就解除了戒嚴。
百姓們雖不明白皇家權爭之事,但在他們單純的想法裡,還是由覺得大淵朝真正的皇帝執政應該是件值得歡天喜地的事情,並把數年來的生活艱辛全部歸結於jian臣作亂,衷心祈望著能在英明的皇帝治下得到更好的年景。
雖然戰亂已平,但陽洙這些年一直被應崇優灌輸著“得天下易治天難”的觀念,自然分毫不敢大意。為表勵精圖治之心,他下旨這個新年除了祭天祭祖等典禮不廢外,不舉行其他類型的宴樂。
大年初三,陽洙正式升朝。因為他既不是登基也不是復位,所以沒有舉行任何有名目的儀式,只是洋洋灑灑發表了整整三刻鐘的天子訓詞,既讚賞了諸臣之功,又警示他們勿驕勿躁。
初四,魏貴妃攜一歲的皇子從平城長途來京,因為以前的高位宮妃們或離散或自盡,只餘一些低階嬪從,陽洙便命她暫時主管後宮。
初五,太傅應博奉太后還京,陽洙率妃嬪及眾臣親於城門迎候,深宮相依的母子們在闊別三年後再次見面,禁不住抱頭痛哭。而威望深重的老太傅的出現,也使得先朝舊臣們與年輕新貴們之間的融合,變得容易了許多。
在應博的勸告下,陽洙沒有將效力孟氏的官員一概治罪,而是個個斟別,或黜落,或留任,基本上保持了中樞機關的正常運行。被孟釋青所廢的先皇舊法如果好,便特旨恢復,如果不好,便裝糊塗仍然停廢。原本在平城就曾頒發的諸項新制,如今也再次曉諭天下。王師諸軍不宜全留在京,行賞後部分駐守京郊,其餘分散屯田。各州軍備採用網狀連衡之勢,歸於中央提調。同時加強邊境軍力,先以拒守之勢應對外敵,待養復民生國力後再謀他圖。
這一系列舉措對於安撫民生、穩定政局起了極佳的作用,最高政權交接的動盪也在君臣合力下被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