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慕容垂想了想,道:“我不這麼覺得,正因為這些雪花不斷施壓才造成雪崩,所以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慕容恪嘆道:“他也是持有這個觀點……”

  “他!?哪個他!?”

  慕容恪心道:還有哪個他!?但不想繼續說了。

  雪停後,開始大旱。

  史書記載:冉閔死後暴雪十日,下葬後,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

  大燕國皇帝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當日天降鵝毛大雪,漫山遍野白雪皚皚,宛如縞素,持續半年之久……

  眾臣皆感嘆,此乃天降神詣,當心存敬畏。

  大燕國皇帝慕容儁大驚失色,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

  ……

  31歲的慕容恪生擒冉閔,為鮮卑慕容燕入主中原打下最堅實的一步基礎。

  ……

  慕容恪35歲時,揮軍東進,攻打自稱齊王的軍閥段龕,野戰獲捷,破敵三萬。

  ……

  慕容恪39歲時,大燕國皇帝慕容儁病情轉危,遂召重臣集齊龍榻前,接受遺詔輔政。

  遺詔廢太子,慕容儁讓年幼的太子去封地,做番王,改立四弟太原王慕容恪為未來儲君。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般中原皇權的更替,父死子繼是基本的傳承順序。

  出現兄終弟及的情況,大多數都是因為皇帝無子,近親中也沒有可以過繼的。

  慕容恪手捧詔書,看著上面的文字,心想:這就是天下人夢寐以求的至尊之位,如今,我得到了。

  他拿著遺詔,想了想,卻放於火燭上,點燃了遺詔。

  眾人都驚呆了。

  大燕國皇帝也說不出話來。

  慕容恪跪地道:“當日燕魏廉台之戰,皇兄掛出鹿皮詔書是為穩定軍心,現在臣弟請求皇兄收回遺詔,臣弟願意輔佐幼主。”

  眾人:“……”

  皇帝張了幾次嘴,都沒說出話來。

  慕容恪堅定地說:“皇兄如果認為臣弟有承擔安定天下的重責,難道就不能好好輔助少主嗎!?臣弟甘願盡心揭力輔佐幼主,只為我大燕國萬世基業。”

  皇帝聽了雙眸放光,大讚:“好好……好……”

  慕容儁死前,正是因為對亂世中幼子難立心知肚明,不得已方欲傳位慕容恪,慕容恪卻堅決拒絕,表達忠於幼主之志,給了兄長一個意出望外的大驚喜。

  最終,慕容恪受命託孤,官居太宰(即首相)、兼領大司馬。

  公元360年,慕容儁病卒,時年42歲,葬於龍陵,諡號景昭皇帝,廟號烈祖。

  年僅11歲幼主即位。

  尊慕容恪太宰、錄尚書事,行周公事,總攝朝政。

  新主年幼,且平庸暗弱,國家大事全部交付給慕容恪。

  故舊和功臣們均有驕傲而無視新君,群臣欲立慕容恪為帝,勸說道:“現在君王年齡幼小,太后干預朝政,殿下應該防備政變,考慮保全自己的策略。再說天下安定,是殿下的功勞,兄終弟及是遺詔的內容,也符合祖宗留下的制度,殿下可參拜先主的陵墓之後,再廢黜當今主上為封國之王,殿下登上帝位,來建立大燕無窮的功業。”

  慕容恪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做君王不是我的志節,各位輔佐大臣接受先帝的遺命,就不要再私下議論了!”

  慕容垂知道了此事,勸四哥殺幾個佞臣。

  慕容恪以大局為重,沒有同意。

  五年後……

  44歲的慕容恪與五弟慕容垂共攻洛陽,晉將沈勁孤軍奮戰,堅守不屈,城破後亦是神情自若。慕容恪大為讚賞,欲將他釋放,被麾下將領堅決勸阻,才不情不願地將之處斬,事後仍感慨自己此舉是“有愧於四海”,深自抑鬱。

  慕容恪野戰表現甚強,攻城戰卻因為愛惜士卒的秉性,相對有所欠缺。

  這是不及他五弟慕容垂之處。

  一直到慕容恪生命的盡頭,他都真正做到了為國家嘔心瀝血、對君主謹守臣節,因此生前身後,皆被朝野稱譽為周公、諸葛亮一般的聖人。

  ……

  45歲時,慕容恪病重。

  慕容垂親臨慕容恪府向他詢問後事。

  慕容恪道:“希望五弟切記父王遺願,兄弟齊心,齊力斷金。”

  慕容垂看見四哥全身罩著光芒,已出現將死之人的跡象,就問。

  “四哥,我有一事始終想不通,為何你要拒絕做皇帝!?先皇去逝前,遺詔都下了,你若是做了皇帝,我和幼弟也不會受朝中眾人排擠。你說做君王不是你的志節,堅決不要這已經到手的皇位。可是,哪個英雄沒有帝王夢!?四哥到底怎麼想的!?”

  慕容恪輕嘆口氣,緩緩道:“普天之下,皇帝位只有一個,皇后位也只有一個……”

  慕容垂點點頭:“對啊……”

  慕容恪好像想起了什麼愉快的往事,就笑出來。

  “曾經……有人許諾我皇后之位……我自然不能再接受這個皇帝之位了……”

  慕容垂眨眨眼,好像腦袋裡回憶起某個人,那年他才13歲,跟在四哥屁股後面,帶領兩千兵馬出城迎戰大趙國數十萬大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