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作者有話要說: 到考試周了,這估計是本周難得的一更了,苦澀
第21章 勾玉記七
待三人回到南府已是月上枝頭之時,南府里一群人進進出出地在搬東西,一看這架勢,就是言宓等人回來了。
果然,竹之詞逕自往西院去,言宓房中正亮著光,房門半掩著,他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正在擦拭著青瓷的言宓一抬頭就瞧見了倚在門口的公子,風神俊朗,芝蘭玉樹,有月光潑灑在他的身上,一時又顯得他正正好的身材清瘦了些,言宓淡笑,他從未覺得歲月有如現在這般恬靜美好。那人一見到他笑,便也跟著笑,這一笑,眉眼舒暢,朗月入懷。
「言兄。」他道。
言宓將他請進了屋,看著他進門時將門給關了起來便知他是有事要說,遂放下手中的瓷瓶,招呼他坐了下來。
「可是有事要說?」言宓問道。
竹之詞摺扇輕敲,與言宓嘮叨起了姜荏苒之事。他絮絮叨叨地說了小半個時辰,桌上的蠟燭也燃了小半截,言宓靜靜聽完整件事,想到幾日前在京城見到的許家兄妹,不禁覺得有些矛盾。
太后想要帶走陶半言的事,他是借的許安秋的手擺平的,看她對陶半言還有趙亦如的態度,確實不像是個狠心的角色,若當時的姜荏苒真是處境艱難,她又怎會如此決絕地趕走她呢?
還有許安陽,這個人,他的身上究竟還背負著怎樣的故事……
循著跳動的燭火,言宓的眼神最終落到對面竹之詞的臉上,他開口道:「這件事,我也無法多做評說,不過我想,陸兄他們接下來應該還會有動作,我們且先看看情況再說。」
竹之詞打了個哈欠,一手托腮一手拿扇,笑道:「我就猜你會這麼說,這件事到這兒,我們大概也插不上什麼忙了,現在啊,就看盧州他們的了。不過你說,許安陽從小帶到大的這塊玉,到底能裝下多少事?」
「不清楚,說不準,許安陽自己都不知道這些名堂。」言宓搖頭道。
「那倒也罷了,就怕連上許家和東郡,到時候可就不是什么小事了。」
說完這番話,兩人對視了一眼,竹之詞知趣道:「只顧著說事,都忘了這是什麼時辰,言兄,今晚我就先走了,明日咱們再好好商量。」
其實兩人都明白,已經沒什麼好商量的了,該分析的他們都分析了,剩下的,便只是靜觀其變,看看陸今晨他們和姜荏苒,或者說是和這個戲班子,還能唱一出怎樣精彩的戲。
只是這樣,言宓將他送到了門口時還是回道:「好。」
西院的夜晚燈火通明是常有的事,在那些光亮下,有人分析著南郡以及整個大晏的形勢,有人想著怎樣才能得到南郡王更多的關注和信賴,還有人在偷偷寫戲文為自己掙個閒錢……竹之詞路過那些個窗前,踏著那些窗子裡透出來的光,只覺稍稍心安了些。
言宓第二日起的早了些,待竹之詞起來吃早飯時,他已經去了南郡王府。
竹之詞挨著陸今晨坐了下來,極其自然道:「陸兄,今日可有什麼安排?」
從東院走出來的盧州遠遠就瞧見他倆這副樣子,特地挑了個離他們稍遠的位子,他知道這些事他管的越多,對他自己越不利,清潭山莊百年來的規矩不能盡數壞在他手裡。
那兩人何其會看臉色,一看盧州這樣子,便知他是有所顧忌,一頓早飯吃的也是心思各異。
南郡王府。
雲夫人和陶軼在王府里住的地方叫水雲軒,在水雲軒的小書房裡,陶軼正認真練習書法,言宓走近了去瞧,發現他臨摹的不是別人的字體,正是竹之詞的。
竹之詞的書法雖非出自大家,卻也是上的了台面的,陶軼學習他的字體,言宓還是比較支持的,只是竹之詞的書法,個人風格極其濃厚,陶軼一不留神就會跟著他的痕跡走,尤其是現在年紀還小,以後想要形成他自己的風格就會有些難。
待陶軼練完字已是半炷香時間過後,言宓看他收好筆墨後,提出要帶他去外頭學東西,陶軼不疑有他,跟著他出了府。
「可有仔細逛過江州的大街小巷?」言宓邊走邊隨意問道。
「不曾。」
「呵。」言宓笑得溫和,「有空時還是應當多出去走走,王府里那四方天地確實不夠看,出來時可以找上竹之詞他們,你要學的那些東西我一個人是教不完的。」
「嗯。」
兩人腳程不緊不慢,終是在半個時辰里到了離王府最近的茶館。
言宓帶著陶軼挑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點了一盞茶,一碟豌豆黃。
「聽過說書嗎?」
陶軼點點頭。
「今兒個講的好像是江南調,北郡一個遊子到南方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傳奇故事,你先前可有聽過?」
陶軼搖搖頭。
此時台上的說書人已講完了楔子,言宓遂示意他先聽說書。
江南調分六冊,每冊又有六個故事,這說書人如今講的還是第一冊 的第一個故事,正好免了言宓再去解釋先前的故事。
到了晌午邊上,說書的下了台,言宓與陶軼去了邊上的小酒樓,這一進門,就碰到了個熟人。
作者有話要說: 考試月好難熬......
考試結束後一定正常更新
?(T?T)
第21章 勾玉記七
待三人回到南府已是月上枝頭之時,南府里一群人進進出出地在搬東西,一看這架勢,就是言宓等人回來了。
果然,竹之詞逕自往西院去,言宓房中正亮著光,房門半掩著,他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正在擦拭著青瓷的言宓一抬頭就瞧見了倚在門口的公子,風神俊朗,芝蘭玉樹,有月光潑灑在他的身上,一時又顯得他正正好的身材清瘦了些,言宓淡笑,他從未覺得歲月有如現在這般恬靜美好。那人一見到他笑,便也跟著笑,這一笑,眉眼舒暢,朗月入懷。
「言兄。」他道。
言宓將他請進了屋,看著他進門時將門給關了起來便知他是有事要說,遂放下手中的瓷瓶,招呼他坐了下來。
「可是有事要說?」言宓問道。
竹之詞摺扇輕敲,與言宓嘮叨起了姜荏苒之事。他絮絮叨叨地說了小半個時辰,桌上的蠟燭也燃了小半截,言宓靜靜聽完整件事,想到幾日前在京城見到的許家兄妹,不禁覺得有些矛盾。
太后想要帶走陶半言的事,他是借的許安秋的手擺平的,看她對陶半言還有趙亦如的態度,確實不像是個狠心的角色,若當時的姜荏苒真是處境艱難,她又怎會如此決絕地趕走她呢?
還有許安陽,這個人,他的身上究竟還背負著怎樣的故事……
循著跳動的燭火,言宓的眼神最終落到對面竹之詞的臉上,他開口道:「這件事,我也無法多做評說,不過我想,陸兄他們接下來應該還會有動作,我們且先看看情況再說。」
竹之詞打了個哈欠,一手托腮一手拿扇,笑道:「我就猜你會這麼說,這件事到這兒,我們大概也插不上什麼忙了,現在啊,就看盧州他們的了。不過你說,許安陽從小帶到大的這塊玉,到底能裝下多少事?」
「不清楚,說不準,許安陽自己都不知道這些名堂。」言宓搖頭道。
「那倒也罷了,就怕連上許家和東郡,到時候可就不是什么小事了。」
說完這番話,兩人對視了一眼,竹之詞知趣道:「只顧著說事,都忘了這是什麼時辰,言兄,今晚我就先走了,明日咱們再好好商量。」
其實兩人都明白,已經沒什麼好商量的了,該分析的他們都分析了,剩下的,便只是靜觀其變,看看陸今晨他們和姜荏苒,或者說是和這個戲班子,還能唱一出怎樣精彩的戲。
只是這樣,言宓將他送到了門口時還是回道:「好。」
西院的夜晚燈火通明是常有的事,在那些光亮下,有人分析著南郡以及整個大晏的形勢,有人想著怎樣才能得到南郡王更多的關注和信賴,還有人在偷偷寫戲文為自己掙個閒錢……竹之詞路過那些個窗前,踏著那些窗子裡透出來的光,只覺稍稍心安了些。
言宓第二日起的早了些,待竹之詞起來吃早飯時,他已經去了南郡王府。
竹之詞挨著陸今晨坐了下來,極其自然道:「陸兄,今日可有什麼安排?」
從東院走出來的盧州遠遠就瞧見他倆這副樣子,特地挑了個離他們稍遠的位子,他知道這些事他管的越多,對他自己越不利,清潭山莊百年來的規矩不能盡數壞在他手裡。
那兩人何其會看臉色,一看盧州這樣子,便知他是有所顧忌,一頓早飯吃的也是心思各異。
南郡王府。
雲夫人和陶軼在王府里住的地方叫水雲軒,在水雲軒的小書房裡,陶軼正認真練習書法,言宓走近了去瞧,發現他臨摹的不是別人的字體,正是竹之詞的。
竹之詞的書法雖非出自大家,卻也是上的了台面的,陶軼學習他的字體,言宓還是比較支持的,只是竹之詞的書法,個人風格極其濃厚,陶軼一不留神就會跟著他的痕跡走,尤其是現在年紀還小,以後想要形成他自己的風格就會有些難。
待陶軼練完字已是半炷香時間過後,言宓看他收好筆墨後,提出要帶他去外頭學東西,陶軼不疑有他,跟著他出了府。
「可有仔細逛過江州的大街小巷?」言宓邊走邊隨意問道。
「不曾。」
「呵。」言宓笑得溫和,「有空時還是應當多出去走走,王府里那四方天地確實不夠看,出來時可以找上竹之詞他們,你要學的那些東西我一個人是教不完的。」
「嗯。」
兩人腳程不緊不慢,終是在半個時辰里到了離王府最近的茶館。
言宓帶著陶軼挑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點了一盞茶,一碟豌豆黃。
「聽過說書嗎?」
陶軼點點頭。
「今兒個講的好像是江南調,北郡一個遊子到南方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傳奇故事,你先前可有聽過?」
陶軼搖搖頭。
此時台上的說書人已講完了楔子,言宓遂示意他先聽說書。
江南調分六冊,每冊又有六個故事,這說書人如今講的還是第一冊 的第一個故事,正好免了言宓再去解釋先前的故事。
到了晌午邊上,說書的下了台,言宓與陶軼去了邊上的小酒樓,這一進門,就碰到了個熟人。
作者有話要說: 考試月好難熬......
考試結束後一定正常更新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