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皇帝和皇后聞訊,俱是又驚又痛,連忙傳了御醫,讓人徹夜守在鄭府里,價值連城的人參寶貨流水價送過去,煎了給他叔侄二人服用。鄭謖畢竟年輕,過了幾天便休養得行動如常。賀言春卻是病情沒甚起色。十來個御醫聯手診治後,都說平虜侯這是累得狠了,又兼哀毀過度,沒有個一年半載調養不過來。
皇后親去鄭府里看過幾遭,見兄弟睡得昏沉沉的,臉上身上瘦得只剩一付骨頭架子,那眼淚便止不住地往下落。以至於有兩回在鄭府里碰上方犁,因見他憂形於色,也顧不上發作了。想到賀言春平生最信賴依靠此人,私下裡破例囑咐鄭孟卿和李氏,叫不要為難方三郎,他來隨他來,有他在旁邊守著,興許賀言春的病就好得快些了呢。
白氏出殯前夕,出征夏軍尚未回京。皇帝一來要喪禮體面好看,二來也要表彰軍功,便讓奉常寺提前去鄭府里宣了旨意,敕平虜侯賀言春領大將軍之職,加賜食邑二千戶;封鄭謖為宣平侯,賜食邑一千五百戶。
旨意一出,京城人人艷羨,都道鄭家祖上積德,今日才能得了這一門雙侯的榮耀。況且一門雙侯倒也罷了,這大將軍卻歷來是大夏的最高軍事統帥,與丞相、御史大夫並稱三公。自皇帝登基以來,大將軍一職始終虛懸,如今落入太子舅家,真真舉朝矚目。縱然賀言春是靠實打實的軍功掙下這份功名利祿,朝中百官卻都感嘆連連,皇帝對鄭氏一門,實在寵愛得無以復加。那些本來因母家太弱而不甚看好太子的世家大族,到此時也都不得不重新考慮各自的站位,開始向太子這一方示好了。而一場葬禮,正是他們表示善意和投誠的好機會。
是以白氏出殯那日,前去送殯的可謂人山人海,滿京城的人十停去了八停。那些權貴世家本想著在葬禮上碰到大將軍,雙方藉機親近親近,誰知從頭至尾賀言春都沒露面,一打聽才曉得,大將軍因母親去世太過哀痛,以至病倒了。人們只得一邊惋惜,一邊感嘆本朝本代有了這麼一位孝子皇帝,才使得大將軍也這般至純至孝!
賀言春尚不曉得,在自己生病的這段時日裡,鄭府聲譽日隆,已經有許多人前來投靠託庇。養士向來是大夏上流社會的時髦風氣,一來是為名聲好聽,顯得主人愛惜敬重人才;二來這些門客幕僚中也不乏能人異士,必要時為主人獻計獻策,也是不可多得的智囊人物。鄭孟卿自己沒甚才能,平生最敬重那些有才幹的人,所以聽說有人來投靠鄭家,便都客客氣氣地接納了,給他們安置房舍,一日三餐地供濟著,又在這些人中打聽有無出名的醫士,想接回府中來,把兄弟的病好好瞧一瞧。又胡亂打聽有無出名的巫師,想請過來作法事驅邪。鄭謖和方犁則百事不理,日夜守在賀言春病榻前,給他餵湯餵藥,翻身擦洗;李氏打理喪事之餘,還要整日指揮奴僕煎湯煎藥,也忙得瘦了一圈兒。
合家子忙了十好幾天,這天深夜,賀言春才終於恍恍惚惚地醒過來了。他整個人都睡得木木的,先盯著頭頂紗帳看了半晌,回想起前半生,仿佛做了一場大夢。後來轉頭看到方犁,這才清醒了幾分。
這日恰好鄭謖連守了幾天,剛被勸去歇息,榻邊只有方犁守著。方犁已經是連著十幾日不曾好好睡過,到夜深時,也撐不住打了個盹。迷糊中就覺得有人拉自己的手,驚醒過來時,就見賀言春正瞧著他,道:「怎坐著睡了?上來躺著。」
方犁不敢相信似的呆看著他,好大一會兒才笑出來,眼淚卻撲簌簌往下掉。他一邊拿手抹淚,一邊道:「你可醒過來了!上天開恩,再不醒,可就活活急殺人了……」
說著忍不住哽咽起來。賀言春有心把人摟過來,好好安慰一番,白在榻上掙了掙,渾身上下一絲力氣也沒有。方犁見了,也顧不得自己滿臉淚痕,急慌慌又撲過來,道:「怎麼了?是哪裡疼?是不是不舒服?可想吃東西?我去叫人煮碗稀粥來你喝。」
說著飛快地開了門,朝守在外頭的奴僕吩咐了兩句,那奴僕聽說大將軍醒了,也喜得眼淚盈盈的,一道煙似的跑去廚下盛粥去了。稍頃端了粥來,還又拿木盤託了四碟小菜。方犁把賀言春扶起來半躺半坐著,自己接了粥,吹涼了一口一口餵給他吃。
可憐大將軍病得蓬頭鬼一般,眼也骷髏了進去,吃了小半碗米湯,便氣息奄奄地搖頭不要了,只對方犁道:「上來挨我躺會兒。」
方犁見他比前幾天強了許多,心頭歡喜,將碗筷拿出去後,便也合衣上了榻,松松摟著躺在他旁邊。賀言春扭頭親了親他頭髮,道:「我睡多久了?」
方犁正拿手摸他額頭,見沒有再發熱,暗地裡謝天謝地,聞言嘆息道:「十幾天了。一直燒得人事不醒,連湯藥都是灌進去的。」
賀言春見他眼睛下頭都是青色的暗影,便曉得這番他累得不輕,不由滿懷歉意道:「也不知這是怎麼了,我素來強壯得很……」
方犁嗯了一聲,靠在他肩上道:「還不是累得太狠了。這些年裡你何嘗歇息過?不是帶兵操練,便是引兵出征。便是個鐵人也磨損了,何況是個有血有肉的?……趁著這場病,咱們也把手上的事情都丟到一旁,好好兒調理調理。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唯有身體是自家的,年紀輕不懂保養,到老了可怎麼辦?」
賀言春點頭,看方犁說得憂心忡忡,忙又道:「這些我都曉得的。以後自然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都依你。你不要急,若急壞身體,我……我以後可怎麼辦?」
皇后親去鄭府里看過幾遭,見兄弟睡得昏沉沉的,臉上身上瘦得只剩一付骨頭架子,那眼淚便止不住地往下落。以至於有兩回在鄭府里碰上方犁,因見他憂形於色,也顧不上發作了。想到賀言春平生最信賴依靠此人,私下裡破例囑咐鄭孟卿和李氏,叫不要為難方三郎,他來隨他來,有他在旁邊守著,興許賀言春的病就好得快些了呢。
白氏出殯前夕,出征夏軍尚未回京。皇帝一來要喪禮體面好看,二來也要表彰軍功,便讓奉常寺提前去鄭府里宣了旨意,敕平虜侯賀言春領大將軍之職,加賜食邑二千戶;封鄭謖為宣平侯,賜食邑一千五百戶。
旨意一出,京城人人艷羨,都道鄭家祖上積德,今日才能得了這一門雙侯的榮耀。況且一門雙侯倒也罷了,這大將軍卻歷來是大夏的最高軍事統帥,與丞相、御史大夫並稱三公。自皇帝登基以來,大將軍一職始終虛懸,如今落入太子舅家,真真舉朝矚目。縱然賀言春是靠實打實的軍功掙下這份功名利祿,朝中百官卻都感嘆連連,皇帝對鄭氏一門,實在寵愛得無以復加。那些本來因母家太弱而不甚看好太子的世家大族,到此時也都不得不重新考慮各自的站位,開始向太子這一方示好了。而一場葬禮,正是他們表示善意和投誠的好機會。
是以白氏出殯那日,前去送殯的可謂人山人海,滿京城的人十停去了八停。那些權貴世家本想著在葬禮上碰到大將軍,雙方藉機親近親近,誰知從頭至尾賀言春都沒露面,一打聽才曉得,大將軍因母親去世太過哀痛,以至病倒了。人們只得一邊惋惜,一邊感嘆本朝本代有了這麼一位孝子皇帝,才使得大將軍也這般至純至孝!
賀言春尚不曉得,在自己生病的這段時日裡,鄭府聲譽日隆,已經有許多人前來投靠託庇。養士向來是大夏上流社會的時髦風氣,一來是為名聲好聽,顯得主人愛惜敬重人才;二來這些門客幕僚中也不乏能人異士,必要時為主人獻計獻策,也是不可多得的智囊人物。鄭孟卿自己沒甚才能,平生最敬重那些有才幹的人,所以聽說有人來投靠鄭家,便都客客氣氣地接納了,給他們安置房舍,一日三餐地供濟著,又在這些人中打聽有無出名的醫士,想接回府中來,把兄弟的病好好瞧一瞧。又胡亂打聽有無出名的巫師,想請過來作法事驅邪。鄭謖和方犁則百事不理,日夜守在賀言春病榻前,給他餵湯餵藥,翻身擦洗;李氏打理喪事之餘,還要整日指揮奴僕煎湯煎藥,也忙得瘦了一圈兒。
合家子忙了十好幾天,這天深夜,賀言春才終於恍恍惚惚地醒過來了。他整個人都睡得木木的,先盯著頭頂紗帳看了半晌,回想起前半生,仿佛做了一場大夢。後來轉頭看到方犁,這才清醒了幾分。
這日恰好鄭謖連守了幾天,剛被勸去歇息,榻邊只有方犁守著。方犁已經是連著十幾日不曾好好睡過,到夜深時,也撐不住打了個盹。迷糊中就覺得有人拉自己的手,驚醒過來時,就見賀言春正瞧著他,道:「怎坐著睡了?上來躺著。」
方犁不敢相信似的呆看著他,好大一會兒才笑出來,眼淚卻撲簌簌往下掉。他一邊拿手抹淚,一邊道:「你可醒過來了!上天開恩,再不醒,可就活活急殺人了……」
說著忍不住哽咽起來。賀言春有心把人摟過來,好好安慰一番,白在榻上掙了掙,渾身上下一絲力氣也沒有。方犁見了,也顧不得自己滿臉淚痕,急慌慌又撲過來,道:「怎麼了?是哪裡疼?是不是不舒服?可想吃東西?我去叫人煮碗稀粥來你喝。」
說著飛快地開了門,朝守在外頭的奴僕吩咐了兩句,那奴僕聽說大將軍醒了,也喜得眼淚盈盈的,一道煙似的跑去廚下盛粥去了。稍頃端了粥來,還又拿木盤託了四碟小菜。方犁把賀言春扶起來半躺半坐著,自己接了粥,吹涼了一口一口餵給他吃。
可憐大將軍病得蓬頭鬼一般,眼也骷髏了進去,吃了小半碗米湯,便氣息奄奄地搖頭不要了,只對方犁道:「上來挨我躺會兒。」
方犁見他比前幾天強了許多,心頭歡喜,將碗筷拿出去後,便也合衣上了榻,松松摟著躺在他旁邊。賀言春扭頭親了親他頭髮,道:「我睡多久了?」
方犁正拿手摸他額頭,見沒有再發熱,暗地裡謝天謝地,聞言嘆息道:「十幾天了。一直燒得人事不醒,連湯藥都是灌進去的。」
賀言春見他眼睛下頭都是青色的暗影,便曉得這番他累得不輕,不由滿懷歉意道:「也不知這是怎麼了,我素來強壯得很……」
方犁嗯了一聲,靠在他肩上道:「還不是累得太狠了。這些年裡你何嘗歇息過?不是帶兵操練,便是引兵出征。便是個鐵人也磨損了,何況是個有血有肉的?……趁著這場病,咱們也把手上的事情都丟到一旁,好好兒調理調理。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唯有身體是自家的,年紀輕不懂保養,到老了可怎麼辦?」
賀言春點頭,看方犁說得憂心忡忡,忙又道:「這些我都曉得的。以後自然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都依你。你不要急,若急壞身體,我……我以後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