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小財主剝削來的錢,從一開始就是歸在小財主名下的,咱做父母的,兩袖清風,拒腐蝕,永不沾,清廉得很,沒有貪污過一分一毫。媽媽早就將這些錢派上了用途:“給他以後娶媳婦用。”
小財主長大一點之後,幾個家長一商量,決定留一點錢由他自己來掌管,讓他從小就有管理錢財的概念,知道“錢來得甘難辛苦”,用掉了就拿不回來了,免得他以為爹媽是造幣機,花起錢來不心疼。
於是我們把小財主“剝削”來的錢分成兩份,大頭存在銀行里,娶媳婦用的,小頭 ( 別想歪了 ) 存在他的“保險箱”里,由他自己掌握,他娶媳婦之外的一應吃喝玩樂,都從他自己的“小金庫”里開支。
小財主的財政支出,主要花在兩個地方,一個是他每周都要去的“磨” (MALL) 里,另一個就是被太奶奶稱為“不拉閘” (PLAZA) 的購物中心。
這個“不拉閘”離我們家不遠,開車幾分鐘就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個副食店 (GROCERY) ,不光賣吃的,也賣文具、玩具、藥品、六合彩票等。“不拉閘”里還有一個“批傻” (PIZZA) 店,一個“傻白尾” (SUBWAY) 店 ,一家中餐館 ( 也賣日本壽司 ) ,一個理髮店,一個禮品店,一個銀行辦事處,一個郵局等。
太奶奶很愛去那個購物中心“瞎拼” (SHOPPING) ,買買針頭線腦的小物件,寄個信,存個錢,理個髮,買點六合彩什麼的,差不多每天都能找到一個去那裡的理由。按太奶奶的說法就是“腰裡揣不得錢,揣了幾個錢就總想找個地方把它花了”。
黃米也是“瞎拼”的積極分子,不過他最愛的地方是那個副食店,因為那裡有電動小搖馬,有賣糖果點心的自動售貨機,還有一個玻璃大柜子,裡面放著各種各樣的毛公仔,交五毛錢就可以操作那個機器手抓毛公仔,抓到了就歸你得了,很刺激人。
奶奶是富農和小財主的專職司機,經常開車帶兩位大款去那個“不拉閘”里“瞎拼”,每次去之前,太奶奶就囑咐小財主:“快去你的寶貝箱子裡拿點錢帶上,待會好坐搖馬買糖糖 — ”
小財主激動萬分,飛奔到他的藏寶處,打開他的小“保險箱”,抓一把錢出來交給太奶奶。太奶奶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放錢的包包,並親自充當黃米的貼身保鏢兼財政部長,為他提著錢袋子,太奶奶每次都公私分明地對小財主聲明:“看哪,這個包包里裝的是你的錢,這個袋袋裡裝的是我的錢,咱們井水不犯河水,親兄弟明算帳,莫搞混了 —- ”
到了那個“不拉閘”,幾祖孫就慢慢逛,反正有的是時間,在外打發時間比在家打發時間還來得快一些。他們一般先去“瞎拼”,免得玩累了走不動了,誰也不想“瞎拼”了。
小財主知道不能耽誤太奶奶“瞎拼”,尤其是買六合彩,誰耽誤了,太奶奶跟誰急,所以小財主每次都很配合地先去“瞎拼”。他在店裡走東竄西,指認店裡的東西,哪個貨架是賣糖糖的,哪個貨架是賣球球的,哪個冷櫃是賣蛋蛋的,哪個冷櫃是賣“嘎嘎” ( 肉 ) 的。他都知道。
但小財主最感興趣的,還是玩電動搖馬呀,在機器上買糖果啊,用機器手去抓毛公仔呀,等等。玩那些東西都是要付錢的,小財主就去問財政部長拿錢。太奶奶從小財主的錢包里拿點錢出來,讓他自己去換“偷啃” (TOKEN) 。
太奶奶說那個換“偷啃”的機器是“狗臉不生毛”,意思是脾氣不好,刁蠻難纏,因為那個機器有時“好兇,從你手裡奪錢,你不給它,它硬奪,扯都扯不住,一下子就被它奪走了”;而有時那機器又“脾氣大得很,只喜歡好看的錢,稍微卷點角的錢,它就不喜歡,你把錢餵給它嘴邊讓它吃,它還‘大勒勒’的不肯吃 —- ”
小財主對換“偷啃”這事是又怕又愛,主要是機器把錢“奪”去的那一下,很讓他擔驚受怕但又百般期待。他把紙幣的一邊小心翼翼地塞進機器的嘴裡,緊張地等著機器一口把錢吸進去。雖然換了若干次了,但每次機器一吸,他仍然會嚇一跳,趕快鬆開手,看著他的錢錢被機器吞沒,然後攤開兩手,餘悸未消地打趣說:“ WO—- 雞雞鴨雞鵝 (WO)— ”
票子被進機器吞了,一會就能聽到“偷啃”叮叮咚咚落下的聲音,小財主總是又興奮又激動,一下扯奶奶的衣角,一下又扯太奶奶的衣角,興奮地嚷嚷:“ POO 出來了 ! ”
等叮叮咚咚的聲音停了,小財主就用一隻小手去那個接“偷啃”的窩窩裡一枚一枚挖,挖一枚,就放進另一隻小手裡,拿不下了就交給財政部長替他拿著。全部挖完了,他就拿幾個“偷啃”,去玩他想玩的東西。
電動搖馬要兩個“偷啃”才能坐一次,每次只能坐兩三分鐘,一下就完了,完了就得重新往裡面塞“偷啃”。小財主坐完一趟,就再到太奶奶手裡去拿“偷啃”,然後再坐,經常是還沒坐過癮,換來的“偷啃”就用光了。
小財主每次都不相信“偷啃”這麼快就用光了,總去掰太奶奶的手,發現太奶奶的確是兩手空空,便很失望地“ WO ”一聲,悵然若失地站在那裡,望馬興嘆。
太奶奶量國庫之實力,定治國之大計。如果小財主的國庫里還有盈餘,太奶奶就建議說:“你還有錢啊,再去換 — ”
有時剩下的錢不多了,太奶奶就告訴他:“你只剩兩塊錢了,你不是還要買糖糖,抓狗狗的嗎?再坐搖搖馬你的錢就不夠了 — ”
小財主這才認識到經濟危機已然來臨,再不能大手大腳了,必須勒緊褲帶,度過難關。他在那裡權衡一陣,有時決定不買糖糖了,錢全部拿來坐搖搖馬,有時決定不坐搖搖馬了,把錢用來買糖糖。總而言之,就是得在魚與熊掌之間做個選擇。
有時小財主帶的錢全用光了,但還意猶未盡,太奶奶看他可憐巴巴的樣子,很心疼,就主動說:“寶寶,太奶奶可以借給你兩塊錢,但是你回去之後可得還給太奶奶喲 —- ”
於是小財主知道了“借錢”一說,於是開始拉“外債”。有時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正趕上小財主從“不拉閘”回來,太奶奶笑著告訴爹媽:“你兒子今天又欠債了。”爸爸媽媽問:“憨包包,今天欠了多少債啊?”
小財主很大方地回答:“一屁股 ! ”
幾個家長少不得要啃啃小財主的小屁股,然後太奶奶會一本正經地對小財主說:“財主佬,你剛才在‘不拉閘’里借了我的錢的喲,快去你保險箱拿錢來還我,我這是高利貸,驢打滾的利,今天不還,明天就要還好多好多錢給我。”
小財主很懂規矩,知道欠債要還,不還的話,就壞了信用,太奶奶以後就不會借錢給他了。於是他跑到他的藏寶處,拿出他的小“保險箱”,抱到太奶奶面前,讓太奶奶自己從裡面拿錢。
太奶奶很清廉地拿出幾張票子,用指頭彈得啪啪響:“看啊,兩個一塊的,就是兩塊,我沒多拿你的錢啊 ! ”
美元的票子,紙張大小一樣,顏色也沒什麼區別,都是綠色的,太奶奶稱之為“青蛙皮”。太奶奶不認識英文,是根據“青蛙皮”上的阿拉伯數字來認識美元的,所以也這樣教黃米,現在小財主已經認識一美元,五美元,十美元,二十美元的票子了,他知道誰比誰大,但不知道幾張小的才可以換一張大的。
做小財主可以,但如果變成小財迷就不大好了,這個可得防著點,因為小孩子年紀小,很容易走極端,知道了錢的用處,就有可能變得財迷心竅,只能進不能出,認錢不認人。
艾米把奶奶有關愛情的格言篡改了一下,變成:“得錢是一種幸福,給錢也是一種幸福,或許是更大的幸福。”
咱們就朝這個方向培養小財主,如果小財主能把給錢別人也當成一種幸福,那麼他這輩子就註定會幸福了。
家裡有人過生日,其它家長就約著小財主一起為壽星老準備禮物,讓他也出點份子錢。去年聖誕節,奶奶還跟小財主秘密合作,為家裡每個人都買了份小禮物,用花紙包好,放在聖誕樹下。
家裡每個人都裝做迫不及待要拆封的樣子,說想看看黃米米為咱買了什麼禮物。小財主看著這一群不懂規矩的傢伙,很有“朽木不可雕也”的感慨,小手指著牆上的掛曆,很威嚴地看著大家。奶奶在掛曆上聖誕節那天畫了個大大的紅圈,小財主指著紅圈前的那幾天,八面威風地說:“ NO OPEN! NO OPEN! ”,然後指著那個紅圈,以衛星發射倒計時的口吻,斬釘截鐵地說:“ OPEN! ”
全家人“哇”的一聲,做醍醐灌頂狀,齊聲感謝小財主為咱掃盲。
除了“給”錢家裡人,小財主還經常向外人“斗壘” (DONATE ,捐款 ) 。那個“不拉閘”的副食店裡經常搞“斗壘”活動,名目繁多,花樣百出,有時是在購物交款的時候,收銀員問你願意不願意為某某活動“斗壘”,如果你“斗壘”了,收銀員會送你一個紙做的心型畫片,上面寫著你的名字。還有的時候,是在交款處放著一疊捐款用的認捐表格,你可以拿一張,填上數目和姓名電話號碼等,然後把表格和捐款一同交上,據說會從中抽獎。
除此之外,感恩節、聖誕節、老戰士節、陣亡將士紀念日等,還有“糖尿病月”“辱腺癌周”,“愛滋病日”等活動期間,都會有人在商店門口募捐。
奶奶針對每個捐款活動,都編一個悲情故事,十分煽情地講給小財主聽,然後動員小財主“斗壘”,仿佛小財主一出手,就能拯救全人類一般。小財主的英雄豪氣一上來,便很慡快地掏錢“斗壘”,自然每次都能得到家長和募捐人的熱烈讚揚,讓小財主心情很靚很靚。
現在小財主已經養成了習慣,每次去“不拉閘”里“瞎拼”時,都會為“斗壘”多抓一把錢帶上。有時那裡沒人募捐,小財主會覺得很失望,兩手一攤:“ WO— 雞雞鴨雞鵝 (WO)—- ”
黃顏:小騎士
“騎士”是個洋概念,但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來了,老一輩人,像太奶奶和爺爺奶奶他們那輩的,只要是讀過一點書的,大概都知道“騎士風度”這回事。
小財主長大一點之後,幾個家長一商量,決定留一點錢由他自己來掌管,讓他從小就有管理錢財的概念,知道“錢來得甘難辛苦”,用掉了就拿不回來了,免得他以為爹媽是造幣機,花起錢來不心疼。
於是我們把小財主“剝削”來的錢分成兩份,大頭存在銀行里,娶媳婦用的,小頭 ( 別想歪了 ) 存在他的“保險箱”里,由他自己掌握,他娶媳婦之外的一應吃喝玩樂,都從他自己的“小金庫”里開支。
小財主的財政支出,主要花在兩個地方,一個是他每周都要去的“磨” (MALL) 里,另一個就是被太奶奶稱為“不拉閘” (PLAZA) 的購物中心。
這個“不拉閘”離我們家不遠,開車幾分鐘就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個副食店 (GROCERY) ,不光賣吃的,也賣文具、玩具、藥品、六合彩票等。“不拉閘”里還有一個“批傻” (PIZZA) 店,一個“傻白尾” (SUBWAY) 店 ,一家中餐館 ( 也賣日本壽司 ) ,一個理髮店,一個禮品店,一個銀行辦事處,一個郵局等。
太奶奶很愛去那個購物中心“瞎拼” (SHOPPING) ,買買針頭線腦的小物件,寄個信,存個錢,理個髮,買點六合彩什麼的,差不多每天都能找到一個去那裡的理由。按太奶奶的說法就是“腰裡揣不得錢,揣了幾個錢就總想找個地方把它花了”。
黃米也是“瞎拼”的積極分子,不過他最愛的地方是那個副食店,因為那裡有電動小搖馬,有賣糖果點心的自動售貨機,還有一個玻璃大柜子,裡面放著各種各樣的毛公仔,交五毛錢就可以操作那個機器手抓毛公仔,抓到了就歸你得了,很刺激人。
奶奶是富農和小財主的專職司機,經常開車帶兩位大款去那個“不拉閘”里“瞎拼”,每次去之前,太奶奶就囑咐小財主:“快去你的寶貝箱子裡拿點錢帶上,待會好坐搖馬買糖糖 — ”
小財主激動萬分,飛奔到他的藏寶處,打開他的小“保險箱”,抓一把錢出來交給太奶奶。太奶奶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放錢的包包,並親自充當黃米的貼身保鏢兼財政部長,為他提著錢袋子,太奶奶每次都公私分明地對小財主聲明:“看哪,這個包包里裝的是你的錢,這個袋袋裡裝的是我的錢,咱們井水不犯河水,親兄弟明算帳,莫搞混了 —- ”
到了那個“不拉閘”,幾祖孫就慢慢逛,反正有的是時間,在外打發時間比在家打發時間還來得快一些。他們一般先去“瞎拼”,免得玩累了走不動了,誰也不想“瞎拼”了。
小財主知道不能耽誤太奶奶“瞎拼”,尤其是買六合彩,誰耽誤了,太奶奶跟誰急,所以小財主每次都很配合地先去“瞎拼”。他在店裡走東竄西,指認店裡的東西,哪個貨架是賣糖糖的,哪個貨架是賣球球的,哪個冷櫃是賣蛋蛋的,哪個冷櫃是賣“嘎嘎” ( 肉 ) 的。他都知道。
但小財主最感興趣的,還是玩電動搖馬呀,在機器上買糖果啊,用機器手去抓毛公仔呀,等等。玩那些東西都是要付錢的,小財主就去問財政部長拿錢。太奶奶從小財主的錢包里拿點錢出來,讓他自己去換“偷啃” (TOKEN) 。
太奶奶說那個換“偷啃”的機器是“狗臉不生毛”,意思是脾氣不好,刁蠻難纏,因為那個機器有時“好兇,從你手裡奪錢,你不給它,它硬奪,扯都扯不住,一下子就被它奪走了”;而有時那機器又“脾氣大得很,只喜歡好看的錢,稍微卷點角的錢,它就不喜歡,你把錢餵給它嘴邊讓它吃,它還‘大勒勒’的不肯吃 —- ”
小財主對換“偷啃”這事是又怕又愛,主要是機器把錢“奪”去的那一下,很讓他擔驚受怕但又百般期待。他把紙幣的一邊小心翼翼地塞進機器的嘴裡,緊張地等著機器一口把錢吸進去。雖然換了若干次了,但每次機器一吸,他仍然會嚇一跳,趕快鬆開手,看著他的錢錢被機器吞沒,然後攤開兩手,餘悸未消地打趣說:“ WO—- 雞雞鴨雞鵝 (WO)— ”
票子被進機器吞了,一會就能聽到“偷啃”叮叮咚咚落下的聲音,小財主總是又興奮又激動,一下扯奶奶的衣角,一下又扯太奶奶的衣角,興奮地嚷嚷:“ POO 出來了 ! ”
等叮叮咚咚的聲音停了,小財主就用一隻小手去那個接“偷啃”的窩窩裡一枚一枚挖,挖一枚,就放進另一隻小手裡,拿不下了就交給財政部長替他拿著。全部挖完了,他就拿幾個“偷啃”,去玩他想玩的東西。
電動搖馬要兩個“偷啃”才能坐一次,每次只能坐兩三分鐘,一下就完了,完了就得重新往裡面塞“偷啃”。小財主坐完一趟,就再到太奶奶手裡去拿“偷啃”,然後再坐,經常是還沒坐過癮,換來的“偷啃”就用光了。
小財主每次都不相信“偷啃”這麼快就用光了,總去掰太奶奶的手,發現太奶奶的確是兩手空空,便很失望地“ WO ”一聲,悵然若失地站在那裡,望馬興嘆。
太奶奶量國庫之實力,定治國之大計。如果小財主的國庫里還有盈餘,太奶奶就建議說:“你還有錢啊,再去換 — ”
有時剩下的錢不多了,太奶奶就告訴他:“你只剩兩塊錢了,你不是還要買糖糖,抓狗狗的嗎?再坐搖搖馬你的錢就不夠了 — ”
小財主這才認識到經濟危機已然來臨,再不能大手大腳了,必須勒緊褲帶,度過難關。他在那裡權衡一陣,有時決定不買糖糖了,錢全部拿來坐搖搖馬,有時決定不坐搖搖馬了,把錢用來買糖糖。總而言之,就是得在魚與熊掌之間做個選擇。
有時小財主帶的錢全用光了,但還意猶未盡,太奶奶看他可憐巴巴的樣子,很心疼,就主動說:“寶寶,太奶奶可以借給你兩塊錢,但是你回去之後可得還給太奶奶喲 —- ”
於是小財主知道了“借錢”一說,於是開始拉“外債”。有時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正趕上小財主從“不拉閘”回來,太奶奶笑著告訴爹媽:“你兒子今天又欠債了。”爸爸媽媽問:“憨包包,今天欠了多少債啊?”
小財主很大方地回答:“一屁股 ! ”
幾個家長少不得要啃啃小財主的小屁股,然後太奶奶會一本正經地對小財主說:“財主佬,你剛才在‘不拉閘’里借了我的錢的喲,快去你保險箱拿錢來還我,我這是高利貸,驢打滾的利,今天不還,明天就要還好多好多錢給我。”
小財主很懂規矩,知道欠債要還,不還的話,就壞了信用,太奶奶以後就不會借錢給他了。於是他跑到他的藏寶處,拿出他的小“保險箱”,抱到太奶奶面前,讓太奶奶自己從裡面拿錢。
太奶奶很清廉地拿出幾張票子,用指頭彈得啪啪響:“看啊,兩個一塊的,就是兩塊,我沒多拿你的錢啊 ! ”
美元的票子,紙張大小一樣,顏色也沒什麼區別,都是綠色的,太奶奶稱之為“青蛙皮”。太奶奶不認識英文,是根據“青蛙皮”上的阿拉伯數字來認識美元的,所以也這樣教黃米,現在小財主已經認識一美元,五美元,十美元,二十美元的票子了,他知道誰比誰大,但不知道幾張小的才可以換一張大的。
做小財主可以,但如果變成小財迷就不大好了,這個可得防著點,因為小孩子年紀小,很容易走極端,知道了錢的用處,就有可能變得財迷心竅,只能進不能出,認錢不認人。
艾米把奶奶有關愛情的格言篡改了一下,變成:“得錢是一種幸福,給錢也是一種幸福,或許是更大的幸福。”
咱們就朝這個方向培養小財主,如果小財主能把給錢別人也當成一種幸福,那麼他這輩子就註定會幸福了。
家裡有人過生日,其它家長就約著小財主一起為壽星老準備禮物,讓他也出點份子錢。去年聖誕節,奶奶還跟小財主秘密合作,為家裡每個人都買了份小禮物,用花紙包好,放在聖誕樹下。
家裡每個人都裝做迫不及待要拆封的樣子,說想看看黃米米為咱買了什麼禮物。小財主看著這一群不懂規矩的傢伙,很有“朽木不可雕也”的感慨,小手指著牆上的掛曆,很威嚴地看著大家。奶奶在掛曆上聖誕節那天畫了個大大的紅圈,小財主指著紅圈前的那幾天,八面威風地說:“ NO OPEN! NO OPEN! ”,然後指著那個紅圈,以衛星發射倒計時的口吻,斬釘截鐵地說:“ OPEN! ”
全家人“哇”的一聲,做醍醐灌頂狀,齊聲感謝小財主為咱掃盲。
除了“給”錢家裡人,小財主還經常向外人“斗壘” (DONATE ,捐款 ) 。那個“不拉閘”的副食店裡經常搞“斗壘”活動,名目繁多,花樣百出,有時是在購物交款的時候,收銀員問你願意不願意為某某活動“斗壘”,如果你“斗壘”了,收銀員會送你一個紙做的心型畫片,上面寫著你的名字。還有的時候,是在交款處放著一疊捐款用的認捐表格,你可以拿一張,填上數目和姓名電話號碼等,然後把表格和捐款一同交上,據說會從中抽獎。
除此之外,感恩節、聖誕節、老戰士節、陣亡將士紀念日等,還有“糖尿病月”“辱腺癌周”,“愛滋病日”等活動期間,都會有人在商店門口募捐。
奶奶針對每個捐款活動,都編一個悲情故事,十分煽情地講給小財主聽,然後動員小財主“斗壘”,仿佛小財主一出手,就能拯救全人類一般。小財主的英雄豪氣一上來,便很慡快地掏錢“斗壘”,自然每次都能得到家長和募捐人的熱烈讚揚,讓小財主心情很靚很靚。
現在小財主已經養成了習慣,每次去“不拉閘”里“瞎拼”時,都會為“斗壘”多抓一把錢帶上。有時那裡沒人募捐,小財主會覺得很失望,兩手一攤:“ WO— 雞雞鴨雞鵝 (WO)—- ”
黃顏:小騎士
“騎士”是個洋概念,但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來了,老一輩人,像太奶奶和爺爺奶奶他們那輩的,只要是讀過一點書的,大概都知道“騎士風度”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