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米爸生日的時候,在網上稍微露了一點口風,米媽更如驚弓之鳥,越發擔心“唱早了”會出事。

  生產的時候,不那麼順利,米媽倒是挺鎮定勇敢,指揮醫生說怎麼樣對女兒有利就怎麼樣辦。但米爸心裡那個悔啊 ! 早知如此,就不該信了那什麼“小指頭”的說法,該避不避,把米媽送到了鬼門關前。

  不堪回首 ! 還是暫不回首吧 !

  人們說做父母的,就是生第一個時害怕,而且就是生的那一刻害怕,生過之後,就覺得當初的害怕是多麼幼稚可笑,生第二個第三個,那簡直就跟害怕無緣了。但我們的“蝦頭妹妹”給我們上了生動難忘的一課,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格言警句民間智慧,都是有例外的。

  感謝現代科學技術,讓“蝦頭媽媽”和“蝦頭妹妹”都安然無恙。但從今以後,米爸是堅決要避的了。米媽不喜歡那些七七八八的方式,那就拿米爸開刀吧。

  無論如何,老黃是再也不相信小指頭的說法了。

  黃顏:小英雌

  在電話里跟素芳奶奶聊“蝦頭妹妹”的生產過程,感嘆說母愛好偉大,艾米好有英雄氣概,臨危不懼,泰然自若地指揮醫生:怎麼樣對寶寶好就怎麼樣辦,只要寶寶能安全生下來,你們把我怎麼樣都成。

  素芳奶奶說艾米一向就有英雄氣概,別說是自己的寶寶,就是別人的寶寶,如果需要,艾米也會捨己救人。

  艾米出生在一個“英雄崇拜”的 年代,一個“英雄崇拜”的國家,老一輩的英雄如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中一輩的英雄如雷鋒、王傑、劉英俊,新一輩的英雄如張華、賴寧等,層出不窮,都是廣為宣傳,樹立為榜樣,艾米還從小說里讀到了不少英雄故事,所以艾米從小就幻想做個捨己救人的英雄。

  素芳奶奶和艾民爺爺都是人道主義者,都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自然不會反對自己的女兒拯救他人生命。他們主張不干涉他人活法,但如果他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那就不是活法問題,而是死法問題了。那麼不管這個人是誰,哪怕是一個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一個人道主義者也應該出手相救,即便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但素芳奶奶和艾民爺爺又無比疼愛自己的女兒,自然不希望女兒發生任何危險。他們絕對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做損人利己的事,也絕對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保全自己的性命就眼看著另一條生命消逝而不管,但他們又不希望自己的女兒為拯救他人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自己的女兒學會既拯救別人又保全自己。

  素芳奶奶回憶說,那時總是嘮嘮叨叨給艾米分析那些英雄們的英雄事跡,好讓艾米正確理解“英雄”和“捨己救人”的技術意義。

  有些話在那時如果不小心傳出去,肯定會招來麻煩。比如雷鋒,父母就對艾米分析說:雷鋒是在指揮別人倒車的時候,不小心被倒下的電線桿壓死的,所以不算“捨己救人”,而是工作事故,應該盡力避免。張華是跳進化糞池去救一位老大爺時犧牲的,像這樣的情況,就應該去找梯子或者棍子來救老大爺,那樣就可以救人而不舍己。至於賴寧,是在撲滅山火的時候犧牲的,那就更沒必要了,因為森林燒掉了可以再生,而人的生命燒掉了就不會再生了。

  父母還給艾米講了大量有關知識,都是很生動的故事或事故,讓艾米過耳不忘。

  艾米還記得父母講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雷雨之後,有兩個小兄弟在外面看見一截斷掉的電線,裡面的銅絲伸了出來,弟弟就想把銅絲撿來賣錢,但當他的小手觸及銅絲的時候,就被電倒了,手腳抽搐,一股焦糊味冒了出來,哥哥嚇壞了,想救弟弟,伸手去拉弟弟手裡的電線,結果也被電倒。

  據說這是素芳奶奶家鄉發生的真事,那兩兄弟都觸電身亡。素芳奶奶給艾米講這件事,讓她明白斷掉的電線不能隨便觸摸,萬一有人觸電,不能用自己的手去拉他救他,而要用木棍挑開電線,或者斷掉電源。

  他們還給艾米講了很多救生知識,比如水的浮力比人體的浮力大,如果攤開手腳,一動不動地躺在水面,人是不會沉掉的,所以如果不小心掉到水裡,不要驚慌,胡亂掙扎反而會嗆水窒息。

  艾米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教會了她游泳,讓她至少能夠在水裡自保。他們還告訴艾米,如果有人溺水,你一個小孩子可能力氣不夠,救不了他,你應該趕快去叫大人來救。如果你來不及叫人,你可以扔救生圈給他。萬一你必須自己去救他,也不要從正面游過去,因為他被水淹糊塗了,會緊抓你不放,那時你不僅救不了他,還會連自己也一起淹死掉了,你只能從他背後游過去救他。他們還教她萬一被溺水者抓緊,如何才能解脫掉。

  素芳奶奶和艾民爺爺儘可能地教給艾米各種救生知識,能 COVER 多少就 COVER 多少,但心裡當然是希望沒有一件會用得上。沒曾想,他們教給艾米的那些知識還真的派上了用場。

  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還是素芳奶奶家鄉發生的事,那時的農村生產隊,有很多糞池,是專門收集各家各戶的大糞的,集中在糞池裡,過段時間就可以挑到田裡去施肥。那些大糞池,都是敞開沒蓋的,有時天氣乾燥,糞池上會結一層厚厚的干殼,看上去很堅固,但實際上只是虛有其表。

  有一天,村里一個小孩子追趕一隻貓,那貓跑到一個糞池邊,就踩著池裡的干糞跑過去了,而那孩子看見貓能從上面跑過去,以為自己也能跑過去,所以跟著追了上去,結果當然是淹死在糞池裡了。

  艾民爺爺接著就給艾米講壓力、面積和壓強的知識,說重量相等的時候,接觸面積越大,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強就越小。比如在結冰的湖上,有時你躺倒在冰上不會壓破冰層,但如果你是雙腳踩在冰上的,就有可能壓破冰層掉進冰水裡,因為你的身體重量沒變,但你兩腳的面積比你整個人的面積小得多,冰層受到的壓強就大得多,所以就破掉了。

  艾米的小腦袋裡裝滿了這些知識,經常在琢磨著怎麼樣才能運用這些知識去救個人。大家也許還記得她在“十年忽悠”里寫過,當她聽到艾倫的那些“風流韻事”的時候,她曾想到過死,但她決定即便要死也不能自殺,而應該去捨己救人。她在外面轉悠了一大圈,也沒找到一個救人的機會。估計她即便找到了一個救人的機會,她的本能和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會讓她儘量使用一個安全的辦法去救人,最後是救人而不舍己。

  回到艾米救人的典故上來。那是她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年寒假,她跟父母一起回到素芳奶奶的老家過春節。有一天,她跟她的一個遠房舅媽和舅媽的女兒一起出門,沿著一條基本乾涸的小河走,那條小河兩邊都幹掉了,河底的泥地乾裂成龜背狀,但在最中間,還有幾米寬的一條水道,緊靠水道的地方都是淤泥。

  話說那位遠房舅媽看見河底有塊木板,覺得可以撿回來派個用場,便叫女兒去撿,因為她也知道河裡會有淤泥,但她以為女兒身輕,踩在龜背狀的干河底不會陷下去。

  哪知那河底只是表面一層乾裂了,下面卻是粘稠的淤泥,小姑娘還沒撿到木板,就陷進了淤泥里,越掙扎陷得越深。遠房舅媽已經嚇得哭起來了,叫艾米快跑村里去叫人。但小姑娘一直在掙扎,已經陷得很深了,而村子還隔得比較遠,不知道跑回去叫人來不來得及。

  艾米對舅媽說:“把你的棉衣脫下來,鋪在地上,讓妹妹趴上面,我們可以把她拖出來。”

  舅媽猶豫了一下,脫下棉衣,鋪在泥地上,跟艾米兩人一起,把陷在淤泥里的小姑娘拖了出來。

  不知道是嚇壞了還是玩忘記了,艾米沒把這事告訴父母。後來是遠房舅媽把這事講了出來,而遠房舅媽也沒覺得是艾米救了她女兒,遠房舅媽是來向素芳奶奶“投訴”艾米的,說:“你們家艾米可真精啊,她自己捨不得脫棉衣,叫我脫棉衣放在泥地上,搞得我幾天沒棉衣穿,本來我用不著脫棉衣,自己走過去就可以把我女兒拖出來的 —– 。”

  素芳奶奶這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做了這麼一件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一問女兒,女兒解釋說:“我的棉衣太小了,妹妹趴上頭壓強太大,舅媽的棉衣大,袖子又長,我們兩個人好拖一些。”

  據說素芳奶奶和艾民爺爺嚇出一身大汗,又笑出一臉眼淚。 但他們把這解釋給舅媽聽,舅媽也不相信。

  艾米後來寫作文時寫過這件事,但沒引起老師重視,因為在當時的中國,“英雄”的稱號都是給了那些死掉的人的。中國人崇拜那些“沒有功勞也有苦惱”或者“又有功勞又有苦惱”的“英雄”,救人非得舍己不可,不舍己不能成為英雄。

  所以艾米沒做成“小英雄”,只是一個“小英雌”。

  黃顏:小JIAO妻

  據說有個電視劇叫“家有仙妻”,老黃針對自家的情況,把這個劇名改頭換面了一下,叫作“家有 JIAO 妻”。

  自己的妻子自己嬌,所以艾米是老黃名符其實的“嬌妻”。但艾米的“嚼”功也好生了得,所以也可以稱為“嚼妻”,乾脆用個拼音 JIAO ,一箭雙鵰,一拼雙 JIAO 。

  K 市人形容一個人會說話,就叫“會嚼”,當然是帶點貶義的,不過艾黃一向愛用帶貶義的詞形容自己,也形容彼此,所謂自嘲是也。艾米認為自己的愛法很傻,所以把那些理解她的人稱為“知傻”,她經常說老黃是“漿糊 HEAD ”,我們一家人都叫彼此“憨包子”或者“傻乎乎的”。

  自嘲最安全。嘲弄別人,就有可能得罪人,搞得別人不高興。但自嘲就沒這個危險,只要你自己不會不高興,誰也不會因為你自嘲不開心。而且據說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自嘲的年代,一個沒能力自嘲的人,會被看成是一個 BORING 的沒有幽默感的人,所以艾黃爭先恐後自嘲,他嘲只用在自衛反擊之時。

  艾米會“嚼”,老黃早就知道。十多年前第一次見面,老黃就領教了艾米的嚼功。

  這是艾米在“十年忽悠”里描寫的那段:

  ————————————————————————-

  他笑了笑,說:“你是艾米吧?小孩子,騙人不好。”

  “大人騙人就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