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書寓女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大佬冷笑,指著這幾個空著的名字道:「就算到了,沖這等懈怠,料他們也中不得功名。」旁人連聲附和。

  忽有人連滾帶爬的要進來,面如土色:「壞了!」

  第一道門的人打算攔的,一看這個人,認識,不敢硬攔,陪笑道:「老哥,你這麼進去,不合適吧?」

  這人一邊往裡走,一邊腳步放慢了。第一道門的人追問:「出什麼事了老哥?」

  這人也顧不上細說,只道:「壞水了。」還是往裡走。第二道門只好攔他了:「老哥!嗐,老哥。這樣子怎麼好見主子們?這邊來換身衣裳,理理頭巾?」

  「怎顧得上!」這人道,「你們可知京南道決堤壞水了?」

  第二道門唬動顏色,哪裡還敢叫他換衣裳,就放他進去了,還想著問:「淹掉多少地了?」這人已經進去了,一口氣往裡,見了裡頭近侍。近侍也不敢怠慢,連忙報小大佬知道。小大佬都快上轎了,駭一跳,折回來問他:「到底怎麼回事?」

  這人衣裳上的灰好歹已經撣了撣,頭巾也扶正了些,叩地報小大佬知道:京南河道暴漲,堤岸吃不住,已經潰堤。

  小大佬罵道:「年年知道要春汛,年年修堤,年年吃不住!」

  這人知道不是罵他的,眼淚卻滾出來。

  小大佬奇道:「你——」旁人卻有知道他家鄉也在京南的,覺得不好。小大佬也覺著了,臉色一峻,問:「這回淹了多少地方?」

  這人哭了出來:「兩岸十里八鄉沒了頂了!連——」也知道哭得失儀,就趕緊揀最厲害的說:「這次京里發過去剿賊的俊章營也全給淹了。」

  周圍一圈的人都失色。小大佬臉一沉。喝道:「胡扯!」

  這人眼淚還沒哭完,被嚇回去了。

  小大佬手往背後一別,踱了兩步,問:「京裡帶過去的這一營,往少了說,也有七八百人哪?」

  「爺說的是。再加燒火牽馬挑擔的,總有冒千的數。地方上還發了兩千協助。」

  「是了。這麼些人。全給淹了。多大的水?你倒能近前看準了?你是泥鰍變的?」小大佬衝著報信的那人冷笑。

  報信的這人只好承認,他是沒在現場一個個數多少人沖走了,但他親眼看見那水了!好傢夥。白茫茫的一片水皮子啊,俊章營的營地全在水底了,上頭還飄著些旗幟啊靴子啊什麼的,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有民宅里的,也有各樣死了的人。還有魚就在下頭啜著死人皮肉吃……

  「行了。」小大佬打斷,道,「這樣大水,豈能無預兆?」

  「倒是有雷鳴般響聲。只是大水下來的快,所以……」

  「好了。」小大佬再一次打斷他,道:「俊章營中皆我好男兒。聽到預警,想必是奮身而起。替朝廷效力,抗災救民了!」

  「這……」報信的這人想說,就算俊章營中那些「好男兒」們有這賊心——不是,有這報效的心——也得有這麼快的速度,能保全了自己,這才能幫著救人不是?

  小大佬一問快似一問:「你不知道?那邊聯絡中斷了?」

  「爺說的是。」報信的這人想說,真好大的水啊!除了祖輩聽來的,河床改道那次,再沒見過這樣的水了。河堤一年一年往起修,總比從前結實,雖然年年有小潰口,等水過完了還往上修。都知道潰了水大家遭殃,誰敢和爛泥往上糊呢?當中必然也有貪白污的,終歸結了末那堤岸是可靠的。誰知轟隆就垮了?整條河水往外崩啊,跟那裡鬧了一片海似的。也是堤岸經年修得太高了,四野鄉村地勢都比河面低,一淹一個準。如今急流還在那兒湍著,上頭冰水泥沙全沒過完。有幾條船,結實的,船老大水性好的,勉強在那兒救急救人,也傳些消息,間間斷斷的,誰知道個確兒呢?

  小大佬撫掌惻然道:「這麼一說,救災的一時也進不去了。卻總得預備起來,一有辦法就救進去。裡頭咱們既然進不去,就指望著地方上的官員兵丁,還有被困在裡頭的俊章營兄弟,能上體皇上仁心,幫著救撫黎民百姓了。」

  報信的直眨巴眼。旁邊聰明的師爺,已然聽懂了,附和道:「不錯!第一是預備物資,第二是儘快跟俊章營兄弟並地方上取得聯繫。現在情況不明,卻不敢先驚了皇駕,只好先把已確實的消息報上去。」

  「先生提綱挈領。」小大佬讚嘆道,「便按這個寫摺子罷。」

  師爺去舐墨試鋒,且提醒小大佬道:「俊章營雖非太子的親兵,追根底,這次也礙著太子,終須通個氣兒的是。」

  小大佬醒悟道:「虧得先生說起。」便叫人準備禮物盒子,往函櫻巷裡去。

  京都古城,地名都有來頭,石獅巷裡沒有石獅、函櫻巷裡沒有櫻花、掐耳朵眼胡同里沒有耳朵,究其原,都是有個故事在的。故事裡的信物淹沒了,故事可還流傳下來。

  譬如這函櫻巷,說的是某朝某代,有個書生赴京趕考,借寓娼家——說話的,你差了,人家考試去呢,住個飯店旅舍也就算了,怎麼睡到娼妓家裡去了,這還是安心讀書的人嗎?唉,看官,一瞧你就是穿越來的,不知內情。原來俺們古代,旅館業這不是不發達嘛?小旅店臭蟲蚊子結夥,不是長袍相公們適宜的居所,大旅舍多給點錢,夥計興許能幫你收拾得乾淨些兒,終比不得自己家裡主母安排著做慣的嬤嬤丫環們,何況畢竟人雜聲聒、來往紛擾,不是念書的地方。因此又有經營院子的,就是把整個院子包租,夥計也管粗活,細使喚還得另外僱人,這樣住得是舒袒,開銷也大了,只適合整戶人家過來外地人。

  那末看官你說,就個孤身男子上京,盤纏有那麼點兒,不算頂豐盛的,平常在家裡卻嬌慣得很,從半夜夜宵放鹽還是放糖、到中午窗簾子是全放下來還是半卷,都要動一點「蓴鱸之思」,動點酸筆墨、灑點思鄉淚的,這麼個人兒,還要叫他專心攻讀到考試那天,他是住什麼地方才好呢?

  有人住寺院去,佛門淨地,圖個清淨!素齋且也潔淨,說不定遇見個風雅僧人,還能論論詩文。再說不定有個別的什麼文人來游寺,還能攀上交情。缺點是整天吃素,不敢動犖,動犖也只好自己到山下開齋,遇見那好吃肉的主兒,得憋煩壞了,再則是和尚幫著打點鋪蓋針線,終究沒有丫頭嬤嬤細緻,偏生寺里又是不好進女眷的。就是頭豬,都不敢養母的,怕帶累一寺清名,成了笑柄,日後開不開去,別提招香客與留宿信眾了,這豈不是因小失大麼?因此別處野寺不敢說,至少大陵朝里滿京城的寺廟,就沒有敢胡來的。若是嬌養的孩子,就不愛住這地方。

  那就只好住進人家家裡去了。這家得是做慣生意的,才能不僅歡迎外地陌生人住進來,還歡迎陌生人的朋友在這裡會客。這家裡得有女人,才曉得噓寒問暖,調些羹羹水水、做些連連綴綴,更能幫忙搭配一下扇兒帽兒什麼的。這女人最好還懂些文人的勾當,這才能告訴外地人,什麼書到哪兒買合適,什麼墨又是哪個鋪子調得精,若是你新寫的詩作她能念出來,還能給予真誠的讚美與鼓勵,那就更妙了。當然,最後的最後,這女人不醜,會讓你新交的朋友給你一定程度的羨慕嫉妒恨,必要時,她也不介意陪你睡一次,這就完美了。

  請問,符合這一切條件的,除了娼家,還有哪裡呢?

  倒也不是頂出名頂當紅的名妓,但是品貌舒服、言語體貼、姿態柔順,家裡還有幫襯慣了的老媽子、機伶勁兒經受住了考驗的小丫頭、廚藝得到前人們肯定的廚子——說不定還是您的本鄉,那口味就更合適啦!這種家居型的娼妓,生意不算頂好,卻要自己應付一家子開銷,整天拉客人來岔開腿做事呢,又太累,招個客人常住倒也不錯,權當做了臨時主婦,又體面、又有固定收入,也不影響以次數計費的生意,豈不好呢?

  更何況,要是有討厭的客人撒潑、又或當地無賴鬧事,她還可以名正言順的「噓」一聲:「輕些,我們院裡可住著應試的少爺呢!」鬧事的一盤算,應試的少爺雖然並不一定當上大官,可萬一當上了呢?犯不著得罪不是?於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又是額外的好處。

  因了這個,多年下來京城留宿外地讀書人的娼家,就越來越多了,漸漸成了一門行當,人嫌「娼家」難聽,就改名為「書寓」,裡頭的書寓女主人,也有尊稱為「女先生」的。照理說女先生溫存,外地學子寂寞,日夜相處一起,如同水土氣候都合適的溫床,難免滋生出風流韻事。實際上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