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巧風度竹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農曆的八月,在陽曆來說是七月底,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太虛山上的工匠、仆叢卻還要工作。

  貴人要到別院來避暑,總要修葺灑掃的。

  也幸而山里溫度比外頭果然低些。外頭驕陽下,石板曬到中午那個熱度,說能炒飯有點誇張,攤個荷包蛋總是可以吃的。而山里麼,摘片大葉子遮著太陽,叮叮噹噹揮錘子,至少不至於中暑暈倒,實在頭暈氣喘時,到山溪潑點水擦擦、灌上幾口,煩熱都消。

  謝家別院依山而起,極得地利,其他府上在此處雖也有山莊,與謝家並不相擾,無非上到高處時見到人家的青瓦頂子罷了,既無雞犬聲相聞,要來往時卻可以抬轎子在山路上盤旋而至,可說是有鄰趣而無鄰累的典範了。

  就在半個山頭之外,有個姓王的人家,出了個詹事,在外省供職,如今也有六十幾歲了,早已不用點卯,但仍住在外省,不久前才回來,在別院盤恆了半個來月,就走了。他們那院子外頭看看也算整齊了,總不如謝家別院收拾得有野趣:當門兩棵大槐樹相拱,代替了朱漆與門柱。槐花初黃,漫天傾冠,別有一番氣勢。裡頭夾道是竹籬笆,上頭攀了俗名「糖罐子」的刺梨花,一捧捧開得甜蜜蜜。下頭是嬌郁的紫丁香。後頭不曉得多少老桂,正吐香時候,酣然浮動。板栗初實。艷紅的大櫻桃已把枝子都墜彎了。

  林代隨著別人乘轎子往山上來時,見到別院後頭有裊裊的煙。

  那煙卻不是炊煙,乃是泥爐瓦壺,以樹枝燒出熱水來,煮成甜羹。好奉給主子們吃的。

  林代下轎,看青石板鋪得平平整整,上頭已用水潑得涼涼的。迎面一個亭子,上頭環著五個字:可以清心也。

  老太太步上亭子納風涼,一干珠團翠繞的女人們圍定奉承著,林代隨喜。

  新燒的甜羹已經捧上來了,碧玉張羅著分給眾人。湘簾在風裡悠悠然搖晃。明珠給林代多奉了一個坐墊:「林姑娘身上可好些了?」

  林代笑道:「多承四姐姐送來的藥。果然就好了。」

  其實林代倒是想繼續裝病。看看雲舟後頭還有什麼好戲唱。結果雲舟差人送了藥來,說是外頭求得的,極靈驗不過。林代不放心。雙雙就暗裡叫小丫頭飄兒吃了。飄兒立竿見影的開始便秘。林代只能「痊癒」了,隨著眾人一起來。

  她感謝雲舟,多真心誠意的樣子。雲舟回首望她,也多親切的樣子。明珠微微一愕。低首,唇邊揚起微笑。彎腰告退。

  林代覺得明珠這個丫頭也有點意思。雖然最出風頭的一向是碧玉,但明珠似乎才是更細心的那個呢!雲舟的底細,她清楚麼?

  雙雙跟丫頭們聊起來,都夸明珠好。怕著碧玉。英姑冷眼看來,卻覺得:真有事,跟碧玉或者還能打句商量。至於明珠麼,無礙的時候自然不妨與人為善。若礙著了主子的令,那是一絲都不會違逆的。

  「所以就算她發現四姑娘有什麼錯處,也不會幫我咯?」林代道。

  「確切的說,她『根本就不會發現』什麼姑娘會有什麼錯。」英姑道。

  妙啊!我不知道。逼到我面前來都不知道。這種人才,真叫有福氣的。

  可是她畢竟是看見東西的,不能像雲嶺那種真傻子一樣懵懵懂懂。林代撫掌而笑:「我知道把一個趕出去之後,怎麼能把另一個填起來了。」

  英姑眸光一動:「這倒是條路子。」

  兩個人便商議細節不提。

  唐靜軒上次失約之後,這次總算上門來了。他備了禮物,從城裡一直運到山上。禮物值多少錢且不論,這樣一路運來,讓人都見到他是給謝府拜訪送禮,算給足謝府面子。

  他這麼給面子,三分是為雲蕙、三分是為雲劍、三分是為林姑娘,還有一分才是顧到唐、謝兩家的情誼。

  為雲蕙那分,只因他聽說雲蕙被閒言碎語聒噪得悽慘無比。想想那日七夕邊福珞身邊巧笑倩兮的小姑娘,就算不完全符合他心中的女神標準,總算也有好處,為他落得淒涼下場,又不是張綺兒那種自作孽的,只是無妄之災,豈不可憐?他唐靜軒只是堅持原則,又不是鐵石心腸,適當的幫人家挽回面子也是必要的。

  為雲劍那分,只因振風塔上,他唐靜軒都檐下低頭、被七王爺壓得伏低作小的,謝雲劍竟敢把王爺拎出去吼!雖然驚動了軍隊,讓唐靜軒覺得實屬不智。但光這氣勢,也實在值得人敬佩啊!光為著敬一敬雲劍,唐靜軒也該有所表示的——所以他在錦城,是先兜到明紹坊謝府門口,問了雲劍的平安,聊了聊不久之後上路赴考的事,再載著消暑禮物往山上來。

  上得山,那正常的接待應酬,自不必說。唐靜軒照著雲劍給的版本,把責任全攬到自己身上的同時,替他和雲蕙都洗白,確證雙方都無逾禮處。謝老太太覺得這孩子也不失為一個好孩子,就是跟謝府的姑娘沒緣份……唉,那也強求不得的!

  碧玉來致歉道,天熱,老人家體乏。唐靜軒忙自責讓老太太操勞了。雙方又客氣一番,明珠與碧玉攙著老太太回去。老太太叫雲柯好好陪陪唐公子。

  雲柯倒是願意陪,但謝雲劍在唐靜軒的眼裡都有缺點,何況雲柯?簡直的言語粗俗面目可憎。話不投機半句多。好在雲柯倒是能吹一口好笛子,有人笑說謝五公子要是有天吃不上飯,但靠這管笛子也不會餓死的。於是雲柯就在窗下蹺起腳,以清竹管款待了唐靜軒一番。唐靜軒謝座更衣,暫往外頭來,想著,任務完了,想個藉口就可以告辭了。只可惜又無由頭與那林姑娘略略……唉,略怎麼樣呢?原是不該想的。想了就失禮了。

  唐靜軒嗒然,前面卻有兩個小廝行來,抬的那是——淨桶?!

  唐公子哪見得這種穢物,避過一邊。小廝們卻嘟嘟囔囔說閒話,倒是那林姑娘又拉了。

  又……拉了!

  唐靜軒如五雷轟頂。

  他心目中的人兒,那是藐姑射之仙人,肌膚如冰雪,綽約如處子,餐風飲露……總之的只應天上有,哪裡食人間煙火。

  居然拉……這個啥……居然還著小廝抬出來,被抬這個的小廝口舌嚼念。

  當然是人都有內急、是人難免滑腸。深閨里的桶子,僕婦掮到外頭來也不過給干粗活的人處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被唐公子撞見就不行啊!

  唐公子飲的茶,都是女兒茶,清淨女兒素手採擷的,又或者佛茶,妙潔僧人誦經而取。若說是什麼猥瑣男呲著痰花兒撒著臭腳丫摘來的,若叫唐公子看見,就算之後洗淨了,唐公子也絕不要了!你說矯情?廢話!錦城唐長孫公子不矯情,還有誰更矯情!

  總之唐靜軒對傳說中「林姑娘」的傾慕,一秒種之內被毀得一乾二淨,不想著他自己也要更衣的——就是解手方便的——只想著趕緊躲開,找個什麼清淨景色,洗洗眼,洗洗心。

  他也不知自己行了哪一條路,前面聽到女孩子的嬌囀鶯聲。

  為免又毀了哪位女孩子的閨譽,唐靜軒在花後先躲一躲。

  但聽薔薇花架下,有操本地鄉音的女孩子道:「姑娘,剛才是五公子吹笛子呢罷?」

  錦城本地人居多。本地人當然都會說本地話。但城裡的話,跟鄉郊的話,略有區別。尤其是大富大貴如唐家、謝家,子孫說的多是官話,連本城的方言都不太用了。唐靜軒估著這必是個丫頭。

  丫頭稱呼的姑娘,自然便是謝家哪位小姐了。

  唐靜軒覺得躲在花後也不妥,還是走開的好。

  但聽嬌俏的一聲「嗯」。簡直不算一個字,只是鼻腔里微出個聲音,卻如此的動聽。不知是哪一位小姐?

  丫頭又道:「姑娘,五公子吹得不對。」

  唐靜軒奇了,這倒要聽聽看,一個丫頭怎麼批評起公子來,卻能說出個道理不?

  小姐果然也問:「你這丫頭也大膽了!卻說說哪裡不好?」

  丫頭道:「先前祭織女娘娘,姑娘說先要清淨一顆心,不然祭品縱然擺對了,娘娘也不要享的。老爺總怪五公子不好好讀書。今兒五公子也不讀書,倒吹起笛子來。時候錯了,吹得再好,也不對了。姑娘說婢子可有道理?」

  唐靜軒暗道:妙啊!

  先前笛曲果然動聽,但因為是雲柯吹出來的,唐靜軒就不愛聽下去。這丫頭竟也曉得「正人而設」的大道理!定是主子教的好了。倒是哪一位小姐呢?

  小姐道:「你也不對了。」

  丫頭不懂:「哪裡不對?」

  唐靜軒與丫頭一起候教。

  小姐道:「風不語,竹無罪。奏者有錯,風度竹音卻錯在哪裡呢?我們在這裡,風恰好在、竹也恰好在,有人讓風竹織成宮商,正好流過我們的耳朵,也是緣份。非要說個對錯,這份心豈不是已經偏了自然大道嗎?」

  唐靜軒心頭一澈:著啊!這份見解,真有禪味了!到底是哪位小姐,有此妙見?

  他支著耳朵,那邊一時卻又無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