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時候,悲傷才開始代替憤怒。眼淚模糊了眼前的視線,這條小學裡不怎麼長的走廊變得扭扭曲曲。

  “維克多……”

  那個曾經與他相處過數日,將自己的口糧節省出來給史達林格勒難民的人,已經……

  懷中的小女孩因為疼痛而輕呼了一聲。

  巴赫沒能再敢停下來拖延時間,他哭泣著,再次邁開步伐,去做眼下他唯一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九章

  三個月後,在遙遠的某個島國上。

  有兩座城市在一瞬間在從世界上消失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1949年

  在繼美國之後,蘇聯也成功研發出新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子彈。

  一個國家因此被分為了兩個部分。

  在這個國家曾經的首都,一條全長155公里的警戒線被架起。蘇聯人沿著這條線開始修建“柏林圍牆”。

  世界上兩個分別屬於東西方的超級勢力,他們擁有著足以輕鬆毀滅一個國家的力量。在這裡,世界正式分割。

  在報紙、廣播裡,柏林這個詞語代表的意義是分裂。

  而對於這個城市的市民來說,更多的意味著家庭被拆散,生活變得更艱難。

  他們是冷戰的犧牲品。

  1962年

  中國

  哈爾濱火車站

  這裡四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中國乘客。

  老人、婦女、哭鬧的孩子。人們清一色的穿著軍綠色的棉衣。

  在到處都是黑髮的中國人中間,有兩名淺棕色頭髮的歐洲人,他們的造型太過顯眼,以至於路過的中國人,紛紛忍不住對他們施以注目禮。

  年紀較為年長的男人一條腿有殘疾,只金屬的假腿上套著鞋子,他坐在輪椅上,由年輕那個人照看著。說他年長,也只是相對而言。這個男人眉目清秀,五官分明,臉上沒有一根鬍子,眼睛特別明亮,像是個二十幾歲的小伙子。但嘴邊兩道淡淡的法令紋還是暴露了他實際的年齡至少超過了三十歲。

  年輕人看上去最多十五六歲,而且很可能更年輕,這些毛髮偏淡的歐美人向來比中國人要高大一些。他和輪椅上男人的相貌有幾分相似,兩人應該有血緣關係。

  這一對年齡差距不小的人已經在這個位置呆了有三十分鐘了。從剛才起,年輕人的肚子就發出一陣陣的咕咕聲,惹得坐在他們身邊抱小孩的婦女和蓄著大白鬍子的老人一陣陣的竊笑。

  “帕弗里克,你還是去買一些吃的吧。”

  坐在輪椅上的男人忍不住說道。

  “我沒事。”少年回答:“我們還是等他來了再一起去吃飯吧。”

  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帕弗里克的胃卻發出了響聲,報以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男人忍不住笑了笑,舉起手中的拐杖,輕輕地敲了一下男孩的腦袋:“別逞強啦,如果把你的胃餓壞了,杜妮莎會殺了我的。”

  他那個已經有點發福的妹妹特別反對自己的兒子和他這個當大學教授的哥哥混在一起,他總之被校方指責性格過於散漫,儘管在孩子們當中他很受歡迎。

  男人一邊說著,一邊拿出錢包,將一些中國的錢幣塞到帕弗里克的手中:“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我們要等多久,他不一定今天就能來的。而且……”

  他不好意思的抓了抓頭髮:“我也餓了,你最好幫我也買一份。還是怎麼?你怕自己的漢語不過關,不敢去店裡和中國人對話?”

  “我中國話是跟誰學的?說的怎麼樣您當然是最清楚的了!”帕弗里克不服氣的鼓起嘴,不過,他還是老老實實的接過了錢。

  然後大步走向了候車室里的小賣部。

  現在暫時就剩下輪椅上的男人自己了,他把拐杖放到一邊,抬起手開始呵氣搓手取暖。他身處陌生的國家和城市,就算是見多識廣,也難免會覺得不習慣和不安。但同時,他知道自己的期待之情已經滿溢。

  “你過得挺滋潤的,根納西。這張臉看上去根本不像37歲的人啊!”

  一句俄語在男人的耳邊響起。

  他頓時瞪大眼睛,然後左顧右盼的尋找著聲音來源。

  咦?是他聽錯了嗎?不可能啊?

  “眼力變差了呢,太令我失望了。”

  根納西愣在那裡,看著眼前這個一臉白色鬍子的中年人。他繫著圍巾、頭頂著一隻鴨舌帽,鼻樑上掛著一副墨鏡,身著所有中國人都在穿的軍綠色大衣。

  這個人站在他身邊足足有二十多分鐘了……

  “菲利克斯?”根納西難以置信的問道,他眼珠都要掉瞪得下來了。

  這個看著接近老年的男人摘下墨鏡,露出藏在下面的淺藍色的眼睛。那些濃密的鬍鬚蓋住了他的臉,實在是令人難以看出他的年齡和表情。

  但從眼神來看,他應該在笑。

  “我就站在你旁邊這麼近的位置,你居然一直沒認出我來。”

  巴赫搖了搖頭:“太讓人受傷了,你這個沒良心的傢伙。”

  根納西情緒激動,他扶著拐杖和輪椅讓自己站起身。

  下一秒,他們將對方抱在了懷裡。

  巴赫來不急把準備好的俏皮話說出來了。

  這是時隔二十年的擁抱,他不想去破壞難得的好氣憤。

  巴赫幾年前就開始和根納西用信件聯繫,每一封信從寄出到收到回信也至少需要一個多月時間,為了確保根納西能收到。巴赫在西德往英國寄出信件,由英國轉寄到中國,再送到蘇聯。這個過程中,信件會經過巴赫一位中國友人的手,從英語翻譯成中文。也就是說巴赫得偽裝成一個中國人之後再與蘇聯人在進行交流。

  反過來也是亦然,他們信件無論如何都會被第三者看到,除了負責翻譯的那名中國人之外,蘇聯和西德的政府都會大大咧咧把它們的拆開來看。

  這種中途不得不被拆開信件的做法,讓他們這種僅存的交流也一直縮手縮腳。那些親密的話語自然是無緣放進信紙里的了。他們這不到十年間的信件,可以說,寫的像朋友一樣清白,用的詞彙全是那種好像無意間在哪裡認識了一個筆友一樣。

  但光是可以和巴赫信件交流這一點,已經令根納西無比欣慰了。

  冷戰的特殊時期,受這點委屈還是可以的。

  當帕弗里克嚼著美味的中國肉包回來的時候,他正看到他的叔叔和一個白鬍子老年人在一群中國人的圍觀下抱在了一起。

  嘿那個老頭子不是一直站在我們旁邊的那個人嗎?

  帕弗里克挑起了眉毛。

  那就是一直在和根納西叔叔書信聯繫的巴赫嗎?

  也對,那是在自己出生前就和叔叔有過交情的人,年紀會很大也是理所當然的。他一直把根納西當成正常37歲的人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小男孩想了想,決定還是識趣一些,等個幾分鐘,時機恰當了再攙和進去。

  不知過了多久,大概是終於不堪忍受一堆黃皮膚黑眼睛又乾瘦的中國人的圍觀。他們終於放開對方,巴赫尷尬的衝著那些好奇的外國人擺擺手,請求他們別再往這邊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