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白雪烏鴉》作者:遲子建【完結】
書籍介紹: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爾濱爆發鼠疫,死亡數萬人。《白雪烏鴉》就是根據這段史實創作的。作者以富於地域風情的筆調,講述鼠疫流行時發生在哈爾濱平民百姓中間的種種故事,表達普通人在災難中的生活常態和難以抗拒的慘烈的命運。根據真實歷史人物塑造的華僑醫生伍連德和官員於駟興,雖然未施重墨,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烏鴉》體現了作者既往的創作風格,不張不揚,一點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風情“暈染”出來,給讀者留下綿長的回味。
內容簡介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爾濱爆發鼠疫,死亡數萬人。《白雪烏鴉》就是根據這段史實創作的。作者以富於地域風情的筆調,講述鼠疫流行時發生在哈爾濱平民百姓中間的種種故事,表達普通人在災難中的生活常態和難以抗拒的慘烈的命運。根據真實歷史人物塑造的華僑醫生伍連德和官員於駟興,雖然未施重墨,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烏鴉》體現了作者既往的創作風格,不張不揚,一點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風情“暈染”出來,給讀者留下綿長的回味。 (台灣著名作家張大春為本書題簽)
【
正文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漠河……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北極村童話》《向著白夜旅行》《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遲子建中篇小說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遲子建作品精華》。曾獲得第一、第二、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文等海外譯本。
正文 一 出青(1)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2 本章字數:720
一 出青
霜降在節氣中,無疑是唱悲角的。它一出場,傅家甸的街市,有如一條活蹦亂跳的魚離了水,有點放挺兒的意思,不那麼活色生香了。那些夏日可以露天經營的生意,如理髮的,修腳的,洗衣服的,代擬書信的,抽籤算命的,點痦子的,畫像的,兌換錢的,賣針頭線腦的,擦皮鞋的,不得不收場,移到屋內。不過鋦缸鋦碗的,崩苞米花的,照舊在榆樹下忙碌著——他們的活計中有炭火嘛。不同的是,他們倚靠著的榆樹,像是一個萬貫家財散盡的破落財主,光禿禿的,木呆呆的,沒剩幾片葉子了。這時節,彈棉花的和賣柴的得寵了。彈棉花其實就是讓死去的棉花再活過來,它們蓬鬆柔軟地還陽後,女人們就得抓緊給家人做棉襖棉褲了;而賣柴的呢,卻是讓活生生的柴,熱辣辣地死去,化為煙和灰。柴糙鋪那些腳力過人的小夥計,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街串巷,把柴送到飯館、茶坊、客棧、jì寮、澡堂子和戲園。到了冬天,那裡的紅火,是靠它們燒起來的。
這是一九一○年的晚秋,王春申趕著馬車回到傅家甸時,這裡已是一片漆黑,與他先前在埠頭區見到的燈火撩人的情景大不一樣。其實耀濱電燈公司已在傅家甸北十二道街開辦了發電廠,用渦輪機發電,使這兒的多半住戶用上了電。不過因為每月要耗費一個多大洋,嫌貴的百姓還是有用油燈的。而電燈公司供應的電,由於是包月收銀,少供一度電就等於多賺了一文,不到夜半就回了。沒有路燈前,做生意的人家,習慣在店鋪前張掛燈籠。有了電呢,燈籠就收了。現在路燈說滅就滅,偷盜之事屢有發生,以致入秋之時,巡警局不得不傳諭各戶,於黑夜時懸掛燈籠於門首,防禦宵小。可是收回的東西,再亮出來就難了。那些燈籠就跟心有歸屬的jì女不想再接客一樣,把光鮮深藏起來。
正文 一 出青(2)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3 本章字數:841
王春申倒也喜歡這樣的黑暗。夜晚嘛,總得有個夜晚的樣子。雖說三鋪炕客棧的主人是他,可他每天回到這裡時,要看妻妾的臉子,所以進門前,他喜歡摸出別在腰間的煙鍋,趁黑抽上一袋煙。他吧嗒煙的時候,習慣地撫撫黑馬的鼻子。它跟著他奔波了一天,他也心疼啊。黑馬知道主人憐惜他,總會用臉貼貼他的臉,似乎在告訴他,它捨得為他賣命。王春申就會感激地說一句:“好夥計。”抽過煙,他卸了車,將黑馬牽到客棧背後的馬廄,劃根火柴,點亮馬燈,給它飲了水,再將馬槽添足糙料,這才熄燈離開。雖然馬廄有時也多一兩匹住店的客人帶來的馬,但王春申從來不拴他的黑馬,因為他清楚,好馬是拐帶不走的。
王春申的妻叫吳芬,妾叫金蘭。本來,以他的身份和財力,身邊是不該有兩個女人的。三妻六妾,那都是有錢有勢的人,才該有的風光和享受。可是吳芬進了他家的門,在生養上就一路背運,兩胎都流掉後,再也懷不上,而王春申重病在身的老母親,非要在有生之年抱上孫子。孝順的他,只能納妾。做人家的小,對女人來說,不管是進多麼顯赫的門庭,總歸是屈辱的,何況是王春申家這樣的柴門呢。他娶小時,倒像是辦喪事。家裡明明有大門,可吳芬硬是讓他在旁側開個小門,不讓花轎走正門。而
花轎中那個傅家甸有名的醜女金蘭,哭成了淚人,直說自己跟了王春申,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這朵鮮花什麼模樣呢:對眼,朝天鼻,豬嘴獠牙的,又矮又胖不說,還一臉的麻子。她在街上走,小孩子碰見她,都嚇得往旮旯躲。洞房花燭夜,王春申有如奔赴刑場,死的心都有了。這邊他剛吹熄了紅燭,跟金蘭造起孩子,那邊吳芬就咚咚地敲窗了,說是水缸那兒發現了一條蛇,讓他起來捉。王春申的老母親聽到動靜,氣得拄著拐杖,出屋罵吳芬攪兒子的正事,不是賢德女人。洞房外吳芬哭,洞房內金蘭也哭,她說自己一個黃花閨女,若是在jì館,被有錢人破了瓜,還能得到好幾塊銀錠,而被王春申嘗了鮮,白疼一場,一點好處撈不著,實在虧得慌。氣得王春申直想一腳將她踢到灶坑裡,當柴燒了。
正文 一 出青(3)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5 本章字數:931
吳芬那天倒也不是虛張聲勢,水缸那兒果然有條筷子長的蛇,它怎麼來的,王春申兩個月後才明白。那天他去剃頭棚,碰見采糙藥的張小前。張小前問他,用活蛇做藥引子治風濕病,效果怎麼樣。他這才知道,金蘭進門的前兩天,吳芬去張小前那訂購了一條活蛇,說是王春申腿疼得厲害,中藥鋪配的糙藥,需要活蛇做藥引子,讓他務必給捉一條無毒的糙蛇。王春申聽了這話,同情起吳芬,加上金蘭懷孕了,他就夜夜去吳芬的屋子。金蘭自然不是好惹的,她受了冷落,知道王春申和婆婆怕什麼,就拿什麼要挾。她喝冷水,爬高擦窗戶,掄起斧頭劈柴,嫌什麼擋路了抬腿就踢,總之是不想讓肚子裡的胎兒太平。王春申的母親嚇壞了,老太太拄著拐杖,一天到晚地跟在金蘭身後護駕,生怕她有個閃失。王春申一橫心,搬到老母親的屋子去住。金蘭平安生產了,是個男孩,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而吳芬悲戚得一天到晚閉著嘴。吳芬和金蘭,從此後就是一鍋一鏟,磕碰不斷,讓王春申苦不堪言。他想一個男人若是座山,女人無疑是虎,一山不容二虎,否則這山永無寧日。王春申對這兩個女人,漸漸都淡漠起來。
王春申的母親去世的那年,金蘭又生下個女兒。不明實情的老太太還知足地對兒子說:“王家有龍有鳳了,看來老話說的好哇,丑妻近地家中寶。”而王春申清楚,金蘭為了報復他不和她同房,懷的是個野種。在他想來,能跟金蘭的,不是擺卦攤的張瞎子,就是撿破爛兒的李黑子。李黑子胃口怪,在傅家甸是出了名的。喜食臭魚爛蝦不說,還愛捉老鼠和挖蚯蚓吃。
母親過世後,王春申把老人遺留的幾件上好的銀器變賣了,再賣了舊屋,在同發街買了一處糙瓦板房的宅院,辭去了制粉廠的活兒,領著吳芬和金蘭開起了客棧。哪想到,客棧還沒開張,兩個女人先為客棧的名字較上勁了。吳芬說該叫“春芬”客棧,取她和男人名字中最祥瑞的字;金蘭呢,說是叫“春蘭”更宜人。王春申並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和她們攪混在一起,就說用她們的名字算了。取她們的姓組合呢,是“吳金”,“吳”的諧音本不好,再連著個“金”字,王春申自然反對。取後一個字搭配呢,是“芬蘭”,王春申一想這名字更不妥,不知情的,還以為是洋人開的呢。最後,他確定為“金芬”,這下吳芬不幹了,說她為大,憑什麼名字要放在後頭?
正文 一 出青(4)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6 本章字數:1024
王春申想,那叫“芬金”的話,也不順耳啊。兩個女人為著店名爭得不可開交時,有天王春申在松花江碼頭閒逛,碰見一個卸貨的老工友,他問:“聽說你家要開客店了,幾鋪炕啊?”王春申說:“三鋪炕,兩鋪大炕,一鋪小炕,能住二十號人吧。”說完他想,這客棧何不叫“三鋪炕”呢?與她們倆都沒瓜葛的名字,又清慡,又妥帖。王春申離開碼頭,徑直去正陽大街訂製了匾額,水曲柳木包銅邊的,上書“三鋪炕客棧”五個黑體字,描上金邊。不過當他把牌匾掛起來的時候,吳芬又鬧上了,說是憑什麼黑字要描金邊?王春申這才反應過來,她是忌諱這個“金”字。他哭笑不得地對吳芬說:“你要是姓白,我就給這些字描兩道白邊;姓藍呢,描三道藍邊;要是姓洪,我不描六道紅邊,你就剁掉我一隻手!”吳芬被他逗笑了,不再糾纏。
客棧開張後,生意倒也不錯。三鋪炕中,兩鋪男客住的大炕,總不斷人。而那鋪為女客準備的小炕,十有八九閒著。也難怪,出門做生意的男人,有幾個願意帶家眷呢。他們三人分工明確,王春申挑水劈柴,採買吃食或是幫客人代購車船票;吳芬做輕活,燒炕掃地,拆洗被褥,結帳等等;金蘭乾的是粗活,忙灶上的。不過金蘭樂意在灶房,每逢燉肉,她總要先挑出幾塊肥瘦相宜的吃掉。所以金蘭的麻臉,在三鋪炕開張後,放了光了。
金蘭生的兩個孩子,男孩叫繼寶,女孩叫繼英,差三歲。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夏天在院子裡玩耍,冬天就在燒得滾燙的大炕上爬來爬去,很省心。王春申疼的,自然是繼寶。晚上睡覺時,他習慣摟著繼寶。他的兩個女人很少被他摟著,就打客人的主意。有一天,王春申在馬廄,撞見吳芬和一個馬販子滾在一起,他沒有惱,反而提醒他們別驚著馬,再讓馬給踢著。事後吳芬羞愧地跪在王春申面前,說是他就是用馬鞭抽死她,她都沒怨言。王春申鄙夷地說:“我有抽你那工夫,還不如抽袋煙呢!”這話對吳芬的傷害,真比抽她一頓還狠!知道王春申是不會再碰自己了,吳芬就留意著客棧里南來北往的人,有沒有彼此中意的,也好有個寄託。後來還真碰上一個。這人叫巴音,曾在海拉爾做過“刀兒匠”,也就是割大煙的,後來清廷頒布禁菸令,罌粟種植受限,他就在滿洲里做起皮貨生意。從河北山東來的移民,喜歡在滿洲里一帶捕捉旱獺,也就是土撥鼠,剝其皮毛,賣給皮貨商,以此賺錢。由於旱獺的皮毛蓬鬆柔軟,美觀高貴,禦寒性好,能製成最走俏的冬衣,因而做旱獺皮生意的人,腰包都是鼓的。巴音每回來哈爾濱交易,必來傅家甸,必在三鋪炕客棧歇腳。
書籍介紹: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爾濱爆發鼠疫,死亡數萬人。《白雪烏鴉》就是根據這段史實創作的。作者以富於地域風情的筆調,講述鼠疫流行時發生在哈爾濱平民百姓中間的種種故事,表達普通人在災難中的生活常態和難以抗拒的慘烈的命運。根據真實歷史人物塑造的華僑醫生伍連德和官員於駟興,雖然未施重墨,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烏鴉》體現了作者既往的創作風格,不張不揚,一點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風情“暈染”出來,給讀者留下綿長的回味。
內容簡介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爾濱爆發鼠疫,死亡數萬人。《白雪烏鴉》就是根據這段史實創作的。作者以富於地域風情的筆調,講述鼠疫流行時發生在哈爾濱平民百姓中間的種種故事,表達普通人在災難中的生活常態和難以抗拒的慘烈的命運。根據真實歷史人物塑造的華僑醫生伍連德和官員於駟興,雖然未施重墨,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烏鴉》體現了作者既往的創作風格,不張不揚,一點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風情“暈染”出來,給讀者留下綿長的回味。 (台灣著名作家張大春為本書題簽)
【
正文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漠河……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北極村童話》《向著白夜旅行》《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遲子建中篇小說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遲子建作品精華》。曾獲得第一、第二、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文等海外譯本。
正文 一 出青(1)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2 本章字數:720
一 出青
霜降在節氣中,無疑是唱悲角的。它一出場,傅家甸的街市,有如一條活蹦亂跳的魚離了水,有點放挺兒的意思,不那麼活色生香了。那些夏日可以露天經營的生意,如理髮的,修腳的,洗衣服的,代擬書信的,抽籤算命的,點痦子的,畫像的,兌換錢的,賣針頭線腦的,擦皮鞋的,不得不收場,移到屋內。不過鋦缸鋦碗的,崩苞米花的,照舊在榆樹下忙碌著——他們的活計中有炭火嘛。不同的是,他們倚靠著的榆樹,像是一個萬貫家財散盡的破落財主,光禿禿的,木呆呆的,沒剩幾片葉子了。這時節,彈棉花的和賣柴的得寵了。彈棉花其實就是讓死去的棉花再活過來,它們蓬鬆柔軟地還陽後,女人們就得抓緊給家人做棉襖棉褲了;而賣柴的呢,卻是讓活生生的柴,熱辣辣地死去,化為煙和灰。柴糙鋪那些腳力過人的小夥計,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街串巷,把柴送到飯館、茶坊、客棧、jì寮、澡堂子和戲園。到了冬天,那裡的紅火,是靠它們燒起來的。
這是一九一○年的晚秋,王春申趕著馬車回到傅家甸時,這裡已是一片漆黑,與他先前在埠頭區見到的燈火撩人的情景大不一樣。其實耀濱電燈公司已在傅家甸北十二道街開辦了發電廠,用渦輪機發電,使這兒的多半住戶用上了電。不過因為每月要耗費一個多大洋,嫌貴的百姓還是有用油燈的。而電燈公司供應的電,由於是包月收銀,少供一度電就等於多賺了一文,不到夜半就回了。沒有路燈前,做生意的人家,習慣在店鋪前張掛燈籠。有了電呢,燈籠就收了。現在路燈說滅就滅,偷盜之事屢有發生,以致入秋之時,巡警局不得不傳諭各戶,於黑夜時懸掛燈籠於門首,防禦宵小。可是收回的東西,再亮出來就難了。那些燈籠就跟心有歸屬的jì女不想再接客一樣,把光鮮深藏起來。
正文 一 出青(2)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3 本章字數:841
王春申倒也喜歡這樣的黑暗。夜晚嘛,總得有個夜晚的樣子。雖說三鋪炕客棧的主人是他,可他每天回到這裡時,要看妻妾的臉子,所以進門前,他喜歡摸出別在腰間的煙鍋,趁黑抽上一袋煙。他吧嗒煙的時候,習慣地撫撫黑馬的鼻子。它跟著他奔波了一天,他也心疼啊。黑馬知道主人憐惜他,總會用臉貼貼他的臉,似乎在告訴他,它捨得為他賣命。王春申就會感激地說一句:“好夥計。”抽過煙,他卸了車,將黑馬牽到客棧背後的馬廄,劃根火柴,點亮馬燈,給它飲了水,再將馬槽添足糙料,這才熄燈離開。雖然馬廄有時也多一兩匹住店的客人帶來的馬,但王春申從來不拴他的黑馬,因為他清楚,好馬是拐帶不走的。
王春申的妻叫吳芬,妾叫金蘭。本來,以他的身份和財力,身邊是不該有兩個女人的。三妻六妾,那都是有錢有勢的人,才該有的風光和享受。可是吳芬進了他家的門,在生養上就一路背運,兩胎都流掉後,再也懷不上,而王春申重病在身的老母親,非要在有生之年抱上孫子。孝順的他,只能納妾。做人家的小,對女人來說,不管是進多麼顯赫的門庭,總歸是屈辱的,何況是王春申家這樣的柴門呢。他娶小時,倒像是辦喪事。家裡明明有大門,可吳芬硬是讓他在旁側開個小門,不讓花轎走正門。而
花轎中那個傅家甸有名的醜女金蘭,哭成了淚人,直說自己跟了王春申,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這朵鮮花什麼模樣呢:對眼,朝天鼻,豬嘴獠牙的,又矮又胖不說,還一臉的麻子。她在街上走,小孩子碰見她,都嚇得往旮旯躲。洞房花燭夜,王春申有如奔赴刑場,死的心都有了。這邊他剛吹熄了紅燭,跟金蘭造起孩子,那邊吳芬就咚咚地敲窗了,說是水缸那兒發現了一條蛇,讓他起來捉。王春申的老母親聽到動靜,氣得拄著拐杖,出屋罵吳芬攪兒子的正事,不是賢德女人。洞房外吳芬哭,洞房內金蘭也哭,她說自己一個黃花閨女,若是在jì館,被有錢人破了瓜,還能得到好幾塊銀錠,而被王春申嘗了鮮,白疼一場,一點好處撈不著,實在虧得慌。氣得王春申直想一腳將她踢到灶坑裡,當柴燒了。
正文 一 出青(3)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5 本章字數:931
吳芬那天倒也不是虛張聲勢,水缸那兒果然有條筷子長的蛇,它怎麼來的,王春申兩個月後才明白。那天他去剃頭棚,碰見采糙藥的張小前。張小前問他,用活蛇做藥引子治風濕病,效果怎麼樣。他這才知道,金蘭進門的前兩天,吳芬去張小前那訂購了一條活蛇,說是王春申腿疼得厲害,中藥鋪配的糙藥,需要活蛇做藥引子,讓他務必給捉一條無毒的糙蛇。王春申聽了這話,同情起吳芬,加上金蘭懷孕了,他就夜夜去吳芬的屋子。金蘭自然不是好惹的,她受了冷落,知道王春申和婆婆怕什麼,就拿什麼要挾。她喝冷水,爬高擦窗戶,掄起斧頭劈柴,嫌什麼擋路了抬腿就踢,總之是不想讓肚子裡的胎兒太平。王春申的母親嚇壞了,老太太拄著拐杖,一天到晚地跟在金蘭身後護駕,生怕她有個閃失。王春申一橫心,搬到老母親的屋子去住。金蘭平安生產了,是個男孩,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而吳芬悲戚得一天到晚閉著嘴。吳芬和金蘭,從此後就是一鍋一鏟,磕碰不斷,讓王春申苦不堪言。他想一個男人若是座山,女人無疑是虎,一山不容二虎,否則這山永無寧日。王春申對這兩個女人,漸漸都淡漠起來。
王春申的母親去世的那年,金蘭又生下個女兒。不明實情的老太太還知足地對兒子說:“王家有龍有鳳了,看來老話說的好哇,丑妻近地家中寶。”而王春申清楚,金蘭為了報復他不和她同房,懷的是個野種。在他想來,能跟金蘭的,不是擺卦攤的張瞎子,就是撿破爛兒的李黑子。李黑子胃口怪,在傅家甸是出了名的。喜食臭魚爛蝦不說,還愛捉老鼠和挖蚯蚓吃。
母親過世後,王春申把老人遺留的幾件上好的銀器變賣了,再賣了舊屋,在同發街買了一處糙瓦板房的宅院,辭去了制粉廠的活兒,領著吳芬和金蘭開起了客棧。哪想到,客棧還沒開張,兩個女人先為客棧的名字較上勁了。吳芬說該叫“春芬”客棧,取她和男人名字中最祥瑞的字;金蘭呢,說是叫“春蘭”更宜人。王春申並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和她們攪混在一起,就說用她們的名字算了。取她們的姓組合呢,是“吳金”,“吳”的諧音本不好,再連著個“金”字,王春申自然反對。取後一個字搭配呢,是“芬蘭”,王春申一想這名字更不妥,不知情的,還以為是洋人開的呢。最後,他確定為“金芬”,這下吳芬不幹了,說她為大,憑什麼名字要放在後頭?
正文 一 出青(4)
更新時間:2010-9-16 7:18:36 本章字數:1024
王春申想,那叫“芬金”的話,也不順耳啊。兩個女人為著店名爭得不可開交時,有天王春申在松花江碼頭閒逛,碰見一個卸貨的老工友,他問:“聽說你家要開客店了,幾鋪炕啊?”王春申說:“三鋪炕,兩鋪大炕,一鋪小炕,能住二十號人吧。”說完他想,這客棧何不叫“三鋪炕”呢?與她們倆都沒瓜葛的名字,又清慡,又妥帖。王春申離開碼頭,徑直去正陽大街訂製了匾額,水曲柳木包銅邊的,上書“三鋪炕客棧”五個黑體字,描上金邊。不過當他把牌匾掛起來的時候,吳芬又鬧上了,說是憑什麼黑字要描金邊?王春申這才反應過來,她是忌諱這個“金”字。他哭笑不得地對吳芬說:“你要是姓白,我就給這些字描兩道白邊;姓藍呢,描三道藍邊;要是姓洪,我不描六道紅邊,你就剁掉我一隻手!”吳芬被他逗笑了,不再糾纏。
客棧開張後,生意倒也不錯。三鋪炕中,兩鋪男客住的大炕,總不斷人。而那鋪為女客準備的小炕,十有八九閒著。也難怪,出門做生意的男人,有幾個願意帶家眷呢。他們三人分工明確,王春申挑水劈柴,採買吃食或是幫客人代購車船票;吳芬做輕活,燒炕掃地,拆洗被褥,結帳等等;金蘭乾的是粗活,忙灶上的。不過金蘭樂意在灶房,每逢燉肉,她總要先挑出幾塊肥瘦相宜的吃掉。所以金蘭的麻臉,在三鋪炕開張後,放了光了。
金蘭生的兩個孩子,男孩叫繼寶,女孩叫繼英,差三歲。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夏天在院子裡玩耍,冬天就在燒得滾燙的大炕上爬來爬去,很省心。王春申疼的,自然是繼寶。晚上睡覺時,他習慣摟著繼寶。他的兩個女人很少被他摟著,就打客人的主意。有一天,王春申在馬廄,撞見吳芬和一個馬販子滾在一起,他沒有惱,反而提醒他們別驚著馬,再讓馬給踢著。事後吳芬羞愧地跪在王春申面前,說是他就是用馬鞭抽死她,她都沒怨言。王春申鄙夷地說:“我有抽你那工夫,還不如抽袋煙呢!”這話對吳芬的傷害,真比抽她一頓還狠!知道王春申是不會再碰自己了,吳芬就留意著客棧里南來北往的人,有沒有彼此中意的,也好有個寄託。後來還真碰上一個。這人叫巴音,曾在海拉爾做過“刀兒匠”,也就是割大煙的,後來清廷頒布禁菸令,罌粟種植受限,他就在滿洲里做起皮貨生意。從河北山東來的移民,喜歡在滿洲里一帶捕捉旱獺,也就是土撥鼠,剝其皮毛,賣給皮貨商,以此賺錢。由於旱獺的皮毛蓬鬆柔軟,美觀高貴,禦寒性好,能製成最走俏的冬衣,因而做旱獺皮生意的人,腰包都是鼓的。巴音每回來哈爾濱交易,必來傅家甸,必在三鋪炕客棧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