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她不是已經死了嗎?哦,馬孔多,別嚇唬我!”我撲向他的懷抱,可他的懷已不再溫暖。
“我從不嚇唬我愛過的女人。”馬孔多緊緊地擁抱我一下,“你現在就去西暘那裡吧,明天就不要送我了。”
馬孔多轉身走上高崗,我拭乾淚朝狂歡的人群走去。簧火微明,鼓樂散亂,已經疲倦的人坐在沙灘上期待極光的出現。我找到西暘,告訴他我要連夜回西林吉。西暘一驚,問:“你不送馬孔多了?”
“他又帶了一個叫秋棠的女人。”我說,“明明是一個已經死了的人,他卻說她活著,真讓我害怕。”
“死人活在活人中,這是不足為奇的事,所以不必害怕。”西暘說,“凌晨一時有一輛縣委的小車要返回去,我跟他們打一聲招呼,你搭他們的車吧。明天上午我們將趕到源頭恩和哈達,有關漂流的一些活動我會寫信給你的。”
“請別和馬孔多計較,他胃不好,別讓他喝生水。”
西暘點點頭。
我和西暘走上高崗,北極村盡在眼前了。曙色微明,那些高大的木刻楞房屋看上去十分樸素和寧靜,我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沙灘上擁著如此多的人,而村子裡卻很安靜。我忽然明白,我們都是朝拜日光的聖徒,千里迢迢,為的只是更長久地感受一次陽光的照拂。我們真的就如此缺乏光明嗎?假如我們真的生活在黑暗中的話。
命案的結局和呼瑪沉船
六月二十二日午夜十一時火車到達塔河站,我幾乎不假思索就下了車。外面下著毛毛細雨,月台上奶白色的燈裹在雨霧中,朦朧極了。出站者把站台覆了雨的水泥地面踩得噗噗直響驗票員在飛蛾撲繞的昏暗燈下對著我的票查看了半晌,然後提示我:“你的票是到加格達奇的,這裡是塔河。”
我說:“我就想在塔河下車。”
我出了站,站前廣場上停著各種型號的接站車,司機大開著車燈,雨中的車燈恰似一輪輪蒸騰的月亮。我走下水泥台階,步上另一條比較寬敞的道路。路燈一副活得很累的樣子,虛弱蒼白,一些熟悉的建築出現在面前。走到十字街口的時候,行人幾乎不見了,風吹雨打,暗夜行路,真有點探險的味道。我信心百倍地沿著向東的路一直走下去,不久就在路的盡頭看到了墨一般亂潑著的楊樹林和林畔喧囂的呼瑪河水,我的意識中驀然閃出一點亮色。我沿著堤壩走向城北那片零亂的居民區。道路泥濘不堪,我不時掉進水窪里,沒了腳踝。沒有一個行人,除了我、雨、攪和著泥水的路面,就是那些陳屍般的房屋了。走著,走著,我看見了一幢有著高高門樓的房子,那長長的院子和大門外摞起的樣子和板方材,驀然使我覺得家的存在。我熟練地找到門鈴的位置,摁響它,三兩分鐘的等待後,屋子裡的燈那麼燦爛地亮了,它把整個雨夜都照得感動了,一股暖流通遍全身,屋門被打開,我聽見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誰呀?”
“是我。”我淚流滿面。
母親驚叫了一聲我的辱名,連忙出來開大門。我穿過整潔的院子進了屋子。母親嗔怪我為什麼不事先打個電報,這麼遠一個人從車站走來會有危險的。接著她拿出干慡衣服讓我換上。姐姐一家人全都被擾醒了,小外甥睡眼惺忪地赤著腳跳下地,扯著我的衣角說:“姨買糖。”
母親問:“這次回來能住幾天?”
我說:“我是去漠河回來路過這兒。我去看白夜了。”
“是嗎?”母親喜出望外地問,“你姥好嗎?”
“我沒見到她。”我說,“到北極村已經是半夜了,車只停了一會兒就回來了。” 我撒謊的時候憶起了北極村的外祖母,她就住在黑龍江畔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裡,而那房子誕生了我。一切都回到我身邊了,我曾在永安住過十五年,後來我祖父和父親被葬在那裡後我們就搬到了塔河。
“一次多麼不可思議的旅行。”我對自己說。
我在那個溫馨的雨夜中睡得很踏實。第二天早晨起床,屋外陽光燦爛,菜園一片青翠,母親正在給柿子秧打杈。她對我說,最近出了兩樁橫事,一個出在呼瑪,一個出在塔河。母親說呼瑪一艘私人運煤的船才走出呼瑪沒多久,就被黑龍口吞沒了,這是繼一九六七、一九八一年以來的又一次沉船。船無影無蹤,人的屍首也撈不上來。
我問是不是到古蓮河煤礦運煤的船?船主的妹妹在江邊開了家飯店?
母親怪異地看了我一眼:“你已經知道了?船主的妹妹真的是開飯店的,聽說她天天站在岸邊哭,神色不大對了。”母親嘆息了一聲。
看來馬孔多拒絕上船是有道理的。
母親接著又說塔河發生的一樁兇殺案:“站前廣場榮興清真飯館的老闆娘秋棠讓人給殺了。身上挨了十七刀。除了在爐膛里找到一把已燒得不成樣子的匕首外,再也沒有其它線索了;死者的男人天天到公安局去哭,要他們儘快找到兇手。唉,這種對女人痴心的男人真是少見了。”母親將打下的柿子杈扔到院外。
我問:“秋棠下葬了嗎?”
母親說:“解剖完就下葬了。”
我說:“難道沒人懷疑秋棠的男人是兇手嗎?”
母親大驚失色道:“不要亂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得了手嗎?再說秋棠死後,那男人總是哭,不想過日子的架勢。店也要給賣了,人家都看上了那地段,但又嫌出了殺人案,犯忌諱,一時還難出手。”
“不久他會和一個裁fèng結婚的。”我說。
沒人會相信一個精神漫遊者發自肺腑的證詞的。沒有。我返回屋,坐在矮板凳上喝一碗金黃色的小米粥,粥的顏色和味道都是上乘,很對我的胃口。喝完粥,我穿上膠鞋到菜園中幫母親給柿子秧打杈,那被打下的秧杈流出的又濃又綠的汁水,弄了我滿手。
又兩封關懷來信
七月三日凌晨五時我回到了哈爾濱。公共汽車才啟動不久,裡面空得很,我揀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一些老人在街心花園練氣功、舞劍、扭大秧歌,小商販把賣早點的攤子支滿了街角。油條、大餅、豆腐腦、綠豆粥、鍋烙、豆漿,是這個城市早點的統治者。來自近郊做生意的農民背著新鮮蔬菜沿著林蔭道朝農貿市場走去,雖然是早晨,空氣涼慡得很,可他們已是汗流使背了。汽車沿著奮鬥路有條不紊地行駛,沿街的鋪子大半還沒開張,花花綠綠的牌匾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繚亂。兒童樂園早市那兒聚了黑壓壓一帶人。馬家溝石橋上出勞務的農工密密地排成行,等待僱主的挑選。又是一個平常的庸碌的城市中的日子。我在圖書館下了車,走向自己遙在八樓的小小居室。畢竟那是自己的屋子,雖然打開屋門灰塵累累,但見到了那些熟悉的物件仍然十分親切。我打水擦地,吸地毯上的灰,將髒了的窗簾換去,又把那套銀灰色的家具擦得一塵不染,然後才心安理得地上床歇息。我望著白色的天棚,想起了馬孔多,想起了漂流隊,我已隱隱覺得這次與馬孔多不同尋常的旅行意味著他與我的永訣。我下樓打開那像骨灰匣一樣的信箱,從中取出兩封信。一封是西暘的,一封是那個住在雞屁股底下的中年男人來的。
西暘的信是這樣寫的:
我相信你已經回到了哈爾濱,茅塞頓開了。我的本意是想把馬孔多的靈魂從你身上引開,所以可以毫不猶豫地預言那個做鬼也風流的馬孔多已經死了。他以最恰當的方式死了,這肯定是現實的結局。但願我這樣說沒有傷害你。
昨天我們在金山一帶闖入絕戶網,所幸沒有遇難,也許是馬孔多靈魂的庇護吧。
別為自己此次怪異的行為感到恐懼,你只要想想那是人的行為,就是正常的了。所以不必去看醫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與真正的靈魂結伴出遊的機會的,要相信自己。當我在黑龍江上漂流,一連幾個小時不見人煙,被青山、白雲、江水和鳥鳴所團團圍住時,我才明白,生命是如此渺茫,又如此充滿希望。如果你已經確證了馬孔多的死訊,請代我給他焚幾張紙。
西暘
我打開了另一封信:
我想首先應該告訴你這個不幸的消息,馬孔多離開土拉故後,已於六月十五日晚上七時許在由喀什去西藏的公路上死去了。那是一場罕見的車禍,一共死了五十七人,其中有三十六個男人,馬孔多是其中之一。他北京的單位已經派人來處理了他的善後問題。
我想人活著就是為了不斷承受各種苦難的。你從未來過土拉故,這裡的天空和空氣都對你非常有好處。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盼望你有一天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我相信馬孔多能給予你的,我也都能給予,甚至更好。
我期待著,不是你的信,而是你的敲門聲。
XXX
放下兩封信,我開始回憶六月十五日黃昏,當馬孔多歿於多災多難的新藏公路上時,我在幹什麼?毫無疑問,那時我正看電視,那個風度翩翩的男主持人站在熊熊爐火旁,我凝視爐火的那一瞬間看見了悄然而進的馬孔多。他微笑著向我走來,我產生了與他去看白夜的想法,於是六月十六日我買好了車票,事情的過程就是如此簡單。
我坐在沙發上,看著那冊中學時代用舊了的以藍色為基調的地圖冊,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的過早結束而黯然神傷。地圖中那個頻頻出現的廣闊藍色,該是人死後去的地方吧。
【
“我從不嚇唬我愛過的女人。”馬孔多緊緊地擁抱我一下,“你現在就去西暘那裡吧,明天就不要送我了。”
馬孔多轉身走上高崗,我拭乾淚朝狂歡的人群走去。簧火微明,鼓樂散亂,已經疲倦的人坐在沙灘上期待極光的出現。我找到西暘,告訴他我要連夜回西林吉。西暘一驚,問:“你不送馬孔多了?”
“他又帶了一個叫秋棠的女人。”我說,“明明是一個已經死了的人,他卻說她活著,真讓我害怕。”
“死人活在活人中,這是不足為奇的事,所以不必害怕。”西暘說,“凌晨一時有一輛縣委的小車要返回去,我跟他們打一聲招呼,你搭他們的車吧。明天上午我們將趕到源頭恩和哈達,有關漂流的一些活動我會寫信給你的。”
“請別和馬孔多計較,他胃不好,別讓他喝生水。”
西暘點點頭。
我和西暘走上高崗,北極村盡在眼前了。曙色微明,那些高大的木刻楞房屋看上去十分樸素和寧靜,我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沙灘上擁著如此多的人,而村子裡卻很安靜。我忽然明白,我們都是朝拜日光的聖徒,千里迢迢,為的只是更長久地感受一次陽光的照拂。我們真的就如此缺乏光明嗎?假如我們真的生活在黑暗中的話。
命案的結局和呼瑪沉船
六月二十二日午夜十一時火車到達塔河站,我幾乎不假思索就下了車。外面下著毛毛細雨,月台上奶白色的燈裹在雨霧中,朦朧極了。出站者把站台覆了雨的水泥地面踩得噗噗直響驗票員在飛蛾撲繞的昏暗燈下對著我的票查看了半晌,然後提示我:“你的票是到加格達奇的,這裡是塔河。”
我說:“我就想在塔河下車。”
我出了站,站前廣場上停著各種型號的接站車,司機大開著車燈,雨中的車燈恰似一輪輪蒸騰的月亮。我走下水泥台階,步上另一條比較寬敞的道路。路燈一副活得很累的樣子,虛弱蒼白,一些熟悉的建築出現在面前。走到十字街口的時候,行人幾乎不見了,風吹雨打,暗夜行路,真有點探險的味道。我信心百倍地沿著向東的路一直走下去,不久就在路的盡頭看到了墨一般亂潑著的楊樹林和林畔喧囂的呼瑪河水,我的意識中驀然閃出一點亮色。我沿著堤壩走向城北那片零亂的居民區。道路泥濘不堪,我不時掉進水窪里,沒了腳踝。沒有一個行人,除了我、雨、攪和著泥水的路面,就是那些陳屍般的房屋了。走著,走著,我看見了一幢有著高高門樓的房子,那長長的院子和大門外摞起的樣子和板方材,驀然使我覺得家的存在。我熟練地找到門鈴的位置,摁響它,三兩分鐘的等待後,屋子裡的燈那麼燦爛地亮了,它把整個雨夜都照得感動了,一股暖流通遍全身,屋門被打開,我聽見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誰呀?”
“是我。”我淚流滿面。
母親驚叫了一聲我的辱名,連忙出來開大門。我穿過整潔的院子進了屋子。母親嗔怪我為什麼不事先打個電報,這麼遠一個人從車站走來會有危險的。接著她拿出干慡衣服讓我換上。姐姐一家人全都被擾醒了,小外甥睡眼惺忪地赤著腳跳下地,扯著我的衣角說:“姨買糖。”
母親問:“這次回來能住幾天?”
我說:“我是去漠河回來路過這兒。我去看白夜了。”
“是嗎?”母親喜出望外地問,“你姥好嗎?”
“我沒見到她。”我說,“到北極村已經是半夜了,車只停了一會兒就回來了。” 我撒謊的時候憶起了北極村的外祖母,她就住在黑龍江畔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裡,而那房子誕生了我。一切都回到我身邊了,我曾在永安住過十五年,後來我祖父和父親被葬在那裡後我們就搬到了塔河。
“一次多麼不可思議的旅行。”我對自己說。
我在那個溫馨的雨夜中睡得很踏實。第二天早晨起床,屋外陽光燦爛,菜園一片青翠,母親正在給柿子秧打杈。她對我說,最近出了兩樁橫事,一個出在呼瑪,一個出在塔河。母親說呼瑪一艘私人運煤的船才走出呼瑪沒多久,就被黑龍口吞沒了,這是繼一九六七、一九八一年以來的又一次沉船。船無影無蹤,人的屍首也撈不上來。
我問是不是到古蓮河煤礦運煤的船?船主的妹妹在江邊開了家飯店?
母親怪異地看了我一眼:“你已經知道了?船主的妹妹真的是開飯店的,聽說她天天站在岸邊哭,神色不大對了。”母親嘆息了一聲。
看來馬孔多拒絕上船是有道理的。
母親接著又說塔河發生的一樁兇殺案:“站前廣場榮興清真飯館的老闆娘秋棠讓人給殺了。身上挨了十七刀。除了在爐膛里找到一把已燒得不成樣子的匕首外,再也沒有其它線索了;死者的男人天天到公安局去哭,要他們儘快找到兇手。唉,這種對女人痴心的男人真是少見了。”母親將打下的柿子杈扔到院外。
我問:“秋棠下葬了嗎?”
母親說:“解剖完就下葬了。”
我說:“難道沒人懷疑秋棠的男人是兇手嗎?”
母親大驚失色道:“不要亂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得了手嗎?再說秋棠死後,那男人總是哭,不想過日子的架勢。店也要給賣了,人家都看上了那地段,但又嫌出了殺人案,犯忌諱,一時還難出手。”
“不久他會和一個裁fèng結婚的。”我說。
沒人會相信一個精神漫遊者發自肺腑的證詞的。沒有。我返回屋,坐在矮板凳上喝一碗金黃色的小米粥,粥的顏色和味道都是上乘,很對我的胃口。喝完粥,我穿上膠鞋到菜園中幫母親給柿子秧打杈,那被打下的秧杈流出的又濃又綠的汁水,弄了我滿手。
又兩封關懷來信
七月三日凌晨五時我回到了哈爾濱。公共汽車才啟動不久,裡面空得很,我揀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一些老人在街心花園練氣功、舞劍、扭大秧歌,小商販把賣早點的攤子支滿了街角。油條、大餅、豆腐腦、綠豆粥、鍋烙、豆漿,是這個城市早點的統治者。來自近郊做生意的農民背著新鮮蔬菜沿著林蔭道朝農貿市場走去,雖然是早晨,空氣涼慡得很,可他們已是汗流使背了。汽車沿著奮鬥路有條不紊地行駛,沿街的鋪子大半還沒開張,花花綠綠的牌匾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繚亂。兒童樂園早市那兒聚了黑壓壓一帶人。馬家溝石橋上出勞務的農工密密地排成行,等待僱主的挑選。又是一個平常的庸碌的城市中的日子。我在圖書館下了車,走向自己遙在八樓的小小居室。畢竟那是自己的屋子,雖然打開屋門灰塵累累,但見到了那些熟悉的物件仍然十分親切。我打水擦地,吸地毯上的灰,將髒了的窗簾換去,又把那套銀灰色的家具擦得一塵不染,然後才心安理得地上床歇息。我望著白色的天棚,想起了馬孔多,想起了漂流隊,我已隱隱覺得這次與馬孔多不同尋常的旅行意味著他與我的永訣。我下樓打開那像骨灰匣一樣的信箱,從中取出兩封信。一封是西暘的,一封是那個住在雞屁股底下的中年男人來的。
西暘的信是這樣寫的:
我相信你已經回到了哈爾濱,茅塞頓開了。我的本意是想把馬孔多的靈魂從你身上引開,所以可以毫不猶豫地預言那個做鬼也風流的馬孔多已經死了。他以最恰當的方式死了,這肯定是現實的結局。但願我這樣說沒有傷害你。
昨天我們在金山一帶闖入絕戶網,所幸沒有遇難,也許是馬孔多靈魂的庇護吧。
別為自己此次怪異的行為感到恐懼,你只要想想那是人的行為,就是正常的了。所以不必去看醫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與真正的靈魂結伴出遊的機會的,要相信自己。當我在黑龍江上漂流,一連幾個小時不見人煙,被青山、白雲、江水和鳥鳴所團團圍住時,我才明白,生命是如此渺茫,又如此充滿希望。如果你已經確證了馬孔多的死訊,請代我給他焚幾張紙。
西暘
我打開了另一封信:
我想首先應該告訴你這個不幸的消息,馬孔多離開土拉故後,已於六月十五日晚上七時許在由喀什去西藏的公路上死去了。那是一場罕見的車禍,一共死了五十七人,其中有三十六個男人,馬孔多是其中之一。他北京的單位已經派人來處理了他的善後問題。
我想人活著就是為了不斷承受各種苦難的。你從未來過土拉故,這裡的天空和空氣都對你非常有好處。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盼望你有一天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我相信馬孔多能給予你的,我也都能給予,甚至更好。
我期待著,不是你的信,而是你的敲門聲。
XXX
放下兩封信,我開始回憶六月十五日黃昏,當馬孔多歿於多災多難的新藏公路上時,我在幹什麼?毫無疑問,那時我正看電視,那個風度翩翩的男主持人站在熊熊爐火旁,我凝視爐火的那一瞬間看見了悄然而進的馬孔多。他微笑著向我走來,我產生了與他去看白夜的想法,於是六月十六日我買好了車票,事情的過程就是如此簡單。
我坐在沙發上,看著那冊中學時代用舊了的以藍色為基調的地圖冊,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的過早結束而黯然神傷。地圖中那個頻頻出現的廣闊藍色,該是人死後去的地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