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那陡然清醒的臉和火車站的那兩人的臉是同款的,只是比起他們要年輕了不少。
還是蘇舒首先反應了過來,讓他主動讓位。
後面的一下午,蘇舒都如坐針氈。
沒有這麼巧的事的。這麼短的一段時間內居然見到了三個長得一樣的人,而其中兩個都離奇地被火車撞死了,這絕不可能是巧合。
只有可能是自己設計的劇情。
可是這樣的劇情到底……是在哪一篇文中呢?
她的坑太多,實在是回想不起來,只能時不時地裝作無意地看看自己的同桌。
而他也著實對得起父親對他的評價,基本上前兩節課都躺著過去了。
只有一次,在蘇舒突然看向他時,她發現對方正盯著她,那個樣子……好像看了很久。
那個樣子就像是他想從蘇舒身上探究到一點什麼東西一樣。
“你……知道被火車撞了是什麼感覺嗎?”課間的某一刻,在周圍只有梁曉和蘇舒兩人的時候,梁曉突然這樣問道。
蘇舒心猛地一顫,但面色如常:
“啊?我不知道。你問這個幹什麼?”
目前一切情況她都不清楚,只能讓自己先矢口否認到底,把自己置於暗處觀察。
至少梁曉的問題讓她明白了一點:這個人,可能就是那個白衣的男子。
因為只有那個人注意到了她,而且被她給害死了。
對於蘇舒而言,梁曉可能是被她無意殺掉的人。
對於梁曉而言,蘇舒則是親眼目睹他的殺人行徑的人。
這一點,足以讓蘇舒警惕到底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兩章寫的有點匆忙,總覺得要整改下,後續看有沒有辦法修正下吧
☆、第19章
下午的後兩節課原本是數學課,卻突然換成了數學考試。
不對,這個“突然”只是對蘇舒這個半路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來說是這樣。其他人之前就得知了這個消息,就連身旁看似學渣的梁曉也是如此。
蘇舒有些好奇看似淡定的梁曉是準備怎麼度過這個考試的。如果他確實考不及格,那可就是蘇舒少有的設定成廢材的主角了。這樣她就能進一步縮小自己回憶的範圍了。
所以,她時不時地隱蔽地朝梁曉那邊看幾眼。
在接收到老師犀利的幾記目光後,她也只得無奈放棄,精攻自己的試卷。
呵……高中數學嘛。哪怕時間過了好幾年,她依舊能完全搞定這些題目——她當初可是少有的數學全校第一,英語全班倒數的偏科型女學霸。
她不知道的是。繼她偷看後,她周圍的人都開始偷看她了。
其中包括坐在梁曉身後的女生,以及梁曉本人。連老師也將目光若有若無地偏向蘇舒——這孩子,做那麼快,是徹底自暴自棄了嗎?
眾人一邊驚訝“蘇舒”的突然轉變,一邊也像老師一樣尋思她是否自暴自棄了。
畢竟,蘇舒的身份的設定似乎是個學渣,而現在的蘇舒做題的風格十分特別,完全不像是個學渣——只要不是特別難的題目,她就先寫個答案,後面再來補過程。
什麼?你說沒過程怎麼得結果?
對於學霸來說,過程是拖延時間的累贅。一個題目只要看一遍,蘇舒就能看穿它的套路,然後明白它的解法,最後心算或者在草稿上算一下反而是最省時間精力的。
至於英語就完全靠死記硬背了,蘇舒根本玩不轉。
這樣的做法導致老師過了一會兒嘆了口氣,還是將目光放在別人身上。
蘇舒周圍的人猶豫著還是沒人敢信她連過程都沒有的答案,大家都看看就算了,沒人敢抄。
但梁曉是個意外。
也不知道他是哪來的對蘇舒的信心和“勇氣”,一路抄了下來。
比起自己,這才叫自暴自棄吧?被抄到最後一題才發現的蘇舒如是在心裡感慨著,並不斷思索著自己到底在什麼作品裡塑造了這麼一個苦逼廢材的主角。
這樣想著的蘇舒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設定……似乎也是個學渣?
那麼,這全對的答案……還是不行的吧。
嗯?你問還沒批改怎麼知道是全對?
這是學霸的領域。
蘇舒想了想,將自己的試卷的大題的答案改了好幾個,而且這幾題全部都不寫過程,造成了她瞎寫的假象。最後將選擇題、填空題等也故意改錯了幾個。算下來大概是90分左右(滿分150)——這是她能接受的最低分數,也只比及格分多一點點。
這樣做的時候,她很有閒心地觀察了下身旁疑似學渣的梁曉。
梁曉沒有跟著改。他直接所有題都不寫過程,但最後選擇性抄下了她的答案,粗略看一眼居然基本上都是對的。
這是……懶得改,還是他壓根就知道什麼是對的?
但是這些疑問都隨著放學而結束了。梁曉是第一個走的,其他人都瘋魔地不願立刻離開,而是繼續留著刷一會兒題。
至少這一點,挺像是學渣的。
蘇舒想了想,決定自己也學學他的樣子趕緊離開。
沒想到她半路被老師叫住了。交談一番才發現老師並非是要對她“不測”,而是讓她晚自習的時候把梁曉忘在老師這裡的作業本轉交給他。
這樣一來蘇舒反而不急著去吃晚飯了,而是坐著查看梁曉的作業本——現在的她極度缺乏信息,能多了解點就抓住機會。
而且作業這種東西不就是給人看的嗎?她想起了自己的作業本當年被人瘋傳的盛景,心裡的那麼一點點不適感也被強行壓下了。
結果證實了她的猜測:梁曉確實是個學渣,一本作業本里居然大部分是錯的,少有的做正確了的題過程看起來也不甚完美。
看著這樣一本作業本,蘇舒就有種強烈的替作業本主任改正的強迫症。然而她不能改,於是只能將強迫症轉移到別的方向——比如梁曉的字。
可這一觀察,她就發現了一點異常。
眾所周知,從初中開始,數學的解答過程的第一個字必定是個“解”,後面再跟個冒號。也就是說,這個“解”絕對是在寫數學作業中和考試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
這個字每個人都寫的風格各異,比起名字更能顯示出差別,更能代表那個人。
梁曉則不是這樣,他作業本上的“解”和試卷上的“解”居然是有點不一樣的。
蘇舒憑自己的仔細觀察和感覺來看,外型上,這兩種“解”很相似,但作業本上的“解”似乎少了試卷上的“解”的坦蕩大氣,像是兩個人寫的一樣。
蘇舒一向腦洞很大,再加上此刻是在腦洞世界裡,她一下想到了一種可怕的可能性:難道寫作業的梁曉和考試的梁曉不是同一個人?
很快,休息時間結束,她迎來了這個世界的晚自習。
晚自習的最後一節課沒有老師上課,眾人都抓緊這一節課的時間拼命寫作業。
還是蘇舒首先反應了過來,讓他主動讓位。
後面的一下午,蘇舒都如坐針氈。
沒有這麼巧的事的。這麼短的一段時間內居然見到了三個長得一樣的人,而其中兩個都離奇地被火車撞死了,這絕不可能是巧合。
只有可能是自己設計的劇情。
可是這樣的劇情到底……是在哪一篇文中呢?
她的坑太多,實在是回想不起來,只能時不時地裝作無意地看看自己的同桌。
而他也著實對得起父親對他的評價,基本上前兩節課都躺著過去了。
只有一次,在蘇舒突然看向他時,她發現對方正盯著她,那個樣子……好像看了很久。
那個樣子就像是他想從蘇舒身上探究到一點什麼東西一樣。
“你……知道被火車撞了是什麼感覺嗎?”課間的某一刻,在周圍只有梁曉和蘇舒兩人的時候,梁曉突然這樣問道。
蘇舒心猛地一顫,但面色如常:
“啊?我不知道。你問這個幹什麼?”
目前一切情況她都不清楚,只能讓自己先矢口否認到底,把自己置於暗處觀察。
至少梁曉的問題讓她明白了一點:這個人,可能就是那個白衣的男子。
因為只有那個人注意到了她,而且被她給害死了。
對於蘇舒而言,梁曉可能是被她無意殺掉的人。
對於梁曉而言,蘇舒則是親眼目睹他的殺人行徑的人。
這一點,足以讓蘇舒警惕到底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兩章寫的有點匆忙,總覺得要整改下,後續看有沒有辦法修正下吧
☆、第19章
下午的後兩節課原本是數學課,卻突然換成了數學考試。
不對,這個“突然”只是對蘇舒這個半路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來說是這樣。其他人之前就得知了這個消息,就連身旁看似學渣的梁曉也是如此。
蘇舒有些好奇看似淡定的梁曉是準備怎麼度過這個考試的。如果他確實考不及格,那可就是蘇舒少有的設定成廢材的主角了。這樣她就能進一步縮小自己回憶的範圍了。
所以,她時不時地隱蔽地朝梁曉那邊看幾眼。
在接收到老師犀利的幾記目光後,她也只得無奈放棄,精攻自己的試卷。
呵……高中數學嘛。哪怕時間過了好幾年,她依舊能完全搞定這些題目——她當初可是少有的數學全校第一,英語全班倒數的偏科型女學霸。
她不知道的是。繼她偷看後,她周圍的人都開始偷看她了。
其中包括坐在梁曉身後的女生,以及梁曉本人。連老師也將目光若有若無地偏向蘇舒——這孩子,做那麼快,是徹底自暴自棄了嗎?
眾人一邊驚訝“蘇舒”的突然轉變,一邊也像老師一樣尋思她是否自暴自棄了。
畢竟,蘇舒的身份的設定似乎是個學渣,而現在的蘇舒做題的風格十分特別,完全不像是個學渣——只要不是特別難的題目,她就先寫個答案,後面再來補過程。
什麼?你說沒過程怎麼得結果?
對於學霸來說,過程是拖延時間的累贅。一個題目只要看一遍,蘇舒就能看穿它的套路,然後明白它的解法,最後心算或者在草稿上算一下反而是最省時間精力的。
至於英語就完全靠死記硬背了,蘇舒根本玩不轉。
這樣的做法導致老師過了一會兒嘆了口氣,還是將目光放在別人身上。
蘇舒周圍的人猶豫著還是沒人敢信她連過程都沒有的答案,大家都看看就算了,沒人敢抄。
但梁曉是個意外。
也不知道他是哪來的對蘇舒的信心和“勇氣”,一路抄了下來。
比起自己,這才叫自暴自棄吧?被抄到最後一題才發現的蘇舒如是在心裡感慨著,並不斷思索著自己到底在什麼作品裡塑造了這麼一個苦逼廢材的主角。
這樣想著的蘇舒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設定……似乎也是個學渣?
那麼,這全對的答案……還是不行的吧。
嗯?你問還沒批改怎麼知道是全對?
這是學霸的領域。
蘇舒想了想,將自己的試卷的大題的答案改了好幾個,而且這幾題全部都不寫過程,造成了她瞎寫的假象。最後將選擇題、填空題等也故意改錯了幾個。算下來大概是90分左右(滿分150)——這是她能接受的最低分數,也只比及格分多一點點。
這樣做的時候,她很有閒心地觀察了下身旁疑似學渣的梁曉。
梁曉沒有跟著改。他直接所有題都不寫過程,但最後選擇性抄下了她的答案,粗略看一眼居然基本上都是對的。
這是……懶得改,還是他壓根就知道什麼是對的?
但是這些疑問都隨著放學而結束了。梁曉是第一個走的,其他人都瘋魔地不願立刻離開,而是繼續留著刷一會兒題。
至少這一點,挺像是學渣的。
蘇舒想了想,決定自己也學學他的樣子趕緊離開。
沒想到她半路被老師叫住了。交談一番才發現老師並非是要對她“不測”,而是讓她晚自習的時候把梁曉忘在老師這裡的作業本轉交給他。
這樣一來蘇舒反而不急著去吃晚飯了,而是坐著查看梁曉的作業本——現在的她極度缺乏信息,能多了解點就抓住機會。
而且作業這種東西不就是給人看的嗎?她想起了自己的作業本當年被人瘋傳的盛景,心裡的那麼一點點不適感也被強行壓下了。
結果證實了她的猜測:梁曉確實是個學渣,一本作業本里居然大部分是錯的,少有的做正確了的題過程看起來也不甚完美。
看著這樣一本作業本,蘇舒就有種強烈的替作業本主任改正的強迫症。然而她不能改,於是只能將強迫症轉移到別的方向——比如梁曉的字。
可這一觀察,她就發現了一點異常。
眾所周知,從初中開始,數學的解答過程的第一個字必定是個“解”,後面再跟個冒號。也就是說,這個“解”絕對是在寫數學作業中和考試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
這個字每個人都寫的風格各異,比起名字更能顯示出差別,更能代表那個人。
梁曉則不是這樣,他作業本上的“解”和試卷上的“解”居然是有點不一樣的。
蘇舒憑自己的仔細觀察和感覺來看,外型上,這兩種“解”很相似,但作業本上的“解”似乎少了試卷上的“解”的坦蕩大氣,像是兩個人寫的一樣。
蘇舒一向腦洞很大,再加上此刻是在腦洞世界裡,她一下想到了一種可怕的可能性:難道寫作業的梁曉和考試的梁曉不是同一個人?
很快,休息時間結束,她迎來了這個世界的晚自習。
晚自習的最後一節課沒有老師上課,眾人都抓緊這一節課的時間拼命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