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光珍忍不住去細看每一個字,他覺得每一個字都整齊流暢,筆筆到位,十分規矩,看上去賞心悅目。

  他想,「好看是好看,但看不出風骨了啊。」

  毛筆字要看出風骨,最明顯的就是筆鋒處。比如『勾』『點』『撇』,在寫的時候通過收筆來展現寫字之人的狂氣。

  但黎錦的字在這些方面都很規矩,會讓人忍不住讚嘆太過整齊秀麗。

  故此,周光珍才會有上面那句感慨。

  但當他開始動筆謄抄的時候,就發現字跡不是沒有風骨,每一豎、每一橫都端正無比,字跡濃淡乾濕也都適宜得當。

  周光珍忍不住敲自己腦袋,心裡自嘲道:「這哪是沒有風骨,整篇文章就是答卷之人的骨氣啊!」

  這也是他打眼一看,就被震撼到的原因。

  館閣體超於楷書,但卻脫不掉楷書的影子,楷書本來就講究端正整齊。

  他們身為翰林,不知看過多少整齊的答卷和書法,剛剛能忍不住讚嘆,當然不僅僅因為通篇字跡整齊,更是因為挑不出一點不對。

  ——原來,答卷之人對書法的運用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周光珍想要慢慢的謄抄,仔細去品味這篇書法作品……不對,這張答卷,但每位翰林的工作量都是一定的,他還是得在規定的時間裡抄完所有答卷。

  所以,他只能快速的謄抄。

  周光珍內心不禁有些遺憾,生平能見到這麼好的字,卻沒時間細細品味。

  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但當他繼續謄抄的時候,周光珍就發現,這篇文章不僅字好,就連內容都是逐一遞進,環環相扣。

  答卷之人討論的點子新穎又不超脫實際,仔細去想,其實現的可能性很高很高。

  周光珍不禁崇拜起來,如果不是還怕掉了烏紗帽,他真的想拆開封條,看看這份答卷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這樣的才情正是平生罕見。

  只可惜周光珍慫,他不敢這麼做。

  他只能默默地抄完後,依依不捨的把這份答卷放在謄抄完的那一摞上面,然後再被侍衛拿走。

  周光珍能成為翰林,又是此次會試的考官之一,自己本身學識就十分出色,一手柳體更是十分出色。

  他是六年前出身二甲的進士,更是所有進士中年紀最小的,就連同年的狀元郎,他都沒這麼欽佩過。

  如今,卻十分佩服這位素未蒙面的舉人來。

  周光珍想,若是禮部主考官和他想法一樣,那這人就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成為會元,他也就能知道這位到底是誰了。

  想到這裡,周光珍不禁十分感激之前出聲的那位,他現在挪窩可是挪的心甘情願,不然,怎麼有機會為這樣的答卷謄抄呢。

  而之前出聲的那位翰林,抬起頭瞥見周光珍眼裡的興奮和讚賞,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他怎麼就不能淡定一點呢!

  考官們加班加點忙了半宿,而黎錦又在寅時剛出頭就起床,準備去參加第二場考試。

  有了第一回 的經驗,黎錦再次看到泡澡檢查身體,心裡的接受程度也高了點。

  第二場主要考策問,不同於第一場的寫文章,策問翻譯過來就是簡答題。

  第二場分為五道策問,每一道由若干小問組成,大致可以分為訓詁、水利、兵制、國之策略問題等等。

  訓詁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名詞解釋,主旨在於解釋詞義、音韻、語法、修辭等等,考驗的還是學生的基本功。

  訓詁題在整個會試中占的比重不大,因為一般人都可以寫的很準確。

  但若是這一場掉鏈子,那卻是會影響整個會試的排名評定。

  而水利、兵制等都與往年考的問題大不相同,從去年萬雲參加會試那會兒開始,考題就不單單是『水利制度需要用什麼方法改進』,而是加了算學問題進去。

  比如萬雲就跟黎錦說過,他會試那會兒直接就考了『治水需要多少石頭和泥土,才能防洪』。

  這就得學生十分了解每年的降雨量、河床高度等才能作答。

  黎錦寫完訓詁題,看到水利算經題,他早有準備,開始打草稿計算。

  過了會兒,隔壁的仁兄似乎也做到這一題,黎錦甚至聽到他叫喊:「完了。」

  最近的題目也確實越來越刁鑽了,但也更加落在實地,讓那些只會溜須拍馬的人不再有投機取巧的機會。

  第三場考試是時策,答卷最後還有作賦和作詩,黎錦在詩詞方面鑽研不多,寫完時策草稿後,先把詩作寫好,再做謄寫。

  整整九天的春闈就以黎錦寫完詩作作為結尾。

  他走到家門口,小包子像小炮彈一樣撞進他懷裡,黎錦把書籃遞給小茶,然後把小包子抱起來。

  包子用手抓黎錦的耳朵,只摸到一手冰涼。

  他直接整個人抱著爹爹的脖子,小腦袋瓜也蹭著爹爹,「包子給爹爹取暖。」

  前兩次黎錦回來都很累,又要為第二日的考試做準備,秦慕文沒讓包子纏著爹爹。

  小包子都感覺自己這個小火爐不稱職了。

  黎錦抱著他回屋,秦慕文端著薑湯進來,「驅驅寒氣。」

  黎錦被兩人的『糖衣炮彈』砸中,挨個揉了揉腦袋。

  其實秦慕文原本想要僱人給黎錦送披風,這樣黎錦考完出來就能直接穿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