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黎錦站在禮部規定的地方排隊,耳邊全都是周圍人牙齒忍不住打顫的聲音。

  過了會兒,終於開始唱號,被叫到號的人則按順序上前,搜身過後才能去參拜孔夫子像。

  與江南貢院的夫子廟類似,每個貢院都會有夫子像,而考生進入號房前,都得參拜夫子。

  「鴻雁村,黎錦。」

  黎錦被叫到,他把燈籠遞給旁邊的守衛,被保他的兩位教諭驗過身份,就跟著指引去搜身。

  黎錦把書籃放在案几上,自然人很快收走。

  而他則按照規定,脫下皮衣、外袍、中衣、褻褲。

  每一件衣服也都要被檢查過沒有夾帶和小抄,才能還給他們。

  與鄉試檢查不同的是,會試檢查的官差連考生的鞋襪都收去,摸了底子厚度,又查看裡面有無『夾腳』。

  夾腳便是有人故意在鞋尖的地方做的稍微薄一點,塞進去幾張小抄後,厚度與鞋子其他地方恰好一致,若不仔細檢查,還真的發現不了。

  不過,這會兒大家都是舉人出身,一個個也都知道帶小抄進來的後果。

  那可是直接會被革除功名!

  所以,就算如今檢查越來越嚴格,大家也都絲毫不見慌亂,畢竟心裡是真的坦蕩蕩。

  黎錦以為脫完檢查了就沒事,結果官差直接讓他去泡澡。

  泡了澡後才能擦乾換衣服。

  這麼折騰下來,每個人都檢查完,時間已經過了辰時。

  黎錦坐到號房裡的時候,只感覺泡完澡後身體有些地方沒擦乾,水跡直接氤在衣服上,讓人感覺愈發冷。

  但黎錦暫時也沒空管這些,他得把全部時間都用在答題上。

  會試的號房裡多了一個瓦罐,讓考生這三天都用瓦罐來裝排泄物。

  換個說法,也就是三天內不能出號房。

  更進一步,考生三天內吃喝拉撒睡都在在這長四尺(一米三)深不到五尺(一米五左右)的號房裡解決。

  當然,最重要的是寫出錦繡文章來。

  會試第一場與鄉試類似,考的都是四書文和五經文中與史論有關的部分,最耗時間,也是最考驗考生學識功底的一部分。

  想要給考官留下一個好印象,第一場必須答得出彩才行。

  黎錦這邊的第一題正是「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這道題看似好寫,只要了解周唐、秦魏的治國理念和歷史,解答出來並非難事。

  黎錦腦海中大概有了思路,開始看第二題。

  四書文的幾道題都必須作答,而五經文的題目依然是二十選四。

  所以,黎錦選擇先瀏覽完題目,他知道,每道題都答出來算合格。

  但文章若要真正寫的出彩,一定得一環扣一環。

  就像上次鄉試,黎錦能脫穎而出的很大原因就是他的五經文結合了水利、農桑、算經和造船四個點,環環相扣,才讓主考官眼前一亮。

  這次黎錦有個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四書文從史論開始題問,那他就側重自己想要引入的河運、造船,

  從周唐的大運河說起,『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此來引入自己看法。

  每篇文章都層層遞進,讓自己的想法和結論深入考官的思維。

  這麼一想,黎錦的思路一下清晰許多,找准了自己的點,就開始一一的列舉點子。

  第一日,黎錦午時才看完所有題,他察覺自己坐的時間有點久,想要站起來的時候才發現腿部已經被凍麻了。

  他擱下筆,握手成拳,輕輕錘自己的小腿。

  等到小腿稍微可以活動的時候,黎錦給火盆里留了六分之一的炭火後點燃。他沒急著燒水,而是把土豆放在炭火上,隨即又把蔥油餅放在土豆上烤。

  冬日裡天冷,汗的揮發不像秋季那麼快,對水的需求也沒有秋季那麼大。

  餅子烤熱的時候,土豆還沒熟,黎錦先吃了餅子,復而找侍衛打了水,把鍋夾在火盆上,又把火盆挪到自己腳邊。

  這樣就當他在烤火了。

  有了火盆在身邊,身體的溫度也逐漸上升,等到炭火快燒完的時候,黎錦一邊喝熱水暖身子,一邊答題。

  他有了具體的思路,給文章起草來很快,但冬日裡天黑的早,黎錦覺得自己還沒寫到酉時(傍晚五到七點),號房裡就暗了下來。

  黎錦強撐到自己眼睛酸澀,才點燃蠟燭。

  他趁著自己文思泉湧,直接把三篇四書文都列了草稿,才吹滅燭火,重新燒水,熱土豆吃。

  黎錦把剩下的白菜、蔥油餅和饅頭片包起來,打算晚上睡覺的時候把這些放在自己手邊。

  若是有老鼠來,他也能第一時間趕走。

  黎錦晚上不打算生火,冷一點沒關係,可千萬不能釀成火災。

  曾經就有考生半夜怕冷,生者火盆睡覺,號房本來就小,稍微翻個身就撲到火盆上。

  最後硬生生燒了號房,也燒死了幾十位位置離他近的舉人。

  所以說,科舉考試某些方面其實也是看命的。

  黎錦把兩塊木板並起來放在地上,把瓦罐堆在門邊,想了想,他又把熄滅了的火盆和竹籃放在瓦罐邊上。

  若是自己晚上不小心踢倒了瓦罐,那可能會硬生生敗壞他答題的心思。

  而答卷、起草的素紙都堆積在他腦袋邊上,這樣最為安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