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別、別慌,我們出來的時候小二不是還說幸好他們書肆隔音好,掌柜的在二樓聽不見。正好黎先生也不跟我們計較麼。」

  那個叫君卓的解元已經在茶館聽聞了黎錦最近的所作所為,內心只餘下佩服。

  他沉思了一會兒,道:「黎先生不與我們計較,那是他大人大量。我們也得表現出誠意來。我們算是到京城比較早的考生,後面來的指不定還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得在他們說出這等言論前攔住他們。」

  君卓到底是他們一省舉人的領頭人,他這麼一說,其他人紛紛附和:「君卓說的有道理。」

  下月初九春闈,只剩下短短三十天,黎錦停掉了書房的地龍,只留下一個火盆。

  他開始訓練自己抗凍的能力。

  雖說一般情況下他洗的都是冷水澡,但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春闈不比以前的縣試和院試,春闈得考整整九天,夜裡沒有被子,號房的門板若是透風,晚上絕對睡不好。

  指不定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發燒了。

  黎錦跟小夫郎說了,自己夜裡留宿在書房,提前讓身體進入這種狀態,以免考試時候掉鏈子。

  他還記得自己之前喝多了酒,怕熏著他,晚上想分床睡,夜裡小夫郎一個人委屈的捧著蠟燭來找他,所以得提前溝通。

  如今這種情況,秦慕文縱然心疼,也只能同意。

  黎錦則揉揉他的腦袋,只說了一個字:「乖。」

  第135章

  近日來,除非黎錦忙的脫不開身,一般情況下都會跟著祝善去都水清吏司研究船隻的改造。

  為了讓身體快速適應寒冷,他甚至只穿著薄薄的夾襖。

  寒冬季節,除了上朝的官員外,沒人穿的這麼單薄。畢竟官員們面聖之時不能有礙觀瞻。

  而路上行人的衣服都是有多厚加多厚,就連祝善都裹得稍顯臃腫。

  一路上,祝善瞅了黎錦好幾眼,雖說他知道黎錦馬上就要參加會試了,京城裡也有很多高門子弟會像黎錦這樣發狠地『折磨』自己。

  但理解歸理解,他看著黎錦那樣都覺得冷,可又沒法勸說黎錦。

  畢竟會試才是最重要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

  一陣蕭瑟的寒風吹來,祝善絲毫不顧風度,雙手各自抄進袖口裡,仿佛要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風才善罷甘休。

  又過了一旬,祝善再次跟黎錦走在一起,他不禁對黎錦身體的適應能力感到十分欽佩。

  畢竟最早黎錦穿的這麼薄,偶爾還會打個噴嚏,面色上也能看出來他在極力的忍耐。

  可如今黎錦行走間已經面色如常,好像完全感覺不到冷風一樣。

  祝善問他,黎錦笑道:「習慣了。」

  這真的不是他體質特殊,只是因為他每日鍛鍊和沖冷水澡已經堅持六年了,身體底子在那兒,才能調整得如此迅速。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很快就到了會試前夜。

  秦慕文認真的給他收拾書籃,一遍遍的清點物品。

  就連考場上的吃食,秦慕文都問了不少鄰居,做了好些花樣,可最後能帶進去的也不過三個蔥油餅,一些白菜葉,土豆和烤乾的饅頭片。

  其實若想帶肉今去也不是不可,只是書籃大小有限,若是考生能裝得下,也就隨他去了。

  但黎錦覺得肉不容易帶,就算是家裡人做好了,進入號房後也得用水燙熱了才能吃。

  春闈的炭盆可不僅僅做飯用,還得取暖,無數『先輩』用血淚凝成的經驗就是一個字,省。

  故此,黎錦跟秦慕文交流過後,還是打算帶一些簡單的乾糧,反正也只有九天,熬過來就是一條好漢。

  二月初九一大早,黎錦起來去院子裡洗漱,就看到主屋的油燈亮了起來。

  秦慕文出門給他倒水,復又為他挽起頭髮,系上緞帶。

  這會兒天還沒亮,寅時(三點)才過了一點,秦慕文去廚房熱了飯,兩人一起吃完,他打著燈籠,把黎錦送到正門口。

  秦慕文唇角勾起,露出他這幾天來的第一個笑容,然後飛快的主動親吻在黎錦唇角,

  「村里人都說我有福氣,我現在想把福氣全都給夫君,只希望夫君能萬事順遂。」

  黎錦眼眸里也帶著笑,揉揉他的腦袋:「小福星,我走了。」

  隨後,他開門,拎著書籃,打著燈籠去了京城貢院。

  今年也算是恩科,參加會試的考生沒有往年多,所以江南貢院並未開放。

  京城貢院已經擴建至九千多號房,足以容納所有的考生。

  雖說每三年全國只有兩千出頭的舉人,但科舉沿襲了這麼多年,舉人之數早就過了萬。

  往年南方水路結冰,不便出行的時候,皇帝會允許江南的考生直接在江南貢院參加會試。

  而南方文風較盛,在國家穩定的時候,甚至有過萬舉人在江南貢院參加會試的大場面。

  黎錦記得萬雲說過,江南貢院已經擴建至一萬八千多間號房,整條秦淮河邊上除了夫子廟就是貢院。

  如今陛下勤政愛民,百姓安居,讀書人也日益增多,看樣子以後還會繼續擴建。

  黎錦想,幸好他出生在平安穩定的時代。

  若是戰爭連綿,烽煙四起,指不定他就沒有科舉的機會。不過,他尚有不甚精通的中醫醫術傍身,以後真當個赤腳醫生,也能賺錢養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