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太后把康熙的病情稟報給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道:“玄燁這孩子就是性子執拗,不達目的不罷休,這一點很像他皇阿瑪。”皇太后道:“皇帝和先皇一樣勤政愛民,是好事呀。只不過這一次,各種事情都聚到一起了。他一下子吃不消。”太皇太后道:“給他個教訓也好!之前他也太自信了。”皇太后無奈的搖搖頭,道:“這大概是上天給大清的考驗。我倒是相信皇帝一定能度過這一關,他一直是個很聰明很有福氣的孩子。”太皇太后心想,但願如此!皇太后又道:“皇額娘,您真是沒有看錯!皇后年紀不大,卻能處變不驚,就算是我也沒有這氣度呀!我聽說皇帝病倒時,真是惶惶不安一點辦法也沒有。”太皇太后道:“你一向頌經念佛不問世事,遇事一時無法應對也很正常。筠兒和玄燁同舟共濟、歷經風雨,當然非尋常人能比!”皇太后點點頭,道:“筠兒這孩子和四貞倒是很相象,都是不讓鬚眉的巾幗豪傑。”太皇太后嘆息一聲,想到義女孔四貞被迫叛國,不禁悲從中來。

  鳳棲梧

  康熙昏昏沉沉的一直沒有醒,早朝已經停了兩天。第三天,他才醒來,勉強喝了點藥,又睡著了。皇后在他的病榻前坐了一會兒,毅然站起來走到暖閣外,道:“春華,叫梁九功通知上朝。秋實,去拿我的朝服來。”秋實驚愕道:“娘娘,您要代皇上上朝聽政?可是您已經有四個多月身孕了呀!”皇后淡然道:“照我的話去做吧!”秋實只好回坤寧宮去準備皇后的朝服珠冠。

  乾清宮裡,朝臣們三五成群,議論紛紛。這個說:“皇上的龍體不知大安沒有。”那個說:“也真是禍不單行,偏生這些天老佛爺也病了。”“誰說不是呢!朝廷現在四面受敵、內外交困,也沒個能做主的人在。”人人都對朝廷的前途未卜而擔心。

  梁九功指揮幾個太監在龍椅下首擺了張太師椅,上罩明黃盤龍繡鳳的靠墊和坐墊。大臣們正納悶,身著華貴團龍彩繡朝服、頭戴鑲珠嵌寶三層鳳冠的皇后緩緩從大殿一側走過來。

  大臣們先是彼此對視,後來紛紛下跪行禮,眾口一詞的三呼“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免禮!眾卿平身!”皇后走到丹陛下,威嚴的掃視群臣,道:“皇上龍體欠安,命本宮代為聽政。過幾天,他自會重新回朝。列位臣工可有本要奏?”

  幾位大臣奏報前方戰事,許多州縣的滿漢官員,在吳三桂的鐵蹄下,不是投降就是棄城逃亡。皇后道:“傳旨給安親王、康親王,如擒獲私自棄城逃亡者,就地處決,以儆效尤!已投降叛軍的巡撫、都督等各級官員,若有悔意,願棄暗投明的,既往不咎!”

  熊賜履上前道:“回皇后,楊起隆的叛軍已經占領了京西、大興,如何應對,還請皇后奏請皇上示下。”皇后想了想,道:“這件事皇上已經跟本宮交代過了。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其中必然有詐。他帶領的那些人,也不過烏合之眾。索額圖,你身兼負責京師安全的九門提督。剿滅亂黨,是你分內之事。皇上命你迅速調動京畿綠營兵馬,剿滅楊起隆等人。事若不成,你也不必回來了!”眾臣聽皇后對自己的叔叔下生死令,均是詫異心驚,敬畏之心頓起。

  索額圖知道皇后的苦心,忙取下頂戴花翎,道:“臣遵旨!臣以性命擔保,當為朝廷除掉楊起隆亂黨,以報皇上大恩!”皇后感激的向叔叔點點頭。明珠道:“皇后,察哈爾蒙古布爾尼的叛亂,皇上有沒有對策示下?”皇后沉吟道:“蒙古……”她思索片刻道:“布爾尼和吳三桂南北呼應,顯然是早有預謀,必須切斷他們的聯繫。可派誰去平亂好呢……”她站起來在御案前來回踱著步,最後的話聲音低的近乎自言自語。

  明珠見皇后半晌不語,有些著急,道:“皇后——”皇后嘆息一聲,道:“這件事,本宮回去要請示皇上和老佛爺。明天朝會上答覆,散朝吧!”從金水橋下來,她徑直往殿後走去。梁九功即刻宣布退朝,朝臣們也就四散而去。

  慈寧宮裡,太皇太后躺在床榻上,細心的聽皇后匯報朝會中所議政事,不住的點頭,道:“好啊!就這麼辦!”皇后道:“老佛爺,布爾尼的叛亂已成當務之急,孩兒冥思苦想,也未想到合適人選率軍平亂,實則朝中無將可派。”

  太皇太后道:“這些天,我也在想這事,終於讓我想起一個人來。保和殿大學士圖海,早年曾帶兵追隨太宗皇帝征戰多年。太宗皇帝稱他是員福將,有他參加的戰役,無論大小,總是能取得勝利。雖然他年國六旬,但是老當益壯、精神矍鑠。現在這個非常時期,是要借一借他的福氣和運氣了。”

  皇后點點頭,道:“將雖有了,只是朝廷無兵丁。”太皇太后沉思片刻,道:“各府的家奴兵丁加起來也有數萬之眾了。傳我懿旨,命各王公府第、滿漢大臣清點家奴男丁人數,盡數編入圖海麾下,組成討逆大軍。”皇后欽佩的微微笑道:“還是老佛爺有主意。”

  太皇太后嘆息一聲,道:“玄燁好點了嗎?”皇后道:“他還是時醒時睡的!早上醒了一會兒,孩兒服侍他喝了碗藥。”“筠兒呀,這些天就要靠你在外面支撐了!我替皇帝謝謝你,你是有身子的人,萬事小心才是。”太皇太后握著皇后的手,感慨的說。

  皇后道:“老佛爺不要見外。即便是尋常人家,丈夫病了,做妻子的也理應替他操持家務,何況是這麼大的國家!筠兒雖不才,也願為大清的江山社稷盡綿薄之力。”太皇太后道:“好好保重身子,你是不能再倒下了。”她慎重的叮囑了何嬤嬤幾句。

  皇后召見圖海和明珠,把太皇太后的懿旨傳達下去。圖海對太皇太后的信任激動不已,下跪領旨道:“奴才何德何能,竟敢擔當老祖宗如此信任。皇后,請轉告老佛爺,奴才就是肝腦塗地,也當為大清平定叛亂。”

  皇后頷首,又向明珠道:“明珠,你速回兵部擬旨,命京中所有王公大臣清點家奴男丁人數,報到兵部備案,組成討逆大軍,由圖海將軍率領,往察哈爾平亂。”明珠領旨而去。

  翌日,在朝堂上,皇后宣布了對圖海的任命。戶部尚書米思翰道:“兵將已定,可糧餉如何籌集呢?”皇后道:“本宮這裡有十萬兩,理藩院從蒙古四十九旗那裡籌集六十萬兩,其餘的還請各位再次慷慨解囊。算是朝廷向各位借銀如何?”朝臣們見皇后先拿出私房錢,不便推辭,紛紛捐銀。

  這時候,慈寧宮伺候太皇太后的蘇嬤嬤從殿外進來,朗聲道:“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後宮諸位太妃、皇妃、貴人,捐銀四十萬兩。”她向皇后肅了肅,皇后欣慰的淡淡一笑。

  佟國綱適時的站出來,道:“奴才願南下前線,追隨順承郡王共討吳賊!”皇帝的舅舅都親自請戰,眾人更是慷慨激昂,紛紛要求去前線。皇后擺手示意,他們才安靜下來。

  皇后道:“各位的心意,本宮都明白,前方需要將士浴血沙場,朝廷更需要賢臣出謀劃策。佟國綱,本宮命你帶著皇上的鎧甲一副前往荊州督戰,告訴將士們,皇上人雖在京里,但心和他們在一處!”

  皇后的話語一出,大臣們莫不佩服,帶皇帝的鎧甲往前線,如同親征。這一舉動不僅鼓舞士氣,而且可以威懾敵人。

  圖海的大軍浩浩蕩蕩的起程離京,寄託著無數人的希望。皇后破例親自送至德勝門外。

  回宮時,下起了鵝毛大雪。天地間很快白茫茫的一片。皇宮裡的屋檐上、樹枝上、甬道上,到處是飛舞的雪花。空氣冷得仿佛都要結成冰了。

  行至坤寧宮外,皇后穿著狐裘大氅從鳳輿上下來,道:“你們下去吧!本宮想自己走走。”侍衛們離開後,春華秋實緊緊跟著皇后。

  皇后步入坤寧門,見院落里的梅樹上落滿雪,道:“前兒叫你們綁的護花金鈴,你們綁了嗎?”春華道:“回娘娘,已經綁了。”

  皇后點點頭,走到從慈寧宮移植的那株白牡丹“白鶴臥雪”旁,道:“這株牡丹是老佛爺心愛之物,要好生照顧。別凍壞了!還有那些個茶花、海棠,都是皇上喜歡的,也要著人好好看護。這場雪勢必得下好幾天。”秋實道:“奴婢已經叫花匠們給各花都做了防護,再冷些也不打緊。”皇后讚許的點點頭。

  一陣朔風吹過,她忽然一陣心悸,差點昏倒。她在心裡告訴自己一定要支撐住,她不能在這時候倒下去。回暖閣後,春華服侍女主人睡下休息,勸道:“皇后,您已經操勞數日了,歇歇吧!您的身體本來就弱,又懷著孩子,萬一有個——皇上怪罪起來,奴婢十條命也陪不起。”

  皇后道:“你過去瞧瞧,皇上今天氣色如何?”春華道:“奴婢剛從昭仁殿過來,皇上已經用過午膳。”“他說什麼沒有?”皇后問。“皇上只說好好照顧皇后,其餘就沒有再說。奴婢瞧他精神還不是很好。”

  “誰在那邊照應皇上?”皇后惟恐下人伺候不周。“佟妃和宜貴人都在。”春華道。皇后點點頭,合上眼道:“佟妃老成持重,宜貴人心思縝密,有她們在,我也就放心了!”她疲倦的睡去,春華悉心的替她掖好被子。

  一連幾天,在太皇太后的輔佐下,皇后代康熙臨朝聽政,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在眾人悉心照顧下,康熙的精神也漸漸好轉。

  這一日,宜貴人在昭仁殿照顧康熙,兩人淡淡的說著話。康熙的精神比前幾天好多了,只是人清減了些。他道:“你阿瑪隨順承郡王去前方作戰,一切還好吧。”宜貴人道:“托您的福,阿瑪和哥哥們都平安無事。”“那就好!”康熙望著明黃的帳頂,有些心不在焉。

  宜貴人道:“臣妾聽說,皇后娘娘對自己的叔叔索額圖下生死令,很快就平定了京城亂黨。她真令人敬佩,難怪佟妃姐姐說,皇后足智多謀,十個男人也比不上她。”康熙驚訝的“噢”了一聲,道:“索額圖是難得的人才,但是一向自視甚高,而且他從一開始就反對撤藩。朕不在朝中,除了皇后,也確實沒有人能差遣的動他!”

  宜貴人點點頭。康熙道:“老佛爺病了,這幾日皇后又朝政纏身,無暇顧及。你心細,後宮的大小事務,你就代為處理吧。”宜貴人應了一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