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陸雲岩說道:“你說吧,他對於此案也略知一二。剛好一起參詳參詳。”
李師爺點頭繼續朗聲說道:“晚生去關河村查訪了大火燒過的殘礫,又走訪了幾家鄉民。只是著火當晚,正值夜深人靜,並無人證在場。”
陸雲岩點點頭,又問道:“關厚勤夫妻可是葬在關河村?”
師爺點頭答是。
陸雲澤則道:“那江寧友則是葬在雲州。這可怎麼辦?”
陸雲岩則道:“這也好辦,待我寫了堂諭,著外班捕快帶著仵作前去雲州,並請當地官府從旁協助,查驗屍身便可。待證據搜集再開堂審案。”
李師爺道:“大人果然高明,另外還可以順道傳那原告來此。”
李師爺看了看了左右,陸雲岩看他還有話說,便屏退了眾人,請他到內房說話。
李師爺掩上門道:“晚生在起火之地翻找多時並沒找到什麼證據。只是有半塊門板甚為稀奇。”
陸雲岩忙問:“怎麼稀奇法?”
“那門板下半部分已經被燒壞,上頭還有小半塊,但外面卻還插著一塊木棍。將門從外面鎖著了。晚生就問關家兩位婦人,兩人都說這門板確實是死者關厚勤夫婦所在房間上的。”陸雲岩聽了半晌不言,起身在屋裡轉了幾圈,緩緩問道:“李師爺,聽說你家也在附近。”
李師爺拱手答道:“晚生是本鎮下河村人。”
陸雲岩又問道:“那你對關家一家的糾葛可知道一些?”
李師爺偷眼觀瞧陸雲岩的臉色,字斟句酌的答道:“自是風聞一些。”
陸雲岩看他答得謹慎,再想想他這幾日的行止,似乎一直有所隱瞞,自己說什麼他都順著說。他自是相信屠蘇是無辜的,但同時也想將事情弄個清楚。他少年時也曾有過宏志,將來若有機會為官一方,一定要留清名在人間。這是他經手的第一個案件,心中當然希望辦得清楚妥當。
想到這裡,陸雲岩便嘆息道:“李師爺,當初崔大人把你推薦給本縣時,說你雖久困科場,但仗義執言,機敏公正。本縣也正是看中了這點,才欣然接納——是以你不必有其他想法,只管公事公辦即可。”
李師爺默想片刻,面有中愧意的說道:“大人明公高斷。晚生昔日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慚愧。晚生今日就實話實說了吧。不當之處還請大人指教。”陸雲岩點頭,示意他講。
李師爺道:“晚生先前對此事略有耳聞,再加上今日走訪,頗有一些拙見。那被告關屠蘇,年紀雖小,性子卻是潑辣果斷,多人稱她比男子還要強。她父親關厚勤與其母林氏一向不和,後來又不知怎的,關厚勤竟懷疑關屠蘇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在家時時常毒打。後來關厚勤離家出外行商,一去九年不歸。九年後——即是兩年前,突然衣錦還鄉。原來那關厚勤竟然在外停妻另娶,新婦便是雲州陶家的獨生女。”陸雲岩點頭道:“這些本縣略有耳聞。”
李師爺笑笑便略過這節,繼續往下說道:“那關厚勤先擱到一旁,我再與大人說另一件事,也是我聽來的,但我揣摩了一下應該大部分是真的。” 陸雲岩點頭,示意他往下說。
“事情也是發生兩年前,那關屠蘇大概十二歲時,關家在鎮上賣些小吃積了點小財,後來又租下了鋪子生意倒也紅火。就在這個時候,關屠蘇的祖母高氏和前二兒媳婦楊氏眼紅關家的生意,想來占便宜,那林氏是心軟之人,一向孝順,也想著乾脆遂了高氏的心愿罷了。誰知那關屠蘇卻堅持不願,又是叫窮,又是口出譏諷。嘴中說當初她家窮時,沒人肯來接濟,如今看自己富了就沾上來。人要要臉,樹要要皮之類的。高氏和楊氏憤恨不已,到處說她的不是。後來兩人見明的不成,便想來暗的。遂夥同鎮上的胡掌柜要將關屠蘇的娘林氏強嫁出去——那胡掌柜因為關家搶了自家的生意,眼紅心妒。再加上當時關厚勤被人訛傳死在外頭。林氏彼時名義上是個孀婦。因為林氏娘家不中用,婆家族人也受了高氏的好處一概不管,眼睜睜的看著林氏被逼嫁以吝嗇出名的胡員外……”陸雲岩聽到這裡,不由義憤填膺。
李師爺故意停頓到這裡,陸雲岩拿眼看他,他也不敢再賣關子,便將關屠蘇怎樣帶領眾人大鬧胡員外府,然後眾人驚奇的發現楊氏李代桃僵竟成了胡家婦,高氏心神恍惚之下被眾人踩傷,關耀祖夫婦氣得臥床不起的話說了一遍。
陸雲岩聽完,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這些話我先前也聽過,但本縣覺得這事她做不出來,或許是別人所為也不定。她當時只有十二,自小生在鄉間如何能想出這等環環相扣的計謀!”
李師爺卻怪怪的一笑道:“大人請再想想,當時的關家是牆倒眾人推,誰也不敢相幫,除了他們自己一家還能有誰?再看看關家四兄妹,大的關毛勇猛有餘,智計不足,二的關文乃是一謙謙書生,素習孔孟之道,四的乃是一稚齡女娃,更不用提。做此計者唯有關屠蘇也。還有那高氏楊氏以後皆是對她恨之入骨,那楊氏死之前還試圖誣害她家……”李師爺一件件有理有據的分析下來。
“楊氏也死了?”陸雲岩略一吃驚打斷李師爺的話插問道。
“楊氏剛死不久,此案是北安縣的知縣大人判的,已成定案。前面說過,那胡員外之吝嗇刻薄在全鄉出名,三個妻子皆是非正常死亡,楊氏忍耐不住,便夥同胡掌柜勒死了他,然後試圖嫁禍關家,不料卻被關家的帳房和忠僕發現。楊氏遂被拘捕,如今已死在牢中。不過,晚生聽聞她死前已近瘋癲,還說她此生最恨的不是胡員外,而是關屠蘇,都是關屠蘇毀了她。但知縣大人說她已然瘋癲,況關屠蘇是閨閣少女,嚴禁此話傳出來。”
陸雲岩越聽心越冷,臉色也愈來愈沉。
李師說完這番話後,陳詞結語道:“是以,晚生認為被告先是對嬸母祖父祖母不孝在前,又對其生父情義淡漠。倒有這個可能。眼下只需細心搜集證據,到時開堂審問便知真假。”陸雲岩心中翻湧不停,面上卻不露聲色。思索多時,才沉聲說道:“深勞師爺了,你先去歇息吧。本縣再著人去查。”李師爺拱拱手告退。陸雲岩獨自枯坐在案前,默然不語。
次日,陸雲岩派了幾個外班捕快帶著仵作前去雲州一是去驗江寧友的屍體,二是去傳原告關明珠。而這邊他又派了貼身小廝時時去關河村明查暗訪,越查他越覺得此案可疑之處甚大,越查心也越涼。同時他又派人暗暗盯著關家食肆,不過關屠蘇仍是跟往常一樣進進出出。只是其家人雖則神色平常,但卻笑容寡淡,似有隱憂。這些細節都被皂吏和小廝報了上來,陸雲岩一一記錄下來。
陸雲岩這邊在忙碌查案,屠蘇這廂也沒閒著,她和關忠整日忙個不住。
屠蘇本想請一個訟師來為自己辯答,無奈關林鎮是個小地方,有名的訟師沒有,半吊子的卻有不少,但觀其口才見識還不如自己呢。最後,她乾脆準備自辯。這幾日她每日鑽在屋裡看律法書,自己先寫訟詞,然後再讓關文潤色。
眼看著就到了第四日晚上,她正看得入神。突聽有人敲門,屠蘇合上書揚聲問道:“誰?”
“東家,小生回來了。”除了蘇中晨還能有誰。
屠蘇開了門讓他進來,蘇中晨一臉風塵之色,見了屠蘇忙拱手正色道:“東家,小生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了,小生自幼苦讀聖人之書,這次請讓小生來當東家的訟師。憑我腹中萬卷書,三寸不爛舌,雪洗東家的冤屈。”
有讀者提出關於本文中選秀女的問題。本文背景是架空,大體參照於唐。至於宮女的採選來源,從東漢開始一直到明朝,制度不一。但唐、明兩朝的宮女是官民皆有,唐明皇時宮中有四萬宮女,若不從民間選取,官宦之家的能夠嗎?而且四萬隻是最終結果,採選過程中,還要淘汰不合格的,所以初選十幾萬大軍一點都不誇張。明朝朱棣為防外戚專權,妃嬪主要從民間選取。所以沒有一定要選官宦之女一說(清朝例外,它主要從滿蒙八旗中選)。以上知識來自百度,如還有疑問,百度吧。
第七十九章 對簿公堂
屠蘇看了看蘇中晨本想再問他幾句,又見他剛回來一臉倦色,便點頭讓他先回屋歇息明日再說。到了次日蘇中晨一大早就來到她門外等候,兩人悄悄商議多時,屠蘇再找來家人吩咐一般,每人都各有使命在身。她看看神色慘澹的家人,只好再次寬聲撫慰道:“我還是那句話,上蒼有眼,定會還我一個清白。況審案的知縣老爺又是清廉的,我們只需耐心去搜尋證據,還有什麼可怕的。該害怕的是誣告我的人才對。咱們別自己先亂了陣腳。你們都打起精神來。”一家人聽完這些,精神不覺竟昂揚了許多,各各去辦自己份內的事情。
到了第七日,前去雲州驗屍的外班捕快和仵作已經返回,並同時帶來了原告關明珠以及證人江陶兩家小廝和僕人。
陸雲岩身著官服端著臉開始升坐公堂,他先發票讓皂隸去傳被犯關屠蘇原告證人上堂,兩班皂吏齊集在下面。
由於這是關林縣第一次開堂審案,且被犯又是本鎮“名人”,所以還未開堂,外面已經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著許多看熱鬧的百姓,有的怕錯過精彩場面,竟爬到旁邊的大柳樹上。陸雲岩本不想開堂審理,無奈原告關明珠再三奏請要開堂審理。關明珠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藉此事徹底敗壞關屠蘇的名聲。以事一經傳出,不管關屠蘇最後是否定罪,陸家那關肯定過不了。她不但嫁不了陸雲岩,也休想再嫁入別的好人家。
屠蘇倒也無所謂,她也假裝淡定的對李師爺說道:“世上自有公道,我也正好向世人說說我的冤屈。”於是雙方一致同意開堂審案。
一應相關人員到齊,衙役進來稟道:“被告原告證人帶到!”
屠蘇和往日一樣,身著白衫綠裙,從從容容的款步而來,向上一拜道:“民女關屠蘇叩見知縣老爺。”陸雲岩端坐在公堂上,定睛看著她,此時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極不是滋味。屠蘇一直垂著頭看不也不看陸雲岩。
因為這是公堂,陸雲澤又跟此案無關,自然不能相陪。但他生怕大哥流露出不當行止,以後被人說項,影響升遷。此時他正在簾後窺視,一看陸雲岩神色有異,便給李師爺使了眼色,李師爺忙適時提醒:“大人,原告被告俱已帶到,請大人開堂審案。”
李師爺點頭繼續朗聲說道:“晚生去關河村查訪了大火燒過的殘礫,又走訪了幾家鄉民。只是著火當晚,正值夜深人靜,並無人證在場。”
陸雲岩點點頭,又問道:“關厚勤夫妻可是葬在關河村?”
師爺點頭答是。
陸雲澤則道:“那江寧友則是葬在雲州。這可怎麼辦?”
陸雲岩則道:“這也好辦,待我寫了堂諭,著外班捕快帶著仵作前去雲州,並請當地官府從旁協助,查驗屍身便可。待證據搜集再開堂審案。”
李師爺道:“大人果然高明,另外還可以順道傳那原告來此。”
李師爺看了看了左右,陸雲岩看他還有話說,便屏退了眾人,請他到內房說話。
李師爺掩上門道:“晚生在起火之地翻找多時並沒找到什麼證據。只是有半塊門板甚為稀奇。”
陸雲岩忙問:“怎麼稀奇法?”
“那門板下半部分已經被燒壞,上頭還有小半塊,但外面卻還插著一塊木棍。將門從外面鎖著了。晚生就問關家兩位婦人,兩人都說這門板確實是死者關厚勤夫婦所在房間上的。”陸雲岩聽了半晌不言,起身在屋裡轉了幾圈,緩緩問道:“李師爺,聽說你家也在附近。”
李師爺拱手答道:“晚生是本鎮下河村人。”
陸雲岩又問道:“那你對關家一家的糾葛可知道一些?”
李師爺偷眼觀瞧陸雲岩的臉色,字斟句酌的答道:“自是風聞一些。”
陸雲岩看他答得謹慎,再想想他這幾日的行止,似乎一直有所隱瞞,自己說什麼他都順著說。他自是相信屠蘇是無辜的,但同時也想將事情弄個清楚。他少年時也曾有過宏志,將來若有機會為官一方,一定要留清名在人間。這是他經手的第一個案件,心中當然希望辦得清楚妥當。
想到這裡,陸雲岩便嘆息道:“李師爺,當初崔大人把你推薦給本縣時,說你雖久困科場,但仗義執言,機敏公正。本縣也正是看中了這點,才欣然接納——是以你不必有其他想法,只管公事公辦即可。”
李師爺默想片刻,面有中愧意的說道:“大人明公高斷。晚生昔日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慚愧。晚生今日就實話實說了吧。不當之處還請大人指教。”陸雲岩點頭,示意他講。
李師爺道:“晚生先前對此事略有耳聞,再加上今日走訪,頗有一些拙見。那被告關屠蘇,年紀雖小,性子卻是潑辣果斷,多人稱她比男子還要強。她父親關厚勤與其母林氏一向不和,後來又不知怎的,關厚勤竟懷疑關屠蘇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在家時時常毒打。後來關厚勤離家出外行商,一去九年不歸。九年後——即是兩年前,突然衣錦還鄉。原來那關厚勤竟然在外停妻另娶,新婦便是雲州陶家的獨生女。”陸雲岩點頭道:“這些本縣略有耳聞。”
李師爺笑笑便略過這節,繼續往下說道:“那關厚勤先擱到一旁,我再與大人說另一件事,也是我聽來的,但我揣摩了一下應該大部分是真的。” 陸雲岩點頭,示意他往下說。
“事情也是發生兩年前,那關屠蘇大概十二歲時,關家在鎮上賣些小吃積了點小財,後來又租下了鋪子生意倒也紅火。就在這個時候,關屠蘇的祖母高氏和前二兒媳婦楊氏眼紅關家的生意,想來占便宜,那林氏是心軟之人,一向孝順,也想著乾脆遂了高氏的心愿罷了。誰知那關屠蘇卻堅持不願,又是叫窮,又是口出譏諷。嘴中說當初她家窮時,沒人肯來接濟,如今看自己富了就沾上來。人要要臉,樹要要皮之類的。高氏和楊氏憤恨不已,到處說她的不是。後來兩人見明的不成,便想來暗的。遂夥同鎮上的胡掌柜要將關屠蘇的娘林氏強嫁出去——那胡掌柜因為關家搶了自家的生意,眼紅心妒。再加上當時關厚勤被人訛傳死在外頭。林氏彼時名義上是個孀婦。因為林氏娘家不中用,婆家族人也受了高氏的好處一概不管,眼睜睜的看著林氏被逼嫁以吝嗇出名的胡員外……”陸雲岩聽到這裡,不由義憤填膺。
李師爺故意停頓到這裡,陸雲岩拿眼看他,他也不敢再賣關子,便將關屠蘇怎樣帶領眾人大鬧胡員外府,然後眾人驚奇的發現楊氏李代桃僵竟成了胡家婦,高氏心神恍惚之下被眾人踩傷,關耀祖夫婦氣得臥床不起的話說了一遍。
陸雲岩聽完,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這些話我先前也聽過,但本縣覺得這事她做不出來,或許是別人所為也不定。她當時只有十二,自小生在鄉間如何能想出這等環環相扣的計謀!”
李師爺卻怪怪的一笑道:“大人請再想想,當時的關家是牆倒眾人推,誰也不敢相幫,除了他們自己一家還能有誰?再看看關家四兄妹,大的關毛勇猛有餘,智計不足,二的關文乃是一謙謙書生,素習孔孟之道,四的乃是一稚齡女娃,更不用提。做此計者唯有關屠蘇也。還有那高氏楊氏以後皆是對她恨之入骨,那楊氏死之前還試圖誣害她家……”李師爺一件件有理有據的分析下來。
“楊氏也死了?”陸雲岩略一吃驚打斷李師爺的話插問道。
“楊氏剛死不久,此案是北安縣的知縣大人判的,已成定案。前面說過,那胡員外之吝嗇刻薄在全鄉出名,三個妻子皆是非正常死亡,楊氏忍耐不住,便夥同胡掌柜勒死了他,然後試圖嫁禍關家,不料卻被關家的帳房和忠僕發現。楊氏遂被拘捕,如今已死在牢中。不過,晚生聽聞她死前已近瘋癲,還說她此生最恨的不是胡員外,而是關屠蘇,都是關屠蘇毀了她。但知縣大人說她已然瘋癲,況關屠蘇是閨閣少女,嚴禁此話傳出來。”
陸雲岩越聽心越冷,臉色也愈來愈沉。
李師說完這番話後,陳詞結語道:“是以,晚生認為被告先是對嬸母祖父祖母不孝在前,又對其生父情義淡漠。倒有這個可能。眼下只需細心搜集證據,到時開堂審問便知真假。”陸雲岩心中翻湧不停,面上卻不露聲色。思索多時,才沉聲說道:“深勞師爺了,你先去歇息吧。本縣再著人去查。”李師爺拱拱手告退。陸雲岩獨自枯坐在案前,默然不語。
次日,陸雲岩派了幾個外班捕快帶著仵作前去雲州一是去驗江寧友的屍體,二是去傳原告關明珠。而這邊他又派了貼身小廝時時去關河村明查暗訪,越查他越覺得此案可疑之處甚大,越查心也越涼。同時他又派人暗暗盯著關家食肆,不過關屠蘇仍是跟往常一樣進進出出。只是其家人雖則神色平常,但卻笑容寡淡,似有隱憂。這些細節都被皂吏和小廝報了上來,陸雲岩一一記錄下來。
陸雲岩這邊在忙碌查案,屠蘇這廂也沒閒著,她和關忠整日忙個不住。
屠蘇本想請一個訟師來為自己辯答,無奈關林鎮是個小地方,有名的訟師沒有,半吊子的卻有不少,但觀其口才見識還不如自己呢。最後,她乾脆準備自辯。這幾日她每日鑽在屋裡看律法書,自己先寫訟詞,然後再讓關文潤色。
眼看著就到了第四日晚上,她正看得入神。突聽有人敲門,屠蘇合上書揚聲問道:“誰?”
“東家,小生回來了。”除了蘇中晨還能有誰。
屠蘇開了門讓他進來,蘇中晨一臉風塵之色,見了屠蘇忙拱手正色道:“東家,小生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了,小生自幼苦讀聖人之書,這次請讓小生來當東家的訟師。憑我腹中萬卷書,三寸不爛舌,雪洗東家的冤屈。”
有讀者提出關於本文中選秀女的問題。本文背景是架空,大體參照於唐。至於宮女的採選來源,從東漢開始一直到明朝,制度不一。但唐、明兩朝的宮女是官民皆有,唐明皇時宮中有四萬宮女,若不從民間選取,官宦之家的能夠嗎?而且四萬隻是最終結果,採選過程中,還要淘汰不合格的,所以初選十幾萬大軍一點都不誇張。明朝朱棣為防外戚專權,妃嬪主要從民間選取。所以沒有一定要選官宦之女一說(清朝例外,它主要從滿蒙八旗中選)。以上知識來自百度,如還有疑問,百度吧。
第七十九章 對簿公堂
屠蘇看了看蘇中晨本想再問他幾句,又見他剛回來一臉倦色,便點頭讓他先回屋歇息明日再說。到了次日蘇中晨一大早就來到她門外等候,兩人悄悄商議多時,屠蘇再找來家人吩咐一般,每人都各有使命在身。她看看神色慘澹的家人,只好再次寬聲撫慰道:“我還是那句話,上蒼有眼,定會還我一個清白。況審案的知縣老爺又是清廉的,我們只需耐心去搜尋證據,還有什麼可怕的。該害怕的是誣告我的人才對。咱們別自己先亂了陣腳。你們都打起精神來。”一家人聽完這些,精神不覺竟昂揚了許多,各各去辦自己份內的事情。
到了第七日,前去雲州驗屍的外班捕快和仵作已經返回,並同時帶來了原告關明珠以及證人江陶兩家小廝和僕人。
陸雲岩身著官服端著臉開始升坐公堂,他先發票讓皂隸去傳被犯關屠蘇原告證人上堂,兩班皂吏齊集在下面。
由於這是關林縣第一次開堂審案,且被犯又是本鎮“名人”,所以還未開堂,外面已經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著許多看熱鬧的百姓,有的怕錯過精彩場面,竟爬到旁邊的大柳樹上。陸雲岩本不想開堂審理,無奈原告關明珠再三奏請要開堂審理。關明珠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藉此事徹底敗壞關屠蘇的名聲。以事一經傳出,不管關屠蘇最後是否定罪,陸家那關肯定過不了。她不但嫁不了陸雲岩,也休想再嫁入別的好人家。
屠蘇倒也無所謂,她也假裝淡定的對李師爺說道:“世上自有公道,我也正好向世人說說我的冤屈。”於是雙方一致同意開堂審案。
一應相關人員到齊,衙役進來稟道:“被告原告證人帶到!”
屠蘇和往日一樣,身著白衫綠裙,從從容容的款步而來,向上一拜道:“民女關屠蘇叩見知縣老爺。”陸雲岩端坐在公堂上,定睛看著她,此時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極不是滋味。屠蘇一直垂著頭看不也不看陸雲岩。
因為這是公堂,陸雲澤又跟此案無關,自然不能相陪。但他生怕大哥流露出不當行止,以後被人說項,影響升遷。此時他正在簾後窺視,一看陸雲岩神色有異,便給李師爺使了眼色,李師爺忙適時提醒:“大人,原告被告俱已帶到,請大人開堂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