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說他原本並沒有殺這些該死的記者的念頭,到了這個時候,他卻也有了殺雞儆猴,殺了始作俑者剎住這股子邪風的想法。

  所以,即使明明白白的就知道丁姨娘是在火上澆油,他卻也順水推舟,順了她的意思。

  可沒抓到?

  “你們一小隊人,去追那麼幾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你們居然告訴我,沒有抓到?”

  “卑職……卑職追到了……可是……可是接走他們的船……”那人吶吶,為難的看了一眼唐大帥。

  “嗯?”他濃眉一挑,滿臉疑惑。

  “那船上,掛著的是少帥軍的旗幟啊!怕是少帥親自來接,屬下……屬下……”

  “什麼!”

  唐大帥勃然變色,那人忐忑的抬頭,卻幾乎能看到他腮邊隱隱跳動的青筋。

  “好,好,好!”

  唐大帥連著說了三個好字,卻未直接發怒,只揮了揮手,就讓那人下去了。

  房門關上,他的臉在陰影里漸漸變得陰沉。

  良久之後,房內才傳來了男人的低語:“老子把你看做兒子,你何曾當我是你老子?罷了罷了!都說棍棒底下才出孝子……”

  他想了想,到底還是劈手拿起了桌上的電話,飛快的撥了一個號碼:“你之前說過的那個計劃,開始吧。”

  ☆、第129章 大結局

  當瞿凝領著一船人回到北方,下了船,迎接他們的卻並不是少帥,而是遠處升騰起的煙霧,和耳畔此起彼伏的激烈槍聲。

  幾乎是在嗅到血火味道的那一刻,瞿凝心裡就已經升起了一種明悟---大約這也是長期生活在硝煙戰火不平靜中女人的一種直覺:長久以來的蟄伏,雖然偶有起伏但依舊算得上平穩的日子,結束了。

  硝煙味道里瀰漫的鮮血和犧牲,而人命隨之而來的就是仇恨,仇恨只能用更多的鮮血來洗刷。

  看了一眼自己身畔女子驟然冷肅威嚴的面容,金允珠的眉頭也是幾乎微不可見的一蹙,待開口勸慰時,缺已經瞧見了碼頭上有人迎面而來,對瞿凝微微一躬身開口;“夫人,請您立刻隨屬下走。”

  瞿凝認得這人。

  是唐少帥身邊的傳令官。

  “好。”她並沒猶豫,點了點頭,回頭看了一眼金允珠他們,卻也不須她多說,那人已經接了上去:“少帥對她們已有安排。”

  原本還是零散的槍聲,隨著越來越靠近市區幾乎是越來越響,瞿凝只聽著耳畔的聲音,看著身側護衛著她的那一些護衛們手持槍枝小心翼翼的神情,最終在跟著他們健步跨過好兩處障礙物之後,還是忍不住的開口詢問道:“到底出什麼事了?”

  許是唐少帥早就對此有所指示,倒也未曾對她有所隱瞞:“昨夜軍火庫爆炸。”略略一頓,“今天先是有民眾抬棺到帥府鬧事,之後我們的兄弟一時沒按捺住走了火,場面一下子就亂了,人群里眼見得好幾個,之後就控制不住了。好幾處官邸被衝擊,有些兄弟們家裡也被騷擾,便是我們這些老兄弟,也有些人心惶惶的,只一夜之間,這城裡眼見得就亂了。”

  瞿凝越聽深色越是凝重。

  抬棺鬧事,槍枝走火,人群受傷。

  若是上位者有意識的想要震懾民眾,真的要用雷霆手段,也斷斷不會是這樣的做法,也斷斷不會最後鬧的滿城風雨,自己治下的大本營民心不穩,連自己回到了瀋陽,竟然也要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且,瞿凝也很明白,她的枕邊人雖然是一個不憚於使用雷霆手段的人,但也並不是一個以虐殺手無寸鐵之人,以虐殺普通民眾為樂的屠夫!像這樣一系列的事情,布置這樣的一個局的人,只有可能是一個不在乎百姓生命,不在乎人心向背,以玩弄手段為樂的人!

  可……

  他不來接自己……那是不是意味著,事態已經到了非要他自己坐鎮才能夠彈壓的住的程度了?

  一夜之間,竟至於此?!

  瞿凝沉思之間卻是腳下一個踉蹌,忽然聽得耳畔一聲驚呼:“夫人快!”

  還沒來得及反應,已經被人撲倒在了旁邊的地上,一看,卻是那傳令官,而他的手臂處卻已經可見一片的殷紅

  其他的護衛紛紛拔槍之時,那人已經咬牙滾到了一邊,還來得及喘息著對瞿凝開口道;“夫人,抱歉,是標下冒犯了。”

  他看了一眼周圍,搖了搖頭:“不過是流彈。”

  眾人戒備稍稍放鬆,那人抬頭看了一眼瞿凝:“夫人,咱們須得立刻前行。”

  “剛才……”瞿凝看了一眼他正在讓旁邊人隨意扯了一塊白布加以最最簡單的包紮的手臂。只看她的表情,那人便已經咬牙開口道,“夫人如若是要表達感謝,大可不必。不過是標下分內該為之事罷了。“

  他略略一頓,原本仿佛堅若岩石的聲音也略略柔和了下來:“夫人的命,比我的金貴百倍,因為這麼多年來,這一年是標下第一次覺得,少帥他好像還會笑,還能做一個正正常常的人。”

  瞿凝一怔,正待開口,那人卻已經不再多說了。

  當一行眾人終於抵達少帥府的時候,槍聲終於漸漸的稀落了下來。但當終於能脫開身的唐少帥見到瞿凝,她卻是在他眼中看到了一抹凝重。

  儘管面無表情是他的常態,可是對自己的枕邊人有足夠了解的女人又如何會看不出他細微表情里隱藏著的真正意味。

  “是誰?”

  看似沒頭沒腦的一句話,最終卻依舊是得到了解答。

  “日本人。”

  瞿凝幾乎是恍然大悟。

  是啊,哪怕他們已經極力抵制日本,抵制日貨,但到底兩國邦交未斷,不管是她還是少帥,都無法光明正大的把已經居住在東北和瀋陽的日本僑民和混血趕出城去。

  都是黃種人,若是日本人不說日語,不穿和服,低調的遮個一半面容,恐怕乍眼一看,便是想要驅趕,也還得考慮著中間的可操作性呢!

  而只有日本人,只有對中國人不懷善意也不會懷有仁慈,才會毫不吝惜的用中國人的性命來擾亂這一城風雨!

  “該死!”她從牙fèng里擠出了兩個字,待得心緒漸漸平靜,這才抬頭看向少帥,“可有證據?”

  唐少帥狠狠一拳捶在了桌子上,卻只是沉默不語。

  是啊。

  該怎麼辦呢,即使很清楚的知道始作俑者到底是誰,可是沒有證據---非但沒有證據,普通的證據就算拿出來,之前早已經習慣了對日本人親善友好的那些人,又會信嗎?

  瞿凝深深凝望著唐少帥的側顏:“我只有一句話可以說。親日者,與敵同罪。”

  唐少帥驟然抬頭,目中閃過了一絲微不可察的疑惑:與敵同罪?

  哪怕只是親日便要與敵同罪,你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可有考慮過,執行時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嗎?

  你真的……是深思熟慮了嗎?

  她的聲音,卻從猶豫漸漸高昂:“我們的敵人不會跟我們講仁慈。今天死的只是這些民眾,那明日呢?後日呢?等他們把網鋪好,當日他們從我們這裡挖去的鐵礦,會變成武器打在我們的同胞們身上。等他們做好準備要和我們全力開戰的時候,若等到他們已經下定決心磨礪爪牙甚至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默許認同,到那時,我們還能有幾分勝算,甚至,我們真的還能有勝算嗎?”

  瞿凝最後下了結論;“既然大家都沒有準備好,與其遲打,不如早打!”

  她面前男子的眸光,隨著她的語音,最後轉為定定的深沉。

  他看的出,他的妻子,殺意已決。

  他不知道,瞿凝曾經見過的歷史,蒙著的是一層什麼樣的痛苦和血光。他沒有經歷過,沒有經歷過大國受盡恥辱的疼痛,此時恐怕也想像不到,瞿凝的這些結論,並不是她自己一個人的突發奇想,而是在兩個世界的類同里察覺到的危機。

  因為敵人所需要的東西,只有從他們這裡才能夠得到。而這種矛盾,原本就是不可調和,也沒有人能夠後退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通過這些日子所見到的樁樁件件,去反覆的衡量瞿凝所說的與敵同罪四個字。

  而他最終的決定,只是重重的點一點頭。

  瀋陽的這一日,以街頭喋血開始,以滿城風雨告終。

  排日的這一場事變,便是後來史稱瀋陽事變的故事開始。

  所謂的親日者與敵同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排查,而日本人最終在瀋陽再無容身之處,間諜在被搜查出來之前,有就死者,有痛哭流涕招供者,有死咬不開口者,但不管怎麼樣,在這一場甚至遭後世人也爭論不休,難分對錯但確實效率卓然在當時也的確是□□通過的大排查之後,瀋陽及其附近地區的日本勢力幾乎是被連根拔起,日本人在得到消息之後震怒,悍然出兵東北,連年戰亂就此拉開帷幕。

  最開始的幾年,東北的日子,毫無疑問是極其辛苦的。

  南方大帥的勢力袖手旁觀不聞不問,興許是恨自己兒子拆自己老子的台的關係,唐大帥甚至還曾經落井下石,政府依靠自己的喉舌報紙發聲,只論北方民眾深陷水深火熱實乃是少帥的外交政策所誤,再對比一下我們南方的小日子,這一對比似乎越發顯出了大帥的有為何少帥的無能。

  不過這樣困苦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日軍沒有得到足夠鐵器也無法持續作戰的後果幾乎是在中期便暴露在了少帥軍的面前。

  而對於東北來說,事情卻是截然不同。

  清理了日本僑民的殘留和通過這一事件狠狠打擊了政府軍隊中自己的反對勢力,少帥幾乎是在短短時間裡就把軍權政權完全的牢牢的抓在了自己手裡,掣肘幾近於無。

  這樣□□的機器一旦運轉起來,便不只是高效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瞿凝通過製造日化行業購入的股票成為了她打入西方名利場的武器,金錢和幾乎以半國為底蘊的堅強後盾,讓她有了機會和西方的寡頭們談成了一筆又一筆的生意。

  她並沒有大量的購入槍械和船舶,和人們預料的完全不同,這位東方女子只喜歡結交一些發明創造的怪人,其中的一些,在當時幾乎籍籍無名,更多的不過是拿著自己花了半生一生做出來的玩意兒跑去這位傳說中極為慷慨的女人開在舊金山碼頭的的辦事處碰碰運氣---他們中的大多數無功而返,而被迅速網羅的那一些,事後證明,卻只是成為了這個女人點石成金之手的一部分。

  憑藉著這一些在當時還不出名也不為人所知更沒花多少錢的發明創造,東北的運輸交通採礦和軍械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這也成為了多年僵持戰爭當中,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條件之一。

  南方的富庶,並沒在戰火中得以保全。以日本人的貪婪,更是不可能放過這一塊肥肉。

  就在北方和日軍開戰的第二年,南方也未得倖免,最終被捲入了這場戰鬥,原本還嘲笑不已的報紙幾乎是一夜之間全部啞火,而北京城中,一夜飄著的卻都是曾在北京人心裡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知音。

  聽說,唐大帥也曾經幾度去信北方,要求“逆子”回京。

  逆子自然是沒有回去。

  只是幾年之後,大帥去世,南北合流,卻也成為了大勢所趨。

  一直等到很久之後戰火平息,站在那人身邊的,只有那個,從舊朝之中走過,被稱為封建餘孽的第一夫人。

  執手一生,或許就是唯一的諾言和答案。

  (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