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王府車駕親衛隊過去後,他們趕緊驅車跟上去,帶甲騎兵斷後,並分出一般護在隊伍左右。

  這隊騎兵人數不過數百,但氣勢磅礴,顯然是真正經過沙場洗禮的,有了他們護衛在側,諸文武勛貴的心又放了放。

  一行人並未受到西山禁衛軍阻擾,速度很快下了西山,往西南方向疾奔而去。

  剛下了西山不久,負責跟蹤越王的探子又有消息傳來,越王果然往京營方向而去,正好進入他們事先設計好的伏擊圈。

  是的,趙文煊早猜測到,越王會往京營而去,在半月前,他便準備在某段必經之路設下埋伏圈,雖建德帝提前駕崩,但人手也及時到了位。

  這歸功於他前世的記憶。

  上輩子,即便趙文煊再不怎麼關心京城,建德帝駕崩前後的大事,他還是很清楚的。

  京畿一帶的兵力,主要是京營二十萬大軍,以及金吾、虎賁等皇帝親衛。前世,建德帝同樣駕崩得很突然,根本沒留下隻言片語,當時,由於沒有秦王的介入,太子與越王還是平分秋色的。

  由於建德帝的平衡之道,通州常平倉一事被壓下了,東宮基本沒有損傷,太子不但沒有劣跡,反而擁護者眾多,先帝崩了,他上位是件很正常的事。

  照例,他應該順理成章接受朝堂、兵權等,所有建德帝手上的東西,越王不過苟延殘喘,日後收拾便可。

  但很奇怪的,越王居然能接手了京營一半兵馬,足足十萬大軍,加上他岳父成國公掌握的兩個衛,他兵力甚至要勝太子一籌。

  幾次指揮得當後,越王竟反勝太子,若非趙文煊及時趕到,他恐怕會真能幹掉太子,順利登基稱帝。

  問題來了,越王是怎麼接管京營一半兵馬的呢?要知道京營的統領者,都是建德帝的心腹,能當皇帝心腹並掌兵權的,可不是庸碌之輩,能被輕易誘惑或者矇騙的。

  太子才是新主啊?

  這般仔細分析一番,答案呼之欲出,這必然是越王在建德帝臨終前,得到了皇父的掌兵信物了。

  趙文煊猜測是副印,畢竟虎符這玩意,誰也輕易不能亂碰的。

  而且這肯定並非正常渠道得來的,否則,建德帝不如乾脆留下遺詔,傳位與越王,這不更合情合理嗎?

  這事既然前世發生了,這輩子也很可能再來一次,趙文煊便提前在去京營的必經之路上設了伏,欲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殿下,事成了。”徐非聲音中有喜意,“若是能一舉擊殺越王,那便再好不過。”

  趙文煊搖頭,“我方人手不足,越王應能突圍而出。”

  京營的必經之路,正在建德帝的眼皮子底下,即便悄悄設下埋伏,也不能偷渡太多人手,親王的親衛隊伍人數不少,越王放在自己身邊的亦必然是好手,即便狼狽些,他也應能逃脫。

  若是連這都無法突圍,越王上輩子也幹不成這許多事了。

  趙文煊之所以命人設伏,與越王圍攻八珍館同理,僥倖滅殺越王倒是其次,他最主要的,是欲先削掉對方身邊大部分黨羽。

  士氣有時很重要,越王不過剛開頭,跟隨他身邊多年的心腹便死傷大半,這很折損士氣。

  趙文煊話罷,不再多說,再次詢問顧雲錦可安好,得到肯定答案後,他下令,全速前進。

  先與麾下大軍匯合,才是頭等大事。

  第138章

  越王得了副印後, 立即帶領一干心腹, 在親衛隊護持下, 迅速下了西山,往京營疾奔而去。

  當務之急, 須先持了副印, 接管京郊三大營,只要二十萬兵馬到手,大局初定。

  一干心腹不論文臣武將,個個跨馬而行, 拼命趕路,顛簸不能讓他們膽怯,諸人心內鼓譟, 熱血沸騰。

  勝利顯然並不能毫無波折便得到的, 沒多久,他們便在一條必經之道上遭遇了伏擊。

  突如其來箭矢如飛蝗一般密集,自兩邊高坡而下,驟不及防,瞬間讓越王一行亂了陣腳,慘叫聲四起, 夾雜著利箭沒入肉體之聲,以及鮮血噴濺的“嗤嗤”低響。

  “快!來人, 保護殿下!”

  親衛統領也非庸碌之輩, 他迅速反應過來,急急打馬到越王身邊, 一邊打落箭矢,一邊吩咐手下人殺上高坡,先把伏擊者從源頭滅了。

  趙文煊派來的伏擊者固然百里挑一,但越王隨身親衛也未見遜色,犧牲了一部分掩護者後,很快便有人衝上高坡,高坡上立即混亂了起來,箭矢立即減少,下面越王一眾能喘口氣,順便分出更多人攻上去。

  伏擊者首領不等越王等人趁機離開,立即一聲令下,箭矢停下,高坡衝下一半人手,殺入人群。

  這些衝下去的伏擊者,是有明確目標的,除了緊著招呼越王所在那塊後,餘下的,就直奔後面一干跟隨的心腹去了。

  親衛們當然先緊著護住主子,而越王這群心腹,是文臣多武將少,伏擊者一時猶如猛虎入羊群,等親衛隊反應過來後,他們已瞬間殺倒一片。

  越王恨得咬牙切齒,忙分派人手過去,才護住了剩下那部分。

  在此時,高坡上的伏擊者首領已搭弓上弦,閃著寒芒的利箭正對越王左胸,他箭術高明,能一弓發三箭,手一松,“咻”一聲劃破空氣的聲音響起,三支利箭聲勢若奔雷,眨眼間便到了越王近前。

  越王會武,但不算高明,他大驚之下,當機立斷擲出手中佩劍,打落其中一隻利箭。

  一直護在主子左右的親衛統領奮力一擊,暫殺退圍攻他的兩名襲擊者,抬手格開了又近了一步的箭矢,不過他動作晚了些,只打中其中一箭。

  剩下的最後一支箭,不偏不倚,正正對準越王胸膛。

  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跨馬跟在越王身邊的靖海伯大吼一聲,他奮力一躍,竟直接撲到越王身前,利箭“嗤”一聲悶響,沒入他的右邊肩胛骨。

  “外祖父!外祖父!”越王扶住靖海伯,目眥盡裂。

  “殿下,你快走。”

  靖海伯年紀不小了,已經快有六十,這一箭雖沒正中要害,但對他的損傷亦很大,他嘴角溢出一絲鮮血,勉強提著一口氣說:“殿下,你別管我,先突圍要緊。”

  他大約也知道自己情況嚴重,掙扎著要回到自己馬上,以免妨礙越王突圍,看他的樣子,似乎唯恐拖累外孫,決定留下來了。

  越王陰柔的俊臉上,還沾著外祖父點點灼熱的鮮血,他儀態風度統統不顧,怒吼道:“外祖父,你說的什麼話!”

  他怎麼可能留下外祖父在這?外祖父不過傷了肩部,只要醫治及時,肯定無礙的。

  越王吩咐心腹暗衛與靖海伯一騎,護著他,再接過身邊人奉上的配刀,厲聲喝道:“統統給本王下來,全力突圍!”

  他掃了眼前諸多伏擊者,這帳只得日後再算。

  一時間,越王一方士氣大振,迅速收攏人手後,雖艱難,但歷經一番血戰,親衛們到底也護著主子,突圍而出了。

  伏擊者沒有追趕,對方人數其實要多出不少,他們是靠地理優勢,及一開始的箭陣先聲奪人罷了,任務既已完成,首領便下令迅速救治己方傷員,並押解上俘虜,一行人飛快打馬,往西南方向奔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