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沈硯對他打了個手勢——寧王。
元讓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原來是為了錢寧方才喊出的他勾搭,哦不,勾結寧王一事。
朱厚照看著這兩個人眉來眼去相互傳情的樣子,一顆小心臟已經開始抽搐了。
雖然他流連花叢葷素不忌,就喜歡玩跟別人不一樣的,可他心底未嘗不嚮往也能有個一人跟他感情這麼好——是那種互相包容,互相小心翼翼珍重著的情誼。
於是沉默著沉默著,他就把自己給沉默地感懷起來。
唉,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寂寞如雪。
元讓看著朱厚照一副被打擊到的樣子,有些莫名其妙。
寧王的事在印象里跟他沒啥關係,除了穿越之始接觸過以外,其餘時間元讓都在跟朱厚照鬼混。
他身正不怕影子斜,托腮等著朱厚照的下文。
在兩人的沉默下,最終還是朱厚照打破了殿內的寧靜:“我不相信錢寧的話,但他一向是不會空穴來風的,你跟寧王有過接觸?”
元讓渾不在意地點頭:“有啊,我知道他要謀反。”
不過先生和楊廷和極有默契地一致叮囑他不要告訴朱厚照。
朱厚照嘆息一聲:“你早說嘛……”
元讓一臉疑惑:“早說啥?”
朱厚照幾乎要捶地了:“你早說他要叛亂啊!這樣我就能御駕親征,順帶跑去江南玩玩了!”
沈硯暗暗扶額——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吧。
元讓輕咳一聲。
怪不得這事得瞞著小皇帝呢。
朱厚照一臉期待地湊過來:“我帶你偷偷溜去江南怎麼樣?我跟你說,秦淮河的伎子可水靈……不對”
他下意識看了一眼沈硯的方向,話鋒一轉:“江南那兒的做的甜點特別精緻……”
元讓不買他的帳:“我不注重口腹之慾。”
朱厚照急了:“風光特別好!”
“沒興趣。”
“氣候好!”
“我哪都能適應。”
朱厚照咬牙,放出了大殺招:“文人最喜歡那地方!”
元讓果斷應聲:“好!”
沈硯起身準備走出去,幽幽留下一句:“你還是先把新制弄好罷,保不齊哪邊會接連叛亂。”
這可不是假話,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只因為這新制能帶來的好處雖然令人心動,但實施起來卻要得罪一大幫人。
內閣倒是沒改,但都察院御史這種已經淪為黨爭工具的東西就改成了考察地方官員以及中央官員的機構了。
京官由於是在京城的,不敢造次,多數都比地方官員要老實一些,便六年考察一次,而地方官,尤其是鞭長莫及的某些地方就必須三年查一次了,而且查的極其嚴格,全部記錄在三本冊子上,一本留作底冊以待查詢,一本送六科,而還有一本則是交予內閣。
其餘都是些改革稅收攤丁入畝一類的,都是些重要卻零碎的改進,而且一時之間還不會對京城造成什麼激烈的影響,最能引起京城轟動的卻是對那些勛貴的處置。
明代的藩王都是去封地的,而且其嫡長子世代罔替,皆為親王。
這會兒新制卻叫他們全都留在京城,並且代代降等襲爵,爵位一代比一代低,直至庶人。
這還了得,一下子肯定能引起那些藩王的譁變,於是新制中又加了一條——宗室子弟無論何人都能科舉做官。
說白了,明朝政府的態度就是不準備養廢人了。
要是十幾代都沒人能有啥出息,那這一脈才是廢了。
還有一條,官員之間嚴查貪墨。但在這個幾乎人人可貪的朝廷里也要割掉好多人的心頭肉。
畢竟就連德高望重如楊廷和都貪過幾回。
這也是比較無奈的一件事:明朝官員的工資太低了。
低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你像海瑞一樣半分不貪,那你面對的結果就是家徒四壁,雖然到不了喝西北風的程度,卻也是相當“清貧”。
雖然清朝官員的工資更低(這下確實能喝西北風了),但他們設了個養廉銀的制度,即使八成都被上面給貪了,到不到得了真正該拿它的人手裡還難說,但這確實是粉飾太平安撫人心的一種應急方法。
當然,歷史上清朝這麼做的結果,也是使得日後的貪墨更加嚴重了。
還能怎麼辦?直接加工資唄。
這一加還加得挺多,至少是原先的兩倍以上了。
另外其餘一些零零碎碎的事兒倒也造成不了多少影響,但大改的這些東西已經十分危險了,朱厚照也早已暗中準備好了軍隊,由親信掌控,若是一有不對勁的苗頭就開過去鎮壓。
元讓瞧他:“我以為你第一個就會改內閣,沒想到居然沒變。”
畢竟對君主權利限制最大的就是內閣啊,他還以為朱厚照要搞一出集權呢,誰想到他非但沒集權,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放了權。
朱厚照搖搖扇子,因著馬上要去江南玩而樂顛顛的:“我也不敢保證大明接下來不會出昏君啊,現在有內閣倒是能治一治。”
至於後世子孫會不會有意見,並不在朱厚照考慮的範圍內。
正德十四年,朱厚照親自出兵南昌,準備“平定”寧王叛亂。
棗紅色的駿馬上,朱厚照咧著嘴,雙手離開韁繩朝頭頂一舉,幾乎要跳起來:“出去玩啦!”
江彬忙不迭靠近他想扶住——這祖宗要是摔著了那可就要命了。
誰知朱厚照竟伸手往他脖頸上一勾,弄得江彬身體一歪,心裡頭既開心又緊張,險些掉下馬來。
接著朱厚照又伸出另一隻手勾住了在江彬眼裡的那個死太監張永的脖子,樂顛顛地,仿佛真是哥倆好一般。
江彬死魚眼看著朱厚照的另一隻手:“……”
算了算了,這輩子都不要想了。
另一處,元讓沒興趣跟朱厚照鬧,而是跟沈硯並排走著。
他湊到沈硯跟前,期待地看著他:“不是聽說文人最喜歡那地方嗎,為什麼先生不見高興?”
沈硯輕笑,撥開他額頭上的一綹散落下來的髮絲,緩緩道:“不,我很高興,也很歡喜。可我不是最喜歡那地方,我是最喜歡你。”
作者有話要說:
江彬日常扎心/內牛滿面: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改革的地方有一部分是張居正在歷史上做的。
話說小可愛們想看江彬番外還是錢寧番外啊?這倆都挺有趣的。
第55章 遇刺了啊
身為後世名垂青史的一代首輔楊廷和楊閣老,最近兩天有著十足想要以頭撞牆的衝動。
先是那個親口說出“不打算親征”的小皇帝又偷偷瞞著他南下跑去親征了,緊接著他便收到了快馬加鞭的急報:小皇帝路途遇刺、生死不明。
楊廷和都快怨聲載道了——莫不是上輩子欠了他們朱家的,所以今生他才攤上了這麼一個活寶祖宗。
元讓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原來是為了錢寧方才喊出的他勾搭,哦不,勾結寧王一事。
朱厚照看著這兩個人眉來眼去相互傳情的樣子,一顆小心臟已經開始抽搐了。
雖然他流連花叢葷素不忌,就喜歡玩跟別人不一樣的,可他心底未嘗不嚮往也能有個一人跟他感情這麼好——是那種互相包容,互相小心翼翼珍重著的情誼。
於是沉默著沉默著,他就把自己給沉默地感懷起來。
唉,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寂寞如雪。
元讓看著朱厚照一副被打擊到的樣子,有些莫名其妙。
寧王的事在印象里跟他沒啥關係,除了穿越之始接觸過以外,其餘時間元讓都在跟朱厚照鬼混。
他身正不怕影子斜,托腮等著朱厚照的下文。
在兩人的沉默下,最終還是朱厚照打破了殿內的寧靜:“我不相信錢寧的話,但他一向是不會空穴來風的,你跟寧王有過接觸?”
元讓渾不在意地點頭:“有啊,我知道他要謀反。”
不過先生和楊廷和極有默契地一致叮囑他不要告訴朱厚照。
朱厚照嘆息一聲:“你早說嘛……”
元讓一臉疑惑:“早說啥?”
朱厚照幾乎要捶地了:“你早說他要叛亂啊!這樣我就能御駕親征,順帶跑去江南玩玩了!”
沈硯暗暗扶額——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吧。
元讓輕咳一聲。
怪不得這事得瞞著小皇帝呢。
朱厚照一臉期待地湊過來:“我帶你偷偷溜去江南怎麼樣?我跟你說,秦淮河的伎子可水靈……不對”
他下意識看了一眼沈硯的方向,話鋒一轉:“江南那兒的做的甜點特別精緻……”
元讓不買他的帳:“我不注重口腹之慾。”
朱厚照急了:“風光特別好!”
“沒興趣。”
“氣候好!”
“我哪都能適應。”
朱厚照咬牙,放出了大殺招:“文人最喜歡那地方!”
元讓果斷應聲:“好!”
沈硯起身準備走出去,幽幽留下一句:“你還是先把新制弄好罷,保不齊哪邊會接連叛亂。”
這可不是假話,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只因為這新制能帶來的好處雖然令人心動,但實施起來卻要得罪一大幫人。
內閣倒是沒改,但都察院御史這種已經淪為黨爭工具的東西就改成了考察地方官員以及中央官員的機構了。
京官由於是在京城的,不敢造次,多數都比地方官員要老實一些,便六年考察一次,而地方官,尤其是鞭長莫及的某些地方就必須三年查一次了,而且查的極其嚴格,全部記錄在三本冊子上,一本留作底冊以待查詢,一本送六科,而還有一本則是交予內閣。
其餘都是些改革稅收攤丁入畝一類的,都是些重要卻零碎的改進,而且一時之間還不會對京城造成什麼激烈的影響,最能引起京城轟動的卻是對那些勛貴的處置。
明代的藩王都是去封地的,而且其嫡長子世代罔替,皆為親王。
這會兒新制卻叫他們全都留在京城,並且代代降等襲爵,爵位一代比一代低,直至庶人。
這還了得,一下子肯定能引起那些藩王的譁變,於是新制中又加了一條——宗室子弟無論何人都能科舉做官。
說白了,明朝政府的態度就是不準備養廢人了。
要是十幾代都沒人能有啥出息,那這一脈才是廢了。
還有一條,官員之間嚴查貪墨。但在這個幾乎人人可貪的朝廷里也要割掉好多人的心頭肉。
畢竟就連德高望重如楊廷和都貪過幾回。
這也是比較無奈的一件事:明朝官員的工資太低了。
低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你像海瑞一樣半分不貪,那你面對的結果就是家徒四壁,雖然到不了喝西北風的程度,卻也是相當“清貧”。
雖然清朝官員的工資更低(這下確實能喝西北風了),但他們設了個養廉銀的制度,即使八成都被上面給貪了,到不到得了真正該拿它的人手裡還難說,但這確實是粉飾太平安撫人心的一種應急方法。
當然,歷史上清朝這麼做的結果,也是使得日後的貪墨更加嚴重了。
還能怎麼辦?直接加工資唄。
這一加還加得挺多,至少是原先的兩倍以上了。
另外其餘一些零零碎碎的事兒倒也造成不了多少影響,但大改的這些東西已經十分危險了,朱厚照也早已暗中準備好了軍隊,由親信掌控,若是一有不對勁的苗頭就開過去鎮壓。
元讓瞧他:“我以為你第一個就會改內閣,沒想到居然沒變。”
畢竟對君主權利限制最大的就是內閣啊,他還以為朱厚照要搞一出集權呢,誰想到他非但沒集權,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放了權。
朱厚照搖搖扇子,因著馬上要去江南玩而樂顛顛的:“我也不敢保證大明接下來不會出昏君啊,現在有內閣倒是能治一治。”
至於後世子孫會不會有意見,並不在朱厚照考慮的範圍內。
正德十四年,朱厚照親自出兵南昌,準備“平定”寧王叛亂。
棗紅色的駿馬上,朱厚照咧著嘴,雙手離開韁繩朝頭頂一舉,幾乎要跳起來:“出去玩啦!”
江彬忙不迭靠近他想扶住——這祖宗要是摔著了那可就要命了。
誰知朱厚照竟伸手往他脖頸上一勾,弄得江彬身體一歪,心裡頭既開心又緊張,險些掉下馬來。
接著朱厚照又伸出另一隻手勾住了在江彬眼裡的那個死太監張永的脖子,樂顛顛地,仿佛真是哥倆好一般。
江彬死魚眼看著朱厚照的另一隻手:“……”
算了算了,這輩子都不要想了。
另一處,元讓沒興趣跟朱厚照鬧,而是跟沈硯並排走著。
他湊到沈硯跟前,期待地看著他:“不是聽說文人最喜歡那地方嗎,為什麼先生不見高興?”
沈硯輕笑,撥開他額頭上的一綹散落下來的髮絲,緩緩道:“不,我很高興,也很歡喜。可我不是最喜歡那地方,我是最喜歡你。”
作者有話要說:
江彬日常扎心/內牛滿面: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改革的地方有一部分是張居正在歷史上做的。
話說小可愛們想看江彬番外還是錢寧番外啊?這倆都挺有趣的。
第55章 遇刺了啊
身為後世名垂青史的一代首輔楊廷和楊閣老,最近兩天有著十足想要以頭撞牆的衝動。
先是那個親口說出“不打算親征”的小皇帝又偷偷瞞著他南下跑去親征了,緊接著他便收到了快馬加鞭的急報:小皇帝路途遇刺、生死不明。
楊廷和都快怨聲載道了——莫不是上輩子欠了他們朱家的,所以今生他才攤上了這麼一個活寶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