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對這個祖父沒什麼印象,唯一的印象是來自我母親對他的咒罵,他在洛京為質多年,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很不喜歡我那個性格彪悍的母親,一直希望我父親能廢了她,另娶個漢人為妻。我母親覺得他死的正好。所以你不用抱歉,我更站在我母親一邊。】【哦。】

  【我父親很顯然更站在他父親那邊,索頭部的繼承權一直很混亂,父死子繼,兄死弟繼,我的祖父早早死了,繼位的便不算我的父親和伯父,而是叔祖。拓跋悉鹿、拓跋綽相繼繼位,甚至是我父親的異母弟拓跋弗也繼了位,然後很快死了。然後又是我的叔祖拓跋祿官繼位,他將索頭部一分為三,自己住在上谷以北,率領東部,父親和伯父分率中、西兩部,我父親住在定襄的盛樂。】也就是拓跋六修一直想帶衛玠去看的地方。

  那裡水糙豐美,天高雲淡。雖然有著拓跋六修最血腥的回憶,卻也有著他整個童年。這些複雜的過去,組合成了如今矛盾的拓跋六修,面容堅毅,卻有一顆柔軟的心。

  【好像說了很多廢話。】拓跋六修回憶著回憶著就停了下來,因為他發現他貌似跑題很久了。

  【我喜歡聽。】衛玠聽的真的很開心,覺得這是進一步了解拓跋六修的好機會,拓跋六修真的很少講他的家人,衛玠也從未強迫拓跋六修講過。但只要拓跋六修樂意講,衛玠就很樂意聽。對比了一下拓跋六修家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戚關係,衛玠必須承認,衛家真的已經算是人口簡單的家族了。

  第113章古代一百零一十三點都不友好:

  見衛玠對他的家史感興趣,拓跋六修就繼續講了下去。

  索頭部很對得起“鮮卑族裡最強大的一支”這個稱號,在拓跋六修的叔祖將索頭部一分為三的時候,索頭部就已經擁有了騎兵四十餘萬。

  哪怕索頭部搞內部分裂,也並沒有大傷元氣,反而在三個不同性格的首領的帶領下,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版圖擴張。

  其中尤以拓跋六修的伯父拓跋猗(yi)迤(yi,兩個yi,沒看錯,這位伯父的名字是個萌萌噠疊字音)最為出彩,任用漢人為官,允許晉人遷移,與晉朝交好,病率軍往西征服了二十餘個部落,進一步擴大了拓跋鮮卑的威名。

  拓跋六修的父親拓跋猗盧也不差,拓跋猗盧善用兵,曾出兵并州,將北方少數民族的很多部落,都趕到了雲中、五原等地。後又西渡黃河,攻打並打敗過匈奴和烏桓的不少部落。他兄長拓跋猗迤願意用漢人為官,就是因為他的勸說。與晉朝劃定了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至長城夾道立碑,分界而治的政治格局,並在短短五年間,收服了三十多個西方小國。(改編自度娘)

  這對兄弟倆在北魏立國後,依次被追封為桓皇帝和穆皇帝。

  從“恆”、“穆”這兩個諡號里,足可以看出來後世對他們當世功績的肯定。

  【諡號還有講究?】衛玠對此是比較茫然的,他只知道一般的開國之君會被稱為太祖,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之類的。

  【你說的那個是廟號。一個皇帝大致會有三種叫法,諡號、廟號和年號。晉武帝的諡號是武皇帝,廟號是世祖,年號太多我就不舉例了,史書上比較傾向於稱他為晉武帝。

  【諡號是一個人死之後,後人給予他生平的評價。不止帝王有,名臣也有,你祖父的諡號就是“成”,曾祖父是“敬”,都是很好的詞。簡單點來說,諡號分褒貶,複雜點就分為美諡、平諡和惡諡。哀、幽之類的,一看就是貶義詞,不用多說;晉惠帝雖然是個傻子,但他的“惠”卻是不上不下的平諡,代表他比較平庸,沒什麼政績;恆、穆則是褒義詞,是美諡。

  【以我父親的穆來說,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賢德信修曰穆;德政應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肅和曰穆;聖敬有儀曰穆;粹德深遠曰穆;肅容持敬曰穆;容儀肅敬曰穆。

  【你可以理解為,我父親是個在後世眼中,相當厲害的首領。

  【但對於我和我母親來說,他既不是個好父親,也不是個好丈夫。他娶她為妻,結兩族之好,發誓會一輩子愛她。結果,沒過幾年,結婚的誓言尤言在耳,他卻已經又有了“心愛”的人。】從一開始,拓跋猗盧對正妻存的就是利用之心,他喜歡她娘家的牛馬,喜歡她娘家能夠提供的騎馬壯士,他喜歡她娘家的一切,除了她。

  但這還不是最悲哀的。

  最悲哀的是,拓跋六修的母親,在明知道她的丈夫不是個東西,甚至最後為了讓他心愛的小兒子上位,而毅然決然的廢了她之後,她依舊愛著他。

  說句實話,衛玠不太理解這種想法,他更傾向於君既無情我便休。

  【我也不理解,但我大概知道為什麼。】

  拓跋六修的伯父和父親,在歷史記載里,都有一句容貌俊美的形容詞。允文允武,又長得好看,還是部落首領,這樣的人設,在特別愛美的魏晉時期,自然招人喜歡。

  拓跋六修不是說“因為他母親愛他的父親,所以他父親就必須也愛他的母親”,但至少在他的母親為了他的父親付出那麼多之後,他父親應該給予他母親最基本的正妻尊重,而不是說廢就廢,僅僅是為了扶妾的兒子上位。

  小時候拓跋六修因為長的“丑”的問題,總有些自卑,覺得他一點都不像他爹的兒子,怪不得他爹不喜歡他。

  長大後,拓跋六修卻反而很慶幸,他一點都不想像他爹,無論是在容貌還是私德上,他都不想和他一樣。那是一個自私到不可思議的男人,大概是一代天驕的日子過的太長了,讓他得意忘形,看不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拓跋猗盧的那些功績里,有多少是拓跋六修母親的家族幫他完成的?又有多少是年幼的拓跋六修匹馬上陣為他攻城略地拿下的?他通通都忘記了。

  拓跋猗盧只記得在叔父和兄長死後,他順理成章的接管了三部,成為了真正的索頭部首領。英雄暮年,他老了,糊塗了,想要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了,以為整個部落就可以這樣任他肆意妄為。

  於是,拓跋六修親手殺了他,讓他明白了他的那份自大到底有多麼愚蠢。

  當然,拓跋六修也很快就死在了自己的弟弟手上,一報還一報,報應不慡。

  這些過去如走馬燈一般快速的從拓跋六修腦海里划過,嘴上卻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與衛玠說。他和他父親之間早已經沒有了什麼親情,只剩下了利益之爭下圖窮匕見的你死我活,很難看、很醜陋,他殺了他的父親不是因為什麼你為什麼從小就不喜歡我這個長子,而是若他不動手,那麼死的就是他了。

  拓跋六修和衛玠就這麼講了差不多半個時辰,淮南王也就這麼看了半個時辰。

  實在是有些煞風景,拓跋六修願意告訴衛玠這些過去,也願意去相信衛玠,但他不想在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講下去,這畢竟是一件十分私密、幾乎可以說是剖開拓跋六修整個人給衛玠看的事情。

  衛玠雖然不知道拓跋六修到底準備告訴他什麼,卻也是贊同拓跋六修不想有外人在場的心情。

  所以,衛玠很是不耐的皺眉,走下涼亭,沒辦法再假裝沒看見淮南王,上前行禮,希望早早的打發了這個年輕的王爺。

  如今站在涼亭下面的是淮南王,不是叔公汝南王。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的那個淮南,晉惠帝的弟弟,一個生母是夫人,在晉武帝生前,卻混的還不如楚王這個美人之子好的慘烈王爺。

  八王之亂淮南王明明也參與了,卻都沒能排上號的那種慘烈。

  楚王入京時,怕自己勢單力薄,特意威脅,帶上了淮南王這個小夥伴壯膽。結果……楚王就被這個平時不吭不響的弟弟,在關鍵時刻坑的挺慘。

  淮南王也因此終於進入了朝臣的視野,贊其性格沉靜剛毅,是個做大事的料。

  衛玠對淮南王沒什麼感覺,秉承著一貫不與皇子王爺交好的原則,一直視淮南王為無物,只希望淮南王能早點走人,好讓他和拓跋六修繼續過清淨的世界。

  淮南王……卻並不想走。

  一是如今他皇兄有事,暫時不會傳召他,他閒著也是閒著。

  二是淮南王也有一個司馬家的通病,喜歡親近長得好看的人。這點不管是從晉武帝還是晉惠帝身上,都有不少史料能夠證實。

  淮南王也沒例外。他之前被壓抑的久了,一直不太敢表露心中所好,如今沒了楚王,他才慢慢顯了出來,對衛玠這種註定會成為全國第一美人的人,根本沒有抵抗力。他倒也不打算對衛玠做什麼,就是、就是忍不住的想親近一二。

  過於出色的外貌是衛玠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總是容易招惹狂蜂浪蝶,趕都趕不走。

  衛玠的不耐煩表現的很明顯。

  淮南王卻覺得美人連生氣都生的這麼好看,沒話找話他也要賴在這裡!

  衛玠想報警,這裡有個戀!童!癖!

  最終,還是拓跋六修幫衛玠化劣勢為優勢,讓衛玠趁勢從淮南王口中問到了很多其他王爺的動靜。楚王早早的退場,歷史已經被該的面目全非,衛玠等人反而要更加小心,指不定哪裡就有人會意外的半路殺出。

  其中最需要提防的,便是趙王司馬倫。

  這位趙王和汝南王一樣,都是晉惠帝的叔祖。但是趙王和汝南王不一樣的是,汝南王當個輔政大臣就已經知足了,趙王卻從一開始就瞄準的是皇位,一點身為叔祖的樣子都沒有,並不覺得自己和侄孫搶位置有什麼不妥,野心大到沒朋友,執政的能力卻……

  【好事沒有他,壞事准有他。自以為聰明,其實也沒什麼腦子,全部倚仗著身邊的jian臣孫秀在為非作歹,讓司馬家的天下差點變成了孫秀的天下。】拓跋六修給衛玠舉了個簡單的例子。

  石崇與綠珠。

  石崇是衛玠的好基友,歷史上是賈謐的好基友,金谷二十四友,是西晉第一富,有個愛妾叫綠珠。綠珠在歷史上算是比較出名的一位古代美女了,四大美女沒有她,但十大美女里肯定有她的位置。嫵媚動人,又有才情,美貌聞名天下,讓石崇十分自得。

  孫秀一直想要綠珠,等司馬倫勢起後,孫秀就明目張胆的對石崇索要綠珠。也就是傳說中的強搶民女。比小說還要誇張,小說里是當街搶未婚女性,這位孫秀卻直接要搶別人的小妾。

  小妾不是歌女,怎麼可能隨意贈送?更不用說,石崇對綠珠也是動了一些真感情的,更不可能讓孫秀這般辱沒。

  最後的結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