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嵇紹當然懂這個道理,他只是以為衛玠不知道,沒想到衛玠比他還思路清晰:“我本來還想曲線救國的和你提一下楚王世子,看來不用我多嘴了。”

  正是楚王世子告訴了衛玠岐盛什麼時候會給宮中傳信,這才讓衛家換了紙條。

  簡直是教科書一般的坑爹。

  雖然說沒有楚王世子,衛家這邊也能把紙條換了,但衛家還是要記處楚王世子的這份情的。嵇紹如今身兼數職,有著操不完的心,依舊跟在晉惠帝身邊,卻還幫著年輕的羊皇后打理宮中庶務,他多少是知道一些衛家的手段的。但主動出招的是楚王,嵇紹也就沒攔著衛家回擊。不過,楚王世子就比較無辜了……

  “安心吧,我們這邊有數。”

  司馬家內鬥一直都有個神奇的規矩,罪不禍及子孫。好吧,也有特殊情況,但大多數時候是不會罪及子孫的。看西晉這個特殊時期的歷史就能發現,哪怕有王爺造反了,他的孩子沒有在戰亂中被殺死,就依舊能繼承王位。如果孩子沒了,皇帝甚至還會給他過繼一個繼承王位。

  更不用說楚王這還不是造反,他只是害了親戚,並且是犯罪未遂,處理結果不會特別嚴重的。

  最終的結果,也確實是沒有那麼嚴重。

  楚王只是被圈禁在了京中自己的王府里,反思己過。至於什麼時候能夠被放出來,這個就要看汝南王的心情了。

  宗正府給出的審判理由振振有詞——尋常人家這種故意傷害(哪怕沒有成功)也要被關個幾年、十幾年的,更不用說楚王還情節特別惡劣,最終只是把他關在自己的王府,已經是看在對方身為皇帝親弟弟的份兒上了。

  晉惠帝不太懂這些,只覺得對方舉例舉的很有道理,他小時候做錯事,也是要面壁反省的,王弟接受這樣的懲罰是應該的。

  晉惠帝一點頭,這事兒就沒的抗爭了。

  除此以外,楚王還失去了一些別的。

  好比,王位。也不算是徹底失去了,只是提前由他兒子楚王世子繼承了。楚王世子年幼,特允其在京中與皇子一同學習,不用千里迢迢去封國受罪。這個情況很顯然就是衛家替楚王世子活動出來的結果。

  兵權也被朝廷收回了。朝堂上的一應老臣,都默契的忘記了還有把兵權換個王爺指派這回事。

  你看,判的真不算嚴重吧?至少楚王還活著,他依舊能享受著一個皇族該有的供奉,只不過是沒有了兵權,沒有了王位,也沒有了自由而已。

  楚王:……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命運對楚王笑了笑,再說下去,小心還會失去點什麼。

  楚王:……

  第110章古代一百零一十點都不友好:

  說起來,拓跋六修同學最近在做什麼?

  衛玠剛入宮的時候,拓跋六修對衛玠是寸步不離的,生怕他有個好歹,吃飯的時候也是不斷叮囑衛玠,不是要他和晉惠帝一起,就是和晉疾醫一起,反正不能讓衛玠落單。吃飯喝水前必試毒,這個倒不需要衛玠要求,因為不管是晉惠帝還是晉疾醫,他們都有這樣吃飯先試毒的好習慣(什麼鬼?)。

  甚至,晉惠帝曾一直以為“吃飯先毒”是吃飯前必須有的規矩,就像是“飯黍毋以箸”一樣。

  飯黍毋以箸,吃米飯的時候不要用筷子,要用湯匙。是的,吃米飯在這個時候是要用勺子的,不僅不能用,用了還會被當做不懂規矩禮儀的代表。衛玠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對此十分不理解,後來慢慢也就適應了。

  晉惠帝後來還是和衛玠接觸多了才明白,原來不是所有人吃飯前都要試毒的。搶在他作死的嚷出他也不要試毒這個環節之前,衛玠先忽悠他相信了這是屬於太子和皇帝必須做的事情。

  晉惠帝一臉深沉:“當皇帝還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呢。”

  群臣內心:陛下真是意蘊深遠。

  有時候就是這樣,當你認定一個人是傻子的時候,不管他做什麼,哪怕是很有先見之明的事情,也會覺得對方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當你認定一個人善於扮豬吃老虎,其實十分聰明的時候,那麼哪怕對方只是喝一口水,都能多重解讀出不同的深意。

  晉惠帝如今遇到的情況就是如此。

  過去哪怕他多說一句話,都會被鄙視為傻子;如今哪怕偶爾真說了一兩句傻話,在別人眼中也肯定是有背後很深層次的意義的。

  對此,衛玠身邊的人自然是喜聞樂見。

  咳,說回拓跋六修同學。見東宮一帆風順,拓跋六修這才稍稍拓展了一下自己的活動範圍,看了不少宮中八卦,看完就正好當做談資拿回來和衛玠分享,打發時間。

  再後來晉惠帝移宮,所有人都覺得衛玠該回衛家了,只有晉惠帝不這麼覺得。

  所以,衛玠這宮就沒出成。

  衛玠反而像是晉惠帝的其他行李一樣,被一併完好無損的搬到了含章殿。含章殿其實是主殿的名字,整個宮宇很龐大,星羅棋布,整齊有序。含章殿不算是後宮的範疇,晉武帝時期偶爾也會有近臣在此小住,如今嵇紹也住在這裡,所以朝臣對於衛玠的存在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是人就會知道,晉惠帝對嵇紹和衛玠的依賴,已經到了寸步不離的程度。也不是沒有人沒懷疑過晉惠帝和嵇紹之間有沒有什麼皇帝和大臣之間不得不說的二三事兒……

  只是,即便晉惠帝真的和嵇紹有點什麼,那又與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攪基放在其他朝代肯定見不得人的,但是在魏晉,這就是個cháo流,是個雅事兒。只要不耽誤結婚生孩子,誰管你。

  至於衛玠……

  這就是衛玠如今這個年紀最神奇的好處了,從世家娘子的角度來看,他已經是個小大人了,到了可以議婚的年紀,但在大部分大老爺們眼中,這就是個還沒開過葷的孩子,再加上衛家上下那種嚴謹端方的家風,以及衛玠個人長相上的聖上不可侵犯感,很少會有人往偏了去想衛玠。

  簡單來說——還是看臉啊。

  等衛玠在含章殿住下,越來越沒什麼危險之後,拓跋六修就變得經常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了,總是行色匆匆。

  因為拓跋鮮卑的祭巫終於秘密入京了。秘密,卻不低調。還是如當年那樣,打著胡商的名義,長長的駝隊,累累的貨物,張揚,卻並不算引人注目。因為京中不少商人都是這般。哪怕晉武帝去世了,如今也過了快一個月,老百姓該怎麼生活還是要怎麼生活的:婚喪嫁娶需要停一停,但日常所需的日用品買賣還是要有的。

  拓跋鮮卑的這個祭巫確實有幾手本事,他能看得見拓跋六修,不像是衛玠那般真楚,卻也隱隱約約能夠看見一個輪廓,不過交流還是需要拓跋六修入夢。

  目前,拓跋六修和祭巫正處在雙方互相試探的階段,這倆人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性格,也因此,不是拓跋六修隨便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祭巫就能夠相信他的。拓跋六修在不確定祭巫真的能給他一個身體的時候,他也不會隨便透露更多東西。

  所以,這個試探進行的特別緩慢。

  反倒是拓跋六修的那個弟弟,要對拓跋六修信的更多些,拓跋六修時常被這個現實諷刺的不想說話。不過,拓跋弟弟也不真的是個什麼純善的人,他接觸拓跋六修也有他的目的,好比趁著和拓跋六修聊天的時候,各種打聽衛玠的情況。

  拓跋弟弟看不見拓跋六修,卻能感覺到。而這種感覺,之前他只在衛玠身邊感受過。

  拓跋六修沒有承認,卻也沒有否認,只是繼續和他們打著啞謎。反正因為晉武帝的驟然死亡,短期內他的這位弟弟是別想離開洛京了。他的是時間和他們慢慢磨。

  這一日,拓跋六修再次從外面和祭巫試探完回來,順便給衛玠帶來了一個消息。

  【廣陵王最近嚇的惶惶不可終日。】

  “呵,他活該。”比起楚王,衛玠還是更討厭廣陵王一些。別以為他不知道廣陵王私下裡一直把他姐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臉可夠大的。

  衛玠住進宮裡之後,衛姐和栆哥的信就沒那麼好送進來了,但是也會有,只是時間上要更慢一些而已,並且需要經過審查,指不定被多少人看過。幸好只是家書,沒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衛姐和栆哥初到任上沒多久,就遇到了晉武帝駕崩,縱使別人想整什麼么蛾子,也不太有那個作案條件,短期內來看是一切都好。

  栆哥因為知道衛玠如今的住宿情況,來信也變得中規中矩,沒把他衛仲寶特別八卦的一面展現在眾人眼前。

  不過,耐不住寂寞的他,還是用暗語隱晦的問了衛玠一下,廣陵王怎麼還在外面蹦躂。

  衛玠很納悶,他哥怎麼能這麼八卦?都遠離京城了,這些事兒到底是誰告訴他的?!不過,腹誹歸腹誹,在回信里,衛玠也隱晦的回了栆哥,阿翁心裡有數。

  廣陵王並沒有在楚王被審判的時候一併問責。這倒不是衛家弄不死他,又或者是忘記了他,而是衛老爺子發現拿這貨釣魚,真是太TMD管用了!

  之前在調查廣陵王與楚王勾結的時候,衛家派出去調查的人意外的發現,和廣陵王私下有聯繫的並不止楚王一個。也不知道是廣陵王自己勾搭的,還是人人都想利用一下人蠢又好騙的廣陵王,廣陵王的人脈比衛老爺子想像的還要廣一些。

  衛老爺子都不需要怎麼試探誰有野心,又或者誰近期內就準備動手,單只看誰接觸了廣陵王就可以摸到不少消息。

  所以,廣陵王就這樣“幸運”的沒有被楚王抖出來。

  楚王一開始還想提醒廣陵王這裡面有問題,結果蠢貨廣陵王害怕楚王最終還是會把他給供出來,主動作死,跑去楚王府,拿楚王世子威脅了一通被軟禁起來的楚王。

  楚王:……麻痹的,老子倒是要看看日後你會怎麼死!

  楚王長這麼大,還沒被誰如此威脅過。他怒極反笑,假裝答應下了廣陵王的要求,並把提醒他注意衛瓘的話變成了:“我學過一些醫術,那日在殿下見羊皇后,也不知道她自己發現沒有,她好像懷孕了,應該是在父皇駕崩之前有的,再多一段日子,這孩子可就要穩住了。殿下您要小心啊,這是來自叔叔我最後的‘善意’。”

  楚王和他的幕僚岐盛學的一樣善於挑撥人,他對囚禁了他的晉惠帝沒好感,對廣陵王也沒好感,索性就開始了繼續挑撥,想看他們兩敗俱傷,痛不欲生的表情。

  順便一說,岐盛因為楚王的事兒,已經被乾脆利索的弄死了。這個很好理解,對於皇家來說,主子犯錯,永遠都不可能是主子真的錯了,而是身邊的人教壞了他們。不管主子會不會死,這些身邊出壞主意的人肯定必須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