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蘭若寺嗎?==

  “不管了,反正漢語的意思就是與世無爭之地,她希望你能遠離紅塵俗世,一輩子安逸寧靜。但是我覺得太安靜了不好,人生短短數十載,只爭旦夕……”

  衛玠開始捧著小臉,聽二舅講難得的心靈雞湯。

  但王濟卻以為他說的太複雜,衛玠聽不懂,很是體貼的換了個更普通的說法:“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呢?不過二字,痛快!因噎廢食,殊為可笑。舅舅想你有一個愛誰誰的瀟灑人生,你懂嗎?”

  這是王濟混跡官場多年後總結出的一條無上真理——人生百態,無論你做了什麼,無論你有多小心,也避免不了擋住一些人的路,因此便總會有莫名其妙的惡意襲來。

  對此你能怎麼辦呢?

  唯有一句fuckyou而已。

  官場惡意和心疾病魔,在王濟看來是能夠相通的。衛玠改變不了他生來就弱的體質,那麼他就該因此而放棄瀟灑的人生嗎?不!憑什麼?!

  划船不用漿,揚帆沒風向,因為我們這一生,全!靠!浪!

  咳,最後這個是衛玠自己腦補的翻譯理解。

  不管如何,衛玠都覺得這是他二舅難得的至理名言了。阿拉伯語中有句諺語,大意是說只有經歷過創傷的人,才容易變成智者。這話在王二舅身上也有所體現,雖然他還是個中二病,卻也是有著自己獨到人生哲理的中二病。

  “謝舅舅沒賜名蘭兒之恩。”衛玠鄭重其事的道謝,他小名要是叫蘭兒,他肯定分分鐘刪號重來!

  拓跋六修:【……所以你覺得你舅舅的智慧點在這裡?】“對吧,還是小娘好,這可是我派人多方打聽、到處取證,經過數個對比之後,才得出的最能護你周全的民間偏方,俗稱賤名好養活。”

  “……”原來外祖母的突發奇想是始自於你嗎?親情的火苗滅了!我跟你說,滅了!

  王二舅一臉詫異,不明白為什麼本來好好的,衛玠就突然翻臉了。唉,小孩子的臉,二月的天,說變就變。也就我這個當舅舅的能忍了,我可真棒~\\(≧▽≦)/~

  ……

  車隊在緊趕慢趕之下,終於在天黑之前,進入了北邙地界。

  北邙又名太白原,是崤山山脈的支脈邙山的一部分,東西綿亘幾百里,為洛京北面的天然軍事屏障,也是好幾朝帝王、名臣文人的埋骨之地,有點類似於八寶山的意義。韓愈曾作詩曰“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後世民間也一直都有“生於蘇杭,葬於北邙”的說法。

  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實說白了這裡就是個墳堆。

  衛玠真心想不通,他舅舅的心到底是有多大,才能把自己的別苑建在陵區,哪怕是適合建帝陵的風水寶地,也架不住它就是個墓地的事實啊!

  王二舅倒是一點都不介意,他給衛玠介紹北邙介紹的特別起勁兒:“看看看,往北邊走,中段就是東漢五陵,光武帝劉秀知道吧?他的原陵就在黃河灘上,枕河蹬山,獨一無二。東段是曹魏一陵,古樹遍地,綠色蒼翠。從旁邊取道就能到咱們宣帝、景帝和文帝的長眠陵寢了,據說今上的陵寢也已經修建完畢。你想去看看嗎?”

  “……”我對參觀活人的墳墓沒有任何興趣,謝謝。

  “還有各種皇族、大臣的陪葬墓地哦,舅舅的墓也已經畫好圈了。我特意要求了一塊風景最是秀麗,能將山川河流都踩在腳下的地方。”

  為什麼你可以在這個年紀,就毫不避諱的說出這種事情?!我該感慨你不愧是魏晉名士嗎?衛玠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但王濟卻在繼續充滿期待的看著衛玠,示意他說點什麼。

  “恩?”衛玠拋出了個問句。

  二舅果然順著台階就下來了:“要不要來和舅舅當鄰居?”

  “……”所以你安利了半天,其實是在和我推銷墓地選址嗎?衛玠只能小心翼翼道,“我大概會和阿娘、阿爹一起?”

  qaq安利失敗的舅舅有點心灰意冷,為什麼連走衛玠的路線都走不通呢?死後還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第24章古代二十四點都不友好:

  其實北邙也不都是墳地,它只是以極佳的陰宅風水聞名全國而已,並不代表著這裡就沒有人住了。

  只是人口有點稀少,炊煙稀稀疏疏,落寞的很。

  王濟卻很滿意這樣的生活環境,大半追求自然的魏晉名士都會很滿意。他打開馬車的木門,站在車轅上遠眺,一眼望去便是無垠的曠野,滾滾的麥浪,以及如黛的遠山。金烏西墜,雲捲雲舒。

  風捲起王濟菖蒲色的長袍袖口,如雲如浪,寫意風流。

  王濟胸中忽有一腔情意在醞釀,終口出氣韻悠長渾厚的奇怪調子,卻富有一定的韻律。那一刻,天高雲淡,倦鳥歸巢,夕陽灑在他的臉上、身上,帶著某種神秘而古老的濃重色彩,暮靄沉沉間,唯有婉轉而高亢的聲音在迴蕩,【這就是你一直好奇的“嘯”。】拓跋六修對衛玠道。

  嘯是古代一種特有的歌吟方式,沒有什麼特定的模式,或者是切實的歌詞內容,就是表達一種心情。到了現代已經徹底失傳,讓衛玠曾一度以為嘯就是傻逼兮兮的嘶吼。

  如今衛玠才發現,他這個現代人真的是太沒見過世面了。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衛玠的外祖母鍾氏,都是史料記載中極善嘯詠的名人。其實他們之間所會的嘯也有不同,分為名士之嘯,婦女之嘯,這些都是衛玠所還不能懂的東西。王濟繼承了鍾氏這方面的優點,隨性的一嘯,便如煌煌梵音,將天地襯得更加廣博。

  他立於風中,放聲長嘯,任長發隨意飄散,一如他自由的心。

  那就是我的舅舅啊,衛玠突然心中出某種壓都壓不下的驕傲。哪怕他舅舅是個著名的蛇精病大齡中二病,誰也不能否認了王濟骨子裡那份灑脫的魏晉風度。

  王濟興之所至,甚至把衛玠也抱出去感受了一下。

  邙山晚眺,可是洛陽八景之一。

  “看,那依山而建的,便是舅舅的別苑了。”王濟把衛玠小心翼翼的護在懷裡,就像是捧著什麼珍視的寶物,他將他們未來要住很長一段時間的家指給了衛玠看。

  王濟的北邙別苑很大,說是別苑,其實更類似於塢堡。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世家豪強方便聚族而居的防禦型建築,內部有部曲,有家兵。建在山林崎嶇險阻的地方,內部卻又可以進行農務耕作,田圃池塘、牲畜家禽,應有盡有,關起門來,便能自成一方桃園天地。從外面看,塢堡其實有點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四周環以深溝高墻,內部房屋毗聯,四隅與中央另建塔台高樓(引自百度)。內部更是錯綜複雜,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村落社會。

  在北邙別苑裡生活的人,自然都是王家庇佑下的村民、部曲和奴隸。

  在這裡,王濟就是他們的王,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而衛玠……大概算是太子?正牌太子(王濟的庶子)卻連跟在衛玠身邊的資格都沒有。事實上,王濟把他的兒子們都留在了京城,受他父母管教,他很不耐煩應付孩子。衛玠除外。

  王二舅這一路其實都有點心花蕩漾,因為他沒想到只是去探一次病,就能得到一個妹子~\(≧▽≦)/~他簡直恨不能昭告天下,逢人就說。

  可惜,這一路上實在是沒什麼傾訴對象,王濟只能在到了別苑後,對他老婆常山公主炫耀:“這就是我的妹子。”

  “……”啥?

  豪氣萬丈的王二舅在那邊已經自顧自的決定,他要搞個清談會,搞個最大的清談會,宴請京中好友,海內名士,都來見一見他的妹子。

  “……”你到底說了個啥?衛玠終於發現不對了。

  拓跋六修很努力的才沒笑出聲,只默默在心裡給衛玠點了個蠟。

  ……

  常山公主與王濟成婚數十載,外界不是傳他們要和離,就是傳他們正在和離的路上。

  不少人都分析的頭頭是道。常山公主不僅雙目失明,還沒有一兒半女傍身,性格又總是端著公主的驕矜架子,妒忌尤甚(《晉書》中的評價)。這讓王濟如何能喜歡她?王濟好歹也是太原王氏的嫡子嫡孫,雖然性格一言難盡了些,但其他方面都是不輸人的。允文允武,又長相俊秀,被迫攤上這麼一個政治聯姻的老婆,換誰誰能高興?

  衛玠在此之前對常山公主全部的印象,就僅限於她和他娘王氏的關係貌似不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面對不靠譜的舅舅把他往常山公主面前一扔,就自顧自的去呼朋引伴寫信的現實,衛玠很是忐忑。

  畢竟他無往而不利的最大金手指就是他的顏,但常山公主卻看不到,簡直是他的人生克星有木有!

  常山公主面對丈夫的日常抽風倒是很淡定,並不出聲阻止,任由王濟胡鬧。大概只要王濟不會抽風抽到要造反,那麼哪怕他把天捅個窟窿,常山公主都不會幹涉。她只會脊背挺直的端坐於高位,如一尊不喜不怒的的菩薩泥塑。

  衛玠上前行禮,順便悄悄打量常山公主。

  這是一個實際年齡四十多歲,但看上去卻好像只有三十出頭的中年婦人,保養得當,膚白貌美。穿著魏晉貴族婦女最流行的服飾,上簡下豐,裙長墜地,飾以纖髾,莊重又奢華。

  “纖”是下擺上一種三角形的絲織裝飾,上寬下尖,數個搭配,形成了層層疊疊的視覺效果;“髾”就是綢緞飄帶,走起路時,隨風飛起,如燕子輕舞,似仙女下凡,充滿了韻律和靈動的美感。

  但常山公主真正的美,卻並不在於她耀眼的服飾,也不在於她古典的妝容,而是那種生於皇室的天生貴氣。哪怕她只是安靜的坐在那裡,也沒有誰敢輕易忽略了去。

  在和常山公主短暫的見過禮後,衛玠就為這位公主舅母的性格找到了一個準確的形容詞——冷若冰霜。她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那就是面無表情。唯有面對手上常年握著的一串佛珠,才會稍稍有一絲人氣,那是支持她走到如今的精神信仰。

  衛玠手上也有一串淨檢法師贈予、拓跋六修暫時依附的佛珠,他在心裡盤算著,也不知道能不能藉此打開和舅母之間尷尬的氣氛。

  事實證明,不能。

  沒等衛玠扯上佛珠上,他和公主舅母的談話就結束了。全程還基本都是由常山公主的貼身婢子將離完成的。她對衛玠說了他在北邙別苑的一應生活安排,在哪裡住,在哪裡玩,平日的吃喝怎麼解決之類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