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勘察兵回報敵軍駐紮之地,是死亡谷深處,巨岩之後,是死亡谷中,唯一一處能擋住寒風的地方。當地人稱此地為黑石岩,因這塊巨岩和死亡谷中其他顏色不一樣,顯出黑紅的顏色。
阿貝地處關外北方,阿貝的兵士們,比大魏兵士更能適應谷內氣候,眾將領商議,在死亡谷內作戰,無論是地形還是氣候,都對大魏不利。
元帥經驗老道,沿著穿越死亡谷中的低矮山脈,點出三處必爭之地,分別派了顧從武和宋津各自領兵占取先機,剩下最後一處陰風谷,則由剛剛立下戰功的花南率兵攻打。
對待戰爭,阿貝同樣也做好了準備,本著對死亡谷地形點熟悉,阿貝大將軍元不敗早早就派了重軍把守那三處重地。
可阿貝地處小國,論兵力自然無法和大魏的十萬大軍相比。天時地利沒有向大魏傾斜,人和在此時顯得尤其重要起來。元帥毅然決定讓三軍同時攻打要害關口,兵分三路對阿貝施壓,讓黑石岩無法同時支援。而三軍能攻下關口自然最好不過,如果不能攻下,則當關紮營,在關口喊陣,讓阿貝不能調離軍隊,去支援其他關口。一旦能抓住機會突破其中一個,那大魏便會勢如破竹往阿貝駐紮的核心地勢壓進。
修整三日,顧從武、宋津和花南便各帶一萬大軍,分別往三個關口進軍。三個時辰後,大魏軍隊出動的消息,傳到了元不敗的耳朵里。依著勘查兵回報的大魏行軍路線,元不敗圈出了大魏正要攻打的三處要害,增派人手守防。特別是花南去的陰風谷,背後一條小道,直接通向黑石岩,如若被大魏攻下,阿貝將被直搗黃龍。
大魏的勘查兵,卻並未探查到陰風谷背後通向黑石岩的小道,只當是個阿貝普通的關口。
陰風谷正如其名,兩道山脈之間,陰風陣陣從山谷之中吹來,帶著遠關外的涼意,兵士們多有不適。如元帥的軍令,花南下令靠著南邊山脈紮營。
夜裡陰風驟起,紮營的帳篷都差些被掀翻,阿貝次將胡貝爾見大魏軍將不適應驟來的陰風,見機下令出兵攻打,殺大魏一個措手不及。
花南並未料到,胡貝爾竟然出兵如此之快。兵士們剛到了陰風谷,的確有些猝不及防。好在這一萬大軍之中,三千輕兵是花南上回在玄古關帶著立功的,唯花南命令為死令,其餘兵士也人心齊齊。花南下令才收營撤退十里。另派親兵帥領千五騎兵,以火令為信,繞過敵人視野往敵人身後包抄。
胡貝爾見大魏撤退,乘勝而追。上一世花南經歷過這些大大小小的征戰,此時鎮定下令大軍排開布陣,千五騎兵在中間先撤,而其餘行兵則分開兩側緩慢撤退,形成圍包之勢。待胡貝爾率軍陷入包圍,花南下令轉逃為攻,將胡貝爾大軍圍剿。胡貝爾見勢不妙,打算後撤。花南則以火令為信,繞後騎兵乘勢從後方施壓,將胡貝爾的一萬大軍圍死在了陰風谷。
此戰告捷,大魏兵士正歡呼賀勝。黑石岩的兩萬援軍趕到,發起了第二輪的攻擊。被圍剿之中的胡貝爾,聽聞遠處的馬蹄聲,大呼此戰可再打!隨即帶領剩餘五千人,往後圍夾花南的繞後騎兵。
千五騎兵,全部被胡貝爾和黑石岩的援軍拿下。此時敵軍兩萬五千人,而花南卻只剩下了八千兵士。以少戰多,花南心覺不妙,讓勘察兵從後撤退,回報元帥請援兵。
胡貝爾對著花南的大軍喊陣,“你是哪軍將領?你們大魏就這個能耐?哈哈哈哈,現在棄暗投明還來得及!”
敗仗花南不是沒打過,就算是輸了也得穩穩報個家門,“大魏將軍宋津旗下右校尉花南!大魏元帥用兵如神,你以為這就能吃了我這一萬大軍麼?”
花南話音未落,陰風突然轉了向,元帥就算再用兵如神,也不可能轉了風向。花南心裡怔了怔,面上卻沒露出來。
對面的胡貝爾卻慌了神,他常年出沒在這陰風谷,這裡一年四季北風,從未轉過風向。聽聞大魏玄學之術十分厲害,能呼風喚雨,這大魏元帥該不會真是神人?
花南見這胡貝爾不說話了,順勢接著對他喊道,“怎樣?我們元帥的神力,只是先讓你見識見識!”
摸不清花南的底牌,胡貝爾猶豫了。跟著又是一陣南風,這一回不只是胡貝爾,就連他身邊的阿貝兵士也全都慌亂起來。
見阿貝軍心已亂,花南趁機發起攻勢,順著南風吃下了眼前剩下的五千阿貝大軍。
可隨之而來的黑石岩援軍,足足兩萬之多,花南只好下令先往後撤避戰。阿貝緊追不捨,將花南逼入延綿的岩石山區。花南下令上山,居高處作戰能占據優勢。
阿貝援兵見花南屯兵山上,在山腳下包圍山上,一定要將大魏全全圍死,為剛剛死去的一萬阿貝兄弟報仇。
花南剩下的七千大軍守在岩石山上,元帥的援軍卻久久未見。這一回情形兇險,生死懸為一線。
山下阿貝援軍的將領吾秦,是胡貝爾的拜把子兄弟,方才聽聞義兄戰死,血氣正盛,勢要為義兄報仇。未等花南有喘息的機會,便讓兩隊先鋒往山上突擊,兩面夾擊,先亂了大魏的陣腳。
花南腹背受敵,很是難受。山上的兵士利用山頂岩石,往山下投擲,也只能暫時拖延敵軍的攻勢。
花南立在山頂,看著兵士們往下投石,做最後的反抗。本來做好了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打算,肩上卻突然被人拍了拍,“看到那邊的一條空檔了麼?”
阿貝地處關外北方,阿貝的兵士們,比大魏兵士更能適應谷內氣候,眾將領商議,在死亡谷內作戰,無論是地形還是氣候,都對大魏不利。
元帥經驗老道,沿著穿越死亡谷中的低矮山脈,點出三處必爭之地,分別派了顧從武和宋津各自領兵占取先機,剩下最後一處陰風谷,則由剛剛立下戰功的花南率兵攻打。
對待戰爭,阿貝同樣也做好了準備,本著對死亡谷地形點熟悉,阿貝大將軍元不敗早早就派了重軍把守那三處重地。
可阿貝地處小國,論兵力自然無法和大魏的十萬大軍相比。天時地利沒有向大魏傾斜,人和在此時顯得尤其重要起來。元帥毅然決定讓三軍同時攻打要害關口,兵分三路對阿貝施壓,讓黑石岩無法同時支援。而三軍能攻下關口自然最好不過,如果不能攻下,則當關紮營,在關口喊陣,讓阿貝不能調離軍隊,去支援其他關口。一旦能抓住機會突破其中一個,那大魏便會勢如破竹往阿貝駐紮的核心地勢壓進。
修整三日,顧從武、宋津和花南便各帶一萬大軍,分別往三個關口進軍。三個時辰後,大魏軍隊出動的消息,傳到了元不敗的耳朵里。依著勘查兵回報的大魏行軍路線,元不敗圈出了大魏正要攻打的三處要害,增派人手守防。特別是花南去的陰風谷,背後一條小道,直接通向黑石岩,如若被大魏攻下,阿貝將被直搗黃龍。
大魏的勘查兵,卻並未探查到陰風谷背後通向黑石岩的小道,只當是個阿貝普通的關口。
陰風谷正如其名,兩道山脈之間,陰風陣陣從山谷之中吹來,帶著遠關外的涼意,兵士們多有不適。如元帥的軍令,花南下令靠著南邊山脈紮營。
夜裡陰風驟起,紮營的帳篷都差些被掀翻,阿貝次將胡貝爾見大魏軍將不適應驟來的陰風,見機下令出兵攻打,殺大魏一個措手不及。
花南並未料到,胡貝爾竟然出兵如此之快。兵士們剛到了陰風谷,的確有些猝不及防。好在這一萬大軍之中,三千輕兵是花南上回在玄古關帶著立功的,唯花南命令為死令,其餘兵士也人心齊齊。花南下令才收營撤退十里。另派親兵帥領千五騎兵,以火令為信,繞過敵人視野往敵人身後包抄。
胡貝爾見大魏撤退,乘勝而追。上一世花南經歷過這些大大小小的征戰,此時鎮定下令大軍排開布陣,千五騎兵在中間先撤,而其餘行兵則分開兩側緩慢撤退,形成圍包之勢。待胡貝爾率軍陷入包圍,花南下令轉逃為攻,將胡貝爾大軍圍剿。胡貝爾見勢不妙,打算後撤。花南則以火令為信,繞後騎兵乘勢從後方施壓,將胡貝爾的一萬大軍圍死在了陰風谷。
此戰告捷,大魏兵士正歡呼賀勝。黑石岩的兩萬援軍趕到,發起了第二輪的攻擊。被圍剿之中的胡貝爾,聽聞遠處的馬蹄聲,大呼此戰可再打!隨即帶領剩餘五千人,往後圍夾花南的繞後騎兵。
千五騎兵,全部被胡貝爾和黑石岩的援軍拿下。此時敵軍兩萬五千人,而花南卻只剩下了八千兵士。以少戰多,花南心覺不妙,讓勘察兵從後撤退,回報元帥請援兵。
胡貝爾對著花南的大軍喊陣,“你是哪軍將領?你們大魏就這個能耐?哈哈哈哈,現在棄暗投明還來得及!”
敗仗花南不是沒打過,就算是輸了也得穩穩報個家門,“大魏將軍宋津旗下右校尉花南!大魏元帥用兵如神,你以為這就能吃了我這一萬大軍麼?”
花南話音未落,陰風突然轉了向,元帥就算再用兵如神,也不可能轉了風向。花南心裡怔了怔,面上卻沒露出來。
對面的胡貝爾卻慌了神,他常年出沒在這陰風谷,這裡一年四季北風,從未轉過風向。聽聞大魏玄學之術十分厲害,能呼風喚雨,這大魏元帥該不會真是神人?
花南見這胡貝爾不說話了,順勢接著對他喊道,“怎樣?我們元帥的神力,只是先讓你見識見識!”
摸不清花南的底牌,胡貝爾猶豫了。跟著又是一陣南風,這一回不只是胡貝爾,就連他身邊的阿貝兵士也全都慌亂起來。
見阿貝軍心已亂,花南趁機發起攻勢,順著南風吃下了眼前剩下的五千阿貝大軍。
可隨之而來的黑石岩援軍,足足兩萬之多,花南只好下令先往後撤避戰。阿貝緊追不捨,將花南逼入延綿的岩石山區。花南下令上山,居高處作戰能占據優勢。
阿貝援兵見花南屯兵山上,在山腳下包圍山上,一定要將大魏全全圍死,為剛剛死去的一萬阿貝兄弟報仇。
花南剩下的七千大軍守在岩石山上,元帥的援軍卻久久未見。這一回情形兇險,生死懸為一線。
山下阿貝援軍的將領吾秦,是胡貝爾的拜把子兄弟,方才聽聞義兄戰死,血氣正盛,勢要為義兄報仇。未等花南有喘息的機會,便讓兩隊先鋒往山上突擊,兩面夾擊,先亂了大魏的陣腳。
花南腹背受敵,很是難受。山上的兵士利用山頂岩石,往山下投擲,也只能暫時拖延敵軍的攻勢。
花南立在山頂,看著兵士們往下投石,做最後的反抗。本來做好了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打算,肩上卻突然被人拍了拍,“看到那邊的一條空檔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