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安寧心疼得拍拍景曜和景佑的肩膀,原先還覺得這種事是對他們的磨礪,等到真發生了,又覺得心疼,他們倆才十二歲,還稚嫩的很。“你們父親沒事,這兩天怕就有消息了,你們倆做得很好,娘都替你們倆覺得驕傲。”
若是別人說這話。多是會在‘沒事’前加一些‘會’‘應該’這類的詞,不管是不是出於真心,可在景曜和景佑聽來都覺得不舒心,感覺就像是他們在心裡認定了張致遠生死未卜,而生還的機會不大似的。等安寧篤定的說張致遠沒事,景曜和景佑皆看向安寧。似乎在求證。
景曜想到安寧幾乎是一下子虛弱下來,喉頭滾動,半晌問了一句:“娘,您的身體……”又說不下去,想想也不知該怎麼措辭。
安寧笑道:“娘身體沒事,你們也不用擔心,還別說,這兩日灌那些個滋補的湯湯水水,就是坐月子的時候也沒那麼補的。”安寧頓了頓,看著景曜和景佑坐不住的神色,失笑道:“至於你們倆說的事,也不怪乎如此,官場上本就有人走茶涼一說,那禮部侍郎宋大人本是吏部侍郎,和你們父親積怨已久,如今逮著機會少不得奚落你們幾句。”
安寧雖是這麼說,心裡頭卻是冷笑連連,要不怎麼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呢,這宋大人和宋夫人簡直就是絕配,心裡頭記上一筆。
“官場上盤根錯節,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原澄觀大師乃是佛學大師,論到官場上的處世經驗,他是教導不了你們倆的。所以你們父親讓你們跟烏先生身邊了解學習,所以你們倆應該知道一些,不過你們倆尚小,本不該這麼早接觸到官場上那些彎彎道道,偏你們父親的事讓你們倆奔波打探,才遇上那起人。心有不愉在所難免,就當是一次磨礪,也不必將那些善於諂媚的小人放在心上,不過也不必和他們有摩擦,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結仇,再者‘寧願得罪君子,也莫得罪小人’。等你們父親平安回來,再看看那些人的反應罷,這些事等你們經歷得多了,慢慢就懂了。”
“呵呵,說風涼話的宋大人,怎麼說話也不深思熟慮,將話說死,日後若是被誰翻將出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事端呢?”中文博大精深,很多時候一句話就可以理解成很多意思,安寧似笑非笑得說道。
原本鬱鬱不樂的景佑想像了一下以後的場景,禁不住笑了出來。“娘說的是,禍從口出這道理誰都懂得嘛。真真是聽娘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啊。”
景曜哼了一聲,道:“什麼如醍醐灌頂,那就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論起插科打諢來,景佑的功力還是比不上景曜的,關鍵是景佑臉皮沒那麼厚,不像景曜拍起馬屁來流利順暢,半點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的。
景曜又道:“娘,你生病的這兩日和咱們家是至交的,不是親來就是差人送了慰問禮來,不過姨母家連面都沒露,就連差人問候一句都沒有,剛才管家還遞過來帖子說是姨母家的那小表妹抓周禮呢。”
安寧嗤笑道:“既然是遞了帖子知會了咱們,也不能裝作不知,不過我病重怕給小外甥女過了病氣,自不能親去的,不過禮數不能少的。就讓管家照著景琳抓周時她家送上來的賀禮收拾一份送去罷。”
景曜平淡的點頭,笑道:“母親就安心靜養吧,要是父親回來看到母親病弱的模樣兒。可是會心疼的。”
安寧‘噗嗤’笑出來,道:“什麼病弱模樣兒,你這小子竟是打趣起我來了。”母子幾人和樂融融,接連幾日的陰霾總算是消散了不少。
不說景曜他們去探聽的消息。就是安寧也不是沒有行動,這幾日黑梟也沒有閒著,雖然是確認張致遠平安。但那日看到的滔滔洪水的威勢,也不敢掉以輕心,不得到確切消息,還真不能讓人徹底放下心來。
果然如安寧所料,第二天的時候那邊就傳來消息,說是皇上被平安搜救出來了,本來因為皇上的被困京城裡氣氛緊張。私下裡暗涌不必說。等這消息先傳回來,表面上大家歡喜非常,直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誰知道心裡邊到底是怎麼想呢?
安寧先探聽到消息,張致遠平安。狠狠的鬆了一口氣,籠罩著張府好幾日的陰霾總算是驅散了,撥得烏雲見天日。若不是安寧擋著,景曜還想拎幾串鞭炮到門口放個暢快呢,饒是如此,一整日幾個孩子都是眉眼彎彎,景琳小糰子知道父親要回來了,窩在哥哥懷裡咧著小嘴兒,拍著小肥爪。雖然小孩兒不知道這幾日父親經歷了大風大浪,但也不能妨礙小孩兒隨別人樂呵。
隨著消息傳到京城來,這好笑的事就發生了。
原本這幾日安寧靜養,管家的事交給了張玫,還有那些滋養身體的藥材源源不斷,不知道的還以為安寧得了什麼重病呢。那些交好的人家也親來看,再加上張致遠的事,難免要安慰一番的。不管裡面有多少真心實意,但在這種形式下人家能來了,就是值得寬慰的了。
像景曜說的,安婉別說來看望了,就連派個人來都是不曾的,難免人家不知道麼,就跟年前福久得了天花似的。本來安寧和安婉之間就有罅隙,就算安婉到都城來,離得近了,這一年來安婉做的事,不管出自什麼目的,反正就是讓安寧更不喜她了。所以安婉沒來,安寧也料想到了,順坡下驢的安婉家小姑娘抓周禮,安寧就不想去。
不去歸不去,禮數也有的。其實安婉不來的原因,安寧也能猜出幾分,實際上從年前安婉說起菜蔬的事被安寧拒絕後,除了景琳抓周時有來往外,安婉可再沒上過門。這上門還不如不來呢,安寧可沒忘安婉在景琳抓周后說的那句不陰不陽的話。
這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安婉上門了,不止安婉,海翰和昨日剛周歲的小姑娘也過來了。
安婉捏著帕子道:“我才知道姐姐你生了病,早先姐姐身體一直很好,怎麼好端端的就病了?”
安寧看了安婉一眼,不知道該從哪兒吐槽安婉說的這句話,總覺得每次安婉和她說話的時候,總是這個味兒,平白讓人不舒服。“你們怎麼來了?你不是常說外甥女體弱,我這過了病氣給她就不好了。”
安婉一窒,還是將小姑娘交給奶娘抱出去了,笑道:“不瞞你說,這些日子……”
安寧翻了個白眼,她有預感安婉接下來要說什麼,無非是這段日子忙啊忙,婆婆壓制啊,姨娘堵心啊,兒女操心啊,關懷丈夫啊之類的來說明她實在是沒時間,抽不出空閒,不知情啊云云的,最後再順便隱she些什麼。
果然安婉扯了一大通,最後來了句似真似假的抱怨:“姐姐合該說一聲的,我也好來照顧你,真是見外。”
合著我生病沒通知你還有錯了怎麼的?安寧吐槽無能,突然覺得太陽穴一抽一抽的疼,口氣不耐煩道:“既然你們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需要你操持打理,我豈能勞煩你?再說我這兒又不是沒人,再不濟還有下人呢。”沒事兒就宅在後宅唄,別跑到我這兒禍害人。
安婉可沒理直氣壯到認為安寧這是在說客套話,當下有些尷尬,卻還是裝作不經意道:“也是,今日我來就是來探望你的,看你大好我也就放心了,之前我聽說姐夫隨皇上南巡,不知如今如何了?那可是天大的榮幸。”
安寧挑了挑眉,皇上被困洪災的事總不是秘密,她就不信海彥立不知道,再說了張致遠隨君南巡都是何年何月的事了,這個時候再來問,可真沒意思。說到底安婉想問的是現在的事唄,真說起來海家的態度有點像:有福想來同享,有難不關我事。雖說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可只想單方面的享用,這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比起那些只知諂媚奉承的小人,持有這樣的態度的人在另一種程度也很惹人嫌。
☆、第三百六五章 要變天了
實際上,安寧也不打算和安婉繼續揪扯下去了,幾乎每次都是這種模式,安婉不煩,安寧都覺得沒意思了。
對安婉,她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可是這種不癢不痛的事多了也很讓人覺得膈應,做什麼都理所當然,想什麼都自以為是,警告、拒絕也沒作用。就像是當初陳家仗著與張家的姻親關係,覺得張家不會拿陳家怎麼樣,所以才沒皮沒臉的湊上來。
去年傅大奶奶組織的宴會上,安寧就警告過安婉,甚至還用上了一絲精神震懾,而且將話說的很直白,可惜只是當時起作用了,往後還跟以前一樣,甚至是變本加厲了。
那所謂的血緣關係讓安寧束手束腳的,這時候安寧還真希望,太子黨倒了,海家是炮灰呢,真是夠了。
安寧冷淡道:“你想問什麼呢?”
安婉沒想到安寧變臉變這麼快,稍稍一愣,道:“我,我只不過關心一下你家而已,難不成還不行了?”
安寧攏了攏滑下來的髮絲,深深的看了安婉一眼,道:“雖說我們是姐妹,但也不代表你能涉問我家的事,再說了那麼明擺的事還用我給你解答嗎?再說了你一個內宅婦人,提及外面爺們兒的事是為何?我倒是不信了,難道海大人不清楚嗎?”
不給安婉插嘴的機會,安寧繼續說道:“你也不用再說什麼姐妹情深的話,這話你自己信不?我明白的說罷,當初在娘家時你做的事情別以為我不說。就不代表我不知道,母親不知道。”
安寧初穿越來的時候,原主的靈魂不知去哪兒了,可原主為什麼會病倒。安婉是背後黑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安婉害死了‘安寧’。如果說是原主的性格—說好聽些是溫順,說難聽些就是懦弱—還不讓安婉蹬鼻子上臉。
雖然安寧得到了‘安寧’的記憶。雖說不是親身經歷,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安寧對待安家人的態度。拋去這些不談,嫡庶有別,外加安老爺的寵庶滅嫡,這從根本上導致了兩人之間的如鴻溝般的罅隙和不可調和的矛盾。
安寧的話讓安婉臉色煞白,原本的笑容僵在臉上,心中十分不是滋味。抑鬱、忿怒、不甘,夾雜著翻滾於胸臆,令人窒息。最終不甘和不平全都湧出來,陰霾湧上來,讓原本保養得宜的俏麗的臉變了形。最終卻硬擠出個笑容:“你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明白?你還是好好休息吧。”
安寧冷道:“我可沒有‘家醜不可外揚’‘胳膊肘往袖子裡折’的容忍,再說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咱們如今是兩家人,就算海家有什麼事,也不管張家的事。咱們橋歸橋,路歸路,誰也礙不著誰。”
若是別人說這話。多是會在‘沒事’前加一些‘會’‘應該’這類的詞,不管是不是出於真心,可在景曜和景佑聽來都覺得不舒心,感覺就像是他們在心裡認定了張致遠生死未卜,而生還的機會不大似的。等安寧篤定的說張致遠沒事,景曜和景佑皆看向安寧。似乎在求證。
景曜想到安寧幾乎是一下子虛弱下來,喉頭滾動,半晌問了一句:“娘,您的身體……”又說不下去,想想也不知該怎麼措辭。
安寧笑道:“娘身體沒事,你們也不用擔心,還別說,這兩日灌那些個滋補的湯湯水水,就是坐月子的時候也沒那麼補的。”安寧頓了頓,看著景曜和景佑坐不住的神色,失笑道:“至於你們倆說的事,也不怪乎如此,官場上本就有人走茶涼一說,那禮部侍郎宋大人本是吏部侍郎,和你們父親積怨已久,如今逮著機會少不得奚落你們幾句。”
安寧雖是這麼說,心裡頭卻是冷笑連連,要不怎麼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呢,這宋大人和宋夫人簡直就是絕配,心裡頭記上一筆。
“官場上盤根錯節,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原澄觀大師乃是佛學大師,論到官場上的處世經驗,他是教導不了你們倆的。所以你們父親讓你們跟烏先生身邊了解學習,所以你們倆應該知道一些,不過你們倆尚小,本不該這麼早接觸到官場上那些彎彎道道,偏你們父親的事讓你們倆奔波打探,才遇上那起人。心有不愉在所難免,就當是一次磨礪,也不必將那些善於諂媚的小人放在心上,不過也不必和他們有摩擦,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結仇,再者‘寧願得罪君子,也莫得罪小人’。等你們父親平安回來,再看看那些人的反應罷,這些事等你們經歷得多了,慢慢就懂了。”
“呵呵,說風涼話的宋大人,怎麼說話也不深思熟慮,將話說死,日後若是被誰翻將出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事端呢?”中文博大精深,很多時候一句話就可以理解成很多意思,安寧似笑非笑得說道。
原本鬱鬱不樂的景佑想像了一下以後的場景,禁不住笑了出來。“娘說的是,禍從口出這道理誰都懂得嘛。真真是聽娘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啊。”
景曜哼了一聲,道:“什麼如醍醐灌頂,那就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論起插科打諢來,景佑的功力還是比不上景曜的,關鍵是景佑臉皮沒那麼厚,不像景曜拍起馬屁來流利順暢,半點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的。
景曜又道:“娘,你生病的這兩日和咱們家是至交的,不是親來就是差人送了慰問禮來,不過姨母家連面都沒露,就連差人問候一句都沒有,剛才管家還遞過來帖子說是姨母家的那小表妹抓周禮呢。”
安寧嗤笑道:“既然是遞了帖子知會了咱們,也不能裝作不知,不過我病重怕給小外甥女過了病氣,自不能親去的,不過禮數不能少的。就讓管家照著景琳抓周時她家送上來的賀禮收拾一份送去罷。”
景曜平淡的點頭,笑道:“母親就安心靜養吧,要是父親回來看到母親病弱的模樣兒。可是會心疼的。”
安寧‘噗嗤’笑出來,道:“什麼病弱模樣兒,你這小子竟是打趣起我來了。”母子幾人和樂融融,接連幾日的陰霾總算是消散了不少。
不說景曜他們去探聽的消息。就是安寧也不是沒有行動,這幾日黑梟也沒有閒著,雖然是確認張致遠平安。但那日看到的滔滔洪水的威勢,也不敢掉以輕心,不得到確切消息,還真不能讓人徹底放下心來。
果然如安寧所料,第二天的時候那邊就傳來消息,說是皇上被平安搜救出來了,本來因為皇上的被困京城裡氣氛緊張。私下裡暗涌不必說。等這消息先傳回來,表面上大家歡喜非常,直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誰知道心裡邊到底是怎麼想呢?
安寧先探聽到消息,張致遠平安。狠狠的鬆了一口氣,籠罩著張府好幾日的陰霾總算是驅散了,撥得烏雲見天日。若不是安寧擋著,景曜還想拎幾串鞭炮到門口放個暢快呢,饒是如此,一整日幾個孩子都是眉眼彎彎,景琳小糰子知道父親要回來了,窩在哥哥懷裡咧著小嘴兒,拍著小肥爪。雖然小孩兒不知道這幾日父親經歷了大風大浪,但也不能妨礙小孩兒隨別人樂呵。
隨著消息傳到京城來,這好笑的事就發生了。
原本這幾日安寧靜養,管家的事交給了張玫,還有那些滋養身體的藥材源源不斷,不知道的還以為安寧得了什麼重病呢。那些交好的人家也親來看,再加上張致遠的事,難免要安慰一番的。不管裡面有多少真心實意,但在這種形式下人家能來了,就是值得寬慰的了。
像景曜說的,安婉別說來看望了,就連派個人來都是不曾的,難免人家不知道麼,就跟年前福久得了天花似的。本來安寧和安婉之間就有罅隙,就算安婉到都城來,離得近了,這一年來安婉做的事,不管出自什麼目的,反正就是讓安寧更不喜她了。所以安婉沒來,安寧也料想到了,順坡下驢的安婉家小姑娘抓周禮,安寧就不想去。
不去歸不去,禮數也有的。其實安婉不來的原因,安寧也能猜出幾分,實際上從年前安婉說起菜蔬的事被安寧拒絕後,除了景琳抓周時有來往外,安婉可再沒上過門。這上門還不如不來呢,安寧可沒忘安婉在景琳抓周后說的那句不陰不陽的話。
這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安婉上門了,不止安婉,海翰和昨日剛周歲的小姑娘也過來了。
安婉捏著帕子道:“我才知道姐姐你生了病,早先姐姐身體一直很好,怎麼好端端的就病了?”
安寧看了安婉一眼,不知道該從哪兒吐槽安婉說的這句話,總覺得每次安婉和她說話的時候,總是這個味兒,平白讓人不舒服。“你們怎麼來了?你不是常說外甥女體弱,我這過了病氣給她就不好了。”
安婉一窒,還是將小姑娘交給奶娘抱出去了,笑道:“不瞞你說,這些日子……”
安寧翻了個白眼,她有預感安婉接下來要說什麼,無非是這段日子忙啊忙,婆婆壓制啊,姨娘堵心啊,兒女操心啊,關懷丈夫啊之類的來說明她實在是沒時間,抽不出空閒,不知情啊云云的,最後再順便隱she些什麼。
果然安婉扯了一大通,最後來了句似真似假的抱怨:“姐姐合該說一聲的,我也好來照顧你,真是見外。”
合著我生病沒通知你還有錯了怎麼的?安寧吐槽無能,突然覺得太陽穴一抽一抽的疼,口氣不耐煩道:“既然你們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需要你操持打理,我豈能勞煩你?再說我這兒又不是沒人,再不濟還有下人呢。”沒事兒就宅在後宅唄,別跑到我這兒禍害人。
安婉可沒理直氣壯到認為安寧這是在說客套話,當下有些尷尬,卻還是裝作不經意道:“也是,今日我來就是來探望你的,看你大好我也就放心了,之前我聽說姐夫隨皇上南巡,不知如今如何了?那可是天大的榮幸。”
安寧挑了挑眉,皇上被困洪災的事總不是秘密,她就不信海彥立不知道,再說了張致遠隨君南巡都是何年何月的事了,這個時候再來問,可真沒意思。說到底安婉想問的是現在的事唄,真說起來海家的態度有點像:有福想來同享,有難不關我事。雖說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可只想單方面的享用,這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比起那些只知諂媚奉承的小人,持有這樣的態度的人在另一種程度也很惹人嫌。
☆、第三百六五章 要變天了
實際上,安寧也不打算和安婉繼續揪扯下去了,幾乎每次都是這種模式,安婉不煩,安寧都覺得沒意思了。
對安婉,她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可是這種不癢不痛的事多了也很讓人覺得膈應,做什麼都理所當然,想什麼都自以為是,警告、拒絕也沒作用。就像是當初陳家仗著與張家的姻親關係,覺得張家不會拿陳家怎麼樣,所以才沒皮沒臉的湊上來。
去年傅大奶奶組織的宴會上,安寧就警告過安婉,甚至還用上了一絲精神震懾,而且將話說的很直白,可惜只是當時起作用了,往後還跟以前一樣,甚至是變本加厲了。
那所謂的血緣關係讓安寧束手束腳的,這時候安寧還真希望,太子黨倒了,海家是炮灰呢,真是夠了。
安寧冷淡道:“你想問什麼呢?”
安婉沒想到安寧變臉變這麼快,稍稍一愣,道:“我,我只不過關心一下你家而已,難不成還不行了?”
安寧攏了攏滑下來的髮絲,深深的看了安婉一眼,道:“雖說我們是姐妹,但也不代表你能涉問我家的事,再說了那麼明擺的事還用我給你解答嗎?再說了你一個內宅婦人,提及外面爺們兒的事是為何?我倒是不信了,難道海大人不清楚嗎?”
不給安婉插嘴的機會,安寧繼續說道:“你也不用再說什麼姐妹情深的話,這話你自己信不?我明白的說罷,當初在娘家時你做的事情別以為我不說。就不代表我不知道,母親不知道。”
安寧初穿越來的時候,原主的靈魂不知去哪兒了,可原主為什麼會病倒。安婉是背後黑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安婉害死了‘安寧’。如果說是原主的性格—說好聽些是溫順,說難聽些就是懦弱—還不讓安婉蹬鼻子上臉。
雖然安寧得到了‘安寧’的記憶。雖說不是親身經歷,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安寧對待安家人的態度。拋去這些不談,嫡庶有別,外加安老爺的寵庶滅嫡,這從根本上導致了兩人之間的如鴻溝般的罅隙和不可調和的矛盾。
安寧的話讓安婉臉色煞白,原本的笑容僵在臉上,心中十分不是滋味。抑鬱、忿怒、不甘,夾雜著翻滾於胸臆,令人窒息。最終不甘和不平全都湧出來,陰霾湧上來,讓原本保養得宜的俏麗的臉變了形。最終卻硬擠出個笑容:“你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明白?你還是好好休息吧。”
安寧冷道:“我可沒有‘家醜不可外揚’‘胳膊肘往袖子裡折’的容忍,再說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咱們如今是兩家人,就算海家有什麼事,也不管張家的事。咱們橋歸橋,路歸路,誰也礙不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