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一時間全京城還不少人猜測,下一本的序會是誰寫。
誰料官家這會兒也跟著湊了熱鬧,直接給寫了一個序送給江樂。
這是江樂當初開玩笑說過的話,她還和唐元後來說過,她沒想到唐元真的去給她要了這個恩典。
官家給了序,這倒是讓不少想要自薦來寫序的人退了一步,望望天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而在這之後,卓三來了京城,還帶上了一篇驚艷絕絕的文章,是晉書佐所寫。
他拿著文章帶著晉書佐參與科考,順帶來京城收學生來了。
進士科考未曾正式敲定幾年一次,時而一年一次,時而兩年一次,時而三年一次。這一年有一場改制後的考核,晉書佐便是要參加的。
進士科考對卓三和晉書佐而言不算困難。
卓三文章驚艷了全京城,還是因為那張臉沒去參加殿試。這一回倒不是負責科舉的官員讓卓三別去的,而是卓三自己主動不去。
他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收學生。
真當上了官員,那反倒是沒意思了。
這一回晉書佐倒是也爭氣,憑著這兩年所學的內容,上了殿試。他到底是在姜子建手下當過幾年主記書佐,對不少事情都有所了解,在殿試上也沒有太過害怕。
這一舉沒拿成狀元,倒是也成功拿了一個探花。
探花不是京城人,也不是什麼世家子弟,當然引人注目。
卓三很是滿意,拿出自己的書,外加上拿著晉書佐探花的名頭,在京城收起了學生。這時正是各地學子都關注著科舉的時刻,不少人想著看看書如何再說,誰料就被卓三“哄騙”入了門。
有人在書中發現了江樂痕跡,因為如今驗屍斷案在這一回考核中,還當真考了一題。卓三於是借著江樂的名頭,徹底贏了個大滿貫,回頭見了江樂笑得合不攏嘴,直說著回頭娶妻要請江樂喝酒。
江樂二話不說當場伸手要錢。
親兄弟還明算帳,別說他們還不是親兄弟。
卓三也不介意,該給就給,隨後就美滋滋帶著晉書佐跑路。
晉書佐剛考上了進士,京城中想要嫁入他家門的無數,嚇得他差點來江樂這兒躲人。然而唐元怎麼可能讓閒雜人等進入自己家門二話不說把曾經官家對他的催婚手段,用到了晉書佐身上。
於是晉書佐對唐元也是躲著走了。
兩年多過去,又一件大事發生。
南方有一州發生了洪澇災害,這事情被壓著沒能及時上報,釀成大錯之後,官員倉促向京城求助。由於洪水災難的緣故,當地建造的居養院先是爆滿,隨後居養院被搶
救濟的居養院本就是救濟百姓的,可如此多人怎麼能救濟得過來
官家聽聞此事,大發雷霆。
朝中舉措一項項頒布下去,先是周邊臨近州府送去解決百姓吃食問題,再是特派了專門治理水域的官員前去救急,隨後又是各項減免稅收的政策。
而禍不單行,西南一州又發生了地龍翻身。
地龍翻身乃大事情,無人敢不報上來。
這一報上來,朝中一陣靜默,一時間不知道該將這個事情“歸罪”到何處。
白將軍這些時日已是又去守了邊疆。朝廷中董丞相和戶部尚書等人時常互相扯皮,兩方在朝中都有不少依仗,小摩擦卻是沒有大問題。
唐元在朝廷中占據重要位置,卻又似乎從未進入到爭執之間。
隱隱的,關於各地前兩年發生的,關於董旭的一些惡意傳聞,漸漸傳到了京城,慢慢到了官員們耳中。
董旭一樣聽聞到了這些話語,眉頭緊緊皺起,私下下令人去徹查到底是誰要在他身上潑髒水。
第108章 已是三年
這一年事情一項接著一項。
總是每隔幾年, 就會有一連串的大動盪。
這一年邊疆也是不好過, 有不少趁機過來撈一把的異國人,戰事膠著。
官家不得不聽從禮部的建議,在祭祀先祖和上天之類的儀式上多做出一點能安撫民心的事情。皇太后至今安在, 她憐憫無辜百姓,領著皇后、將軍夫人,帶著一群女眷一起向上天祈福。
越是群臣想要小心翼翼避免慌亂引起更大紛爭時,民間關於宗教信仰問題,又是鬧騰了一波。
人過得一旦不順心起來,便會相信一些奇怪的事情, 還非給那些奇怪的事情找特殊的理由。
比如朝廷之上,總算有人跳出來,劍指丞相在民間有奇怪的傳聞,懷疑居養院改制不合理。
董旭面無表情聽完了這位官員的話,還時面無表情和官家表明自己無辜的態度“這各地荒誕的事情都算計在我這個常年在京城中的人, 未免也無理取鬧了些。”
有腦子的都知道這是無理取鬧,偏生那官員不依不饒“這話若是沒有依據,又怎麼會傳到如此境地這天地發生異變, 總是伴隨著一些事端。如今這事端顯現在丞相身上,丞相不要反省自身麼”
董旭任由這官員胡說,還借著這話恭敬給皇帝行禮“臣是該反省自身,自身不足, 這才給小人以機會, 潑上髒水。”
皇帝安撫了兩句董旭, 在朝廷之上,便想要將這事就此翻過篇章。
誰料這會兒又一名官員出來了,另外提了一個人“臣以為,這京城中還有一人,著實該反省自身。臣有本要奏專說那京城中一名小輩江樂”
誰料官家這會兒也跟著湊了熱鬧,直接給寫了一個序送給江樂。
這是江樂當初開玩笑說過的話,她還和唐元後來說過,她沒想到唐元真的去給她要了這個恩典。
官家給了序,這倒是讓不少想要自薦來寫序的人退了一步,望望天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而在這之後,卓三來了京城,還帶上了一篇驚艷絕絕的文章,是晉書佐所寫。
他拿著文章帶著晉書佐參與科考,順帶來京城收學生來了。
進士科考未曾正式敲定幾年一次,時而一年一次,時而兩年一次,時而三年一次。這一年有一場改制後的考核,晉書佐便是要參加的。
進士科考對卓三和晉書佐而言不算困難。
卓三文章驚艷了全京城,還是因為那張臉沒去參加殿試。這一回倒不是負責科舉的官員讓卓三別去的,而是卓三自己主動不去。
他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收學生。
真當上了官員,那反倒是沒意思了。
這一回晉書佐倒是也爭氣,憑著這兩年所學的內容,上了殿試。他到底是在姜子建手下當過幾年主記書佐,對不少事情都有所了解,在殿試上也沒有太過害怕。
這一舉沒拿成狀元,倒是也成功拿了一個探花。
探花不是京城人,也不是什麼世家子弟,當然引人注目。
卓三很是滿意,拿出自己的書,外加上拿著晉書佐探花的名頭,在京城收起了學生。這時正是各地學子都關注著科舉的時刻,不少人想著看看書如何再說,誰料就被卓三“哄騙”入了門。
有人在書中發現了江樂痕跡,因為如今驗屍斷案在這一回考核中,還當真考了一題。卓三於是借著江樂的名頭,徹底贏了個大滿貫,回頭見了江樂笑得合不攏嘴,直說著回頭娶妻要請江樂喝酒。
江樂二話不說當場伸手要錢。
親兄弟還明算帳,別說他們還不是親兄弟。
卓三也不介意,該給就給,隨後就美滋滋帶著晉書佐跑路。
晉書佐剛考上了進士,京城中想要嫁入他家門的無數,嚇得他差點來江樂這兒躲人。然而唐元怎麼可能讓閒雜人等進入自己家門二話不說把曾經官家對他的催婚手段,用到了晉書佐身上。
於是晉書佐對唐元也是躲著走了。
兩年多過去,又一件大事發生。
南方有一州發生了洪澇災害,這事情被壓著沒能及時上報,釀成大錯之後,官員倉促向京城求助。由於洪水災難的緣故,當地建造的居養院先是爆滿,隨後居養院被搶
救濟的居養院本就是救濟百姓的,可如此多人怎麼能救濟得過來
官家聽聞此事,大發雷霆。
朝中舉措一項項頒布下去,先是周邊臨近州府送去解決百姓吃食問題,再是特派了專門治理水域的官員前去救急,隨後又是各項減免稅收的政策。
而禍不單行,西南一州又發生了地龍翻身。
地龍翻身乃大事情,無人敢不報上來。
這一報上來,朝中一陣靜默,一時間不知道該將這個事情“歸罪”到何處。
白將軍這些時日已是又去守了邊疆。朝廷中董丞相和戶部尚書等人時常互相扯皮,兩方在朝中都有不少依仗,小摩擦卻是沒有大問題。
唐元在朝廷中占據重要位置,卻又似乎從未進入到爭執之間。
隱隱的,關於各地前兩年發生的,關於董旭的一些惡意傳聞,漸漸傳到了京城,慢慢到了官員們耳中。
董旭一樣聽聞到了這些話語,眉頭緊緊皺起,私下下令人去徹查到底是誰要在他身上潑髒水。
第108章 已是三年
這一年事情一項接著一項。
總是每隔幾年, 就會有一連串的大動盪。
這一年邊疆也是不好過, 有不少趁機過來撈一把的異國人,戰事膠著。
官家不得不聽從禮部的建議,在祭祀先祖和上天之類的儀式上多做出一點能安撫民心的事情。皇太后至今安在, 她憐憫無辜百姓,領著皇后、將軍夫人,帶著一群女眷一起向上天祈福。
越是群臣想要小心翼翼避免慌亂引起更大紛爭時,民間關於宗教信仰問題,又是鬧騰了一波。
人過得一旦不順心起來,便會相信一些奇怪的事情, 還非給那些奇怪的事情找特殊的理由。
比如朝廷之上,總算有人跳出來,劍指丞相在民間有奇怪的傳聞,懷疑居養院改制不合理。
董旭面無表情聽完了這位官員的話,還時面無表情和官家表明自己無辜的態度“這各地荒誕的事情都算計在我這個常年在京城中的人, 未免也無理取鬧了些。”
有腦子的都知道這是無理取鬧,偏生那官員不依不饒“這話若是沒有依據,又怎麼會傳到如此境地這天地發生異變, 總是伴隨著一些事端。如今這事端顯現在丞相身上,丞相不要反省自身麼”
董旭任由這官員胡說,還借著這話恭敬給皇帝行禮“臣是該反省自身,自身不足, 這才給小人以機會, 潑上髒水。”
皇帝安撫了兩句董旭, 在朝廷之上,便想要將這事就此翻過篇章。
誰料這會兒又一名官員出來了,另外提了一個人“臣以為,這京城中還有一人,著實該反省自身。臣有本要奏專說那京城中一名小輩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