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閨閣主人婉瑩三十年前正是方桃譬李、才貌過人的妙齡,心氣甚高,覓良人不拋繡球、不設擂台,每天約見十位渴慕已久的少年郎登閣對話,要求面若潘安,才學過人,家境殷實。最要緊的,是生生世世只專情於她一人。
無論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富家子弟,還是才高八斗汗牛充棟的青年才俊,個個折戟而歸,卻激發了男人的好勝心,求約隊伍從閣樓底下一直排到城門外。
白貓曾在閣樓窗前偶見她驚鴻一瞥,神魂顛倒,帶上絕世琉璃珠和情竇初開的赤誠之心去求親。對於修為有成的精怪來說,潘安之貌是小菜一碟,更甚潘安都不在話下。從其他貓類手裡搶來的琉璃珠有上百年的歷史,人類的金銀珠寶相較之下不過是糞土。
婉瑩眼中露出驚嘆的光芒,覺得少年可算得世上無雙。但是一開口,白貓的話就成了婉瑩說的:“俗不可耐!”
這怨不得一隻天天只知吃和睡的快樂貓,人類的智慧學不來,哪有詩詞歌賦的造詣,偏生婉瑩就愛這些。
被拒之後白貓苦笑,並不信天下男人當真有她期待的翹楚,更無人能證明自己的心,何談生生世世專情?哪怕是妖類,也不曾十全十美。
但他不死心,天天換著面孔出現,無一例外因學識的硬傷而被拒。
一來二去,樓下的隊伍不覺排了三十載。
人人都猜測婉瑩的年齡,懷疑她人老珠黃,所有疑雲在每年月滿之日的清歌台聆聽婉轉歌喉、見到宛若天人的容貌之後,頃刻煙消雲散。
這種神秘感一直延續到登閣對話中,除了月滿日,誰也不能見她真容。被約見的少年隔紗對話,重重綠色輕紗,透出影影綽綽的纖細身姿,身邊總有團毛乎乎的東西,正是白貓。
他最終還是陪了她三十年——以貓的形態,如此相處反而勝過以人形出現,安然受寵,常年不離。當年被皮相所迷,時間卻沉澱了情愫,付出不離不棄的真心,為她保守各種秘密。每日悠閒地看她不緊不慢地提問嬌斥,有時還會伸出青筋微露的手將他抱在懷中,曾如蝤蠐的脖頸不復當年白皙柔滑,皺紋早就爬上眼角額頭,容光不再。
果然如人所說,表色聲象終不過皮下白骨,饒是誰也躲不過年華漸老。
偶爾有好奇而急躁的青年直接掀簾闖進去,四周無故颳起一陣狂風,那人下一刻已經跌在樓下,四腳朝天狼狽至極。
白貓得意而悠閒地舔舔爪子,聽婉瑩柔聲說:“謝謝,今年你已經幫我處理掉三十個這樣的粗人了。有時想想,若沒有他們陪我聊天,人生也無趣。日子一久,心裡總是愧疚和擔憂,可是……”
可是事情到這步田地,再沒有勇氣戳穿謊言。
二、和尚
白貓懶懶地打了個哈欠,突然感覺一陣無法抗拒的靈壓侵入。樓下傳來騷動,有人驚呼:“大師……”還有人調笑:“莫非和尚也動了凡心,要見婉瑩姑娘不成?”
頃刻間,和尚不請自來,站在辭樹閣中,雙手合十,掛紫檀佛珠;頷首閉目,披木棉袈裟。
氣氛突然肅穆,就連閱人無數的婉瑩也不免額頭滲出細汗,不過很快逼迫自己放鬆下來,問:“高僧可有事要問奴家?”
“施主打攪,貧僧是為那貓而來。”和尚抬頭,婉瑩這才悄悄抬手撩起紗幔,從空隙處瞧見他是盲的,又怎麼知道這裡還有一隻動都沒動的貓?
“貓兒可還記得,你曾找貧僧要隱蓮?”和尚始終微笑著。
聽到“隱蓮”二字,白貓突然躥下去,跟著和尚走了。
婉瑩著急欲追,如果貓兒跑了,這年的登台放歌馬上臨近,到時可怎麼辦?還沒起身,和尚說:“施主勿要擔憂,不久他就會回來。”
這一貓一和尚,遂談起關於隱蓮的往事。
隱蓮,藏於西域沙漠,根莖埋於流沙中,隨沙而動,不定行蹤。所以空有傳聞,無人能得。但正是這般不可求,偏偏隱喻佛下蓮花,能於婆娑世界中去污濁、淨眾生,葆灼灼年華。
白貓修為有成之時也聽得這個傳言,某天在混吃混喝的寺廟裡問小和尚:“你去幫我向高僧打聽一下,何處能尋隱蓮?”
寺廟的和尚都知道這裡住著一隻懶散的白貓,不知幾百年修為了,也沒做什麼壞事,任由他去,誰也不理。只有個小和尚覺得貓兒乖巧好玩,天天拿點飯菜去喂,時間長了,白貓就毫無顧忌地用人話與他聊天。
小和尚還當真熱心地幫忙,去問老和尚:“師父,有人讓我幫著問隱蓮的下落呢。”
老和尚本來正在靜思,聽得冥冥之中似有佛祖召喚,覺得自己離坐化也不遠了,要趕緊交代徒弟一些事情,就說:“是誰問?”
小和尚不好隱瞞,照直說:“是寺廟裡那會說人話的白貓,弟子也不知他要來做什麼。”
老和尚一笑:“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弟子聽不明白。”小和尚還年幼,不懂話里的禪機。
老和尚說:“附耳過來。”嘀嘀咕咕在徒弟耳邊說了些話,隨後圓寂。
師父荼毗留下舍利,供奉廟中。小和尚告訴白貓:“隱蓮須有機緣才能得到,再等等。”
無論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富家子弟,還是才高八斗汗牛充棟的青年才俊,個個折戟而歸,卻激發了男人的好勝心,求約隊伍從閣樓底下一直排到城門外。
白貓曾在閣樓窗前偶見她驚鴻一瞥,神魂顛倒,帶上絕世琉璃珠和情竇初開的赤誠之心去求親。對於修為有成的精怪來說,潘安之貌是小菜一碟,更甚潘安都不在話下。從其他貓類手裡搶來的琉璃珠有上百年的歷史,人類的金銀珠寶相較之下不過是糞土。
婉瑩眼中露出驚嘆的光芒,覺得少年可算得世上無雙。但是一開口,白貓的話就成了婉瑩說的:“俗不可耐!”
這怨不得一隻天天只知吃和睡的快樂貓,人類的智慧學不來,哪有詩詞歌賦的造詣,偏生婉瑩就愛這些。
被拒之後白貓苦笑,並不信天下男人當真有她期待的翹楚,更無人能證明自己的心,何談生生世世專情?哪怕是妖類,也不曾十全十美。
但他不死心,天天換著面孔出現,無一例外因學識的硬傷而被拒。
一來二去,樓下的隊伍不覺排了三十載。
人人都猜測婉瑩的年齡,懷疑她人老珠黃,所有疑雲在每年月滿之日的清歌台聆聽婉轉歌喉、見到宛若天人的容貌之後,頃刻煙消雲散。
這種神秘感一直延續到登閣對話中,除了月滿日,誰也不能見她真容。被約見的少年隔紗對話,重重綠色輕紗,透出影影綽綽的纖細身姿,身邊總有團毛乎乎的東西,正是白貓。
他最終還是陪了她三十年——以貓的形態,如此相處反而勝過以人形出現,安然受寵,常年不離。當年被皮相所迷,時間卻沉澱了情愫,付出不離不棄的真心,為她保守各種秘密。每日悠閒地看她不緊不慢地提問嬌斥,有時還會伸出青筋微露的手將他抱在懷中,曾如蝤蠐的脖頸不復當年白皙柔滑,皺紋早就爬上眼角額頭,容光不再。
果然如人所說,表色聲象終不過皮下白骨,饒是誰也躲不過年華漸老。
偶爾有好奇而急躁的青年直接掀簾闖進去,四周無故颳起一陣狂風,那人下一刻已經跌在樓下,四腳朝天狼狽至極。
白貓得意而悠閒地舔舔爪子,聽婉瑩柔聲說:“謝謝,今年你已經幫我處理掉三十個這樣的粗人了。有時想想,若沒有他們陪我聊天,人生也無趣。日子一久,心裡總是愧疚和擔憂,可是……”
可是事情到這步田地,再沒有勇氣戳穿謊言。
二、和尚
白貓懶懶地打了個哈欠,突然感覺一陣無法抗拒的靈壓侵入。樓下傳來騷動,有人驚呼:“大師……”還有人調笑:“莫非和尚也動了凡心,要見婉瑩姑娘不成?”
頃刻間,和尚不請自來,站在辭樹閣中,雙手合十,掛紫檀佛珠;頷首閉目,披木棉袈裟。
氣氛突然肅穆,就連閱人無數的婉瑩也不免額頭滲出細汗,不過很快逼迫自己放鬆下來,問:“高僧可有事要問奴家?”
“施主打攪,貧僧是為那貓而來。”和尚抬頭,婉瑩這才悄悄抬手撩起紗幔,從空隙處瞧見他是盲的,又怎麼知道這裡還有一隻動都沒動的貓?
“貓兒可還記得,你曾找貧僧要隱蓮?”和尚始終微笑著。
聽到“隱蓮”二字,白貓突然躥下去,跟著和尚走了。
婉瑩著急欲追,如果貓兒跑了,這年的登台放歌馬上臨近,到時可怎麼辦?還沒起身,和尚說:“施主勿要擔憂,不久他就會回來。”
這一貓一和尚,遂談起關於隱蓮的往事。
隱蓮,藏於西域沙漠,根莖埋於流沙中,隨沙而動,不定行蹤。所以空有傳聞,無人能得。但正是這般不可求,偏偏隱喻佛下蓮花,能於婆娑世界中去污濁、淨眾生,葆灼灼年華。
白貓修為有成之時也聽得這個傳言,某天在混吃混喝的寺廟裡問小和尚:“你去幫我向高僧打聽一下,何處能尋隱蓮?”
寺廟的和尚都知道這裡住著一隻懶散的白貓,不知幾百年修為了,也沒做什麼壞事,任由他去,誰也不理。只有個小和尚覺得貓兒乖巧好玩,天天拿點飯菜去喂,時間長了,白貓就毫無顧忌地用人話與他聊天。
小和尚還當真熱心地幫忙,去問老和尚:“師父,有人讓我幫著問隱蓮的下落呢。”
老和尚本來正在靜思,聽得冥冥之中似有佛祖召喚,覺得自己離坐化也不遠了,要趕緊交代徒弟一些事情,就說:“是誰問?”
小和尚不好隱瞞,照直說:“是寺廟裡那會說人話的白貓,弟子也不知他要來做什麼。”
老和尚一笑:“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弟子聽不明白。”小和尚還年幼,不懂話里的禪機。
老和尚說:“附耳過來。”嘀嘀咕咕在徒弟耳邊說了些話,隨後圓寂。
師父荼毗留下舍利,供奉廟中。小和尚告訴白貓:“隱蓮須有機緣才能得到,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