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紅影背景:陰謀“畫”策(4)
韋葉生對元白前一番話感到很新鮮,但對把《××建築畫刊》辦好則嗤之以鼻。當然,他並沒給元白解釋嗤之以鼻的原因(後文將有敘述),只是從另一個房間裡取出兩千元錢扔到元白懷裡,說道:“給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先熟悉一下這個城市的環境,再把你那一身行頭(裝束)搞整一下。”他將韋小姐拉到元白身邊並排站立著,“下個星期,你們兩人正式開始《××建築畫刊》的工作。”接著,他調頭望著外面林立的高樓,自言自語地說,“這個星期,我一定要把點子和批文搞定下來。”
1993年6月中旬,在南方××市,韋小姐將元白領進一家商場裡,為他挑選了一套西服,對著穿衣鏡從頭到腳地換了一身行頭。接著,他們來到一個賣各類皮包的櫃檯前,韋小姐又為元白選了一個小小巧巧的四方形皮箱。
元白急忙說:“韋姐,選一個適用的吧。這種小箱子……”元白吞回了後面的話。
韋小姐明白對方是指這種小箱子“放在家中閒著可惜、帶出去又不能裝衣物”之類的不適用。她笑著解釋道:“這是買給你裝文件的。”她做了個寫字的動作,“簽約箱,懂嗎?”緊跟著,她又做了個擰螺絲釘的動作,用重慶方言戲謔地說道,“掀那些憨包雞娃的發條(騙那些傻瓜的錢)。”
就在這個周末的晚上,一份批文擺到了韋葉生設在飯店套房裡的茶几上。
批文即紅頭文件,是××市建委下發的。
文件在羅列了若干的“必要”後,決定成立《××建築畫刊》編委會,出版本市建築史上具有重大史料價值的《××建築畫刊》,具體的編輯工作由《××時報》圖片部承辦。
韋葉生指著文件中的“鑑於編輯《××建築畫刊》的壓力,有條件的單位儘量在人力、物力上提供支持”一行文字,對韋小姐說道:“妹兒,這份文件很硬火的喲。有了這句話,下面那些建築公司就算窮得只剩一根骨頭,都要將它榨出油珠珠來。”
“韋哥,”韋小姐做了一個數錢的動作,“這份文件花了多少子彈(錢)?”
韋葉生伸出兩根手指,在韋小姐面前晃了晃,卻沒說話。
元白不清楚那兩根手指表示多少,二萬?二十萬?二百萬?……總不至於是只抽了兩根香菸吧?元白知道,得到批文的過程不應該是他關心的。接下來,元白吃驚地看到在批文後面的附頁上、在《××建築畫刊》編委會組成人員名單中,駭然發現了他的官職:元白,《××時報》圖片部主編。問題是,這家元白從來沒聽說過的《××時報》社到底在哪裡。
望著元白駭然的神態,韋葉生與韋小姐相視一笑。韋葉生拍著元白的肩頭,說道:“不奇怪,你以後干多了,就習慣了。”
元白越發地迷糊起來。他甚至不清楚韋葉生這番話到底想說明什麼?
韋葉生坐到沙發上,將好幾張韋葉生的名片排列在茶几上。元白看得很清楚,每張名片的報社名稱是不一樣的。難怪按名片上的電話打到各家報社,得到的回答永遠都是外出採訪去了,原來,真正的編輯部就設在這間飯店的套房裡。
韋葉生先將一根手指點到名片上的一家報社,“他們的點子太高,談不下來。”他又將手指點到另一張名片上,“這家報社的點子更高,不考慮。”最後,他將手指點到《××時報》社,並將那張名片端起來,滿意地說,“我們跟這家報社合作。”按韋葉生的解釋:《××時報》是××市一個什麼學會主辦的內部報紙,不定期出版,實際上,是搞到經費後印刷一千份贈送給學會會員。韋葉生說:“辦這份報紙的那幾個人屬於一把米的雞,好餵得很。”韋葉生做了一個高高舉起的動作,“掛他一個牌子,給他們安一個顧問的名字,再明里暗裡地送一點好處,哼,學會裡那幫人就高興得上躥下跳起來。”
元白終於清醒過來:這套方法跟商界裡找到一筆業務後再去掛靠一家合法公司是同一類操作方式。區別在於,商界是自由競爭,出版則是壟斷行業。凡是壟斷的,都是利潤大得驚人的。這是推銷員出身的元白的體會。
紅影背景:陰謀“畫”策(5)
聽了元白的體會後,韋葉生立刻說道:“如果出版行業像煙攤一樣到處都是,我們還鑽什麼空子吃大錢?”接著,他望著天花板,緩緩地說道,“出版行業真要取消審查制改為登記制,哪個傻兒還會去買什麼批文?管理費都上繳到國庫去了,那些靠賣批文得錢的人,腰包里不是沒有油水了麼?”
這時候,元白終於理解了前些天他信心十足地說“我們把《××建築畫刊》辦好”時的嗤之以鼻了,想必這种放到屁股下當坐墊都嫌太硬的畫刊,除了證明批文留下的權力印痕外,還有什麼價值呢?
3 度假村“畫”策
1993年7月上旬,《××時報》圖片部正式成立了。韋小姐的辦公室也從原來那家報社緊挨廁所的地方遷移到了《××時報》社。
韋葉生對元白前一番話感到很新鮮,但對把《××建築畫刊》辦好則嗤之以鼻。當然,他並沒給元白解釋嗤之以鼻的原因(後文將有敘述),只是從另一個房間裡取出兩千元錢扔到元白懷裡,說道:“給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先熟悉一下這個城市的環境,再把你那一身行頭(裝束)搞整一下。”他將韋小姐拉到元白身邊並排站立著,“下個星期,你們兩人正式開始《××建築畫刊》的工作。”接著,他調頭望著外面林立的高樓,自言自語地說,“這個星期,我一定要把點子和批文搞定下來。”
1993年6月中旬,在南方××市,韋小姐將元白領進一家商場裡,為他挑選了一套西服,對著穿衣鏡從頭到腳地換了一身行頭。接著,他們來到一個賣各類皮包的櫃檯前,韋小姐又為元白選了一個小小巧巧的四方形皮箱。
元白急忙說:“韋姐,選一個適用的吧。這種小箱子……”元白吞回了後面的話。
韋小姐明白對方是指這種小箱子“放在家中閒著可惜、帶出去又不能裝衣物”之類的不適用。她笑著解釋道:“這是買給你裝文件的。”她做了個寫字的動作,“簽約箱,懂嗎?”緊跟著,她又做了個擰螺絲釘的動作,用重慶方言戲謔地說道,“掀那些憨包雞娃的發條(騙那些傻瓜的錢)。”
就在這個周末的晚上,一份批文擺到了韋葉生設在飯店套房裡的茶几上。
批文即紅頭文件,是××市建委下發的。
文件在羅列了若干的“必要”後,決定成立《××建築畫刊》編委會,出版本市建築史上具有重大史料價值的《××建築畫刊》,具體的編輯工作由《××時報》圖片部承辦。
韋葉生指著文件中的“鑑於編輯《××建築畫刊》的壓力,有條件的單位儘量在人力、物力上提供支持”一行文字,對韋小姐說道:“妹兒,這份文件很硬火的喲。有了這句話,下面那些建築公司就算窮得只剩一根骨頭,都要將它榨出油珠珠來。”
“韋哥,”韋小姐做了一個數錢的動作,“這份文件花了多少子彈(錢)?”
韋葉生伸出兩根手指,在韋小姐面前晃了晃,卻沒說話。
元白不清楚那兩根手指表示多少,二萬?二十萬?二百萬?……總不至於是只抽了兩根香菸吧?元白知道,得到批文的過程不應該是他關心的。接下來,元白吃驚地看到在批文後面的附頁上、在《××建築畫刊》編委會組成人員名單中,駭然發現了他的官職:元白,《××時報》圖片部主編。問題是,這家元白從來沒聽說過的《××時報》社到底在哪裡。
望著元白駭然的神態,韋葉生與韋小姐相視一笑。韋葉生拍著元白的肩頭,說道:“不奇怪,你以後干多了,就習慣了。”
元白越發地迷糊起來。他甚至不清楚韋葉生這番話到底想說明什麼?
韋葉生坐到沙發上,將好幾張韋葉生的名片排列在茶几上。元白看得很清楚,每張名片的報社名稱是不一樣的。難怪按名片上的電話打到各家報社,得到的回答永遠都是外出採訪去了,原來,真正的編輯部就設在這間飯店的套房裡。
韋葉生先將一根手指點到名片上的一家報社,“他們的點子太高,談不下來。”他又將手指點到另一張名片上,“這家報社的點子更高,不考慮。”最後,他將手指點到《××時報》社,並將那張名片端起來,滿意地說,“我們跟這家報社合作。”按韋葉生的解釋:《××時報》是××市一個什麼學會主辦的內部報紙,不定期出版,實際上,是搞到經費後印刷一千份贈送給學會會員。韋葉生說:“辦這份報紙的那幾個人屬於一把米的雞,好餵得很。”韋葉生做了一個高高舉起的動作,“掛他一個牌子,給他們安一個顧問的名字,再明里暗裡地送一點好處,哼,學會裡那幫人就高興得上躥下跳起來。”
元白終於清醒過來:這套方法跟商界裡找到一筆業務後再去掛靠一家合法公司是同一類操作方式。區別在於,商界是自由競爭,出版則是壟斷行業。凡是壟斷的,都是利潤大得驚人的。這是推銷員出身的元白的體會。
紅影背景:陰謀“畫”策(5)
聽了元白的體會後,韋葉生立刻說道:“如果出版行業像煙攤一樣到處都是,我們還鑽什麼空子吃大錢?”接著,他望著天花板,緩緩地說道,“出版行業真要取消審查制改為登記制,哪個傻兒還會去買什麼批文?管理費都上繳到國庫去了,那些靠賣批文得錢的人,腰包里不是沒有油水了麼?”
這時候,元白終於理解了前些天他信心十足地說“我們把《××建築畫刊》辦好”時的嗤之以鼻了,想必這种放到屁股下當坐墊都嫌太硬的畫刊,除了證明批文留下的權力印痕外,還有什麼價值呢?
3 度假村“畫”策
1993年7月上旬,《××時報》圖片部正式成立了。韋小姐的辦公室也從原來那家報社緊挨廁所的地方遷移到了《××時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