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樞殿

  賢妃坐在黃梨木桌前,桌上放著一副古畫,是幅古戰場圖,八皇子齊懷瑾恭敬的站在賢妃面前。“這麼說淑妃今日暗中出宮了?”

  齊懷瑾點頭,“是,紅玫說她上午見過周寶璐,下午就從西邊的永安門出去了。”賢妃笑了笑,“齊懷綏今年二十三了,東臨歷代都沒有歲數這麼大才立的太子。陛下遲遲不立儲君,她究竟還是急了。”

  齊懷瑾遲疑片刻,“母妃,您真的不在意查到的真相麼?”賢妃聞言抬起頭看著自己的兒子,“瑾兒,你還是太年輕了。”齊懷瑾有些茫然的看著她。“你沒有見過你父親是怎樣對待靖安皇后的,可我見過。”

  賢妃有些懷念的回憶,“靖安皇后是個賢后,她與你父親少年夫妻,為人樸素不好珠玉,不僅寬厚待下而且極力輔佐陛下,她的家族扶氏族人是唯一一個靠自己能力位居高位的家族。便是如此,她還極力壓制族人,扶氏上下因而一心忠心為東臨社稷。”

  她嘆了口氣,“就是這樣一位賢后,卻壽命不長,去時不過區區三十六歲。”她看著齊懷瑾,“我早就知道你父親對先皇后的深情無儔,所以現在的結果也並不讓我吃驚。”

  齊懷瑾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是兒子小人之心了。”賢妃擺擺手,“現在的宮城裡過於黑暗了,在這樣的境況下長大的你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的。這正是母妃想告訴你的,瑾兒,你一定要記住,等你上位以後絕不可以再讓東臨宮城繼續這般爭鬥詭譎,母妃希望你能讓這裡變成清明的所在。”齊懷瑾正色的點了點頭,“定如您所願。”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來,其實我寫的時候是以長孫皇后作為靖安皇后的原型的。在我眼裡長孫皇后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而且她對唐宮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就像靖安皇后對戈帝的影響一樣,涓涓而流長。

  ☆、第 42 章

  武昌公府

  淑妃面色已然有些激動,“父親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要讓綏兒名不正言不順的登位麼?”武昌公年紀不小了,雙鬢早已如霜般雪白,但他作為武將的威嚴卻絲毫沒有減弱。“娘娘此言差矣,無論過程如何達到結果就行。”

  武昌公立在窗邊,手中擦著自己閃著寒光的佩劍。淑妃聞言反而平靜下來,“那父親是如何打算的?”武昌公淡淡道,“戈帝近來不大對勁,我不能輕易出聲。反正帝位一定要到六皇子手裡,如果情況有變就直接扶他登基即可。何必非要戈帝立儲?”

  淑妃深深的吸了口氣,“東臨自古哪有直接登基的帝王?如果不先擁立綏兒為儲君,日後豈不是叫人說不是正統?”武昌公停下擦拭的動作,“娘娘是在後宮安逸久了忘記當年的雷厲風行了麼?當時娘娘可沒有這樣囉嗦,還是說你已經變得軟弱了?”

  他的眼神銳利如刀,淑妃頓時啞口無言。“父親...”武昌公把手中的劍放在淑妃手上,“婧翊,想想十五年前的你。你可是周家的女兒,怎麼能被無聊的情愛所苦惱。”

  聞人府

  “殿下,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了。”聞人歌立在書案前恭聲道。齊懷瑾看了看身側的妻子,“這段日子大家都辛苦了,現在一切俱備,我們只要等待東風了。”聞人笑看著自己的丈夫,臉上露出柔和的笑意。也許他自己並沒有發現,但他的氣度和神色已經越來越像他的父親了。

  不久後,宮城裡突然傳來一個壞消息,陛下身染重病臥床不起,據說已經神智不清了。此言一出臣子譁然,朝堂大亂。

  武昌公府

  右相徐良生正坐在武昌公的下首,“周公對此事是如何看的?”武昌公搖搖頭,“事發突然,我等還是暫且觀望好了。”徐良生捋了捋鬍子,“周公與我不謀而合。”

  晏府

  晏袖知道這個消息時嫁衣已經快繡完了,聞言陷入沉思。陛下自二十八歲登基,到今年為止已經整整二十七年了。這位帝王幾乎一直是與疾病無緣的,難道卻要在此刻英雄遲暮麼?

  椒房殿

  陛下昏迷不醒已有三天,太醫日日都候在殿外。來來往往的宮人都屏氣凝神,絲毫不敢在這個關頭懈怠。

  淑妃來看過數次,只來得及看到陛下緊閉的雙眼,就被明月帝姬以委婉而客氣的語氣請出去。淑妃氣惱不已,但闔宮上下都是這樣的,沒有一個妃子可以在裡面待超過一刻鐘。她是如此,賢妃德妃齊妃均是如此。

  這樣的境況過了大約有五天的樣子,宮裡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陛下一直不醒,而宮中又沒有立儲,朝臣們開始擔心如果陛下有個萬一,東臨又該怎麼辦。以右相為首的一批文臣開始在淮安門外請求推人監國。

  終於,九月十六日,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但在東臨史上卻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天清晨,明月帝姬推開了椒房殿的大門。

  明月帝姬穿著一身無比華貴的正裝走出了椒房殿,這是祭祀朝服,在此之前明月帝姬幾乎從未穿過。她緩緩的邁出殿門站定,然後以威嚴的語氣道,“父親重病,東臨不能無人住持朝政,本宮作為父親的長女,從今日起暫且監國,直到父親醒過來。”

  消息傳到淮安門後,徐良生先是一愣,然後悲呼一聲伏跪在地,“東臨先祖在上,東臨自建立以來從未有過女子攝政,如今怎能如此!”文臣們紛紛伏地大呼,“萬萬不可。”

  他們仍然跪在原地,但明月帝姬並沒有管他們。消息很快一層一層的傳下去,直到傳遍了整個京都。直到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已是明月帝姬掌握朝政。京都震盪。

  武昌公府

  武昌公早已得到消息,他冷哼一聲,眉目冷厲,“一介無知女子,也妄圖染指朝政,簡直可笑至極。”以信長越為首的武將們俯首,“將軍,我等盡聽您指揮。”武昌公擺了擺手,“不,我們不急在此時。”信長越等人面面相覷,不知武昌公是何用意。

  明月帝姬很快著人強硬的請回了淮安門外的臣子們,大批朝臣在徐良生的帶領下罷朝。但有人反抗就有人順從,謝氏莊氏聞人氏照常上朝,與此同時,新晉的年輕士子們紛紛加入。於是明月帝姬每日照常處理政務,絲毫沒有在意空了一半的集賢殿。

  晏二老爺本來是想獨善其身的,他請了病假隱遁在家。但晏樾卻日日去朝上,晏二老爺為此把他叫去進行了一場親密的父子交流。結果晏樾第二天還是照常點卯,宿在桃李園的晏二老爺不由被氣了個仰倒,邵姨娘給他熏了大半個時辰的艾葉才讓他緩過來。

  晏綺就像看不出來現在京都的氣氛緊張成什麼樣子了一樣,這一天又溜達著回了娘家。晏袖看著她結舌,把晏京叫了去和她的繼子羅彌玩,然後兩個人才說起話來。

  晏綺坐在晏袖對面問,“府里好大一股子艾葉味,怎麼了?”晏袖也不再著急繡衣服,捏了口點心隨口道,“七哥天天都去上朝,父親不讓他去他不聽,父親氣的頭痛。”晏綺幸災樂禍的哦了一聲,“小樾做得對。”

  晏袖無奈的喝了口茶,就聽她又說,“晏安倒是聽話,我夫君說他這些日子都沒去點卯。”晏袖點點頭奇道,,“說起羅姐夫,他都不攔著你出來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