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話一說,贊同的聲音更大,反對者的聲音逐漸被壓下去,眼看著事情就要成為定局,杜卓華便將槍口掉轉,指向了李定宸。

  相權歸根到底分薄的是皇權,李定宸的這種做法,在杜卓華看來就是損人不利己。

  所以他很快提出了一些更加細節的問題,比如內閣閣臣如何推選,而內閣商議出來的結果是否皇帝也無法反對,每一個問題都指向李定宸。若是他點頭應下,以後他這個皇帝的權力便會大幅度的削減,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忍受這種情況。而如果他反對,之前造出來的勢也就亂了。

  但杜卓華不知道,這個問題,李定宸跟越羅曾經反覆深入的探討過。

  中央集權已經被證明是有瑕疵的,一言決之聽起來很爽,但對決策者的智慧和才幹要求太高。而干強枝弱,主幹若是除了問題,則可能會釀成大患。但如果權力太過分薄,就會導致尾大不掉,最終拖著整個王朝陪葬。

  皇帝到底應該處於怎樣的一個位置?

  要有權力,但又不能太過集中,這是討論的結果。

  越羅也曾問過李定宸,難道就真捨得放開這樣的權柄?但李定宸本來就不走尋常路,他最想做的、也是最有可能被朝臣反對的事——御駕親征已經幹完了,剩下的都可有可無。反倒是每天都撲在政事上少了許多私人時間,對於權力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看重。

  雖然這麼想有點兒對不住後世子孫,因為他們徹底失去了任性的資格。但反過來想,將更多的權力分薄出去,也就意味著就算皇帝不負責任,國家也能夠如常運轉。再出現任性的帝王,也不需要太過擔憂。

  而只要他能夠放得開手,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也就不問自明了。

  李定宸願意將自己手中的權柄分出一部分,但現在的內閣人太少,若是直接交給他們,只能再培養出若干個王霄。所以擴大人數規模,算是個折中的辦法。

  有了這樣的準備,杜卓華的那些質問自是迎刃而解。而意識到李定宸竟能下定這種決心之後,杜卓華不再說話,反對的聲音也消失得差不多了。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不是好事,但從整個文臣集團、士人階層來看,卻是天大的好事。

  但凡能看清這一點,誰又會擋在這條路上?

  真到這件事確定下來之後,李定宸反倒生出了幾分惆悵。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冬生。他是第一個直接受到影響的人,將來他繼承皇位,會發現自己跟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君王都不同。從大局來看是好事,但對其中每一個人而言,就只有冷暖自知了。

  身為父親,李定宸心中自是不免有幾分感慨。

  倒是越羅很想得開,“制度只是制度,到底會是什麼情形,還是要由處於其中的人來決定。陛下要做的,是確保就算坐在皇位上的人平庸無能,江山也能存續。若是有才幹的君主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也會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辦法。這對他而言,又何嘗不是個考驗?”

  就像當初的李定宸,若不能從王霄手中奪回權柄,他就是個傀儡皇帝。但反過來想,如果他的確沒有才能,王霄的存在,反而未必是壞事。至少保證朝堂的平穩運轉不受影響,便如宣宗一朝。

  孩子們有孩子們的路,父母再是擔憂,也只能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走。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後續發展的番外就到這裡,要做的事很多,只能算是個引子吧。 後面還有大概三個番外,內容會輕鬆一些。

  第130章 番外四 出宮歷練

  作為東宮太子,李颯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大秦的皇位傳承還算有序,基本上沒出現過什麼慘烈的奪嫡之爭,更不要說父子相殘這種事了。雖然李定宸毫無疑問更疼愛女兒,但對兒子的期許卻也很高,一向只有鼓勵他做得更好,沒有打壓的。所以身為皇太子,他也沒什麼憂患感,日子過得還算順心。

  要說有什麼不喜歡的,那就是總要生活在眾人的目光之中。

  小時候還好,跟父皇母后一起住在太平宮裡,因為皇后也在,朝臣們也不便刺探這裡的消息,越羅的手段也足夠,加之他年紀還小,並不被朝臣們關注。但自從他搬到東宮居住,大事小情,基本上一天之內就能傳遍整個京城,可謂是備受矚目。

  更可惡的是,但凡他做出點可以看的成績,父皇便會樂滋滋的拿出去跟閣臣們分享。

  在這種環境裡,他根本沒什麼機會放飛自我,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成為所有人設想中最出色的皇位繼承人。

  要說不甘心,或許是有一些的。但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也習慣了這種生活,那一點若有似無的情緒,自然也就徹底的被掩下去了。

  父皇說過,這世上沒有誰是真正自由的,包括皇帝。

  有舍有得,這才是人生。

  所以李颯一直認為,他會就這樣按部就班的長大,在父皇的安排下逐漸接觸政事,鍛鍊自己,等待著這副江山落在自己肩上那一天。

  但在他十五歲生辰這一日,李颯收到了一個驚喜。

  母后拿出了一張新的身份文書,一份盤纏和一包行李,告訴他,這就是今年的生辰禮物。他可以用這個新的身份,隱姓埋名出宮生活一段時間。

  “一段時間是多久?”李颯下意識的問。

  “那要看你自己了。”越羅語重心長地道,“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作為大秦江山的繼承人,出去看看這個天下究竟是什麼樣子,想想將來接過這份擔子之後要怎麼做。”

  最初的震驚過去,李颯心底漸漸漫上來的,是滿滿的躍躍欲試。他抓緊手裡的包裹,對越羅道,“母后放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正因為當了十年的太子,他才更明白讓自己出宮這件事有多不容易。

  他不光是父皇和母后的兒子,還被所有朝臣殷切期待著,突然消失那麼長一段時間,該怎麼交代,想想都令人頭疼。母后能夠為他爭取來這個機會,必定十分不易。

  果然李定宸在一旁道,“這是你母后再三為你求來的,你萬不可辜負了她這一番心意。”

  “這是我應允過他的。”越羅笑道,“雖然那時候年紀小,做長輩的卻也不能說話不算話。我雖不是君子,也必一諾千金。”

  帝後二人說到這裡,雙手交握,相視一笑,很顯然又沉浸在了回憶之中。

  李颯恍惚記起來,很多年前,父皇御駕親征的時候,母后的確許諾過他,說將來會為他爭取,讓他能夠出宮自在一段時間。將近十年時間過去,李颯本人已經將這段往事給忘得差不多了,卻沒想到母后還一直記在心上。

  而且真給她辦成了!

  他小心的拿起桌上放著的身份文書,細細的看了一遍。

  文書上他的名字叫李冬生,是個秀才。考取秀才之後,因為自覺不足,所以出門遊學,求教各地的名師大儒。有這個身份文書,基本上大秦境內,不管什麼地方都能去得。

  再拿起盤纏看了看,幾十兩銀子,於宮廷而言不算什麼,但在民間,也足夠升斗小民過上幾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