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剃頭師傅道:“腳下踩著聰、運、福,長大聰明伶俐覓封侯。”說罷動手剃掉了團團的眉毛和胎髮,只在前額頂留下一撮“聰明發”,腦後蓄留“撐根發”,眉毛要全都剃光,俗令兒里說,這樣可以讓孩子日後生得濃眉大眼。
剃好之後,齊錦棠將齊母虛踏在腳下的蔥和蕓薹種到一旁的花盆裡。
胎髮交給荷花,用大紅的頭繩兒紮緊,用紅紙包好,打發人放置在家裡最高的門楣處,希望孩子以後能光耀門楣。
然後觀禮的人紛紛上前送上賀禮,沒什麼貴重的什物,都是圓鏡、關刀等物,關係或是家境好的,送的多是鎏金的或是銀質的,條件和關係一般的,送的多為銅器,討個圓鏡照妖、關刀驅魔的吉利寓意。
剃胎髮儀式結束後。齊錦棠將一封紅包遞給剃頭師傅,然後便有人上前領著他到偏院去吃酒席。
接下來的就是南邊兒的風俗,要由舅舅抱著孩子出去走三橋。
北方村莊很少有橋,所以也從沒有過這樣的風俗,團團這也算是入鄉隨俗,他年紀太小還不懂得,但家裡其他人卻都覺得新鮮得緊,博寧和栓子更是為了這個美差足爭了大半個月,最後還是齊母覺得博寧讀書好更屬意於他,這才算是解決了荷花不知選誰的尷尬局面。
所以博寧今個兒得意的很,一身兒簇新的衣裳,懷裡揣著一本新曆書,曆書的一角還用紅綠絲線串一枚“太平”小銅錢,撐起一柄大紅的新油紙傘,小心翼翼地接過團團,抱著他出去走三橋。
南方風俗里的走三橋,指得是太平橋,吉利橋和狀元橋,清溪縣雖說河水阻塞了多年,但河道尚在,橋樑也多保持著原貌,三座橋都在城中的主河道上,彼此隔著兩條胡同的距離並立,之字形地走了三座石橋,團團今個兒也十分地給面子,一直樂呵呵的,含著手指頭左顧右盼,一雙大眼睛裡滿是好奇的神色。
抱著孩子走了三橋之後,回家便正式開席吃滿月酒,按照習俗,每桌九熱四涼十三個菜,取九子十三孫之意,齊錦棠舉杯提酒開席,然後眾人也都紛紛喝酒動筷。
滿月酒吃過之後,荷花帶著團團隨小秀一道去凌源縣躲月子,按照先前商議好的,博寧留在清溪縣跟齊錦棠學著打理府衙事務,栓子跟著小秀和荷花一起回凌源縣,打算給他安置到孫建羽名下的店裡學些買賣世故。
因著馬上就要過年,所以荷花到凌源縣後,只住了三日就又收拾了東西回清溪縣。
饒是荷花吩咐車夫路上慢慢走不急著趕路,這一來一回也累得不輕,到家後非但她自個兒累得腰酸背疼,團團的精神也有些打蔫兒,還不到晚上就開始有些發燒。
這么小的孩子,荷花生怕他燒壞了腦子,剛覺得有些熱就趕緊打發人去請大夫,摸著似乎越來越厲害,趕緊拿了酒給他擦身降溫。
大夫來得倒快,齊母也得了消息過來,待大夫診脈去開方子,就忍不住埋怨道:“大冷天的,這麼點兒的孩子,來回這麼折騰哪裡吃得消,幸好這會兒是到家了,若是還在路上,荒郊野外的可就要出大事兒了。”
荷花顧不得接話,一個勁兒地用臉頰和額頭去試團團身體的熱度,見擦身當真有效,溫度沒有繼續升上去,這才稍稍放心。
齊錦棠從衙門裡回來,聽說兒子病了,衣裳都來不及換就先上樓來查看,見荷花正抱著團團輕輕搖晃地哄著,團團臉頰通紅,平日裡紅潤的小嘴也有些發乾,懨懨地靠在荷花的肩窩處,伸手摸摸她的額頭都沒有反應。
荷花也滿面倦容,但是眼底大多的還是焦急神色,一邊輕拍著團團的背,一邊緩緩地在屋裡踱步繞圈兒。
“你回來一路也累了,讓辱母先抱會兒吧!”齊錦棠看著荷花的臉色心疼地說。
“一交給辱母就哭,我一坐下他也哭,只能一邊走一邊拍著,才勉強安分了下來。”團團雖然還小,但是照看起來十分省心,每日除了吃就是睡,醒了的時候只睜大眼睛到處亂瞄,要到拉尿或者是餓極了,才會癟起嘴哭兩聲,但只要有人給伺候舒服了,立刻就又露出了笑容。
平日說起來,誰都要說荷花命好,生了這麼個乖巧的兒子,不過沒想到團團病了的時候會這樣黏人。
“大夫怎麼說?”齊錦棠換下外面的大毛衣服,套上家常的長褂,先到碳籠旁暖了暖身子,這才伸手把團團接過來,讓荷花能得空歇歇。
換人的時候團團的小嘴幾乎癟得哭出來,但是靠在齊錦棠的胸前,抽了抽鼻子,似乎聞到了熟悉的味道,又把剛才的哭意憋了回去。
“大夫說一路上太過勞累,在車上總歸是睡不好的,團團生的時候就不足月,雖說看著很是歡實,但底子終究還是虧虛,這次來回趕路我都有些累,更何況是他這麼大的娃兒。
齊錦棠跟荷花輪流抱著,連走帶哄地折騰了一夜,萬幸次日早晨團團的燒就退了下去,這才復又乖巧起來,雖然還是不太有精神的樣子,卻也不再只找爹娘,肯跟著辱母去睡覺了、
齊母哪裡見得了孫子遭這樣的罪,恨不能把孩子抱回北方自個兒帶著,這樣的主意一冒頭,頓時就有些按捺不住,趁著全家圍坐一處吃晚飯的時候道:“這才病了兩日,團團原本的圓臉都瘦得尖了。
荷花目光在齊母臉上掃過,見她似乎說得一臉認真,扭頭細細打量著兒子,這圓圓鼓鼓的粉嫩包子臉,到底哪裡看出瘦了?
“小孩子一生病就容易掉秤,過兩日身子好了,多吃點兒就胖回來了。”齊錦棠也朝兒子細細端詳了一會兒,只覺得臉圓,胳膊腿兒也都圓鼓鼓的,手背胖得都能看到一個個白嫩的小肉璇兒……但是嘴裡還要順著齊母的話說,不然怕又要被嘮叨個沒完。
“我尋思著,你們兩個都還年輕,家裡外頭一大堆的事兒,不如,我把團團帶回去,也給你爹瞧瞧孫子如何?”齊母尋思了半天還是開了口。
此言一出,屋裡頓時安靜下來,齊錦棠跟荷花不易被人察覺地交換了個眼色,荷花一言不發繼續低頭吃飯,齊錦棠斟酌片刻開口道:“娘,團團本來就不是足月出生,前兩日大夫還說,底子到底還是有些虧虛的,往凌源縣去了一趟回來都病了好幾日,更不要說回北邊兒那麼遠了,這才一個多月大,肯定吃不消的。”
齊母聞言也覺得自己的主意不太靠譜,回家一趟要一個多月的路程,帶著個剛滿月的孩子的確不太現實,無奈只得嘆氣道:“你說得也是,團團到底還是太小。”
說罷扭頭囑咐道:“荷花,你太年輕,不懂得如何照看孩子,辱母和家裡的婆子都是生養過懂得伺弄孩子的,有什麼事兒多聽她們的,別自個兒胡亂折騰。”
“娘,您就放心吧!”荷花趕緊保證道,“我一定好生學著怎麼帶孩子,等錦棠哥任期一到,我就帶著孩子回去,讓爹也看看孫子。”
得了荷花的保證,齊母這才算是作罷,接下來的幾日一直把團團擱在自個兒屋裡,說臨走前要好生稀罕稀罕。
雖然齊母心裡捨不得孫子,可到底也還是惦記著家裡,既然決定了要回去,過完年就有些呆不住了,剛過了初五,就帶著收拾好的幾車東西啟程回家。
許是一冬天的雨都在年前下利索了,年後的天兒晴朗得讓人格外心曠神怡,因著年前大雨的耽擱,原本進度還算正常的河道疏通工程,如今時間也有些不夠用起來,少不得要增加人手趕工。
齊錦棠查看了過往十幾年的汛期記錄,按著有關春汛時間記錄最早的日子計算,給河邊工地上增加了不少人手,吩咐下去,必須要在春汛前把最後一段河道疏通,保證在春汛到來之前,恢復清溪縣一帶河道的泄洪疏導能力。
博寧自從在清溪縣安定下來以後,就不再像以前似的只悶在房裡看書,每日跟著齊錦棠進進出出的到處跑,也不知道都在忙些什麼。
齊母一走,團團就全靠荷花照看,雖說家裡辱母丫頭不少,可自個兒不看著,終究是放心不下,每日就被孩子絆住了腳,對外面的事兒大多都交給了苗兒和小真,自己總管攬著,不再事事過心。
去年蜜漬楊梅的銷路不錯,周圍的城縣都紛紛來打聽進貨,城裡本就已經有許多人動了心思,如今眼瞧著河道馬上就要疏通,就越發急切起來,原本還處於觀望中的人也都坐不住了,衙門裡天天擠滿了想要去開山整飭野楊梅樹的人,吵吵嚷嚷的好不熱鬧。
年後的清溪縣就在這樣熱火朝天的忙碌中一天天過得飛快,疏浚河道的工程在正月里總算是全部完工,齊錦棠同劉大人略一商議,決定在二月二龍抬頭這日,扒開上游攔水的土壩,正式給河道通水,正好通水後舉行祭河儀式,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年後,衙門裡空出的幾個職位也都來了新官上任,許是有了馬大人的前車之鑑,再加上對廠衛的恐懼心理,新來的幾個人對齊錦棠都十分恭敬,交代下去的差事也毫不拖延,整個兒衙門裡的運作史無前例的順暢。
家裡和公事上都春風得意,使得齊錦棠的心情好得跟天氣似的,眼角眉梢都透著一股子高興勁兒。
手打txt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生活的開始【大結局】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生活的開始【大結局】
團團如今兩個多月,已經會對著人笑了,雖然他可能還有些分不清眼前的人是誰,但是卻不耽誤他笑得大眼睛眯成個彎彎的月牙兒,微翹的小嘴張開,露出還沒長牙的粉嫩牙床,一臉討人喜歡的模樣。
齊錦棠每天從衙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趕緊換了衣裳抱起兒子:“團團,來給爹笑一個!”
團團每每都十分爭氣地裂開“無齒”的小嘴,非但送上甜蜜窩心的笑容,還會湊上去糊齊錦棠一臉的口水。
“回來都還沒洗臉就抱兒子,在外頭什麼灰啊土的都帶回來了。”荷花嗔怪著接過兒子,輕推齊錦棠的背讓他去洗臉,“最近衙門裡還那麼忙?這幾日博寧早出晚歸的,我都沒怎麼瞧見他人,他剛來上手這些事兒,你也別太拔苗助長了。”
“沒什麼大事兒,這幾日都在忙二月二通水祭河,都是些細緻瑣碎的活計,他主動來找我攬這樁差事,我瞧著也不算難,就派了兩個有經驗的差役給他,學著辦起來就是了。”齊錦棠甩甩手上的水,從苗兒手裡接過帕子擦著臉回道。
“知道主動攬差也是好事兒,總比每日悶在房裡看書的強。”荷花聞言稍稍放心道,“不過他到底還年輕,祭河的事兒,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這邊的百姓都篤信這些,馬虎不得,你也別太撒手,還是得多看著他點兒。”
剃好之後,齊錦棠將齊母虛踏在腳下的蔥和蕓薹種到一旁的花盆裡。
胎髮交給荷花,用大紅的頭繩兒紮緊,用紅紙包好,打發人放置在家裡最高的門楣處,希望孩子以後能光耀門楣。
然後觀禮的人紛紛上前送上賀禮,沒什麼貴重的什物,都是圓鏡、關刀等物,關係或是家境好的,送的多是鎏金的或是銀質的,條件和關係一般的,送的多為銅器,討個圓鏡照妖、關刀驅魔的吉利寓意。
剃胎髮儀式結束後。齊錦棠將一封紅包遞給剃頭師傅,然後便有人上前領著他到偏院去吃酒席。
接下來的就是南邊兒的風俗,要由舅舅抱著孩子出去走三橋。
北方村莊很少有橋,所以也從沒有過這樣的風俗,團團這也算是入鄉隨俗,他年紀太小還不懂得,但家裡其他人卻都覺得新鮮得緊,博寧和栓子更是為了這個美差足爭了大半個月,最後還是齊母覺得博寧讀書好更屬意於他,這才算是解決了荷花不知選誰的尷尬局面。
所以博寧今個兒得意的很,一身兒簇新的衣裳,懷裡揣著一本新曆書,曆書的一角還用紅綠絲線串一枚“太平”小銅錢,撐起一柄大紅的新油紙傘,小心翼翼地接過團團,抱著他出去走三橋。
南方風俗里的走三橋,指得是太平橋,吉利橋和狀元橋,清溪縣雖說河水阻塞了多年,但河道尚在,橋樑也多保持著原貌,三座橋都在城中的主河道上,彼此隔著兩條胡同的距離並立,之字形地走了三座石橋,團團今個兒也十分地給面子,一直樂呵呵的,含著手指頭左顧右盼,一雙大眼睛裡滿是好奇的神色。
抱著孩子走了三橋之後,回家便正式開席吃滿月酒,按照習俗,每桌九熱四涼十三個菜,取九子十三孫之意,齊錦棠舉杯提酒開席,然後眾人也都紛紛喝酒動筷。
滿月酒吃過之後,荷花帶著團團隨小秀一道去凌源縣躲月子,按照先前商議好的,博寧留在清溪縣跟齊錦棠學著打理府衙事務,栓子跟著小秀和荷花一起回凌源縣,打算給他安置到孫建羽名下的店裡學些買賣世故。
因著馬上就要過年,所以荷花到凌源縣後,只住了三日就又收拾了東西回清溪縣。
饒是荷花吩咐車夫路上慢慢走不急著趕路,這一來一回也累得不輕,到家後非但她自個兒累得腰酸背疼,團團的精神也有些打蔫兒,還不到晚上就開始有些發燒。
這么小的孩子,荷花生怕他燒壞了腦子,剛覺得有些熱就趕緊打發人去請大夫,摸著似乎越來越厲害,趕緊拿了酒給他擦身降溫。
大夫來得倒快,齊母也得了消息過來,待大夫診脈去開方子,就忍不住埋怨道:“大冷天的,這麼點兒的孩子,來回這麼折騰哪裡吃得消,幸好這會兒是到家了,若是還在路上,荒郊野外的可就要出大事兒了。”
荷花顧不得接話,一個勁兒地用臉頰和額頭去試團團身體的熱度,見擦身當真有效,溫度沒有繼續升上去,這才稍稍放心。
齊錦棠從衙門裡回來,聽說兒子病了,衣裳都來不及換就先上樓來查看,見荷花正抱著團團輕輕搖晃地哄著,團團臉頰通紅,平日裡紅潤的小嘴也有些發乾,懨懨地靠在荷花的肩窩處,伸手摸摸她的額頭都沒有反應。
荷花也滿面倦容,但是眼底大多的還是焦急神色,一邊輕拍著團團的背,一邊緩緩地在屋裡踱步繞圈兒。
“你回來一路也累了,讓辱母先抱會兒吧!”齊錦棠看著荷花的臉色心疼地說。
“一交給辱母就哭,我一坐下他也哭,只能一邊走一邊拍著,才勉強安分了下來。”團團雖然還小,但是照看起來十分省心,每日除了吃就是睡,醒了的時候只睜大眼睛到處亂瞄,要到拉尿或者是餓極了,才會癟起嘴哭兩聲,但只要有人給伺候舒服了,立刻就又露出了笑容。
平日說起來,誰都要說荷花命好,生了這麼個乖巧的兒子,不過沒想到團團病了的時候會這樣黏人。
“大夫怎麼說?”齊錦棠換下外面的大毛衣服,套上家常的長褂,先到碳籠旁暖了暖身子,這才伸手把團團接過來,讓荷花能得空歇歇。
換人的時候團團的小嘴幾乎癟得哭出來,但是靠在齊錦棠的胸前,抽了抽鼻子,似乎聞到了熟悉的味道,又把剛才的哭意憋了回去。
“大夫說一路上太過勞累,在車上總歸是睡不好的,團團生的時候就不足月,雖說看著很是歡實,但底子終究還是虧虛,這次來回趕路我都有些累,更何況是他這麼大的娃兒。
齊錦棠跟荷花輪流抱著,連走帶哄地折騰了一夜,萬幸次日早晨團團的燒就退了下去,這才復又乖巧起來,雖然還是不太有精神的樣子,卻也不再只找爹娘,肯跟著辱母去睡覺了、
齊母哪裡見得了孫子遭這樣的罪,恨不能把孩子抱回北方自個兒帶著,這樣的主意一冒頭,頓時就有些按捺不住,趁著全家圍坐一處吃晚飯的時候道:“這才病了兩日,團團原本的圓臉都瘦得尖了。
荷花目光在齊母臉上掃過,見她似乎說得一臉認真,扭頭細細打量著兒子,這圓圓鼓鼓的粉嫩包子臉,到底哪裡看出瘦了?
“小孩子一生病就容易掉秤,過兩日身子好了,多吃點兒就胖回來了。”齊錦棠也朝兒子細細端詳了一會兒,只覺得臉圓,胳膊腿兒也都圓鼓鼓的,手背胖得都能看到一個個白嫩的小肉璇兒……但是嘴裡還要順著齊母的話說,不然怕又要被嘮叨個沒完。
“我尋思著,你們兩個都還年輕,家裡外頭一大堆的事兒,不如,我把團團帶回去,也給你爹瞧瞧孫子如何?”齊母尋思了半天還是開了口。
此言一出,屋裡頓時安靜下來,齊錦棠跟荷花不易被人察覺地交換了個眼色,荷花一言不發繼續低頭吃飯,齊錦棠斟酌片刻開口道:“娘,團團本來就不是足月出生,前兩日大夫還說,底子到底還是有些虧虛的,往凌源縣去了一趟回來都病了好幾日,更不要說回北邊兒那麼遠了,這才一個多月大,肯定吃不消的。”
齊母聞言也覺得自己的主意不太靠譜,回家一趟要一個多月的路程,帶著個剛滿月的孩子的確不太現實,無奈只得嘆氣道:“你說得也是,團團到底還是太小。”
說罷扭頭囑咐道:“荷花,你太年輕,不懂得如何照看孩子,辱母和家裡的婆子都是生養過懂得伺弄孩子的,有什麼事兒多聽她們的,別自個兒胡亂折騰。”
“娘,您就放心吧!”荷花趕緊保證道,“我一定好生學著怎麼帶孩子,等錦棠哥任期一到,我就帶著孩子回去,讓爹也看看孫子。”
得了荷花的保證,齊母這才算是作罷,接下來的幾日一直把團團擱在自個兒屋裡,說臨走前要好生稀罕稀罕。
雖然齊母心裡捨不得孫子,可到底也還是惦記著家裡,既然決定了要回去,過完年就有些呆不住了,剛過了初五,就帶著收拾好的幾車東西啟程回家。
許是一冬天的雨都在年前下利索了,年後的天兒晴朗得讓人格外心曠神怡,因著年前大雨的耽擱,原本進度還算正常的河道疏通工程,如今時間也有些不夠用起來,少不得要增加人手趕工。
齊錦棠查看了過往十幾年的汛期記錄,按著有關春汛時間記錄最早的日子計算,給河邊工地上增加了不少人手,吩咐下去,必須要在春汛前把最後一段河道疏通,保證在春汛到來之前,恢復清溪縣一帶河道的泄洪疏導能力。
博寧自從在清溪縣安定下來以後,就不再像以前似的只悶在房裡看書,每日跟著齊錦棠進進出出的到處跑,也不知道都在忙些什麼。
齊母一走,團團就全靠荷花照看,雖說家裡辱母丫頭不少,可自個兒不看著,終究是放心不下,每日就被孩子絆住了腳,對外面的事兒大多都交給了苗兒和小真,自己總管攬著,不再事事過心。
去年蜜漬楊梅的銷路不錯,周圍的城縣都紛紛來打聽進貨,城裡本就已經有許多人動了心思,如今眼瞧著河道馬上就要疏通,就越發急切起來,原本還處於觀望中的人也都坐不住了,衙門裡天天擠滿了想要去開山整飭野楊梅樹的人,吵吵嚷嚷的好不熱鬧。
年後的清溪縣就在這樣熱火朝天的忙碌中一天天過得飛快,疏浚河道的工程在正月里總算是全部完工,齊錦棠同劉大人略一商議,決定在二月二龍抬頭這日,扒開上游攔水的土壩,正式給河道通水,正好通水後舉行祭河儀式,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年後,衙門裡空出的幾個職位也都來了新官上任,許是有了馬大人的前車之鑑,再加上對廠衛的恐懼心理,新來的幾個人對齊錦棠都十分恭敬,交代下去的差事也毫不拖延,整個兒衙門裡的運作史無前例的順暢。
家裡和公事上都春風得意,使得齊錦棠的心情好得跟天氣似的,眼角眉梢都透著一股子高興勁兒。
手打txt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生活的開始【大結局】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生活的開始【大結局】
團團如今兩個多月,已經會對著人笑了,雖然他可能還有些分不清眼前的人是誰,但是卻不耽誤他笑得大眼睛眯成個彎彎的月牙兒,微翹的小嘴張開,露出還沒長牙的粉嫩牙床,一臉討人喜歡的模樣。
齊錦棠每天從衙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趕緊換了衣裳抱起兒子:“團團,來給爹笑一個!”
團團每每都十分爭氣地裂開“無齒”的小嘴,非但送上甜蜜窩心的笑容,還會湊上去糊齊錦棠一臉的口水。
“回來都還沒洗臉就抱兒子,在外頭什麼灰啊土的都帶回來了。”荷花嗔怪著接過兒子,輕推齊錦棠的背讓他去洗臉,“最近衙門裡還那麼忙?這幾日博寧早出晚歸的,我都沒怎麼瞧見他人,他剛來上手這些事兒,你也別太拔苗助長了。”
“沒什麼大事兒,這幾日都在忙二月二通水祭河,都是些細緻瑣碎的活計,他主動來找我攬這樁差事,我瞧著也不算難,就派了兩個有經驗的差役給他,學著辦起來就是了。”齊錦棠甩甩手上的水,從苗兒手裡接過帕子擦著臉回道。
“知道主動攬差也是好事兒,總比每日悶在房裡看書的強。”荷花聞言稍稍放心道,“不過他到底還年輕,祭河的事兒,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這邊的百姓都篤信這些,馬虎不得,你也別太撒手,還是得多看著他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