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刻,她也看見他們。突然間,她兩手緊抓著棺材邊,仿佛是要保護這具屍體似的。她仍然只露出黑色側影,一手伸展至位於搖晃蠟燭下方的棺材另一邊。

  “為了你好,太太,你就招認吧,”菲爾博士徐緩地說道,“相信我,這是為了你好。”

  在這一剎那,杜莫的氣息宛如燭光般超凡輕盈,難怪蘭波以為她已經停止呼吸。接著她仿佛發出輕咳聲,聲音中蘊藏著悲痛之情,然後卻又轉為歇斯底里的笑聲。

  “招認?”她說道,“這就是你們這群傻瓜的想法?算了,我無所謂。招認!要我承認是兇手嗎?”

  “不。”菲爾博士說道。

  這個單音節的字眼,博士道來輕聲溫和,但語調卻沉重地在室內迴蕩。她立即瞪著他,當他移步趨近她時,她第一次以驚恐的眼神盯著他。

  “不,”菲爾博士說道,“你不是兇手。讓我來告訴你,你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這會兒,他高大的身軀已屹立於她面前,而且因逆著燭光而形成黑色身影,儘管如此,他說話的口氣依然溫柔親切。

  “昨天,一個名叫歐洛奇的男子,對我們透露了幾種戲法的內幕。這幾種戲法都指出一個實情,那就是無論在室內或室外,大部分的魔術都需要助手的協助,而且絕無例外。你的角色,就是魔術師和兇手的內應。”

  “空幻之人?”厄奈斯汀·杜莫說道,突然歇斯底里的發笑。

  “空幻之人,”菲爾博士說道,然後平和的轉身面向哈德利,“是真有其人。取空幻之人這個稱號,其實是個糟糕且諷刺的笑話,因為它真的是及空幻又存在,即使我們不知此人的身份。這個稱號代表的意義,是顫慄夾雜著羞愧。你想會見本案中所追捕的兇手嗎?兇手就躺在這裡,”菲爾博士說道,“但現在,上帝已不容許我們審判他。”

  在緩慢的動作中,他的手指向查爾斯·葛里莫教授那張蒼白,沒有生氣,嘴巴緊閉的臉。

  第二十章 兩顆子彈(上)

  菲爾博士仍堅定地注視這個女人,她再次退縮於棺材邊,仿佛是要以身體護著它。

  “夫人,”他繼續說道,“你所愛的男人已經死了。如今,法律對他是鞭長莫及,而且,不管他做了什麼,他也付出了代價。我們眼前迫切的難題——你我共同的難題,是阻止這件事張揚出去,讓活著的人不受到傷害。但是,你知道,你是牽連在內的,雖然在命案中你並未真的參與。相信我,夫人,如果我憑一己之力可以解釋整個案情,我一定會這麼做的,絕不會拖你下水。我了解你也在受苦,但你自己看看,要我自己解開所有謎團,實在是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必須以其說服哈德利刑事主任,務必把整個案子隱瞞下來。”

  他的聲音中有某些特質,那是一種永不厭倦,永恆不變而且永無止境的同情心,這即是基甸·菲爾的憐憫之情。就是這種聲音,仿佛能慰藉哭泣之人安詳的入眠。這時,她的情緒已逐漸平復。

  “你知道了?”過了片刻她才熱切問道,“不要戲弄我!你真的知道了?”

  “是的,我真的知道。”

  “上樓去,到他的書房,”她的聲音不帶一絲情感,“我隨後會和你們會合,我……我現在無法面對你們。我得想一想,而且,在我上來之前,請勿和任何人交談,拜託!不,我不會逃走的。”

  他們走出室外,菲爾博士猛然伸手一揮,抑止了哈德利發問。走在陰鬱的樓梯間,一路上他們默默無語。來到頂樓的途中,他們不曾與任何人擦身而過,也沒看到任何人影。再一次,他們走進了這間書房,室內是如此陰暗,哈德利遂轉開桌上的馬賽克燈。一旦確定房門關上後,他迫不及待的轉身。“你要告訴我,是葛里莫殺了佛雷?”他追問。“沒錯。”

  “就在他躺在療養所里神志不清,並且於眾目睽睽下死去之際,他還能跑到卡格里史卓街,然後——”

  “不是在那個時候,”菲爾博士沉靜的說,“你瞧,這就是你沒搞懂的地方。就是從這裡開始,讓你走岔了路。事實上,佛雷比葛里莫早死。而且,最糟糕的是,葛里莫試圖告訴我們確確實實的真相。當他得知自己已不久於人世時,他的確這麼做了,他閃現了一絲人性的曙光!但我們卻誤解了他的意思。坐下來吧,我試著解釋給你們聽。一旦抓住三個要點,你根本不需要我來多做解釋,案情便不言自明了。”

  他喘著氣,低身坐進辦公桌後面的椅子。接下來有好一陣子,他只是心不在焉的看著桌燈,然後才繼續說道:

  “這三個要點,分別是:一,沒有亨利兄弟這個人,只有兩兄弟而已。二,這兩兄弟說的都是實話。三,某個時間點的問題,將此案轉往錯誤的方向。”

  “在此案中,許多事情的關鍵,都取決於轉眼即縱的時間差,以及可資利用的時間差到底有多長。兇手會被諷刺的稱為空幻之人,這即是原因之一:而本案的謎團核心,應該在於時間點的誤解。只要你回過頭想想,很快便會發現關鍵所在。”

  “還記得昨天早上吧!基於某種理由,我認為卡格里史卓街一案必有古怪。那三名可靠的目擊者,分秒不差的一致指出槍擊事件是發生於十點二十五分。我毫無來由的隨意亂想,為何他們能以如此令人吃驚的精確度,來證實彼此的說詞?在一般的街頭事故中,即使是最冷靜的目擊者,通常都不會特別注意這類細節,或當下查對自己的表,也不見得能(即使他們能如此應對)奇蹟般的對案發時間一致認同。然而,這三人皆是誠實可信的良民,因此他們的異口同聲,必然有其原因。這個時間點一定是被霎時灌進腦海中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