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只可惜的是,古青婭這些年都沒將精力放在這些上面,能給出的實質性建議並不多。說到最後,兩人的話題都在兒女上頭了。
說起來,嚴素錦的大兒子是十七還是十八了,古青婭表示自己有點記不清了,確實是到了說親的年紀。
“我也挺納悶的,他爹那麼愛玩,怎麼都靜不下來,怎麼養了個那麼悶的兒子,我都不知道他去談生意怎麼談的,關鍵是還成功了。只是這婚事啊,他一點都不上心,說不著急。”
“這種事急不來,一切都看緣分,不是適合的人放在一起這日子也難過,你說是不是?”古青婭笑眯眯地說道。
“說得也是,說真的,我還挺想我們能當親家的,看來是不成了。”
“孩子的事我們能引導,但不是替他決定,我家果果估計也有得拖,這丫頭有主意呢。”知子莫若母,古青婭和嚴素錦都清楚自己的子女,所謂的親家不過是說說罷了。
“一眨眼,我們都老了,孩子也大了。我們能見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你們留下來過年嗎?”嚴素錦有些傷感地說道。
“是啊。”古青婭側頭看著屏風上的花紋,眼神有些飄,仿佛在回憶過去的她們。“沒意外應該是留下來過年的。”
現在兩個弟弟都已經娶妻生子,身為外嫁女,也不好長住,父母弟弟或許沒意見,但這不代表弟媳就沒意見。
城裡的那套房子許久沒住人,什麼都沒置辦,姜榮安和古青婭也不想折騰,以後能這麼長時間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機會怕是很少了。
“那就好,又能多收幾個紅包了。”嚴素錦開玩笑地說道,她也知道以後這樣見面的機會很少了。
兩口子有些微醺,回家後都在床上躺著眯了會才起來。幾個孩子只要有機會,都跟在古青婭的身邊,就算不說話也是好的,走到哪裡,就像跟著好幾隻跟屁蟲一般。
而姜榮安則找了沒出去的嚴青禾,仔細問了下吳翔說的那事。
“姐夫,你怎麼知道的?”這事目前還沒公開出去,京城那邊還不知道如何判呢。
“吳翔知道點消息,跟我透露了。”姜榮安坐下,一臉的嚴肅,“說吧,跟誰誰扯上關係了?”
“嚴青花他們一家。”嚴青禾的臉色不怎麼好看,怎麼說也是同一宗的,發生這種事也真是給村里丟臉,“好在他們早早地搬走了,要不然家裡非得被鬧死。”
姜榮安點點頭,確實如此,以嚴青花一家的性格,如果知道嚴青禾是查這個案子的人之一,絕對會過來鬧著要網開一面的。
“具體怎麼回事,怎麼會涉及到拐賣這種事進去?”姜榮安想知道具體的情況,他一直都知道買賣人口這種事的存在,但是拐賣跟自願買賣是有差別的,而有些人就是這灰色地帶動手。
“可能跟左丞相有關,據說被拐賣的這些人都被弄去洗礦了。左家的人發現了銀礦還是金礦,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而傳言說只有從孩子開始訓練才能提出最精純的礦物。”
說實話,嚴青禾到現在也不大相信有這種事,到底是知道的少。
姜榮安卻沉默著,他知道北邊有產煤礦的,有很多小孩子從小就要去挖礦,對那些地區的人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了,這跟拐賣孩童去挖礦洗礦什麼的,真的不是同樣性質的事。
“這事地方上都結案了?”姜榮安想知道後續是怎樣的發展的。
“嗯,上頭下的指令,具體我也沒辦法說,而那些被拐賣的孩子,現在也沒有什麼消息傳來。”嚴青禾有些無奈,好在事情沒公開出去,否則衙門非被那些父母給踏平了。
姜榮安摩挲著手指頭,他猜測很可能那些礦場都被皇帝派兵控制住了,那些孩童,估計要確定一些事情之後才會被放走,也有可能不會被昂走,一切很難說。
第509章 想法
只要不是什麼非保密的信息和事情,姜榮安都會告訴古青婭,兩人也會就著這事或信息進行討論。
而且關於嚴青花的事情,他們兩口子了解的可能比嚴青禾還要多,畢竟當年在京城的時候,古青婭跟她有過一些交集。
所以聽到這個事的時候,古青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本來就覺得嚴青花的身份轉變得很奇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她覺得自己似乎抓到了點什麼。
不過古青婭也不打算多說什麼,嚴青禾只是下級的處理官員,並不涉及太多核心的地方,知道太多沒有什麼好處。
姜榮安和古青婭在開始幾日應付了些親戚外,其餘時間都待在家裡。姜榮安負責帶孩子,古青婭則跟古氏還有兩個弟媳準備過年的年貨以及一些年禮等。
不過古青婭實際上做的並不多,最後還是跟孩子們相處在一塊,他們喜歡圍著她講故事,說一些其他地方的風景人情。
古氏考慮的會比較周到一些,姜榮安和古青婭不會來還好,回來了也沒說去府城,還是要準備些年禮再報個平安比較好。
過年的一些習俗並沒有改變,但處處洋溢著歡快,能放下一些煩惱,即使只是很短暫的時間。
過了正月初九,姜榮安和古青婭就帶著子女以及嚴父古氏準備的滿滿的東西離開,他們準備下去府城一趟,在姜家待個幾天,掃個墓什麼的,然後再去京城復命。
姜家家廟依然很厲害,一些勢力家族什麼都分散且暗藏著,表面不顯,而府城的姜家曾經大出風頭,如今也就一般般,維持著一個水平罷了。
姜大爺也想打聽下姜榮安這幾年的事情,到底沒什麼結果,想想或許他們這一支還要仰仗姜榮安,就許諾會幫忙照顧好他們三房的人。
如今的姜榮安,早已不是當年的少年,會因為一些事兒憤恨,不去在乎自然也就無所謂。而在官場上,有些時候,家族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他也不會特地去排斥了,人的想法都是會變的。
也慶幸齊王比較仁慈,能讓他們過完年再回京城復命,否則這樣來來回回地跑,浪費時間不說,也勞累。
未來會如何,姜榮安和古青婭其實也不敢保證,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會希望在離家近一點的地方任職,畢竟父母年紀漸大,就怕因為距離而留下什麼遺憾的事。
到達京城之後,姜榮安要回朝廷跟皇帝復命,沒意外的話,應該還是留在工部的,職位有所變動。
而古青婭要做的就是拜訪在京城的親朋,恢復一些交際,同時了解下京城如今是如何的情況,以做對應的措施。
好在他們雖然不在,但他們的一些產業有姜松早姜松晚兄弟在打理,而紀四山也把莊子弄得不錯,一切不用重頭開始。
日子就在京城安頓了下來,古青婭幾乎不出門,就專心整理一些書籍,他們這些年在藏書閣里閱讀了不少,她準備挑選一些有用的給記錄下來。
印刷和造紙這個技術當年姜榮安有在研究,後來直接將相關資料給了他信任的人,如今小有成果。古青婭和姜榮安打算將一些有用但是流傳很少幾乎失傳的古籍給大肆刊印。
說起來,嚴素錦的大兒子是十七還是十八了,古青婭表示自己有點記不清了,確實是到了說親的年紀。
“我也挺納悶的,他爹那麼愛玩,怎麼都靜不下來,怎麼養了個那麼悶的兒子,我都不知道他去談生意怎麼談的,關鍵是還成功了。只是這婚事啊,他一點都不上心,說不著急。”
“這種事急不來,一切都看緣分,不是適合的人放在一起這日子也難過,你說是不是?”古青婭笑眯眯地說道。
“說得也是,說真的,我還挺想我們能當親家的,看來是不成了。”
“孩子的事我們能引導,但不是替他決定,我家果果估計也有得拖,這丫頭有主意呢。”知子莫若母,古青婭和嚴素錦都清楚自己的子女,所謂的親家不過是說說罷了。
“一眨眼,我們都老了,孩子也大了。我們能見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你們留下來過年嗎?”嚴素錦有些傷感地說道。
“是啊。”古青婭側頭看著屏風上的花紋,眼神有些飄,仿佛在回憶過去的她們。“沒意外應該是留下來過年的。”
現在兩個弟弟都已經娶妻生子,身為外嫁女,也不好長住,父母弟弟或許沒意見,但這不代表弟媳就沒意見。
城裡的那套房子許久沒住人,什麼都沒置辦,姜榮安和古青婭也不想折騰,以後能這麼長時間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機會怕是很少了。
“那就好,又能多收幾個紅包了。”嚴素錦開玩笑地說道,她也知道以後這樣見面的機會很少了。
兩口子有些微醺,回家後都在床上躺著眯了會才起來。幾個孩子只要有機會,都跟在古青婭的身邊,就算不說話也是好的,走到哪裡,就像跟著好幾隻跟屁蟲一般。
而姜榮安則找了沒出去的嚴青禾,仔細問了下吳翔說的那事。
“姐夫,你怎麼知道的?”這事目前還沒公開出去,京城那邊還不知道如何判呢。
“吳翔知道點消息,跟我透露了。”姜榮安坐下,一臉的嚴肅,“說吧,跟誰誰扯上關係了?”
“嚴青花他們一家。”嚴青禾的臉色不怎麼好看,怎麼說也是同一宗的,發生這種事也真是給村里丟臉,“好在他們早早地搬走了,要不然家裡非得被鬧死。”
姜榮安點點頭,確實如此,以嚴青花一家的性格,如果知道嚴青禾是查這個案子的人之一,絕對會過來鬧著要網開一面的。
“具體怎麼回事,怎麼會涉及到拐賣這種事進去?”姜榮安想知道具體的情況,他一直都知道買賣人口這種事的存在,但是拐賣跟自願買賣是有差別的,而有些人就是這灰色地帶動手。
“可能跟左丞相有關,據說被拐賣的這些人都被弄去洗礦了。左家的人發現了銀礦還是金礦,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而傳言說只有從孩子開始訓練才能提出最精純的礦物。”
說實話,嚴青禾到現在也不大相信有這種事,到底是知道的少。
姜榮安卻沉默著,他知道北邊有產煤礦的,有很多小孩子從小就要去挖礦,對那些地區的人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了,這跟拐賣孩童去挖礦洗礦什麼的,真的不是同樣性質的事。
“這事地方上都結案了?”姜榮安想知道後續是怎樣的發展的。
“嗯,上頭下的指令,具體我也沒辦法說,而那些被拐賣的孩子,現在也沒有什麼消息傳來。”嚴青禾有些無奈,好在事情沒公開出去,否則衙門非被那些父母給踏平了。
姜榮安摩挲著手指頭,他猜測很可能那些礦場都被皇帝派兵控制住了,那些孩童,估計要確定一些事情之後才會被放走,也有可能不會被昂走,一切很難說。
第509章 想法
只要不是什麼非保密的信息和事情,姜榮安都會告訴古青婭,兩人也會就著這事或信息進行討論。
而且關於嚴青花的事情,他們兩口子了解的可能比嚴青禾還要多,畢竟當年在京城的時候,古青婭跟她有過一些交集。
所以聽到這個事的時候,古青婭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本來就覺得嚴青花的身份轉變得很奇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她覺得自己似乎抓到了點什麼。
不過古青婭也不打算多說什麼,嚴青禾只是下級的處理官員,並不涉及太多核心的地方,知道太多沒有什麼好處。
姜榮安和古青婭在開始幾日應付了些親戚外,其餘時間都待在家裡。姜榮安負責帶孩子,古青婭則跟古氏還有兩個弟媳準備過年的年貨以及一些年禮等。
不過古青婭實際上做的並不多,最後還是跟孩子們相處在一塊,他們喜歡圍著她講故事,說一些其他地方的風景人情。
古氏考慮的會比較周到一些,姜榮安和古青婭不會來還好,回來了也沒說去府城,還是要準備些年禮再報個平安比較好。
過年的一些習俗並沒有改變,但處處洋溢著歡快,能放下一些煩惱,即使只是很短暫的時間。
過了正月初九,姜榮安和古青婭就帶著子女以及嚴父古氏準備的滿滿的東西離開,他們準備下去府城一趟,在姜家待個幾天,掃個墓什麼的,然後再去京城復命。
姜家家廟依然很厲害,一些勢力家族什麼都分散且暗藏著,表面不顯,而府城的姜家曾經大出風頭,如今也就一般般,維持著一個水平罷了。
姜大爺也想打聽下姜榮安這幾年的事情,到底沒什麼結果,想想或許他們這一支還要仰仗姜榮安,就許諾會幫忙照顧好他們三房的人。
如今的姜榮安,早已不是當年的少年,會因為一些事兒憤恨,不去在乎自然也就無所謂。而在官場上,有些時候,家族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他也不會特地去排斥了,人的想法都是會變的。
也慶幸齊王比較仁慈,能讓他們過完年再回京城復命,否則這樣來來回回地跑,浪費時間不說,也勞累。
未來會如何,姜榮安和古青婭其實也不敢保證,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會希望在離家近一點的地方任職,畢竟父母年紀漸大,就怕因為距離而留下什麼遺憾的事。
到達京城之後,姜榮安要回朝廷跟皇帝復命,沒意外的話,應該還是留在工部的,職位有所變動。
而古青婭要做的就是拜訪在京城的親朋,恢復一些交際,同時了解下京城如今是如何的情況,以做對應的措施。
好在他們雖然不在,但他們的一些產業有姜松早姜松晚兄弟在打理,而紀四山也把莊子弄得不錯,一切不用重頭開始。
日子就在京城安頓了下來,古青婭幾乎不出門,就專心整理一些書籍,他們這些年在藏書閣里閱讀了不少,她準備挑選一些有用的給記錄下來。
印刷和造紙這個技術當年姜榮安有在研究,後來直接將相關資料給了他信任的人,如今小有成果。古青婭和姜榮安打算將一些有用但是流傳很少幾乎失傳的古籍給大肆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