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頁
有難民隨身攜帶一個畫本,倒是幾名唐人男子所贈,還道自己在遇到他們的時候,那些人不多不少正是十二個人。
得到了這個消息,羅用和侯藺等人都很高興,還有早前因為那個謠言擔驚受怕的其餘幾名青年的家人們,這回終於也能鬆了一口氣。
至於那個畫本,也被郭孝恪手下的人用一些糧食布帛換了來,通過驛站送到了長安城,在一日早朝之上,聖人將其遞與眾臣傳閱,羅用當時也略略看了一眼,就是自己當初讓喬俊林他們帶上的畫本沒錯。
諸位大臣看過以後也都覺得:“這定然就是出自羅縣令的手筆了。”
羅用所出的畫本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它們都不是正正經經的畫本,他們其實都是宣傳本,就算故事再精彩,圖畫再精美,也掩蓋不了其GG的本質。
個人風格這麼鮮明,羅用也不知道自己是該喜還是該憂。
按那幾名胡人所言,他們遇到喬俊林等人,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就算當時喬俊林他們再往前走,一路走到了波斯,然後再原路折返,如今差不多也該回來了。
之後的這一年多便杳無音訊,他們究竟去了何處,遭遇了一些什麼,全然不知。
有人說大食和波斯正在打仗,波斯人打不過,被大食人把商道給截了,想從波斯那邊穿過大食來到大唐,簡直難如登天,如今許多波斯商人都是用大船載著貨物沿著海岸線來往東方,嶺南道那邊便有許多波斯商賈。
所以就有一些人猜測,喬俊林等人可能會走海路回來,海上多風浪,又有海道,行路亦是不易。
秋里,二娘從江南歸來,也說江南多番客,許多番船在東南沿海登陸,用香料金銀器皿等物,從當地人那裡換取綢緞,裝船出海。
又道如今在江南地區,像那些個胡椒等物,價錢便要比關中便宜許多,各類番貨皆是不貴。
在羅用的印象中,唐初這時候,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應該還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才對,後世那些有名的港口,在這時候基本上也都沒怎麼發展起來。
這一次之所以提前得到發展,應該跟指南針的出現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大唐這些年出了不少稀奇物什,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的到來,這往來的人一多起來,就會形成一個帶動作用。
就好比如今活躍在長安城內外的那些河東商販,很多人從前連他們自身所在的州縣都沒有出過,做夢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還能去往長安城。
後來商道暢通了,河東各地越來越多商賈南下買賣貨物,他們自然也就被帶動了起來,往來於長安城,如今對許許多多的河東商販來說,已是尋常。
從前這一路上還有亂收費的現象,現在已是很少有,主要是行人貨物多了,一旦出點什麼事情鬧將起來,事情很快就會擴大,長安城這邊一旦發落下去,丟了飯碗那都是輕的。
再者,這行路的人多了,各個關卡的所得自然也就多了,不再需要像從前那般,盯著那三五個行人,總想千方百計地從他們身上多刮一些錢帛下來,現在就算是按照正常收費,這些關卡也都富得流油了。
越是閉塞貧瘠的地方,往往越多亂象,使人寸步難行。
而一旦這個地方繁榮昌盛起來,在強大的作用力下,很多亂象就會得以掃除。
國內如此,海外應也是如此。
二娘這幾個月在江南那邊,已是把她的毛巾作坊興辦起來,作坊里用的一時都還是舊式的器械。
這一次回長安,便是要到機器坊把她早前預訂的那幾組新式紡織機運過去,到時候她的毛巾作坊便是手造與機造並行。
“……那些番人買貨十分爽快,一箱毛巾一百條,他們動輒就是上百箱的買,我那作坊根本生產不出,如今已是積了許多訂單。”
二娘眉飛色舞地與羅用等人細說自己在江南那邊的作坊,早前下江南的時候,她也沒有料到,這買賣竟然能做得這般順利。
“那你便不賣白疊布了?”大娘笑問道。
江南那邊大娘也比較熟悉,兩姊妹這回便很有共同語言,二娘回來這幾日,她們總是坐在一起說話。
“倒是開了個鋪子,那白疊布便在長安這邊做好了,直接裝船運過去賣。”二娘答道。
水路運貨,又是從上游往下遊走,運費成本相當低廉,再加上那白疊花本就是從河西而來,若要運往江南,原本就是要經過長安一帶。
“那邊的人工可低廉些?”大娘又問。
“眼下是要比長安城低廉些許,幾年以後就未必了。”二娘言道。
說起來,二娘這次從江南回來,便有幾名江南仕紳與她同行,這些江南仕紳又帶了不少善織造的娘子。
如今江南地區對外貿易得到發展,市場上絲綢的需求量很大,長安城這邊又有新式的織布機,能夠大大提高織布效率,於是他們很自然就想到了要用這種新式織布機織造絲綢。
這幾個月羅二娘在江南那邊的發展可以說是處處順利,除了大娘早前在江南的積累,以及他們羅家的些許聲望,跟一部分江南仕紳也有很大關係。
這些人想要學習新式的紡織技術,想要購買新式的機器,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通過羅家,於是處處與二娘方便,想方設法同她結交。
得到了這個消息,羅用和侯藺等人都很高興,還有早前因為那個謠言擔驚受怕的其餘幾名青年的家人們,這回終於也能鬆了一口氣。
至於那個畫本,也被郭孝恪手下的人用一些糧食布帛換了來,通過驛站送到了長安城,在一日早朝之上,聖人將其遞與眾臣傳閱,羅用當時也略略看了一眼,就是自己當初讓喬俊林他們帶上的畫本沒錯。
諸位大臣看過以後也都覺得:“這定然就是出自羅縣令的手筆了。”
羅用所出的畫本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它們都不是正正經經的畫本,他們其實都是宣傳本,就算故事再精彩,圖畫再精美,也掩蓋不了其GG的本質。
個人風格這麼鮮明,羅用也不知道自己是該喜還是該憂。
按那幾名胡人所言,他們遇到喬俊林等人,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就算當時喬俊林他們再往前走,一路走到了波斯,然後再原路折返,如今差不多也該回來了。
之後的這一年多便杳無音訊,他們究竟去了何處,遭遇了一些什麼,全然不知。
有人說大食和波斯正在打仗,波斯人打不過,被大食人把商道給截了,想從波斯那邊穿過大食來到大唐,簡直難如登天,如今許多波斯商人都是用大船載著貨物沿著海岸線來往東方,嶺南道那邊便有許多波斯商賈。
所以就有一些人猜測,喬俊林等人可能會走海路回來,海上多風浪,又有海道,行路亦是不易。
秋里,二娘從江南歸來,也說江南多番客,許多番船在東南沿海登陸,用香料金銀器皿等物,從當地人那裡換取綢緞,裝船出海。
又道如今在江南地區,像那些個胡椒等物,價錢便要比關中便宜許多,各類番貨皆是不貴。
在羅用的印象中,唐初這時候,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應該還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才對,後世那些有名的港口,在這時候基本上也都沒怎麼發展起來。
這一次之所以提前得到發展,應該跟指南針的出現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大唐這些年出了不少稀奇物什,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的到來,這往來的人一多起來,就會形成一個帶動作用。
就好比如今活躍在長安城內外的那些河東商販,很多人從前連他們自身所在的州縣都沒有出過,做夢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還能去往長安城。
後來商道暢通了,河東各地越來越多商賈南下買賣貨物,他們自然也就被帶動了起來,往來於長安城,如今對許許多多的河東商販來說,已是尋常。
從前這一路上還有亂收費的現象,現在已是很少有,主要是行人貨物多了,一旦出點什麼事情鬧將起來,事情很快就會擴大,長安城這邊一旦發落下去,丟了飯碗那都是輕的。
再者,這行路的人多了,各個關卡的所得自然也就多了,不再需要像從前那般,盯著那三五個行人,總想千方百計地從他們身上多刮一些錢帛下來,現在就算是按照正常收費,這些關卡也都富得流油了。
越是閉塞貧瘠的地方,往往越多亂象,使人寸步難行。
而一旦這個地方繁榮昌盛起來,在強大的作用力下,很多亂象就會得以掃除。
國內如此,海外應也是如此。
二娘這幾個月在江南那邊,已是把她的毛巾作坊興辦起來,作坊里用的一時都還是舊式的器械。
這一次回長安,便是要到機器坊把她早前預訂的那幾組新式紡織機運過去,到時候她的毛巾作坊便是手造與機造並行。
“……那些番人買貨十分爽快,一箱毛巾一百條,他們動輒就是上百箱的買,我那作坊根本生產不出,如今已是積了許多訂單。”
二娘眉飛色舞地與羅用等人細說自己在江南那邊的作坊,早前下江南的時候,她也沒有料到,這買賣竟然能做得這般順利。
“那你便不賣白疊布了?”大娘笑問道。
江南那邊大娘也比較熟悉,兩姊妹這回便很有共同語言,二娘回來這幾日,她們總是坐在一起說話。
“倒是開了個鋪子,那白疊布便在長安這邊做好了,直接裝船運過去賣。”二娘答道。
水路運貨,又是從上游往下遊走,運費成本相當低廉,再加上那白疊花本就是從河西而來,若要運往江南,原本就是要經過長安一帶。
“那邊的人工可低廉些?”大娘又問。
“眼下是要比長安城低廉些許,幾年以後就未必了。”二娘言道。
說起來,二娘這次從江南回來,便有幾名江南仕紳與她同行,這些江南仕紳又帶了不少善織造的娘子。
如今江南地區對外貿易得到發展,市場上絲綢的需求量很大,長安城這邊又有新式的織布機,能夠大大提高織布效率,於是他們很自然就想到了要用這種新式織布機織造絲綢。
這幾個月羅二娘在江南那邊的發展可以說是處處順利,除了大娘早前在江南的積累,以及他們羅家的些許聲望,跟一部分江南仕紳也有很大關係。
這些人想要學習新式的紡織技術,想要購買新式的機器,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通過羅家,於是處處與二娘方便,想方設法同她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