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頁
少頃之後,卻又兩手空空地回來了,一臉興趣缺缺的模樣,顯然那邊並沒有他想要的東西,可是街頭那邊人卻是越聚越多,分明像是有什麼好事發生。
“看什麼,快幹活。”大伯呵斥她道:“天黑前不把這些東西弄完,今天就不給你吃飯。”
“……”少女只好又埋頭幹活,她從早上起來干到現在,已經有些累壞了,腹中又十分飢餓,眼前的活計像是永遠也干不完一般。
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各自都在談論著什麼,有些話她能聽懂一點,有些話卻是一點都聽不懂。
隱約猜到這就是羅氏的羊絨作坊和毛巾作坊過來招人了,她大伯之所以沒有興趣,就是因為他們要的是僱工,而不是買人。
自從他們這些人入關以來,時間已經過去有兩三個月,這段時間從那些相熟的人,還有一些過來救濟他們的僧人佛教徒那裡,她也聽說了一些事情。
其中最最讓她嚮往的,便是那個常樂縣的羊絨作坊,還有毛巾作坊,聽說在那裡的小娘子都生活得很好,不僅掙到了錢,還學得了手藝,那作坊裡面甚至還有女先生教人認字練武,做得好的還能升管事。
這名少女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那羅氏的羊絨作坊毛巾作坊里的管事,竟然也會有來到她們這片臭名昭著的難民區來招工的時候,然而她那大伯顯然是不打算放她走的……
過了一會兒,不知怎的,竟見有人抱著布料馱著糧食回來了,甚至還有一些人膽子大,直接就把一串串銅錢提在手上,也不怕有人搶。
她那大伯見了,連忙上前去問,這少女也是一邊幹活一邊數著耳朵聽,大約聽懂了這些錢糧並不是賣人得來,而是預支工錢得來的。
過不多時,大伯便也帶著她去了街頭,這邊排著好幾個隊伍,好幾名羅氏羊絨作坊和毛巾作坊的管事,在前面看人收人,看中了就把人收下,也可預支一些工錢。
預支的標準是一個月五十文,一年便是六百文,最多可以預支五年,也就是三貫錢。這個價錢別說是僱工,就算是買人也夠了。
但她們這裡有一條規矩,就是但凡預支了工錢的,在這些女子們進了作坊以後,便不能去看望,預支了幾年的工錢,就有幾年時間不能看望。
如此僱工,在難民們看來,與買人似也沒有太大區別,畢竟那可是羅家的產業,聽聞他們羅家人在這片地方上很有勢力,與那安西都護郭孝恪都有很深的交情。
一說起郭孝恪這個人,難民們都是很害怕的,即便幾年以後工期滿了,這羅氏的作坊放不放人,那還不是她們那邊說了算,又有幾個人膽敢上門去尋麻煩,就連那瓜州刺史常樂縣令,可也都是他們的人。
不過也有傳言說,他們羅家的人還有一條規矩,那就是只僱工,不買人,就連家裡粗使的下人都是僱傭,從來不買。
這樣的規矩在許多人看來著實很怪異,不過管他呢,三貫錢在他們這個難民區裡面,已經算是難得的好價錢了,先前那些人販子給出的價錢,往往都不足三貫,而且去處又是極好的去處,將她們送去那裡,也算是很對得起這些女孩兒。
越來越多的人得到消息,匆匆往街頭這邊趕來,那幾條隊伍也是越排越長。
待輪到這名少女的時候,負責她所在的這個隊伍的是一個衣著齊整神情嚴肅的女子,約莫不到三十的模樣,身上卻很有一些威嚴氣場。
她在一個翻譯的幫助下,問了這名少女與她的大伯幾個問題。那翻譯亦是衣著齊整手臉乾淨,頭髮也梳得整整齊齊,顯然不是他們這個難民區裡的人,卻會說他們的語言,瞅著像是個讀書人的模樣。
“……把手伸出來與我看看。”末了,那名管事又道。
負責翻譯的年輕男子將管事的意思傳達給她,又給了她一個和煦的微笑,那微笑卻令她羞慚地低下頭去,這樣的男子,著實不是她應該多看的。
少女伸出自己的雙手,那是一雙不大不小,布滿了傷口和老繭的手掌,手指關節處還有一些紅腫,明顯就是過度操勞所致。
那名管事看過了這雙手,又抬眼看了看這個少女的面龐,只這一眼便壞了事。
少女的大伯這一路走來,甚場面沒見過,人精一般,看眼前這番情景,這名管事分明是對自己的侄女動了惻隱之心。
於是他便獅子大開口,說是五年工錢不夠,他要預支十年的工錢。
少女聽聞了這個話,慌忙驚恐地抬起頭來,果不其然,在那名管事面上看到了不喜的神色,並且明言拒絕,說是作坊里的規矩,不能因她一人而破例。
就這樣,少女被他大伯拉扯著推搡著,又出了人群,她頻頻回頭去看,大伯卻叫她趕緊回去幹活,他們要趕在天黑前把那一批貨交上去。
走在骯髒的黃泥街道上,背後是喧囂的人群,是希望,前面只有一個破爛的窩棚,一堆永遠也干不完的活等著她,一起在那裡等著她的,還有每日每日的飢餓和提心弔膽。
這是第一次,這個少女想到了死亡,從前就算再怎麼痛苦煎熬,她也沒有想過死。
然而就在剛才,一個巨大的希望擺在她的面前,而她大伯卻當著她的面,毫不留情地將這個希望捏碎了,讓她的人生重新又回到了地獄裡。
“看什麼,快幹活。”大伯呵斥她道:“天黑前不把這些東西弄完,今天就不給你吃飯。”
“……”少女只好又埋頭幹活,她從早上起來干到現在,已經有些累壞了,腹中又十分飢餓,眼前的活計像是永遠也干不完一般。
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各自都在談論著什麼,有些話她能聽懂一點,有些話卻是一點都聽不懂。
隱約猜到這就是羅氏的羊絨作坊和毛巾作坊過來招人了,她大伯之所以沒有興趣,就是因為他們要的是僱工,而不是買人。
自從他們這些人入關以來,時間已經過去有兩三個月,這段時間從那些相熟的人,還有一些過來救濟他們的僧人佛教徒那裡,她也聽說了一些事情。
其中最最讓她嚮往的,便是那個常樂縣的羊絨作坊,還有毛巾作坊,聽說在那裡的小娘子都生活得很好,不僅掙到了錢,還學得了手藝,那作坊裡面甚至還有女先生教人認字練武,做得好的還能升管事。
這名少女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那羅氏的羊絨作坊毛巾作坊里的管事,竟然也會有來到她們這片臭名昭著的難民區來招工的時候,然而她那大伯顯然是不打算放她走的……
過了一會兒,不知怎的,竟見有人抱著布料馱著糧食回來了,甚至還有一些人膽子大,直接就把一串串銅錢提在手上,也不怕有人搶。
她那大伯見了,連忙上前去問,這少女也是一邊幹活一邊數著耳朵聽,大約聽懂了這些錢糧並不是賣人得來,而是預支工錢得來的。
過不多時,大伯便也帶著她去了街頭,這邊排著好幾個隊伍,好幾名羅氏羊絨作坊和毛巾作坊的管事,在前面看人收人,看中了就把人收下,也可預支一些工錢。
預支的標準是一個月五十文,一年便是六百文,最多可以預支五年,也就是三貫錢。這個價錢別說是僱工,就算是買人也夠了。
但她們這裡有一條規矩,就是但凡預支了工錢的,在這些女子們進了作坊以後,便不能去看望,預支了幾年的工錢,就有幾年時間不能看望。
如此僱工,在難民們看來,與買人似也沒有太大區別,畢竟那可是羅家的產業,聽聞他們羅家人在這片地方上很有勢力,與那安西都護郭孝恪都有很深的交情。
一說起郭孝恪這個人,難民們都是很害怕的,即便幾年以後工期滿了,這羅氏的作坊放不放人,那還不是她們那邊說了算,又有幾個人膽敢上門去尋麻煩,就連那瓜州刺史常樂縣令,可也都是他們的人。
不過也有傳言說,他們羅家的人還有一條規矩,那就是只僱工,不買人,就連家裡粗使的下人都是僱傭,從來不買。
這樣的規矩在許多人看來著實很怪異,不過管他呢,三貫錢在他們這個難民區裡面,已經算是難得的好價錢了,先前那些人販子給出的價錢,往往都不足三貫,而且去處又是極好的去處,將她們送去那裡,也算是很對得起這些女孩兒。
越來越多的人得到消息,匆匆往街頭這邊趕來,那幾條隊伍也是越排越長。
待輪到這名少女的時候,負責她所在的這個隊伍的是一個衣著齊整神情嚴肅的女子,約莫不到三十的模樣,身上卻很有一些威嚴氣場。
她在一個翻譯的幫助下,問了這名少女與她的大伯幾個問題。那翻譯亦是衣著齊整手臉乾淨,頭髮也梳得整整齊齊,顯然不是他們這個難民區裡的人,卻會說他們的語言,瞅著像是個讀書人的模樣。
“……把手伸出來與我看看。”末了,那名管事又道。
負責翻譯的年輕男子將管事的意思傳達給她,又給了她一個和煦的微笑,那微笑卻令她羞慚地低下頭去,這樣的男子,著實不是她應該多看的。
少女伸出自己的雙手,那是一雙不大不小,布滿了傷口和老繭的手掌,手指關節處還有一些紅腫,明顯就是過度操勞所致。
那名管事看過了這雙手,又抬眼看了看這個少女的面龐,只這一眼便壞了事。
少女的大伯這一路走來,甚場面沒見過,人精一般,看眼前這番情景,這名管事分明是對自己的侄女動了惻隱之心。
於是他便獅子大開口,說是五年工錢不夠,他要預支十年的工錢。
少女聽聞了這個話,慌忙驚恐地抬起頭來,果不其然,在那名管事面上看到了不喜的神色,並且明言拒絕,說是作坊里的規矩,不能因她一人而破例。
就這樣,少女被他大伯拉扯著推搡著,又出了人群,她頻頻回頭去看,大伯卻叫她趕緊回去幹活,他們要趕在天黑前把那一批貨交上去。
走在骯髒的黃泥街道上,背後是喧囂的人群,是希望,前面只有一個破爛的窩棚,一堆永遠也干不完的活等著她,一起在那裡等著她的,還有每日每日的飢餓和提心弔膽。
這是第一次,這個少女想到了死亡,從前就算再怎麼痛苦煎熬,她也沒有想過死。
然而就在剛才,一個巨大的希望擺在她的面前,而她大伯卻當著她的面,毫不留情地將這個希望捏碎了,讓她的人生重新又回到了地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