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特倫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思路敏捷,而且非常嚴謹,從不忽略任何細節。當我們的第一次會面結束的時候,我感到似乎被他的冷靜和耐心考驗了一番。但使我擔心的是他是個文職人員,沒有受過情報工作的訓練。他是否能根據這些自相矛盾的情報作出正確的判斷呢?他沒有參考諮詢材料,不能對照其它間諜案件如菲爾比、布倫特和布萊克案件的分量,來判斷霍利斯案件的分量,只有多年在秘密世界工作所獲得的經驗才能給人這種直覺。
特倫德在軍情五處的聲譽很高。絕大多數人都喜歡他而不喜歡以瘋狂出名的前任內閣大臣諾曼·布魯克。諾曼·布魯克和我在同一個俱樂部。在他退休以後,我不時找他聊聊。他非常注意從不對他的後任作任何評論,但卻常常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即現在的事比他在位時糟糕得多。特倫德從容鎮定,在整個六十年代,他代表情報部門同財政部作了不懈的鬥爭。
後來,特倫德在萊肯菲爾德大樓又呆了一年。我有時在走廊里碰見他。他從不多說話,一九七五年底他又叫我去他辦公室,那時我們已經從萊肯菲爾德大樓搬出,到陰森森的高爾街辦公了。
他要同我談談指控問題。他說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這些指控都很陳舊。
“是這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指控中所提到的日期的巧合。它們同在一個時間裡,這委實有點琢磨不透。”
特倫德說,戈利金似乎不能提供更多的線索。特倫德對戈利金的結論是“沒用了”,我也同意。在調查上層被滲透的問題中,戈利金並沒有給我們什麼幫助,他最多不過是告訴了我們在情報部門的上層藏有間諜。
特倫德同時把中級間諜的檔案也擱置一邊了。
他說:“這個案子的確很難弄,但又不能不看,我想現在可以把它們丟開了。”
他把眼鏡扶正,揀起另一個卷宗,說:“現在讓我們談談沃爾科夫一案吧?”
他問我,在重新譯好文件以後,在對指控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時是不是有點過於挑剔了?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這樣認為,”我說,“處理這些案件的方法只有兩種,一是對指控進行推測,它會帶來什麼樣的線索?我們應當怎樣來查找線索?另一種方法是從科學出發,對所有情報進行仔細、準確地分析,然後根據這些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這是埃里案件,”特倫德說,“我知道你曾找阿克梅多夫核對過情況,但卻沒有追查下去;通訊中沒有提到埃里,對嗎?”
“我並不指望通訊里會提到埃里,如果埃里真是個非法分子,那麼他的通訊聯絡信號就是不通過使館的非法通訊信號。只要我們找到索妮妮信號,我們就可以查出埃里,可是我們沒找到索妮妮信號。”
“你仍堅持認為埃里就是霍利斯?”
“是的。”
“你不懷疑你的判斷?”
“不。而且,現在我更有把握了。”
特倫德文雅地嘆了一口氣。
“但沒有思想基礎……”
“有,那是在中國。”
“啊,對了,”他低聲說,“中國……”餘音很長。
特倫德終究是個行家。我根本無法猜透他的心思。我相信他確實非常重視內部間諜一案,但他只是向我提了一下懷疑霍利斯是否確有證據以外,什麼也沒透露。
我也沒能從漢利那裡打聽出特倫德的結論,以後我再沒提過這件事。我估計特倫德的報告是在一九七六年一月我退休前寫完的,最後的收尾工作是柴契爾夫人在一九八一年完成的。她在下院報告說,特倫德爵士得出結論,霍利斯不是蘇聯情報局的間諜。特倫德相信霍利斯是無辜的,而我卻相信他有過背叛行為。這正如同樣一個人既可以相信上帝又可以相信財神一樣,信則有,不信則無。現在我意識到個人的看法終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事實才能揭開永恆的秘密。
臨近退休的幾個月,我感到陣陣厭倦。我不知道應當留在英國繼續戰鬥呢,還是趕緊脫身遠走高飛?我的健康狀況雖然差了,再提退休金也是很可笑的,但我的記憶還是很好的。
臨近聖誕節的一天下午,我最後一次同維克托開著車到他在劍橋的鄉村別墅去。開口談談是多麼艱難啊!可我心裡有很多話要說,有很多話在我心裡,我在等待著傾訴。
“你打算以後怎麼過?”他問。
“不知道,大概去澳大利亞吧。”我回答說。
汽車在路上奔馳,兩旁的沼澤在我們的眼前一閃而過。我已看見在遠處的劍橋大學的尖頂了。
過了一會,維克托說:“你想讓別人來說服你去?”
“也許是這樣。”
我愁眉苦臉,我又沒有贏。英國情報部門開展了像十六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那樣的運動,天主教已經讓位於清教了。我所經歷的戰爭已經成為歷史了。
“彼得,你應該走,到那裡去曬曬太陽,調節一下,養養身體。讓別的人去煩惱吧!過去,你一個人一直都是在做三個人的工作。”維克托說。
汽車的引擎發動了。
特倫德在軍情五處的聲譽很高。絕大多數人都喜歡他而不喜歡以瘋狂出名的前任內閣大臣諾曼·布魯克。諾曼·布魯克和我在同一個俱樂部。在他退休以後,我不時找他聊聊。他非常注意從不對他的後任作任何評論,但卻常常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即現在的事比他在位時糟糕得多。特倫德從容鎮定,在整個六十年代,他代表情報部門同財政部作了不懈的鬥爭。
後來,特倫德在萊肯菲爾德大樓又呆了一年。我有時在走廊里碰見他。他從不多說話,一九七五年底他又叫我去他辦公室,那時我們已經從萊肯菲爾德大樓搬出,到陰森森的高爾街辦公了。
他要同我談談指控問題。他說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這些指控都很陳舊。
“是這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指控中所提到的日期的巧合。它們同在一個時間裡,這委實有點琢磨不透。”
特倫德說,戈利金似乎不能提供更多的線索。特倫德對戈利金的結論是“沒用了”,我也同意。在調查上層被滲透的問題中,戈利金並沒有給我們什麼幫助,他最多不過是告訴了我們在情報部門的上層藏有間諜。
特倫德同時把中級間諜的檔案也擱置一邊了。
他說:“這個案子的確很難弄,但又不能不看,我想現在可以把它們丟開了。”
他把眼鏡扶正,揀起另一個卷宗,說:“現在讓我們談談沃爾科夫一案吧?”
他問我,在重新譯好文件以後,在對指控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時是不是有點過於挑剔了?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這樣認為,”我說,“處理這些案件的方法只有兩種,一是對指控進行推測,它會帶來什麼樣的線索?我們應當怎樣來查找線索?另一種方法是從科學出發,對所有情報進行仔細、準確地分析,然後根據這些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這是埃里案件,”特倫德說,“我知道你曾找阿克梅多夫核對過情況,但卻沒有追查下去;通訊中沒有提到埃里,對嗎?”
“我並不指望通訊里會提到埃里,如果埃里真是個非法分子,那麼他的通訊聯絡信號就是不通過使館的非法通訊信號。只要我們找到索妮妮信號,我們就可以查出埃里,可是我們沒找到索妮妮信號。”
“你仍堅持認為埃里就是霍利斯?”
“是的。”
“你不懷疑你的判斷?”
“不。而且,現在我更有把握了。”
特倫德文雅地嘆了一口氣。
“但沒有思想基礎……”
“有,那是在中國。”
“啊,對了,”他低聲說,“中國……”餘音很長。
特倫德終究是個行家。我根本無法猜透他的心思。我相信他確實非常重視內部間諜一案,但他只是向我提了一下懷疑霍利斯是否確有證據以外,什麼也沒透露。
我也沒能從漢利那裡打聽出特倫德的結論,以後我再沒提過這件事。我估計特倫德的報告是在一九七六年一月我退休前寫完的,最後的收尾工作是柴契爾夫人在一九八一年完成的。她在下院報告說,特倫德爵士得出結論,霍利斯不是蘇聯情報局的間諜。特倫德相信霍利斯是無辜的,而我卻相信他有過背叛行為。這正如同樣一個人既可以相信上帝又可以相信財神一樣,信則有,不信則無。現在我意識到個人的看法終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事實才能揭開永恆的秘密。
臨近退休的幾個月,我感到陣陣厭倦。我不知道應當留在英國繼續戰鬥呢,還是趕緊脫身遠走高飛?我的健康狀況雖然差了,再提退休金也是很可笑的,但我的記憶還是很好的。
臨近聖誕節的一天下午,我最後一次同維克托開著車到他在劍橋的鄉村別墅去。開口談談是多麼艱難啊!可我心裡有很多話要說,有很多話在我心裡,我在等待著傾訴。
“你打算以後怎麼過?”他問。
“不知道,大概去澳大利亞吧。”我回答說。
汽車在路上奔馳,兩旁的沼澤在我們的眼前一閃而過。我已看見在遠處的劍橋大學的尖頂了。
過了一會,維克托說:“你想讓別人來說服你去?”
“也許是這樣。”
我愁眉苦臉,我又沒有贏。英國情報部門開展了像十六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那樣的運動,天主教已經讓位於清教了。我所經歷的戰爭已經成為歷史了。
“彼得,你應該走,到那裡去曬曬太陽,調節一下,養養身體。讓別的人去煩惱吧!過去,你一個人一直都是在做三個人的工作。”維克托說。
汽車的引擎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