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斂下羽睫,我朝他淺淺一福:“謝陛下。”

  沉寂片刻,他忽然問我:“你是不是還有一個妹妹?”

  我點點頭:“是,還有小妹芷容,今年該是十三歲。”

  他面色沉沉地挑了挑眉頭:“朕把話說在前頭,另一個可萬不許如此了。”

  我窘然應了聲“諾”,低著頭向前走了兩步,要和他接著看別的丹青。他的手在我手上一扣,將我拽了回去,伸手便攬了我的腰:“朕一回來就讓朕看畫?朕連你還沒看清楚。”。

  家人子殿選的日子定在五月十七日,在此之前,各宮主位皆分別召過家人子入後宮小敘。我就住在毓秀宮,自是免去了這些事。

  受邀的家人子多是名門貴女,芷寒也就省了事,除了莊聆召見過她一回以外,她也沒有旁的約可赴,閒暇時便在毓秀宮的妁華居里與我一同做些女紅或是讀書聊天打發時光。

  我在殿選的前一日搬回了簌淵宮,離開毓秀宮前猶是叮囑了一眾家人子一番。她們當選與否我不關心,只希望別有人出了什麼大錯把命丟了。

  剛在明玉殿中安頓下來,大長秋季靖澤便來了,躬身向我道:“皇后娘娘讓臣來知會一聲,讓娘娘今日早點歇息,昏定也不必去了,明日一道殿選去。”

  殿選素來只有帝後與太后可去做主,若有協理六宮的宮嬪也可同去,比如琳孝妃;再不然,頂多是加上個長輩,如肅悅大長公主。可該是輪不著我一個貴姬說話的,季靖澤解釋道:“皇后娘娘的意思是,寧貴姬娘娘您同眾家人子處得久,知道的多些,去幫著拿拿主意,便當是……以尚儀的身份去的。”

  這就說得通了。我瞭然向他一頜首:“本宮知道了,有勞大人。”

  正文 98

  於是十七日一早便按品大妝,從衣飾到髮髻都仔仔細細地準備周全了,半點也不敢含糊。乘了步輦,不急不躁地往毓秀宮去。

  毓秀宮的正殿較往日肅穆許多,眾家人子排了六列候在殿外,三列在主道左邊,另三列在右邊。我坐在步輦之上依次從她們面前行去,看著她們依次見禮,個個都是循規蹈矩地很是謹慎,從衣著到動作皆是整齊劃一。

  入殿時,帝後與兩位太后皆還未到,琳孝妃和肅悅大長公主倒是在了。二人是母女,眼下殿外又沒有外人,便坐在一起閒談著。我走上前去淺笑著一福身:“大長公主萬安、琳孝妃娘娘萬安。”

  “寧貴姬。”肅悅大長公主莞爾點頭,“貴姬坐吧,不必多禮了。”

  我在自己該去的席上坐下。今日的席位,是帝後居中,兩位太后分在兩側,大長公主與琳孝妃再側,我則是坐在琳孝妃旁邊的。

  琳孝妃又與大長公主說了兩句,就回到了我旁邊的席位上,盈盈笑道:“這些日子辛苦貴姬,日日教習禮儀,還要來這殿選。”

  我垂首笑答:“從前做慣了的事,有什麼辛不辛苦的。”

  琳孝妃望了望殿外,輕一嘆,道:“前幾日還說著今夏可算是不熱,今兒個殿選倒突然熱了起來,讓她們在外面這麼等著,也不知受得住受不住。”

  琳孝妃總是好心,可她也知道這規矩到底是廢不得的,故而嘆息歸嘆息,也並未想著去改變什麼。其實我亦對這般的炎熱有些擔心,好在方才來時見芷寒站在前排,該是不必等太久就可面聖,事畢也就可以先行回去歇息了。

  “皇太后駕到,帝太后駕到,陛下駕到,皇后娘娘駕到。”

  宦官的通稟聲由遠及近,一聲壓過一聲,傳過毓秀宮一道又一道的宮門,直入殿中。片刻之後,我們聽到殿外一陣或清亮或嬌柔的女聲響起,混合成一片,聽起來竟也算得嘹亮了:“皇太后萬安、帝太后萬安、陛下萬安、皇后娘娘萬安。”

  便與琳孝妃相視一眼,一併起了身,至殿門口迎駕,口道萬安。

  “都免了,坐吧。”宏晅口氣隨意地命了免禮,各自落座,待得宮人奉完了茶,鄭褚方向前詢問道:“陛下,開始了?”

  宏晅一點頭:“傳吧。”

  鄭褚又向旁邊的小黃門一點頭,小黃門拿著名冊躬身退到了殿門口,轉過身朝著殿前廣場悠長且抑揚頓挫地朗聲宣讀:“傳,映陽桓州蘇氏燕回,梧洵越城秦氏沫漓,皋驊楓寧荀氏荷,祁川旻州江氏菱蘭,錦都陳氏清瀾,入殿。”

  五人依次入了殿,再度齊齊見了禮,垂首正坐。宏晅未動聲色地沉吟著,似是都不想留的樣子,琳孝妃在旁笑道:“本宮若沒記錯,那天月薇宮小聚,可是這位蘇姑娘在?”

  蘇燕回一叩首,輕輕曼曼地回道:“是小女。”

  “姑娘好才情。”琳孝妃回憶著面露讚許,“那幅墨荷畫的,只怕也沒幾個宮中畫師比得過了。”

  蘇燕回溫婉一笑,又一叩首:“娘娘謬讚了,小女不過自幼喜歡便學過一二,豈敢同宮中畫師作比。”

  琳孝妃不再同她說話,垂眸側首向宏晅,詢問他的意思。宏晅會意,點了點頭:“留了吧。旁人……”他的目光定在陳清瀾面上,問她,“陳氏?可是大理寺丞的女兒?”

  陳清瀾頓時面露喜色,一叩首道:“是,臣女清瀾。”

  宏晅又問她:“多大了?”

  陳清瀾回道:“臣女十六。”

  “十六……”宏晅想了一想,轉向帝太后道,“十二弟明年及弱冠,太妃囑託了,說趁著採選給他挑挑正妃和良娣,不如就把她賜下去。”

  陳清瀾陡然變了臉色。被宏晅問話,她定然以為是要被留了,誰知轉臉就賜了親王。她怔怔地望向帝太后,帝太后點頭道:“你做主就是了。’

  女史便在旁邊分別記了蘇氏與陳氏的名字,餘下四人俱是神色黯淡地退下。

  小黃門再次朗聲傳家人子進殿,五人均是未留。

  第三番就是芷寒等幾人了,宏晅掃了一眼,即道:“晏氏留下,旁的不必了。”

  已有十五人面完了聖,太后和皇后都看出了宏晅對此頗不上心。第四波入殿後,帝太后做主留了容貌姣好的柯氏若;又進五人,皇太后留了庖歌來的景氏;再後一批,皇后留了個齊氏,帝太后又留了個苗氏。

  “傳,皋驊羨城南宮氏洛,宜寧雋州閔氏珺合,煜都方氏茹汐,煜都方氏茹沅,煜都方氏茹清,入殿。”

  殿裡氣氛微凝。南宮氏與閔氏無礙,但後面三個方氏均是皇長子生母方德妃的本族姐妹。早在去年名冊剛剛呈上來時,宮中便起了傳言,說是方氏不甘讓皇后撫養皇長子,意欲再送家人子參選奪回皇長子。我後來從宏晅口中得知,這其中有不少是他暗中的安排,用皇權壓制世家,倒不如讓兩個世家相互制衡。

  便見宏晅冕前的十二旒一晃,他的笑聲低低傳出:“三位方家的小姐。貴姬,你說說看。”

  三人神色微動,到底沒敢抬頭看我,猶自垂首靜靜坐著。我思慮片刻,笑道:“三位方小姐都是蘭心蕙質,陛下讓臣妾說,臣妾也說不出個什麼。不過記得有一日自茹沅小姐門前經過,聽見裡面琴音靈動,宛若天籟。”

  他便向一旁的女史遞了個眼色,女史會意,記了方茹沅的名字。鄭褚見沒有再問旁人的意思,剛要命退下,皇后卻徐徐開了口:“這位茹清小姐,本宮是有印象的。彼時陛下還是太子,茹清小姐到太子府探望方德妃,彼時才十一二歲已很是端莊,如今是當真是大家閨秀了。鄭大人,也留了吧。”

  鄭褚道了“諾”,示意女子記名。我不禁為南宮氏一聲嘆息,若論姿色,她比這三個方氏強得多了,在毓秀宮這些日子,也能看出她是有必然得選的信心的。誰知和三個方氏一同進殿面聖,眾人注意著那三人,自然就無心看她了。

  不知不覺已近晌午,自留了兩個方氏之後,竟未再留一人,琳孝妃在旁提醒道:“陛下,眼見著家人子已見了大半,總共才留了八個,如此……今次的未免太少了些。”

  宏晅點了點頭:“知道了。”

  再入五人,聽得宦官宣名時我便起了笑意。五人入殿,齊齊見禮,同樣的衣著同樣的動作,當中那人卻尤其顯得身姿婷婷,肅悅大長公主一見,笑問道:“中間這位姑娘,是哪家的家人子?”

  那女子伏地一拜:“小女沐氏,閨名雨薇,淮昱涇州人。”

  沐雨薇說完,坐直身子,恢復了正坐的姿態。肅悅大長公主欣然點頭:“禮數也周全。鄭大人,給陛下留了吧。”

  沐雨薇欣喜再拜:“謝大長公主。”

  鄭褚揮手命幾人退下,幾人起身間,沐雨薇左側的家人子阮氏忽而腳下一跌,身子一側摔了下去,她連忙以手支了地。這一摔無意中扯壞了腰間香囊,一股香氣迎面襲來,恬淡清甜,沁人心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