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誰也沒有先行開腔,屋外有風吹起,鶴唳風聲,吹過樹幹,吹過窗檐,夾帶著微雨的濕絲,從窗隙間悄然瀉入。
黑夜聯合雨聲,能加倍放大喚醒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定因素。
心不安定,寂寞便不請自來,穿透肌膚,直抵靈魂深處。那些被寧蘇青深埋心底的前塵往事也隨之席捲而至,過去被放置的種種,盡在當下的這一刻爆發,如浪如濤,摧心裂魄,攪得寧蘇青難以承受。
燕煦見她神色不對,不由傾身靠前,抬手覆在她的手背上,關切喚道:「娘親?」
寧蘇青霎時回神,反手緊抓著燕煦的手腕,急切道:「煦兒,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你收手吧。」
燕煦看著寧蘇青,她的母親容光絕世,溫婉如水,緊抓著自己的皓腕上,露出一隻翡翠鐲子,而越發襯得她膚色晶瑩,欺霜傲雪。
「娘親你說什麼呢?孩兒不明白。」
燕煦說這話時,微微偏著頭,額前的發垂落到臉前遮住了他的眼睛,以至寧蘇青一時難以看清他的神色,只能從他講話時微勾起的唇角上,窺見些許端倪。
她的孩子在不高興,且在竭力忍耐著自己的不高興。
當此之時,寧蘇青本該適可而止,可這一次她沒有,她也不願。
「煦兒,就算娘親求你了,你收手吧。」一字一字,寧蘇青說的近乎懇求。
「娘親,您別這樣。」燕煦抬手拿開寧蘇青緊抓著他的手腕,轉而將其籠進自己的手掌之中,無奈說道,「您求得莫名,問的也莫名,最後也只能討個莫名,孩兒是真的不明白您在說什麼。」
「煦兒,東都內瘋行的傳言我已知曉,也知道是你在背後操縱,不要再針對你大哥了,帝王之位是個牢籠,皇帝才是這個世上最孤單的人,娘不希望你將來孤獨一生,我們不要去爭那個位置好嗎?」
寧蘇青起先的聲音裡帶著輕微的顫抖,和淡淡的無措,到了後半句,她又壓下了所有的情緒,努力露出一個笑容,竭力欲說服對方。
燕煦聞之,眉一皺,猛然站了起來,刷的一下抽回了自己的手,盯著寧蘇青的一雙眼裡,帶著濃烈的探究之意。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明白,同樣身在皇家,為什麼大哥可以二哥可以,偏偏就我不可以,你和舅舅甚至不希望我涉及朝綱,母妃,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寧蘇青從沒有見過燕煦如此陰冷的模樣,這樣的燕煦陌生的令她害怕,可卻又熟悉的令她頭皮發麻。
這樣的燕煦,與她記憶中的那個人是何其的相似,寧蘇青的目光不由有些恍然起來。
她說:「你出生的時候,相國寺的活佛替你算過,你這一生是閒散王爺的命,涉及朝綱只會粉身碎骨。」
燕煦仿佛聽到了笑話一般,搖頭道:「凡事信天,逆來順受,這就是你的道,不是我的。」
「娘是為了你好。」
「夠了,你真的為我好過嗎?」燕煦反問,開始的不能理解,到後來的不想爭辯,直至如今的漸漸麻木,燕煦已完全不想理會寧蘇青到底為什麼要阻止他,「不以自己的『有所求』去量人,不將自己的希望加諸於人,這才是真正的為我好,而你從來就不曾為我好過!」
「煦兒!」寧蘇青也站了起來,握上燕煦的右手,眼睛微微泛著紅痕,勸解道,「你就聽娘一句勸,收手吧。」
「娘,您累了,請回吧。」燕煦笑得溫柔,可這溫柔卻昭示著他不會動搖的鐵石心腸,他毫不留戀地掙開寧蘇青的手,說道,「我差人送您回宮。」
寧蘇青痛心疾首:「煦兒不要再走錯路了。」
「走錯路的人是娘親你,夜半三更,後宮妃子不該走出宮門,母妃您掌管後宮又豈會不知?」
「娘親若不走這一趟,又如何將走在歧途上的你帶回。」
燕煦笑了,他平時就很愛笑,尤其是在寧貴妃面前的他,一向乖巧,天真,雖偶爾任性,但大體上是個脾氣好又樂觀的好孩子,眉眼總是帶點稚嫩的神情,一副天塌下來也有高個先頂著的,從容又快活的模樣,那麼的光彩熠熠。
而不是如今寧貴所眼見這般,直接、篤定、高高在上,不留情面。
「凡心所向,自當前往,若生如逆旅,那我也始終不渝。」
錯了,所有的一切都錯了。
寧蘇青跌坐回位,沉默良久,她的神色慢慢變了,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然,開口道:「你幼年時,我的宮裡有一盆綠桃花,一直不見開花,你曾經問過我為什麼不丟了它,或者重新栽一株?」
斂下的長睫掩住她的眼眸,寧蘇青話音里懷念的味道很濃。
燕煦聞言不解,可還是說道:「您說那是故人贈送之物。」
「是啊,故人贈送之物,那是三十多年前的舊事了。」
細密的雨幕外是昏黑的世界,夜風呼嘯著吹過,林木隨之搖晃,影影綽綽。
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前,大襄還沒有建都。
三十多年前,沈氏一脈還沒有退回蜀中。
三十多年前,她也只是個普通江湖人士。
舊曆760年,寧蘇青剛過及笄之年,一手快劍已使得像模像樣。
霜降之日,她辭別父母,外出遊歷。
而後三年,她到過很多地方,眼裡容過萬水千山。
黑夜聯合雨聲,能加倍放大喚醒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定因素。
心不安定,寂寞便不請自來,穿透肌膚,直抵靈魂深處。那些被寧蘇青深埋心底的前塵往事也隨之席捲而至,過去被放置的種種,盡在當下的這一刻爆發,如浪如濤,摧心裂魄,攪得寧蘇青難以承受。
燕煦見她神色不對,不由傾身靠前,抬手覆在她的手背上,關切喚道:「娘親?」
寧蘇青霎時回神,反手緊抓著燕煦的手腕,急切道:「煦兒,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你收手吧。」
燕煦看著寧蘇青,她的母親容光絕世,溫婉如水,緊抓著自己的皓腕上,露出一隻翡翠鐲子,而越發襯得她膚色晶瑩,欺霜傲雪。
「娘親你說什麼呢?孩兒不明白。」
燕煦說這話時,微微偏著頭,額前的發垂落到臉前遮住了他的眼睛,以至寧蘇青一時難以看清他的神色,只能從他講話時微勾起的唇角上,窺見些許端倪。
她的孩子在不高興,且在竭力忍耐著自己的不高興。
當此之時,寧蘇青本該適可而止,可這一次她沒有,她也不願。
「煦兒,就算娘親求你了,你收手吧。」一字一字,寧蘇青說的近乎懇求。
「娘親,您別這樣。」燕煦抬手拿開寧蘇青緊抓著他的手腕,轉而將其籠進自己的手掌之中,無奈說道,「您求得莫名,問的也莫名,最後也只能討個莫名,孩兒是真的不明白您在說什麼。」
「煦兒,東都內瘋行的傳言我已知曉,也知道是你在背後操縱,不要再針對你大哥了,帝王之位是個牢籠,皇帝才是這個世上最孤單的人,娘不希望你將來孤獨一生,我們不要去爭那個位置好嗎?」
寧蘇青起先的聲音裡帶著輕微的顫抖,和淡淡的無措,到了後半句,她又壓下了所有的情緒,努力露出一個笑容,竭力欲說服對方。
燕煦聞之,眉一皺,猛然站了起來,刷的一下抽回了自己的手,盯著寧蘇青的一雙眼裡,帶著濃烈的探究之意。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明白,同樣身在皇家,為什麼大哥可以二哥可以,偏偏就我不可以,你和舅舅甚至不希望我涉及朝綱,母妃,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寧蘇青從沒有見過燕煦如此陰冷的模樣,這樣的燕煦陌生的令她害怕,可卻又熟悉的令她頭皮發麻。
這樣的燕煦,與她記憶中的那個人是何其的相似,寧蘇青的目光不由有些恍然起來。
她說:「你出生的時候,相國寺的活佛替你算過,你這一生是閒散王爺的命,涉及朝綱只會粉身碎骨。」
燕煦仿佛聽到了笑話一般,搖頭道:「凡事信天,逆來順受,這就是你的道,不是我的。」
「娘是為了你好。」
「夠了,你真的為我好過嗎?」燕煦反問,開始的不能理解,到後來的不想爭辯,直至如今的漸漸麻木,燕煦已完全不想理會寧蘇青到底為什麼要阻止他,「不以自己的『有所求』去量人,不將自己的希望加諸於人,這才是真正的為我好,而你從來就不曾為我好過!」
「煦兒!」寧蘇青也站了起來,握上燕煦的右手,眼睛微微泛著紅痕,勸解道,「你就聽娘一句勸,收手吧。」
「娘,您累了,請回吧。」燕煦笑得溫柔,可這溫柔卻昭示著他不會動搖的鐵石心腸,他毫不留戀地掙開寧蘇青的手,說道,「我差人送您回宮。」
寧蘇青痛心疾首:「煦兒不要再走錯路了。」
「走錯路的人是娘親你,夜半三更,後宮妃子不該走出宮門,母妃您掌管後宮又豈會不知?」
「娘親若不走這一趟,又如何將走在歧途上的你帶回。」
燕煦笑了,他平時就很愛笑,尤其是在寧貴妃面前的他,一向乖巧,天真,雖偶爾任性,但大體上是個脾氣好又樂觀的好孩子,眉眼總是帶點稚嫩的神情,一副天塌下來也有高個先頂著的,從容又快活的模樣,那麼的光彩熠熠。
而不是如今寧貴所眼見這般,直接、篤定、高高在上,不留情面。
「凡心所向,自當前往,若生如逆旅,那我也始終不渝。」
錯了,所有的一切都錯了。
寧蘇青跌坐回位,沉默良久,她的神色慢慢變了,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然,開口道:「你幼年時,我的宮裡有一盆綠桃花,一直不見開花,你曾經問過我為什麼不丟了它,或者重新栽一株?」
斂下的長睫掩住她的眼眸,寧蘇青話音里懷念的味道很濃。
燕煦聞言不解,可還是說道:「您說那是故人贈送之物。」
「是啊,故人贈送之物,那是三十多年前的舊事了。」
細密的雨幕外是昏黑的世界,夜風呼嘯著吹過,林木隨之搖晃,影影綽綽。
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前,大襄還沒有建都。
三十多年前,沈氏一脈還沒有退回蜀中。
三十多年前,她也只是個普通江湖人士。
舊曆760年,寧蘇青剛過及笄之年,一手快劍已使得像模像樣。
霜降之日,她辭別父母,外出遊歷。
而後三年,她到過很多地方,眼裡容過萬水千山。